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洛坝铅锌矿数字化矿体三维建模及成矿预测
1
作者 郭东宝 袁廷鲁 +3 位作者 李海亮 陈军 姚珍 周义明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2期533-547,共15页
洛坝铅锌矿属特大型铅锌矿床,控矿构造复杂。通过资源储量核实,已圈出矿体1000余条,剖面间矿体难以对应连接。矿山已有30余年开采历史,查明控矿构造形态对矿山深部开拓设计和外围探矿工程布置具有重要意义。洛坝铅锌矿数字化矿体三维建... 洛坝铅锌矿属特大型铅锌矿床,控矿构造复杂。通过资源储量核实,已圈出矿体1000余条,剖面间矿体难以对应连接。矿山已有30余年开采历史,查明控矿构造形态对矿山深部开拓设计和外围探矿工程布置具有重要意义。洛坝铅锌矿数字化矿体三维建模工作是利用《东方矿产资源评估系统》完成的,矿体圈定时引进了地质统计学中矿化域的概念,解决了复杂矿体建模难的问题。将无人机数字化地形、数字化钻孔、数字化矿体融为一体,利用东方软件建立了矿体的三维模型。通过矿体三维建模工作提出洛坝铅锌矿主要受复杂背斜控制,背斜长度4500余m,由西向东分别为紧闭倒转背斜、倒转背斜、短背斜、平卧背斜、北翼直立背斜、平缓控矿背斜。通过对矿体三维模型研究,本研究提出洛坝3个成矿预测区,分别为Ⅰ号成矿预测区、Ⅱ号成矿预测区和Ⅲ号成矿预测区,为矿山外围及深部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坝铅锌矿 矿化域 数字化地形 数字化矿体 云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烃热模拟实验方法述评 被引量:41
2
作者 汤庆艳 张铭杰 +2 位作者 张同伟 尚慧 林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62,共11页
生烃热模拟实验是烃源岩成烃潜力与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可再现地质体中有机质热解演化过程,为评价盆地成烃潜力、过程与机理、推导成烃模式及动力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资料。模拟实验样品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类型... 生烃热模拟实验是烃源岩成烃潜力与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可再现地质体中有机质热解演化过程,为评价盆地成烃潜力、过程与机理、推导成烃模式及动力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资料。模拟实验样品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类型及演化程度,实验模拟装置体系主要有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开放体系模拟有机质初始裂解反应,封闭体系模拟原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裂解反应。通过温度、压力、水介质及矿物质等不同实验条件下有机质成烃的模拟实验研究,使实验条件尽量接近地质实际条件,结合沉积盆地热史、沉积史,实验结果可揭示生烃史与沉积盆地的演化关系,为盆地模拟提供重要参数;模拟结果可有效外推到地质实际揭示烃类形成机理和排烃效率。开发岩石围压控制等新的实验技术,加强天然气二次裂解动力学研究、有机质、地层水和矿物质相互作用及孔隙发育条件下的高温高压模拟是生烃热模拟实验领域的发展方向,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样品 实验装置体系 介质条件 热模拟 生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有机质特征对甲烷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闫建萍 张同伟 +2 位作者 李艳芳 吕海刚 张小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5-811,共7页
对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在压力15 MPa、温度分别为35,50和65℃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甲烷等温吸附线实验,结合美国相关盆地样品的吸附实验结果,探讨有机质特征对页岩气体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在不同类型干酪根lnK-... 对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在压力15 MPa、温度分别为35,50和65℃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甲烷等温吸附线实验,结合美国相关盆地样品的吸附实验结果,探讨有机质特征对页岩气体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在不同类型干酪根lnK-1/T图解中位于Ⅱ型干酪根趋势线附近,但每吨岩石Langmuir最大吸附量只占美国3种典型干酪根类型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的30%左右。龙马溪组页岩的吸附热和标准吸附熵分别为19.8~25.4 kJ/mol和-94.0^-111.1 J/(mol.K),与Ⅱ型或Ⅲ型干酪根对甲烷的吸附很接近,远大于黏土矿物对甲烷的吸附,揭示了有机质是重要的吸附介质。值得注意的是龙马溪组页岩每吨有机质最大吸附量比美国3种典型干酪根类型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明显要大,这可能与高热演化条件下泥岩的孔隙结构密切相关,这一点在后续研究中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质特征 甲烷 吸附气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形成机制的生烃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汤庆艳 张铭杰 +3 位作者 余明 张同伟 刘金钟 张茂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2-747,共6页
选择Green River,Woodford及珠江口等3种不同有机质类型的低成熟页岩,采用密封金管-高压釜体系,在24.1 MPa围压下,以20℃/h和2℃/h的升温速率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测定产物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量及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探讨页岩气生成机... 选择Green River,Woodford及珠江口等3种不同有机质类型的低成熟页岩,采用密封金管-高压釜体系,在24.1 MPa围压下,以20℃/h和2℃/h的升温速率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测定产物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量及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探讨页岩气生成机制。随温度的升高,页岩有机质热演化成烃可分为3个阶段:①热解初期的生油阶段,液态烃产量增加迅速,在Ro=0.9%~1.1%时达到峰值,气态烃产量较低;②油裂解生气阶段,液态烃产量降低,气态烃产量迅速增加;③气裂解阶段,气态烃产量略微增加,气体明显变干。气态烃的δ13C先变轻后变重,I型页岩气态烃的δ13C在热解初期阶段呈现局部倒转,δ13C1〈δ13C2〉δ13C3〈δ13nC4。气态烃来源于有机质的初次裂解和大量液态烃的二次裂解,气态烃的产量主要受有机质类型的控制,I型泥页岩气态烃产量最高。页岩气中碳同位素局部反序可能是液态烃二次裂解成气的标志,或由不同演化阶段来源气态烃混合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形成机制 热模拟 碳同位素组成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成与有机质赋存状态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正顺 胡沛青 +2 位作者 沈娟 饶万祥 李万茂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6-771,共6页
选择四川盆地长宁县双河镇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新鲜露头剖面,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30个页岩样品进行光、薄片鉴定、SEM、电子探针、XRD和阴极发光分析,研究龙马溪组页岩岩石学特征、矿物组成、性质和有机质赋存状态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 选择四川盆地长宁县双河镇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新鲜露头剖面,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30个页岩样品进行光、薄片鉴定、SEM、电子探针、XRD和阴极发光分析,研究龙马溪组页岩岩石学特征、矿物组成、性质和有机质赋存状态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成为脆性(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和黄铁矿;硅化和碳酸盐化作用成因的隐晶质石英(玉髓)、方解石和白云石;黏土矿物伊利石和绿泥石。划分出岩石中残留固态有机质原位的5种赋存状态,其与矿物性质具有密切关系,碎屑矿物中的解理或裂隙对页岩气的生成和运移有重要的影响,该区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多期次的油气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页岩 矿物组成 有机质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孔隙特征与结构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迪斐 贺明康 +4 位作者 张闯辉 李艳芳 解徳录 仇涛 郭英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2期99-104,共6页
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与微观结构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峰组、龙马溪组样品为例,使用常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孔隙特征、微观结构进行观测,识别出多种成因-形貌孔隙类型,对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刻画,认为页... 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与微观结构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峰组、龙马溪组样品为例,使用常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孔隙特征、微观结构进行观测,识别出多种成因-形貌孔隙类型,对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刻画,认为页岩储层孔隙主体处于纳米级别,孔隙形态复杂,类型多样,微裂隙发育;微米级的孔隙与微观结构可以由常规扫描电镜直接观测,而氩离子抛光蚀刻处理有利于纳米级孔隙的定性观测。分析对比了常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试验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将定性与定量研究手段相综合,在利用扫描电镜系统观测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使用高压压汞、气体吸附等定量化方法可以全面描述页岩孔隙特征,是目前对页岩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综合表征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纳米孔 结构特征 扫描电镜 氩离子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自生绿泥石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巍 陈国俊 +3 位作者 张铭杰 李程善 吕成福 李超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3期27-32,38,共7页
自生绿泥石是砂岩储层中常见的成岩矿物,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该区自生绿... 自生绿泥石是砂岩储层中常见的成岩矿物,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该区自生绿泥石主要以黏土膜和玫瑰花状2种形式产出,黏土膜内层的颗粒黏土包膜自同沉积时期开始形成,转变为自生绿泥石后,黏土膜外层的孔隙衬里绿泥石于中成岩期呈叶状或针状垂直于内层包膜向孔隙方向生长;玫瑰花状绿泥石于晚成岩期在较大孔隙内形成。②自生绿泥石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自生绿泥石可通过改变孔隙微区环境及占据颗粒表面空间,阻止自生石英在碎屑石英表面成核来抑制石英次生加大,从而保存原生孔隙;另一方面自生绿泥石在保存原生孔隙的同时,占据了喉道空间,使砂岩储层的渗透性降低,其含量与渗透率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孔隙度 渗透率 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碎屑岩储层次生高孔带发育特征及成因--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郝爱胜 李剑 +9 位作者 国建英 冉启贵 张华 齐雪宁 吴浩 贾雪丽 黄蝶芳 陈旋 康积伦 史艳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0-59,共10页
对于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深层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盆地油气的规模勘探与开发。为了厘清该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深层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应用岩石实测物性、测井解释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在分... 对于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深层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盆地油气的规模勘探与开发。为了厘清该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深层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应用岩石实测物性、测井解释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在分析储层基本特征、原生孔隙演化等的基础上,研究了下侏罗统深层高孔带发育特征,并探讨了高孔带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下侏罗统储层岩性主要为成分、结构成熟度中等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储层埋深与正常最大原生孔隙度呈现出较好的对数函数关系;②在下侏罗统储层整体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发育正常演化高孔隙度储层和次生高孔隙度储层两类有利储层,上述两类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火焰山、葡北及鄯善弧形构造带;③次生高孔隙度储层孔隙度介于10%~15%,渗透率介于1.0~10.0 mD,储层中原生孔隙含量占60.5%~90.0%,平均含量可达81.5%;④次生高孔隙度储层在埋深4000~4300 m与4450~4550 m发育2个次生高孔带;⑤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高石英质碎屑含量、相对弱压实弱胶结的粗砂岩和砂砾岩为深层次生高孔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酸溶蚀增孔是深层次生高孔带发育的成因机制。结论认为,4000 m以深次生高孔隙度储层和正常演化高孔隙度储层是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层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碎屑岩储集层 正常最大原生孔隙度 次生高孔带 成因机制 早侏罗世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地区N_2~1储层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星 黄成刚 +3 位作者 景茜 张世铭 李智勇 米海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64-67,147,共6页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地区主要目的层N21为滨浅湖相沉积,粒度较细,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以及细砂岩为主;通过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观察、常规物性测试、毛管压力分析等一系列微观储层地质实验研究,并结合岩心观察、宏观沉积相展布研究可...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地区主要目的层N21为滨浅湖相沉积,粒度较细,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以及细砂岩为主;通过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观察、常规物性测试、毛管压力分析等一系列微观储层地质实验研究,并结合岩心观察、宏观沉积相展布研究可以得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10%左右,渗透率(0.1~10)×10-3μm2,为"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岩石孔喉半径较小,但连通性较好;储层质量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滨浅湖沉积和远距离搬运致使岩石主要由细粒沉积物组成,在湖泊作用的不断筛选和分异下岩石的碎屑颗粒分选、磨圆普遍较好,较多的刚性颗粒组成和早期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岩石的抗压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Ⅲ号地区 储层评价 残余粒间孔 压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油藏物质平衡计算
10
作者 刘应如 曾亮 +2 位作者 李欢 邓军 张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物质平衡方程是解释和预测油藏动态的基本方法之一,求解物质平衡也就成了油藏工程师面临的实际问题。现有油藏物质平衡计算往往借助于成熟商业软件来完成,其计算成本较高,而传统的物质平衡计算进行线性化处理后常需多次手工试算,计算效... 物质平衡方程是解释和预测油藏动态的基本方法之一,求解物质平衡也就成了油藏工程师面临的实际问题。现有油藏物质平衡计算往往借助于成熟商业软件来完成,其计算成本较高,而传统的物质平衡计算进行线性化处理后常需多次手工试算,计算效率较低。把油藏基本参数作为决策变量,并把物质平衡计算描述为一非线性规划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规划求解,则可以在已知少数实测油藏压力以及生产数据的情况下,自动求得较准确的油藏基本参数、水体平均压力变化情况及水侵动态。与前人研究对比后发现,该方法可操作性强,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物质平衡 非线性规划 水侵 规划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大沟Q_2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11
作者 白友良 王华伟 +2 位作者 陈剑杰 袁革新 郑杨琳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2年第8期118-121,124,共5页
分析了中国西部孔雀河北西大沟干湖西北缘西大沟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等特征,区分出了浅水湖泊亚相、滨湖亚相、湖泊三角洲亚相,以及风成与浅湖相混合沉积,从而揭示了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结果表明该干湖西北缘西大沟剖面在... 分析了中国西部孔雀河北西大沟干湖西北缘西大沟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等特征,区分出了浅水湖泊亚相、滨湖亚相、湖泊三角洲亚相,以及风成与浅湖相混合沉积,从而揭示了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结果表明该干湖西北缘西大沟剖面在其代表的距今745ka±74ka~326ka±32ka时段内沉积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经历了5次湖侵事件和2次大规模的风沙活动事件。另一方面,该干湖西北缘在距今745ka±74ka~326ka±32ka时段内的环境记录具有连续和周期性的特点,因此不仅可以重建该湖泊西北缘在该时段的环境演化过程,同时可以为预测该地区的环境变化趋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干湖 粒度特征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优势流作用的降雨入渗边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姚云琦 曾润强 +4 位作者 马建花 孟祥沛 王鸿 张宗林 孟兴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05-2316,共12页
降雨诱发滑坡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地质灾害,而关于降雨入渗对边坡的可靠度分析,优势入渗的影响被长期忽视。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降雨条件下优势入渗做数值求解,利用无限边坡模型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并应用改进Cholesky分解法生成空间... 降雨诱发滑坡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地质灾害,而关于降雨入渗对边坡的可靠度分析,优势入渗的影响被长期忽视。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降雨条件下优势入渗做数值求解,利用无限边坡模型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并应用改进Cholesky分解法生成空间相关随机场,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降雨过程中边坡的可靠度。结合确定性与可靠度计算对比均质入渗与优势入渗在降雨过程中边坡安全性变化:(1)降雨强度较低时,优势入渗安全性较好,而降雨强度较高时,均质入渗更稳定;(2)均质入渗中参数空间变异性是边坡失稳破坏的关键因素,而优势入渗的边坡失稳则由湿润峰快速推进所导致;(3)针对优势入渗模型研究,发现基质域与优势域水力交换强度较大时边坡有更大概率失稳,而较小的水力交换强度可能影响边坡底部的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边坡模型 降雨入渗 双重渗透模型 边坡可靠度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源区研究概述
13
作者 张茂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2期26-27,共2页
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和有关项目的开展,国内外学者对华北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研究已日渐深入,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地球化学资料。本文从本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对玄武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和深部作用过程进行了较为全... 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和有关项目的开展,国内外学者对华北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研究已日渐深入,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地球化学资料。本文从本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对玄武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和深部作用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源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来自俯冲洋壳的熔体/流体改造可能为源区富集作用的主要机制,从而形成类似OIB特征的大陆玄武岩,结合本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新生代岩浆源区富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岩石圈地幔 软流圈地幔 太平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苏家屯次洼初始裂陷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文杰 胡明毅 +3 位作者 苏亚拉图 刘昌 元懿 李金池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8,共10页
扇三角洲沉积砂砾岩体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一直备受重视。为了深化对断陷盆地初始裂陷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的认识,以松辽盆地苏家屯次洼火石岭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资料和古地貌恢复技术,对初始裂陷期扇三角洲的发... 扇三角洲沉积砂砾岩体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一直备受重视。为了深化对断陷盆地初始裂陷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的认识,以松辽盆地苏家屯次洼火石岭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资料和古地貌恢复技术,对初始裂陷期扇三角洲的发育规律、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展开深入研究,建立了断陷湖盆初始裂陷期扇三角洲沉积模式。结果表明:①苏家屯次洼初始裂陷期发育东西双断的地堑式断陷湖盆,区内地形高差较大、构造运动活跃,沉积物源主要来自次洼西北、西南和东部等3个方向;②火石岭组形成时期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以厚层杂色、灰色砂砾岩夹薄层灰色泥岩为主,测井曲线多呈高幅箱形或钟形,在地震剖面上多表现为斜交前积反射、楔状或丘状杂乱反射结构;③沉积体系展布受控盆断裂和古地貌控制,形成“中部凹陷带湖相、东西断阶带扇三角洲相”的沉积格局以及“中部生烃、两侧储集”的生储配置关系;④初始裂陷期构造活动是控制扇三角洲体系发育的主导因素,控盆断裂不仅控制着沉积相带和储层砂体的分布,也持续影响着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演化。该研究成果可为陆相盆地断陷深部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初始裂陷期 沉积特征 火石岭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控因素分析的河控三角洲形态定量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威 邱春光 +4 位作者 贾屾 詹鑫 闫静怡 纪友亮 吴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共14页
针对不同因素控制下河控三角洲形态对其生长过程的响应缺乏系统的定量研究。基于分形几何和控制变量的思路,利用构型尺度沉积正演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河控三角洲主体和河坝复合体朵叶的形态类型和特征,明确沉积物供给速率、沉积物组分和... 针对不同因素控制下河控三角洲形态对其生长过程的响应缺乏系统的定量研究。基于分形几何和控制变量的思路,利用构型尺度沉积正演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河控三角洲主体和河坝复合体朵叶的形态类型和特征,明确沉积物供给速率、沉积物组分和盆地水深对形态的控制作用,建立形态特征值与生长过程主控因素之间的定量表征模型。结果表明,三角洲主体和河坝复合体朵叶的形态可以由初始河口主分流河道间夹角、节点间距、单一河口或节点处河坝复合体数量、主分流河道数量和主分流河道比例进行表征。随着河流流量增大且沉积物浓度较小时,三角洲主体由分支间湾型向河网砂坝型转化;随着沉积物流量增加或沉积物粒度减小,三角洲主体向分支间湾型转化且收敛性减弱,河坝复合体朵叶由多水道复合指状朵叶向少水道复合指状朵叶转化;随着盆地水深增加,三角洲主体趋于单一的主分流河道椭圆状河坝复合体朵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坝复合体朵叶 长期活动河道 短期活动河道 前缘决口水道 平原决口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梯度欧拉反褶积及其在文顿盐丘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振隆 王恩德 +1 位作者 周文纳 吴国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2-479,I0012,共9页
在矿产勘察与区域地质调查中,梯度数据由于精度高而得到广泛应用。基于三种张量分量的重力梯度数据,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梯度欧拉反褶积算法,避免了常规计算中由于构造指数选取不当和张量分量转换产生的误差。建立单长方体和不同深度双长... 在矿产勘察与区域地质调查中,梯度数据由于精度高而得到广泛应用。基于三种张量分量的重力梯度数据,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梯度欧拉反褶积算法,避免了常规计算中由于构造指数选取不当和张量分量转换产生的误差。建立单长方体和不同深度双长方体的理论模型,验证了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演地质体的埋深和水平位置。将此方法应用于文顿盐丘的实测重力梯度数据,获得了盖岩顶部的形态与分布等信息,并探测到新的小规模地质体。该结果与已知资料相符,进一步丰富了该地区的地下构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梯度数据 欧拉反褶积 联合反演 文顿盐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根Co(81)Cu(19)/Cu多层纳米线电学性质的原位测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军伟 马鸿斌 +7 位作者 全香凝 曾雪 胡玥 关超帅 邓霞 李华 张铭杰 彭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8-566,共9页
磁电阻效应是衡量磁结构单体性能的最重要指标。随着对磁电阻效应的不断研究和应用,不仅诞生了与电子自旋相关的自旋电子学理论,同时也促进了电子学器件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为基础物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根基,也将促进今后大规模高科技... 磁电阻效应是衡量磁结构单体性能的最重要指标。随着对磁电阻效应的不断研究和应用,不仅诞生了与电子自旋相关的自旋电子学理论,同时也促进了电子学器件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为基础物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根基,也将促进今后大规模高科技产业的形成。随着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子学器件的基本结构单元已经达到了纳米量级,这将引起一些纳米范畴的特性对其宏观性能的调控和影响。基于此,全面掌握纳米磁结构单体基本的物理特性是非常必要的,对其全面了解和精确测量能够进一步推动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应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oCu/Cu多层纳米线,且在电镜下对单根CoCu/Cu多层纳米线的磁电特性进行了原位测试。通过对多层纳米线电特性的测量,不仅获得了多层纳米线的基本物理参数,还得到了直观、清晰的物理图像,这为磁结构单体今后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结构单体 电镜原位 磁输运测量仪 CoCu/Cu磁性多层纳米线 电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晚更新世中期湖相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静 刘懿馨 白友良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157-159,164,共4页
首先阐述地质地理背景及样品采集,之后,运用光释光(OSL)测年方法和粒度测试分析,对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孔雀河北岸LX02剖面湖相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测试,获取6个光释光年代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LX02剖面粒度整体情况,重建了(72~51... 首先阐述地质地理背景及样品采集,之后,运用光释光(OSL)测年方法和粒度测试分析,对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孔雀河北岸LX02剖面湖相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测试,获取6个光释光年代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LX02剖面粒度整体情况,重建了(72~51)ka B.P.研究区的气候变化过程,以此明确塔里木盆地东部晚更新世中期湖相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粒度特征 古环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含油气细粒沉积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路安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和油气常规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世界油气工业勘探技术的不断累积和提高,开发领域逐渐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过渡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对最近几年来细粒沉积岩研究的相关进展进...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和油气常规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世界油气工业勘探技术的不断累积和提高,开发领域逐渐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过渡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对最近几年来细粒沉积岩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介绍近年来细粒沉积岩研究进展,对细粒沉积岩研究中的若干重要概念或关键问题(如细粒沉积岩概念、分类方案等)、孔隙结构定量表征、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就细粒沉积岩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非常规油气 岩相 孔隙结构 埋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裂变径迹辐照退火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振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25期1-9,共9页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以及(U-Th)/He年代学、U-Th-Pb年代学,相互结合,为地质年代的测定和地质历史的重建提供了相对精确的年龄约束。其中,尤其以含U矿物的裂变径迹研究较为迅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用于造山带的隆升剥蚀、沉积物源分...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以及(U-Th)/He年代学、U-Th-Pb年代学,相互结合,为地质年代的测定和地质历史的重建提供了相对精确的年龄约束。其中,尤其以含U矿物的裂变径迹研究较为迅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用于造山带的隆升剥蚀、沉积物源分析、盆山耦合关系、成矿作用和成矿期次、断裂带的研究。然而,之前的研究多是建立在温度是裂变径迹退火的来源的基础上的。近些年来,有大量学者提出辐照增强退火的观点,说明了α衰变对于裂变径迹的影响。在刚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α反冲核能够促使裂变径迹长度变短。因此,在热历史恢复的过程中,如果在原有的温度对于裂变径迹影响的基础上,再考虑辐照损伤对于裂变径迹的影响,那么这将有可能提高热历史恢复的精度和准确性,对热年代学的发展有深刻的意义。文章旨在对由α衰变引起的退火研究综述,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裂变径迹退火机理的研究提出建议,以及对未来研究提出一些观点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α反冲核 裂变径迹 退火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