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体轨道参数调控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盐类资源形成的新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文霞 方小敏 张涛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727,共13页
盐类资源的形成受沉积盆地、干旱气候和物源补给三个关键因素的控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构造、沉积环境和物源因素在成盐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干旱和极端干旱气候这一关键因素及其与盆地盐层形成的耦合机制。本文以中德联合在柴达木盆... 盐类资源的形成受沉积盆地、干旱气候和物源补给三个关键因素的控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构造、沉积环境和物源因素在成盐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干旱和极端干旱气候这一关键因素及其与盆地盐层形成的耦合机制。本文以中德联合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察汗斯拉图凹陷获取的科学深钻为例,运用磁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指标反演研究区的水文气候演化历史,并通过时间域、频率域以及系统动力学演化特征等综合分析手段探究了深时气候变化的控盐机制和规律。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自2.7 Ma以来存在2.2~1.95 Ma、1.3~1.1 Ma、0.85~0.65 Ma和0.5~0.3 Ma四次关键的干旱化加剧和盐层发育期;发现在天体轨道倾角低幅和低偏心率值的同步期,会通过促进北半球冰盖扩张调控北半球中高纬西风环流的位置和强度,进而影响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和水文循环,控制盆地内干旱事件的发生和盐层发育。在轨道-亚轨道-千年尺度上,全球冰量和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也显著地控制了柴达木盆地的干旱事件和盐层发育。柴达木盆地多个凹陷区的盐层对比结果进一步表明,这一天体轨道特殊组合控制盆地的干旱事件和盐层发育过程的机制在全盆地具有普适性,促使柴达木盆地多个不同凹陷区尽管盐层发育存在一些差异,但其主要的盐层发育期均集中在上述四个关键时期。研究成果不仅为柴达木盆地乃至其他干旱区的成盐机制和深时发育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思路,而且为未来结合构造-气候-物源耦合研究,对不同区域盐类资源发育类型和规律进行精细化研究,以及深入探索深时盐层发育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盐类资源 偏心率与倾角 北半球冰盖 西风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科学与大数据科学:推动地质学跨越式发展的两大利器 被引量:2
2
作者 焦守涛 张旗 +5 位作者 汤军 原杰 王振 陈万峰 蔡宏明 王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4-307,共14页
在理科数、理、化、生、地5大基础学科中,量子物理学、量子数学(量子计算、量子天文)、量子化学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快速发展的引擎。令人称奇的是,最近,量子生物学也异军突起,在量子应用方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相比之下,量子地球科学落伍... 在理科数、理、化、生、地5大基础学科中,量子物理学、量子数学(量子计算、量子天文)、量子化学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快速发展的引擎。令人称奇的是,最近,量子生物学也异军突起,在量子应用方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相比之下,量子地球科学落伍了。如何解决地质落后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地球科学研究中,量子科学和大数据科学可能是应当引起人们重视的两个领域。可是,针对量子与地质能否结合,量子科学能否引入地质学等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见解。本文介绍了量子科技的发展、应用与展望,探讨在中国发展量子地球科学的紧迫性和可能性,建议近期应当关注量子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大数据研究在地球科学领域正蓬勃发展着,本文讨论了以下若干问题:大数据与范式革命、大数据思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用主义,以及地质大数据前瞻与挑战等问题。本文认为,量子地球科学研究应当未雨绸缪,地质大数据研究应当大力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量子 大数据 数据共享 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s 6.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富赟 张永军 +7 位作者 窦晓东 何斌 田婉婷 祁天君 陈冠 张毅 岳东霞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发震构造、岩体强度、地貌形态等的综合影响,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常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揭示该规律对抗震救灾和风险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12月18日23:59,甘肃省... 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发震构造、岩体强度、地貌形态等的综合影响,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常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揭示该规律对抗震救灾和风险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12月18日23:59,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Ms 6.2级地震,在甘肃省和青海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导致部分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害加剧,同时诱发大量新生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要类型.震后,通过快速的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获取了此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数据集,结果显示地震导致新生崩塌灾害多于滑坡,而诱发滑坡数量相对较少,加剧泥石流的数量不多;空间特征表现为受逆冲构造“上下盘效应”和软弱黄土地质环境的显著控制;地貌条件,尤其是坡度、坡向和相对高差显著影响同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次生灾害 类型特征 发育规律 积石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东段金矿控矿构造-蚀变-矿化分析:以余石山西金矿为例
4
作者 吴义布 余君鹏 +9 位作者 司豪佳 褚广博 徐磊 董国强 刘函 赵建国 贺斌 司东泽 李萌 李林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7-950,共14页
近十余年来,阿尔金地区红柳沟-拉配泉蛇绿岩混杂岩带的西段-中段喀腊大湾地区在铅锌、铁和银等矿产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金矿找矿以及该带东段的找矿工作进展有限。本文以近年在红柳沟-拉配泉蛇绿岩混杂岩带东段发现的余石山西金... 近十余年来,阿尔金地区红柳沟-拉配泉蛇绿岩混杂岩带的西段-中段喀腊大湾地区在铅锌、铁和银等矿产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金矿找矿以及该带东段的找矿工作进展有限。本文以近年在红柳沟-拉配泉蛇绿岩混杂岩带东段发现的余石山西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探矿工程精细编录结合室内综合分析,系统研究该金矿床不同尺度的控矿构造及其配套的主要蚀变-金矿化特征。研究表明,余石山西金矿存在两期成矿构造和一期破矿构造:第一期(510~450 Ma)为俯冲汇聚过程中NW-NWW向韧性剪切变形,形成了Ⅰ矿带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第二期(450~400 Ma)为碰撞造山及碰撞后伸展阶段的NW-NWW向脆韧性断裂构造,形成Ⅴ矿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及其上部灰黑色断层角砾岩带,同时对Ⅰ矿带金矿体进行改造和叠加富集;第三期(三叠纪以来)为阿尔金断裂带左行剪切作用,在矿区形成了NE向张剪性和NW向压剪性两组破矿断裂,导致矿床中普遍发育的断裂破碎带(未胶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总结余石山西金矿的控矿构造模式,为阿尔金地区金矿找矿与成矿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石山西金矿 控矿构造 热液矿化蚀变 阿尔金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昌都市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思源 赵敏敏 +6 位作者 刁玉杰 马鑫 付雷 王旭清 刘廷 陈冠 郭鹏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77,共14页
【研究目的】昌都市是青藏高原东部的重要生态门户,当前“双评价”指南推荐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无法准确反映研究区生态系统特征,本文改进了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提高了将研究结果纳入生态保护实践的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以为生态保... 【研究目的】昌都市是青藏高原东部的重要生态门户,当前“双评价”指南推荐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无法准确反映研究区生态系统特征,本文改进了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提高了将研究结果纳入生态保护实践的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以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以及后期生态修复工作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基于高原环境特征,将碳储存与冻融侵蚀纳入评价体系,并运用改进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评价了昌都市的生态保护重要性。【研究结果】昌都市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占区域总面积的51.35%,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功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及怒江两岸的山地;二是由于生态系统质量较差,已出现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丁青县北部、八宿县中南部及边坝县西部。【结论】昌都市大部分地区处于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和重要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但部分区域生态系统敏感性也较高,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分区制定生态保护措施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工作,降低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敏感性 双评价 昌都市 青藏高原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人机航测影像研究临泽断裂新活动习性及古地震事件完整性 被引量:1
6
作者 于锦超 王有林 +3 位作者 袁道阳 李树武 文亚猛 张梨君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0-961,共12页
活动断裂古地震事件的完整性是认识断裂活动习性,评价其未来强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基于高分辨率影像解译活动断裂微地貌特征,可以与古地震探槽方法互补,共同构建完整的地震复发模型。以河西走廊中段榆木山北缘的临泽断裂为研究对象,基... 活动断裂古地震事件的完整性是认识断裂活动习性,评价其未来强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基于高分辨率影像解译活动断裂微地貌特征,可以与古地震探槽方法互补,共同构建完整的地震复发模型。以河西走廊中段榆木山北缘的临泽断裂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生成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通过详细的活动断裂断错地貌解译,并沿断裂带测量90组冲洪积扇上保存的线性断层陡坎的单次或多期次累积垂直位错值,得到累积位移概率分布(COPD)曲线,获取其垂直位错分组特征。沿断裂共确定6次累积位移峰值,分别为0.5、0.9、1.5、2.1、2.7、3.3 m,揭示临泽断裂在更新世晚期以来可能经历至少6次震级为MS6.6~7.0的古地震事件,由此对比分析前人古地震探槽方法揭示的古地震事件的完整性。参考探槽确定的古地震事件年代结果,其最新一次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2.1~2.5 ka。基于以上分析,临泽断裂具有特征地震复发模式,其构造活动不断向断裂两侧和盆地内部挤压拓展。综合复发模式和离逝时间分析,临泽断裂最新一次地震事件的时间接近其复发周期,具有较高的强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泽断裂 高分辨率影像 断裂活动习性 古地震事件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成矿新探索——小岩体成矿与地质找矿突破 被引量:33
7
作者 汤中立 徐刚 +2 位作者 王亚磊 邱根雷 代俊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16,共16页
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多与小岩体岩浆矿床密切相关。因此,小岩体矿床作为主要的勘查研究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两类岩浆小岩体成大矿"(2006)、"小岩体成大矿的范畴及地质属性"(200... 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多与小岩体岩浆矿床密切相关。因此,小岩体矿床作为主要的勘查研究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两类岩浆小岩体成大矿"(2006)、"小岩体成大矿的范畴及地质属性"(2008),以及"小岩体成矿体系"(2011)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明小岩体成矿的内涵;完善了2类岩浆小岩体成矿的主要机制和10种成矿类型(基性-超基性岩深部熔离/结晶-贯入机制与中酸性岩头部气、液、矿质聚集成矿机制);指出了大型岩体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本质区别及斑岩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关系;总结了小岩体成大矿的优越禀赋(小、广、大、高、浅(潜))。同时,提出了在新一轮岩浆矿床勘查工作中应注意小岩体成大矿的典型特征、找矿方向及重点突破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岩浆 小岩体成矿 成矿机制 成矿类型 找矿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肃北县乌云淖尔发现伟晶岩型铍铌钽稀有金属矿点(959 t)
8
作者 徐磊 吴义布 +6 位作者 刘胜江 胡浩 黄增保 赵建国 余君鹏 张为 唐文轶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8-379,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甘肃北山北带明水岩浆弧,前人研究认为该区稀有金属成矿条件良好,但多年来找矿未能突破。2020-2023年,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实施了甘肃省省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甘肃省肃北县大一明镇-白头山地区1∶50000区...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甘肃北山北带明水岩浆弧,前人研究认为该区稀有金属成矿条件良好,但多年来找矿未能突破。2020-2023年,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实施了甘肃省省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甘肃省肃北县大一明镇-白头山地区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发现了乌云淖尔伟晶岩型铍铌钽矿点,稀有金属矿找矿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矿 伟晶岩型 甘肃肃北 成矿条件 北山北带 地质调查项目 地质调查院 白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纠缠技术在地质学上应用的可能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旗 焦守涛 +6 位作者 李明超 朱月琴 韩帅 刘学龙 金维浚 陈万峰 刘欣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9,共11页
牛顿力学是研究宏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中有许多超乎宏观世界的现象,有些很神秘,甚至颠覆了我们对科学的认识,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纠缠是指两个相互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 牛顿力学是研究宏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中有许多超乎宏观世界的现象,有些很神秘,甚至颠覆了我们对科学的认识,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纠缠是指两个相互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的事件。当你对其中的一个量子进行测量时,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也可以被感知,可以被关联测量。量子纠缠是量子系统区别于经典系统的最不可思议的特性。量子纠缠正是由于它过于神奇,很难验证,故引起学术界争论不断。但是,由于量子纠缠具有的强大功能,正在成为国际大国竞相发展的焦点。文中讨论了量子纠缠目前研究的现状及其特征,探讨了量子纠缠应用的若干实例,包括量子纠缠的隐形传态功能,量子纠缠推动了量子计算机的进步,量子纠缠与大数据结合开创了量子机器学习方法等。至于量子纠缠技术如何应用于地质学,国内外还没有先例,但我们认为,从理论上来说不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两个具有相关关系的粒子之间容易产生纠缠,纠缠特别容易出现在具有亲缘关系(因果关系)的群体中。我们研究地质学问题,最喜欢、最关注的即成因问题,如岩石成因、矿床成因、变质成因、沉积成因等等。成因关系即因果关系。因此从成因研究入手,可能是量子纠缠技术在地质学上应用的切入点。从我国经济发展、资源现状和国际生存空间角度出发,我们应当重视对量子纠缠技术应用的研究。将量子纠缠技术引入地质学领域是一件前无古人但肯定后有来者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 量子纠缠 隐形传态 机器学习 地质学 宏-微观尺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侵入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小强 何雨栗 +2 位作者 陈军林 金培红 孙柏年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3,共11页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地处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的西北侧.通过对三类侵入岩体样品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体(包括中细粒正长花岗岩、条纹正长花岗岩、钠长正...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地处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的西北侧.通过对三类侵入岩体样品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体(包括中细粒正长花岗岩、条纹正长花岗岩、钠长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体(中粗粒钠闪正长花岗岩、钠闪条纹正长花岗岩)都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碎裂岩化花岗斑岩岩体兼具A型和S型花岗岩的特征.三类侵入岩体岩浆成因与陆壳变杂砂岩部分熔融有关,均产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后造山 阿巴嘎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双评价——以延安市延川县为例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茂省 岳东霞 +5 位作者 孙萍萍 孟兴民 郭建军 王东 苗俊霞 郑续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9,共9页
围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数据资料的获取与建库、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优化4个关键问题,以延安市延川县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短板-边际-风险理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基于负面清单... 围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数据资料的获取与建库、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优化4个关键问题,以延安市延川县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短板-边际-风险理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基于负面清单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以土地斑块为评价单元,完成了延川县的双评价.结果显示:延川县不可接受超载区和容许超载区总面积分别为34.8、42.5 km2,分别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14%、1.75%;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已处于不可接受承载力状态;国土空间'限制、约束、影响'三级不适宜区总面积为1 262.55 km2,占全县国土空间的66.28%.依据调查和评价结果,对延川县现有'三区三线'及相关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土地功能重新定位以及边界合并、调整与优化,形成了延川县新的'三区三线'边界和全类型国土空间的'一张蓝图',实现了空间上的'多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环境问题 资源环境承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大道尔吉蛇绿岩岩石成因及其对南祁连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约束
12
作者 冯鹏宇 任文秀 +3 位作者 谢奋全 丁仨平 黄增保 郝丽荣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3-510,共18页
【研究目的】南祁连大道尔吉地区赋存有著名的蛇绿岩型中型铬铁矿矿床。为进一步限定大道尔吉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研究方法】对大道尔吉蛇绿岩堆晶岩系内的辉橄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析,对辉橄岩和均... 【研究目的】南祁连大道尔吉地区赋存有著名的蛇绿岩型中型铬铁矿矿床。为进一步限定大道尔吉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研究方法】对大道尔吉蛇绿岩堆晶岩系内的辉橄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析,对辉橄岩和均质辉长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辉橄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年龄主要集中在471~420 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60±15 Ma(MSWD=3.8),限定了大道尔吉蛇绿岩形成年代为中奥陶世晚期。辉长岩属于亚碱性中的低钾拉斑系列,辉橄岩与辉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U、Sr),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且具有明显的Th负异常。辉长岩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近平坦型,δEu具有轻微正异常。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辉长岩是受俯冲流体交代作用所导致的亏损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经过20%~30%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地壳的混染作用。进一步推测,辉橄岩中较老锆石可能源于受壳源物质混染的岩浆源区。【结论】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南祁连大道尔吉蛇绿岩形成于中奥陶世晚期柴北缘洋俯冲作用所导致的弧后盆地拉张环境,并被归属为俯冲带(SSZ)型蛇绿岩,同时也为南祁连早古生代存在俯冲消减阶段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蛇绿岩 辉橄岩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大道尔吉 南祁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库鲁木苏石英闪长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彦彬 王金荣 +3 位作者 侯克选 姚超 李泰德 张岱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西准噶尔库鲁木苏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6±10)^(294±4)Ma,加权平均值为290.8±6.2 M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岩体具低Si(w(SiO_2)=58.08%~61.57%),高Al,Ca,TFe,富Na贫K,Mg~#为35~38,ASI(铝饱和指数... 西准噶尔库鲁木苏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6±10)^(294±4)Ma,加权平均值为290.8±6.2 M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岩体具低Si(w(SiO_2)=58.08%~61.57%),高Al,Ca,TFe,富Na贫K,Mg~#为35~38,ASI(铝饱和指数)比值为1.11~1.20且w(Na+K)/w(Al)<1.0,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具高Sr,Y,Yb,Ba,w(Rb)/w(Sr)(0.06~0.13),低Cr,Ni,亏损Nb,Ta,P,Ti,富集Ba,Rb,K,U,Zr,Hf以及相对富集LREE,HREE呈平坦型分布,轻微的负Eu异常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石英闪长岩在受到先前俯冲流体交代过的软流圈上涌底侵影响下,垫托在地壳底部的残留洋壳发生部分熔融,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单斜辉石等基性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并受到上地壳长英质物质的混染作用.西准噶尔地区进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软流圈地幔存在不均一性,这可能与本区先前存在多条俯冲带的构造过程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石英闪长岩 后碰撞 西准噶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卡瓦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沙鑫 陈世强 +5 位作者 何兆祥 侯克选 边鹏 霍永豪 王金荣 翟新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7-666,共10页
卡瓦铁矿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是新近发现的沉积变质型铁建造。矿石全铁(Fe2O3T,平均45.28%)含量最高,其次为SiO2含量(平均40.50%),并具有较高的亲生物化合物P2O5(平均0.73%)及陆缘碎屑组分Al2O3(平均4.69%)、TiO... 卡瓦铁矿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是新近发现的沉积变质型铁建造。矿石全铁(Fe2O3T,平均45.28%)含量最高,其次为SiO2含量(平均40.50%),并具有较高的亲生物化合物P2O5(平均0.73%)及陆缘碎屑组分Al2O3(平均4.69%)、TiO2(平均0.31%);Ba以及对氧化还原敏感的元素U、Th相对富集,Nb、Ta、Sr、Zr、Hf相对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REE亏损、HREE富集,弱的La正异常,无Eu、Ce、Y异常,Sr/Ba、Y/Ho比值与陆源沉积物相近。综合分析认为卡瓦铁矿是中元古代早期海洋化学沉积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伴有较多陆缘碎屑物质的加入。此外,卡瓦铁矿缺乏Ce负异常,U、Th的相对富集.表明铁矿沉积于低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西段 卡瓦铁矿 物质来源 成矿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东段阿克塞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军 李小强 +3 位作者 梁明宏 王玉玺 张兵兵 潘保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9-569,共11页
北阿尔金蛇绿岩带是分布在阿尔金山北缘的一条蛇绿混杂岩带,超基性蛇纹岩岩块、基性岩墙、辉长岩块及基性熔岩组合是该带东段阿克塞蛇绿岩的典型组合形式。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阿克塞蛇绿岩超基性蛇纹岩以富MgO、贫Al_2O_3、P_2O_5、... 北阿尔金蛇绿岩带是分布在阿尔金山北缘的一条蛇绿混杂岩带,超基性蛇纹岩岩块、基性岩墙、辉长岩块及基性熔岩组合是该带东段阿克塞蛇绿岩的典型组合形式。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阿克塞蛇绿岩超基性蛇纹岩以富MgO、贫Al_2O_3、P_2O_5、CaO和K_2O为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较平缓,比值接近于1;基性熔岩类中TiO_2为0.86%~1.80%,Al_2O_3为12.00%~14.85%,CaO介于4.89%~19.23%之间,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基性岩墙中TiO_2介于1.08%~2.44%之间,Al_2O_3含量为11.07%~13.26%,Na_2O(1.20%~2.28%)>K_2O(0.80%~1.38%),稀土元素总量介于48.65×10^(-6)~124.04×10^(-6)之间,平均92.95×10^(-6);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介于2.22~4.45之间,总体表现为大洋中脊环境,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阿克塞蛇绿岩形成于514.6±8.8Ma,为寒武纪,表明在早古生代北阿尔金洋已完全打开,并连通了红柳沟—阿克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阿尔金山东段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地块南缘多坝沟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玉玺 董雅清 +4 位作者 余超 张丹青 王金荣 张鑫 朱永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253,共12页
多坝沟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出露于敦煌地块南缘,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侵位于太古宙—古元古代敦煌岩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52.1±2.3Ma。该岩体具高SiO_2含量(68.32%~... 多坝沟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出露于敦煌地块南缘,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侵位于太古宙—古元古代敦煌岩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52.1±2.3Ma。该岩体具高SiO_2含量(68.32%~72.82%)和全碱含量(7.76%~8.00%);A/CNK值为0.97~1.02,均小于1.1,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岩石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和弱的负Eu异常,具高Sr/Yb和(La/Yb)_N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Cs),显著亏损Nb、Ta、P和Ti,表明源岩具有经典岛弧岩石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_i值为0.707083,ε_(Nd)(t)为-2.22,Nd模式年龄T_(DM2)=1102Ma。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多坝沟花岗岩形成于加厚下地壳中岛弧玄武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岩体地质特征、年代学和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敦煌地块在晚古生代晚期依然受古亚洲洋汇聚碰撞相关的造山活动的影响,可能是中亚造山带的最南缘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二叠纪 敦煌地块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侏罗纪火山岩地质特征与喷发旋回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雨栗 李小强 +3 位作者 杨国林 王浩飞 王文佳 孙柏年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的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的西北侧.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岩浆及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岩分布广泛.通过对该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和实测地质剖面工作,以及室内的详细研究发...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的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的西北侧.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岩浆及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岩分布广泛.通过对该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和实测地质剖面工作,以及室内的详细研究发现出露于本区的侏罗纪火山岩(白音高老组J3b)以中酸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具有喷发韵律性.依据岩石组合、岩石特征反映其为陆相火山岩建造.将本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定为中酸性火山喷发旋回,依据岩相划分出5个喷发韵律,每一韵律岩浆成分总体上以流纹质为主,底部常为英安质或安山质,以爆发相为主,喷溢相较少,说明该时期火山活动较强,属较强盛时期.总体上白音高老组反映了喷溢--爆发相、爆发相相间的周期,具有由弱到强的反韵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火山岩 白音高老组 喷发旋回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新发现中大型潜力的条带状磁铁矿矿床(600万吨)
18
作者 司豪佳 吴义布 +5 位作者 马国龙 司东泽 赵建国 李立新 把建业 李萌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0-1171,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甘肃阿克塞县解放沟铁矿位于柴北缘全吉地块,位于甘青新交界地带,行政区划属甘肃省阿克塞县阿克旗乡管辖。该矿是近年来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在开展1∶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查证1∶5万航磁异常时发现的,是柴北缘地区首... 1研究目的(Objective)甘肃阿克塞县解放沟铁矿位于柴北缘全吉地块,位于甘青新交界地带,行政区划属甘肃省阿克塞县阿克旗乡管辖。该矿是近年来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在开展1∶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查证1∶5万航磁异常时发现的,是柴北缘地区首次发现的条带状磁铁矿,通过地质填图、槽探揭露等工作,发现解放沟铁矿产地1处,研究区铁矿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具有形成中大型铁矿的远景,为柴北缘地区BIF型铁矿下一步找矿提供了新方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塞县 条带状磁铁矿 潜力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什库尔干吉尔铁克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国林 何雨栗 +3 位作者 王文佳 董俊玲 王浩飞 孙柏年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2-469,477,共9页
新疆吉尔铁克铁矿位于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铜钒成矿区的塔阿西-塔吐鲁沟铁成矿带,研究该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将对深入分析西昆仑乃至新疆重要的早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矿区地质填图、地质剖面测量、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 新疆吉尔铁克铁矿位于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铜钒成矿区的塔阿西-塔吐鲁沟铁成矿带,研究该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将对深入分析西昆仑乃至新疆重要的早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矿区地质填图、地质剖面测量、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查明区内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布伦阔勒群内,以似层状磁铁矿体为主,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为主,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为主,含矿岩性为阳起石英磁铁岩、磁铁阳起黑云片岩和磁铁大理岩,赋矿围岩为石英黑云片岩、蚀变黑云片岩、石英岩和蓝闪黑云片岩.分析了吉尔铁克铁矿的原岩类型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矿区布伦阔勒群原岩为一套火山沉积岩或中、基性火山岩,矿床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活动.成矿经历了3个时期:加里东晚期到三叠纪为矿体埋深变质阶段,三叠纪晚期的西昆仑构造带俯冲挤压和康西瓦、塔阿西断裂带共同作用为成矿提供了构造条件,燕山期中酸性的岩浆侵入起到了叠加改造矿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铁克铁矿 地质特征 原岩恢复 矿床成因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藏地区现代土壤中有机质类异戊二烯烃来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成君 张菀漪 +3 位作者 张丽 王小雨 IMBABAZI Berthe 叶生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5-245,共11页
本文通过对海拔高度在2500~4500 m的甘肃南部和祁连山、青海东部、西藏东部林中表土、林间表土、森林上限表土、森林下限表土、森林上限高山草甸土,以及青海玉树冬给错纳地区亚高山荒漠—草甸土中可溶有机质正构烷烃分析,利用检测出的... 本文通过对海拔高度在2500~4500 m的甘肃南部和祁连山、青海东部、西藏东部林中表土、林间表土、森林上限表土、森林下限表土、森林上限高山草甸土,以及青海玉树冬给错纳地区亚高山荒漠—草甸土中可溶有机质正构烷烃分析,利用检测出的类异戊二烯烃的分布特征,对Pr(姥鲛烷)、Ph(植烷)的成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理环境土壤中均有明显的Pr、Ph存在,Pr/Ph(姥植比)主要为0.6~1.4,平均0.95;Pr/n-C17值主要为0.2-1.2,平均0.64;Ph/n-C18值主要为0.4~1.4,平均0.85。Pr和Ph不仅在水体中生成,在土壤环境中也可以形成。Pr/Ph值与不同生态环境土壤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与不同地理区域有一定的联系。在较为温湿的土壤中Pr优势,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强烈,采用有氧呼吸方式降解有机质有关;干旱、寒冷土壤中Ph优势,可能主要与厌氧发酵有关。由于生成Pr、Ph有机母质及演化途径的差异,以及热演化、成岩过程中的转变,其比值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沉积盆地原始介质环境信息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藏地区 地表土壤 类异戊二烯烃 微生物 热演化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