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迈向伦理转向的中国社会学研究
1
作者 陈文江 马瑛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80,共11页
21世纪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及其实践呈现出鲜明的价值取向变化:即基于中国式的理论主题和学术话语,展示并开始融入世界主流知识体系;在研究议题和方法上将“人”与“社会”带回社会学研究,凸显学科价值关怀;立足本土立场,从文化与历史取向... 21世纪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及其实践呈现出鲜明的价值取向变化:即基于中国式的理论主题和学术话语,展示并开始融入世界主流知识体系;在研究议题和方法上将“人”与“社会”带回社会学研究,凸显学科价值关怀;立足本土立场,从文化与历史取向上深化学科的本土化;面向国家战略和大众实践,发展公共社会学。这个过程不仅调和了社会学研究普遍性与特殊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张力,还重塑了社会学学者的主体性,使社会学回归社会本身。伦理转向体现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构建的特殊历程,也彰显了中国学术融入现代世界文明体系的使命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时空视角 本土化 伦理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念老校长林迪生——为庆贺兰州大学90华诞而作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学本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21,23-30,共13页
本文结合兰州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背景。
关键词 林迪生 兰州大学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逻各斯与社会历史变动——关于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一点思考
3
作者 王晓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4,共5页
本文的主旨是对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目的做初步的讨论。比较的方法取决于比较目的。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中西哲学范畴比较?这是在进行具体比较之前必须讨论的问题。通过对道与逻各斯的比较基点的讨论,本文认为进行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主要... 本文的主旨是对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目的做初步的讨论。比较的方法取决于比较目的。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中西哲学范畴比较?这是在进行具体比较之前必须讨论的问题。通过对道与逻各斯的比较基点的讨论,本文认为进行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主要任务,是在比较研究先哲对社会历史变动精神反思的基点上,弄清楚中西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 比较目的 社会历史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脑机接口技术引发“主体消失”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谭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6,共10页
脑机接口技术因实现了人通过意念控制外物而颇受学界关注,不过有关脑机接口与“主体消失”的内在联系尚缺乏深入探究。在脑机接口所带来的“奇点”前景中,“主体消失”可能存在三条进路:其一,依循黑格尔“精神实体”的自我发展逻辑,脑... 脑机接口技术因实现了人通过意念控制外物而颇受学界关注,不过有关脑机接口与“主体消失”的内在联系尚缺乏深入探究。在脑机接口所带来的“奇点”前景中,“主体消失”可能存在三条进路:其一,依循黑格尔“精神实体”的自我发展逻辑,脑机接口技术预示着“机器智能”将取代人类主体在“精神实体”发展进程中起中介作用,从而促成“主体消失”;其二,脑机接口将在两重维度上加速“现代知识型”的解构,从而促成福柯式的“主体消失”;其三,脑机接口通过抹除主体“生而为人的内核”,从而促成齐泽克式的“主体消失”。揭示脑机接口对于人类主体所具有的否定性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学界关于脑机接口的哲学反思,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发展脑机接口的过程中重视人类主体可能受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主体消失 黑格尔 福柯 齐泽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异化: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重要维度 被引量:2
5
作者 谭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5,共11页
意识形态批判、劳动异化、商品拜物教等均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重要维度,且颇受学界关注和研究,而关于马克思所论及的时间异化,则尚缺乏充分的探讨。聚焦《资本论》中的“时间问题”,可以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勾勒资本... 意识形态批判、劳动异化、商品拜物教等均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重要维度,且颇受学界关注和研究,而关于马克思所论及的时间异化,则尚缺乏充分的探讨。聚焦《资本论》中的“时间问题”,可以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勾勒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三重时间异化,由此达及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其一,工人用以维持身体健康和发展自身能力的生命时间异化为资本增殖所需的生产时间;其二,“机器时间”“工厂时间”等社会时间异化为“规训”工人的手段;其三,马克思透过对“重复问题”“时空辩证法”以及“资本主义永恒性”的分析,阐明了“三维”时间向“点状”时间的异化。全面梳理马克思关于时间异化的论述,无疑有助于在这个充满“时间危机”的时代更好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异化 资本论 生命时间 资本主义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蒋晓娟 王月菊 +1 位作者 陈兴鹏 张子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1,共9页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增长、空间扩张和社会转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四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城市化的目的。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度和...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增长、空间扩张和社会转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四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城市化的目的。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从全国、八大区域和省域三个尺度分析了耦合度和协调性的时间演变轨迹,并利用R/S分析方法对时间演变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利用GIS手段,就耦合度和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出低强度耦合、低水平协调状态,且耦合强度在不断降低,但协调水平不断提高,耦合度和协调性的时间尺度演变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耦合度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耦合度和协调性的空间格局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低耦合强度、低协调水平或较低耦合强度、较低协调水平类型区,仅有少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协调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社会 城市化 耦合度 协调性 时空演变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的兰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变化分解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逯承鹏 陈兴鹏 +3 位作者 张子龙 薛冰 鹿晨昱 李勇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4-610,共7页
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采用以物质投入与消耗为表征的环境压力函数,结合"修正后的Laspeyres方法"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分析了兰州市19902004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时序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和各驱动因素对它的影响程度.结... 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采用以物质投入与消耗为表征的环境压力函数,结合"修正后的Laspeyres方法"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分析了兰州市19902004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时序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和各驱动因素对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兰州市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物质投入与国内物质消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物质投入与消耗所产生的环境压力主要是由经济增长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消耗所致.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因素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具有正向效应,技术因素对它则具有负向效应,人口因素对它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且比较稳定,而经济增长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经济增长 环境压力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福利的“新常态”:老年教育的社会政策化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英 王小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1,共6页
在人口新常态下,老年教育不再局限于满足老年人"学"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构筑一个积极老龄化的社会,逐步形成老年福利的"新常态",从而推进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和不同年龄群体生活福祉的提升。从社会政策化的视角,... 在人口新常态下,老年教育不再局限于满足老年人"学"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构筑一个积极老龄化的社会,逐步形成老年福利的"新常态",从而推进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和不同年龄群体生活福祉的提升。从社会政策化的视角,运用文本分析和历史考察法,分析中国老年教育的赋权历程、政策基本要素和政策成果,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老年教育已从个人选择演变为社会需要,正经历政策形成和选择期;政策已明确了老年人的教育权利、教育目的和原则、政策路径依赖等;老年教育兼具改善老年人生活福祉和社会投资的功能。但现有政策也存在立法不足、教育的增能和人的发展认知不到位、教育分层等问题。未来老年教育应充分"社会政策化",深化赋权行动,发展社区化模式,丰富增能型、发展型的教育,提升专业化服务,培育老年人的主体性,增强老年教育政策的社会投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老年福利 老年教育 社会政策化 社会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社会学研究——以甘肃M县四个村为例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文江 杨延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3,共6页
贫困与人类发展进程相生相伴,研究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对于我们调整反贫困战略、寻求制度体制层面上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西部农... 贫困与人类发展进程相生相伴,研究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对于我们调整反贫困战略、寻求制度体制层面上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西部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以及社会关系网等自致性因素;父亲的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以及子代儿时的家庭结构等先赋性因素;社会支持与社会流动等社会性因素在终断/延续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代际传递 自致性因素 先赋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游戏中的社会互动与认同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丹红 吴自强 黄凌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68,共6页
社会互动和认同建构,是网络游戏研究中最受学者关注的两个核心议题。借助深度访谈方法,对青少年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社会互动与认同,以及社会互动对认同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会互动和认同都是多维度的概念;而玩家... 社会互动和认同建构,是网络游戏研究中最受学者关注的两个核心议题。借助深度访谈方法,对青少年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社会互动与认同,以及社会互动对认同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会互动和认同都是多维度的概念;而玩家之间的聊天交友、帮助交换、合作竞争等社会互动行为,构成了玩家成就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 社会互动 网络互动 网络认同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如何践行需求为本?——以农村留守者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英 王小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7,共7页
需求为本虽是社会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伦理守则,但在实践中却常常遭遇挑战:服务对象的需求可能与其他主体的期待相左而被替代决策;以自由为基础的"需求为本"和"社会正义"的专业价值存在可能的冲突。文章以农... 需求为本虽是社会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伦理守则,但在实践中却常常遭遇挑战:服务对象的需求可能与其他主体的期待相左而被替代决策;以自由为基础的"需求为本"和"社会正义"的专业价值存在可能的冲突。文章以农村留守者为例,分析服务方案由谁决定、服务对象不能决策的原因以及社会工作如何践行需求为本的服务。发现: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监护人、照顾者、家庭成员、学校、机构和项目资助方等均可能是服务方案的裁决者;服务不能需求为本的原因在于:服务对象的"弱者"标签化,相关服务制度构建的不对等的权力结构,不完全的社会服务体系,社会工作者的价值选择。建议:社会工作践行需求为本应以最小分配正义为原则,策略地确定服务方案,建构服务对象的主体性,重视服务对象环境系统中的资源整合,并将反思性贯穿服务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为本 最小分配正义 主体建构 社会工作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驱动与消费选择——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英 王小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42,共10页
出行、消费既是日常生活细节,又能从中透视中国经济转型期,国家、市场、社会和个人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研究从宏观结构和微观个体行为视角讨论了共享单车是如何进入我们生活,又对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发现:共享单车是中国经济... 出行、消费既是日常生活细节,又能从中透视中国经济转型期,国家、市场、社会和个人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研究从宏观结构和微观个体行为视角讨论了共享单车是如何进入我们生活,又对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发现:共享单车是中国经济转型期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资本驱动下的平台运营作为一种技术中介和数字经济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财富增长能力,也深刻体现着现代社会向"技术治理"的转变。共享单车用户主要是中高等收入且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中青年男性;体验和价格是用户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资本等结构性力量对共享单车的市场发展和微观个体的消费行为发挥着引导、支配作用;共享单车的平台消费既体现了权力、资本与技术的结合对人的支配,也呈现和强化着一直以来就存在着的社会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国家话语 资本力量 平台消费 关系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道德意识与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的影响——以大学生网民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少华 黄凌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81,共15页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的崛起,和以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征的虚拟行为方式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通过对1 157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包括网...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的崛起,和以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征的虚拟行为方式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通过对1 157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包括网络侵害、网络滥用、网络盗版和网络抄袭四种类型,参与这四类不道德网络行为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尤其以网络抄袭最为严重。回归分析发现,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发现的政策意义在于,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入手,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同侪压力 不道德网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文江 周亚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2,共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贯彻社会公平的价值原则。社会公平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要正确区分公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贯彻社会公平的价值原则。社会公平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要正确区分公平、平等、正义等相关概念的不同含义,准确理解社会公平对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特殊意义,真正把建设和实现社会公平变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和谐社会 推动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 被引量:56
15
作者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9,共8页
本文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与海德格尔的座架概念 ,指出作为媒介与座架的网络 ,规范与形塑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范式 ,以及与之相应的 ,以虚拟性、数字化、流动与弹性、全球化及个人化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逻辑 ;建基于这种网络化逻辑之上... 本文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与海德格尔的座架概念 ,指出作为媒介与座架的网络 ,规范与形塑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范式 ,以及与之相应的 ,以虚拟性、数字化、流动与弹性、全球化及个人化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逻辑 ;建基于这种网络化逻辑之上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空间 ,可以像卡斯特尔那样概括为流动空间。而虚拟与真实、身体与心灵、全球与地方、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二元交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互联网 网络空间 流动空间 二元交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学专题--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 被引量:23
16
作者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8,共10页
采用浙江、湖南、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资料,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网民进行日常社会交往的一个新场域,网络交往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维系已有的社会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扩展了青少... 采用浙江、湖南、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资料,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网民进行日常社会交往的一个新场域,网络交往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维系已有的社会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扩展了青少年网民的社会关系网络;主导青少年网民网络互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是追求互动本身的快乐,网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网民的社会交往规则;对许多青少年网民而言,网络不仅是一个互动媒介,而且是一个自我呈现的媒介,网络交往使青少年更加开放、多元、弹性地呈现自我;青少年网民在网络空间的社会交往,以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表达为主要内容,是一个陌生人之间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分享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网民 网络交往 网络语言 交往结构 交往方式 自我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农村养老方式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 被引量:24
17
作者 连芙蓉 贾涵颀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07,共10页
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人口与文化价值结构的变化让农村老龄化问题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式。农村养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社会微观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转型过程... 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人口与文化价值结构的变化让农村老龄化问题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式。农村养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社会微观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养老的影响因素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养老经历了新型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转型,实现了养老主体的多元化,但社会转型对农村养老也产生巨大冲击,导致农村养老面临养老服务非均衡发展、养老需求骤增、养老的价值理性削弱等现实困境。针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要继续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多种模式互为补充及智能化的养老服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城乡倒置 老年抚养比 银色浪潮 农村养老方式 养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的生活与消费——对兰州市进城务工人员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咏梅 肖敏霞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5期88-92,97,共6页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进城务工人员的抽样调查发现,2006年,兰州市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大约为830元;月平均消费总额约占总收入的66.7%,其中用于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占到全部消费额的75.3%,用于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额约占其总消费支出的10...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进城务工人员的抽样调查发现,2006年,兰州市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大约为830元;月平均消费总额约占总收入的66.7%,其中用于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占到全部消费额的75.3%,用于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额约占其总消费支出的10.1%。总体上讲,农民工的消费水平在城市中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沉溺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其社会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冯娟 黄少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1,75,共4页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网络沉溺群体与非沉溺群体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沉溺群体的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与非网络沉溺群体相比,沉溺群体在上网地点、上网频率和时间、网络行为等方面,都有其较为明...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网络沉溺群体与非沉溺群体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沉溺群体的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与非网络沉溺群体相比,沉溺群体在上网地点、上网频率和时间、网络行为等方面,都有其较为明显的行为特征。因此,适当控制上网地点、上网频率和时间,是对青少年网络沉溺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沉溺 网络行为 社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方式与社会转型中的“逆转型”现象——以Y市政府搬迁中的公众参与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文江 周亚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4-20,共7页
以Y市政府搬迁为例,探讨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动员式公众参与"的方法推动完成了迁市过程,也引发"社会逆转型"危机。与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经历的转型过程相反,Y市的社会转型呈现出了一种"逆转"的现象,即从以... 以Y市政府搬迁为例,探讨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动员式公众参与"的方法推动完成了迁市过程,也引发"社会逆转型"危机。与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经历的转型过程相反,Y市的社会转型呈现出了一种"逆转"的现象,即从以工业为主的现代社会形态向以农业生产加工为主体的农业社会转变。Y市案例提示我们,在制定公共政策方面需要实现彻底的转型,即从政治动员式公众参与向权利性公众参与的转型。这种转型的完成不仅需要公众公民意识的觉醒,更需要将社会政策、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带入公共领域,实现社会学知识范式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公众参与 “逆转型”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