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念老校长林迪生——为庆贺兰州大学90华诞而作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学本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21,23-30,共13页
本文结合兰州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背景。
关键词 林迪生 兰州大学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逻各斯与社会历史变动——关于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一点思考
2
作者 王晓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4,共5页
本文的主旨是对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目的做初步的讨论。比较的方法取决于比较目的。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中西哲学范畴比较?这是在进行具体比较之前必须讨论的问题。通过对道与逻各斯的比较基点的讨论,本文认为进行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主要... 本文的主旨是对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目的做初步的讨论。比较的方法取决于比较目的。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中西哲学范畴比较?这是在进行具体比较之前必须讨论的问题。通过对道与逻各斯的比较基点的讨论,本文认为进行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主要任务,是在比较研究先哲对社会历史变动精神反思的基点上,弄清楚中西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 比较目的 社会历史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 被引量:56
3
作者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9,共8页
本文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与海德格尔的座架概念 ,指出作为媒介与座架的网络 ,规范与形塑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范式 ,以及与之相应的 ,以虚拟性、数字化、流动与弹性、全球化及个人化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逻辑 ;建基于这种网络化逻辑之上... 本文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与海德格尔的座架概念 ,指出作为媒介与座架的网络 ,规范与形塑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范式 ,以及与之相应的 ,以虚拟性、数字化、流动与弹性、全球化及个人化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逻辑 ;建基于这种网络化逻辑之上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空间 ,可以像卡斯特尔那样概括为流动空间。而虚拟与真实、身体与心灵、全球与地方、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二元交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互联网 网络空间 流动空间 二元交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物”的概念——从康德、胡塞尔到海德格尔 被引量:3
4
作者 石福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1-85,共5页
“对物之物性的解释贯穿了西方思想的全过程。” (海德格尔语 )。本文主要撷取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哲学家对“物”的概念的解释 ,对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物”的概念的发展沿革进行了历史考察 ,并从物本身、人—物关系两点对此进... “对物之物性的解释贯穿了西方思想的全过程。” (海德格尔语 )。本文主要撷取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哲学家对“物”的概念的解释 ,对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物”的概念的发展沿革进行了历史考察 ,并从物本身、人—物关系两点对此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物” 概念 对象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通》与中国哲学传统 被引量:2
5
作者 匡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9,共7页
汉代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大总结的时期, 其总结的成果表现为儒家学说对学术界的统一, 而《白虎通》这部书的产生就是这次总结的标志。理解《白虎通》、理解汉代哲学对理解整个中国的哲学传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 汉代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大总结的时期, 其总结的成果表现为儒家学说对学术界的统一, 而《白虎通》这部书的产生就是这次总结的标志。理解《白虎通》、理解汉代哲学对理解整个中国的哲学传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 通过对哲学起源的思索, 意在思维领域之内对中国哲学的来龙去脉给出一个简要的描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 中国 汉代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比较尺度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开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6-72,共7页
本文概述并分析了西方近现代有关比较尺度的主要观点, 否定了先验尺度说, 批评了相对主义的无尺度说, 最后, 通过把实用主义尺度说和马克思主义尺度说加以比较, 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理论才能作为比较的根据,而以实践效... 本文概述并分析了西方近现代有关比较尺度的主要观点, 否定了先验尺度说, 批评了相对主义的无尺度说, 最后, 通过把实用主义尺度说和马克思主义尺度说加以比较, 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理论才能作为比较的根据,而以实践效果为归宿的可解释性、可预见性、可控制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尺度 先验尺度说 无尺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哲学论》的逻辑观
7
作者 戚本芬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所提出的逻辑命题是重言、是形式的观点,对于本世纪哲学家们的逻辑观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逻辑哲学论》的逻辑观、它的基本的理论假定、理论背景及影响作了探讨。
关键词 逻辑 逻辑的本质 逻辑常项 意义 重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东西部地区的数字鸿沟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少华 韩瑞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102,共8页
随着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崛起。数字鸿沟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梳理数字鸿沟的含义和类型的基础上,描述分析了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现状,并从社会学关于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切入,分析了我国东西部地区之... 随着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崛起。数字鸿沟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梳理数字鸿沟的含义和类型的基础上,描述分析了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现状,并从社会学关于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切入,分析了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实质;从时空伸延所形塑的现代社会制度“脱域”和“再嵌入”机制.以及西部地区具体的地方空间与信息流动空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西部地区跨越数字鸿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全球化 新经济 中国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维度与唯物史观的形成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荣荃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8-84,共7页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一词的解释与运用,存在着多重维度。本文结合唯物史观的形 成过程,对马克思论述意识形态问题的若干代表性文本作了新的分析与阐释,以尝试厘定马 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维度,及其与唯物史观发展过程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马克思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建构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声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5-90,共6页
从发生学意义上说,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的差异根基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传统思想体现的是社会、实用、经验(体证)三位一体的实践思维方式;西方传统思想(哲学)体现的则是一种本体(实体)、语言、逻辑三位一体的理性思维方式。本文从... 从发生学意义上说,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的差异根基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传统思想体现的是社会、实用、经验(体证)三位一体的实践思维方式;西方传统思想(哲学)体现的则是一种本体(实体)、语言、逻辑三位一体的理性思维方式。本文从中西不同的知识观、语言观及语言结构三方面对中西思维方式作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原因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思维方式 知识 语言 语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超文本链接的知识论后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石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9,共6页
随着互联网的勃兴 ,超文本在人类知识活动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以非线性链接、跳跃、文本间性、开放性、超媒体等为核心特征的网络超文本 ,对人类知识活动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超文本的凸显 ,不仅产生了虚拟认识这一全新的认识形式 ,而... 随着互联网的勃兴 ,超文本在人类知识活动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以非线性链接、跳跃、文本间性、开放性、超媒体等为核心特征的网络超文本 ,对人类知识活动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超文本的凸显 ,不仅产生了虚拟认识这一全新的认识形式 ,而且对提高认识效率、拓展知识空间、开阔认识视野 ,以及跨学科研究等也有实质性的影响。但是 ,超文本链接亦有可能造成认识方向感丧失、主体性消解、记忆力下降 ,以及知识平面化和碎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超文本 虚拟认识 知识论 INTERNET 超文本链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事件中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文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58,共5页
SARS的爆发流行预示着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高风险社会的行列。在习惯于繁荣稳定生活的情况下,突发性社会事件成为警示社会风险的惟一途径。面对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建立一套与风险社会相对应的、比较完善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系统,是防范... SARS的爆发流行预示着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高风险社会的行列。在习惯于繁荣稳定生活的情况下,突发性社会事件成为警示社会风险的惟一途径。面对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建立一套与风险社会相对应的、比较完善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系统,是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非政府组织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在应对社会风险和突发性社会事件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在迈向现代性国家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完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事件 社会风险 非政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种文化比较的尺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少华 俞宝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5-61,共7页
本文在批评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文化比较的人性尺度 ,强调对文化的评估与比较 ,必须依其是遮蔽还是敞亮了人的生命存在可能性而展开。为此 ,在文化比较中 ,必须确立一种文化对话的观念 ,把文化对话视... 本文在批评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文化比较的人性尺度 ,强调对文化的评估与比较 ,必须依其是遮蔽还是敞亮了人的生命存在可能性而展开。为此 ,在文化比较中 ,必须确立一种文化对话的观念 ,把文化对话视为不同文化之间在各自的生活世界所遭遇的问题域之中的相遇与碰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比较 人性尺度 文化对话 游戏 生活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批判与超越的尝试——评胡国亨对西方文化的批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少华 张会永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62,共8页
胡国亨认为 ,当今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 ,主要是由西方智性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造成的。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及对孔子思想的重新诠释 ,胡国亨提出了“大孔子学说”,藉以纾缓人类的生存危机。本文认为 ,胡国亨对西方文化的跨学科、多视... 胡国亨认为 ,当今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 ,主要是由西方智性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造成的。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及对孔子思想的重新诠释 ,胡国亨提出了“大孔子学说”,藉以纾缓人类的生存危机。本文认为 ,胡国亨对西方文化的跨学科、多视角批判是理性而深刻的 ,对我们全面认识与评价西方文化及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 ,作为一种超越现代性困境的设想 ,“大孔子学说”却陷入了以纯意向为出发点的乌托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 智性 风险 大孔子学说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名学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声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3-77,共5页
自十九世纪晚期始 ,我们已习惯将先秦的名学视为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在讨论先秦儒家的正名思想和墨家的名辩思想时 ,也总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思想去附会。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背景 ,本文试从思维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将中国先秦名学的有关... 自十九世纪晚期始 ,我们已习惯将先秦的名学视为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在讨论先秦儒家的正名思想和墨家的名辩思想时 ,也总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思想去附会。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背景 ,本文试从思维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将中国先秦名学的有关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作一比较研究 ,以期呈现出两者迥异的思维方式 ,由此质疑“‘名’是‘范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学 范畴 思维 目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李翱的人性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晓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5-71,共7页
李翱在孟子思想的基础上加强了子思的“诚”的本体论地位,从而“性”“诚”并举,完整统一了儒家天人关系和人与人类关系两个重心。在此基础上,李翱的人性论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了善恶、性情、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的关系。但是... 李翱在孟子思想的基础上加强了子思的“诚”的本体论地位,从而“性”“诚”并举,完整统一了儒家天人关系和人与人类关系两个重心。在此基础上,李翱的人性论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了善恶、性情、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的关系。但是,李翱的人性论中包含着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正是对这一矛盾的解答引发了宋明性的二元论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然不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效率与分配价值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彦 陈文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2-97,共6页
本文所探讨的是制度性分配价值观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试图营造一个公平分配的理想化社会,然而,实际社会生活中始终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利益稀缺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涉及到如何分配以及给谁多少... 本文所探讨的是制度性分配价值观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试图营造一个公平分配的理想化社会,然而,实际社会生活中始终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利益稀缺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涉及到如何分配以及给谁多少的问题。一种分配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关系到制度本身的公平性,而且还涉及社会生产的效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分配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充霖 贾敏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2-87,共6页
究竟什么是真理?这个问题是哲学古老而基本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表明:哲学史上对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令人信服地解决过。有些哲学家虽然对真理进行研究且得出了一些真理定义,但所有这些定义都充满了问题。于是真理的意义问题被迫让位于... 究竟什么是真理?这个问题是哲学古老而基本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表明:哲学史上对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令人信服地解决过。有些哲学家虽然对真理进行研究且得出了一些真理定义,但所有这些定义都充满了问题。于是真理的意义问题被迫让位于意义的意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真理的意义 意义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庸 张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0-104,共5页
世界宗教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伴随着人类数千年的宗教,在进入21世纪的新情境后,它将向何处发展呢?主要有六种可能的趋势:即总体上平稳发展,两相背走向——世俗化和原教旨主义,多元化,宗教问冲突和对话增加,... 世界宗教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伴随着人类数千年的宗教,在进入21世纪的新情境后,它将向何处发展呢?主要有六种可能的趋势:即总体上平稳发展,两相背走向——世俗化和原教旨主义,多元化,宗教问冲突和对话增加,宗教加紧和科学的“对话”,多信仰“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宗教 原教旨主义 社会秩序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规范的逻辑演算Q_s系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景侃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2-80,共9页
本文是《法律规范逻辑》系列论文的第4篇。它以狭义谓词演算为基础,在其形式语言中添加专指“制裁”行为的谓词常项,添加专指“国家机关”这种法人的个体常项,添加规范词的定义,但不添加推演工具,就可次生出关于法律规范的逻辑。... 本文是《法律规范逻辑》系列论文的第4篇。它以狭义谓词演算为基础,在其形式语言中添加专指“制裁”行为的谓词常项,添加专指“国家机关”这种法人的个体常项,添加规范词的定义,但不添加推演工具,就可次生出关于法律规范的逻辑。它能满足法律提出的种种逻辑要求,远多于任何一个传统的规范逻辑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谓词逻辑 规范逻辑 法律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