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电荷中和透镜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别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2-57,共6页
文章从理论上研究了建立空间电荷中和透镜的物理基础。给出了这种透镜的焦距公式以及合理设计和使用透镜参数的一些因素。根据本文结果所设计的一台空间电荷中和透镜,作为一个强束流聚焦单元,已使用在强流实验台上,起到了聚束作用和与... 文章从理论上研究了建立空间电荷中和透镜的物理基础。给出了这种透镜的焦距公式以及合理设计和使用透镜参数的一些因素。根据本文结果所设计的一台空间电荷中和透镜,作为一个强束流聚焦单元,已使用在强流实验台上,起到了聚束作用和与后级光路系统的匹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中和透镜 离子束传输 离子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4.5MeVα粒子引起Lu,Ta和Au L亚壳层电离的研究
2
作者 蔡晓红 陈熙萌 +5 位作者 刘兆远 马树勋 陈子纯 徐谦 刘惠萍 马新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能量为1.5~4.5MeV的α粒子轰击Lu,Ta和Au靶,测得L亚壳层X射线产生截面.利用荧光产额和Coster-Kronig跃迁几率等原子参数得到L亚壳层电离截面,将实验所得L亚壳层电离截面与ECPSSR理论预言... 以能量为1.5~4.5MeV的α粒子轰击Lu,Ta和Au靶,测得L亚壳层X射线产生截面.利用荧光产额和Coster-Kronig跃迁几率等原子参数得到L亚壳层电离截面,将实验所得L亚壳层电离截面与ECPSSR理论预言值进行比较,对L1和L3亚壳层,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讨论了ECPSSR理论的L2亚壳层电离截面与实验结果的偏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电离 L亚壳层电离 α粒子轰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离子注入^(15)N靶研究超低能区^(15)N(p,α)^(12)C核反应
3
作者 王铁山 丁宝卫 +2 位作者 诸永泰 王志国 靳根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96-499,共4页
描述了利用离子注入固体靶测量15N(p ,α) 12 C核反应微分截面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给出了在163keV≤Ec≤ 360keV能区 90°方向上的微分截面测量结果和激发函数曲线 ,并对该反应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 核反应 微分截面 激发曲线 碳12 氮15 离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轰击元素Ta、Lu引起的原子L亚壳层顺排
4
作者 陈熙萌 蔡晓红 +4 位作者 陈子纯 刘兆远 徐谦 刘惠萍 马新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用能量0.8—2.OMeV质子束轰击元素Ta、Lu使其电离,通过测量特征X射线的角分布,得到了L亚壳层原子顺排因子A2和特征线Ll的极化度P,实验结果和PWBA理论进行了比较。基于特征偶极辐射,对原子顺排的物理图象作... 用能量0.8—2.OMeV质子束轰击元素Ta、Lu使其电离,通过测量特征X射线的角分布,得到了L亚壳层原子顺排因子A2和特征线Ll的极化度P,实验结果和PWBA理论进行了比较。基于特征偶极辐射,对原子顺排的物理图象作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顺排 质子束 特征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级密度参数经验公式的研究
5
作者 姚立山 王锡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4-79,共6页
本文研究了能级密度参数a的经验公式。应用系统学方法计算了(n,2n) 反应截面,并与实验结果比较,得到了较好的K值。
关键词 能级密度 中子反应截面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逆变器抗浪涌的研究
6
作者 李公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在分析中频逆变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解决了它在强流中子发生器上应用时因浪涌电流引起的频繁跳闸问题。
关键词 逆变器 中频逆变器 抗浪涌 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束强流中子发生器中子比产额及靶寿命 被引量:12
7
作者 朴禹伯 牛占歧 +6 位作者 王学智 苏同龄 陈尚文 姜汴婴 姚泽恩 苟全补 贾文宝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将在分析束(D_1^-)轰击下,大面积高速旋转靶半寿命、中子比产额等指标与非分析束作了比较。中子比产额从1.1×10^(11)s^(-1)·mA^(-1)提高到1.6×10^(11)s^(-1)·mA^(-1),氚钛靶半寿命提高一个数量级,靶寿期由1mA·... 将在分析束(D_1^-)轰击下,大面积高速旋转靶半寿命、中子比产额等指标与非分析束作了比较。中子比产额从1.1×10^(11)s^(-1)·mA^(-1)提高到1.6×10^(11)s^(-1)·mA^(-1),氚钛靶半寿命提高一个数量级,靶寿期由1mA·h/cm^2提高到6.9 mA·h/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束 中子比产额 中子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由负电极和磁镜组成的空间电荷透镜 被引量:4
8
作者 朴禹伯 李公平 +4 位作者 潘民生 牛占歧 杨保太 钱德丰 顾宏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共6页
文章叙述了一种由负电极和磁镜组成的空间电荷透镜。它可以高效率地捕获电子,并具有较强的聚焦性能。在强中子发生器调试中,采用这种透镜使D^+束从9mA提高到27mA。
关键词 负电极 磁镜 空间电荷 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keV,30mA氘粒子加速器 被引量:3
9
作者 苏桐龄 孙别和 +10 位作者 杨保太 朴禹伯 水永清 陈克凡 王学智 杨成 牛占岐 刘延统 潘民生 洪忠悌 陈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2,共6页
这是一台低能强流加速器。调试结果:靶上获得能量300keV,流强30mA的连续氘束流;束斑直径小于2cm。通过(d,T)反应中子产额达到3×10^(12)n/s。该器采用双等离子体离子源,双间隙高梯度加速管,由频率为2.5kHz的可控硅中频逆变器供电的... 这是一台低能强流加速器。调试结果:靶上获得能量300keV,流强30mA的连续氘束流;束斑直径小于2cm。通过(d,T)反应中子产额达到3×10^(12)n/s。该器采用双等离子体离子源,双间隙高梯度加速管,由频率为2.5kHz的可控硅中频逆变器供电的对称型四级倍压稳压电源,直径20cm和转速1100r/min的高速旋转氚钛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 加速器 中子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中子发生器离子光路设计与调试 被引量:2
10
作者 朴禹伯 牛占岐 李公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5-51,共7页
文章介绍了3×10^(12)n/s强中子发生器离子光路设计与调试。在该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空间电荷效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空间电荷透镜等,保证了在强流条件下,高效率地传输和聚焦。文章还给出强流情况下,实际的束流分布、传输效率... 文章介绍了3×10^(12)n/s强中子发生器离子光路设计与调试。在该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空间电荷效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空间电荷透镜等,保证了在强流条件下,高效率地传输和聚焦。文章还给出强流情况下,实际的束流分布、传输效率等有关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流束 加速器 空间电荷中和 强中子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kV,10mA直流高压稳压电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桐龄 杨保太 +3 位作者 刘延统 王喜梅 牛占岐 杨美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0-44,共5页
一、引言本电源是为一台中子发生器研制的。因为中子发生器只考虑连续束,高压电源只采取慢稳压措施。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性能超过预定指标。性能如下:工作电压300 kV,工作电流10 mA;当市电电压变化不超过10%和负载电流由空载至10 mA改... 一、引言本电源是为一台中子发生器研制的。因为中子发生器只考虑连续束,高压电源只采取慢稳压措施。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性能超过预定指标。性能如下:工作电压300 kV,工作电流10 mA;当市电电压变化不超过10%和负载电流由空载至10 mA改变时,在8 h内高压输出电压变化不大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压电源 高压 直流 中子 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0^(12)s^(-1)强中子发生器后分析系统调试结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朴禹伯 牛占歧 +1 位作者 陈勤 苏桐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0-92,共3页
一、引言兰州大学强中子发生器于1988年通过部级鉴定,氘离子束达30 mA,中子产额达3×10^(12)s^(-1)。然而,由于它是采用混合离子束,靶寿命只有十几个小时。在聚变堆第一壁材料研究中,要求的累计中子注量超过10^(17)cm^(-2)。因此,... 一、引言兰州大学强中子发生器于1988年通过部级鉴定,氘离子束达30 mA,中子产额达3×10^(12)s^(-1)。然而,由于它是采用混合离子束,靶寿命只有十几个小时。在聚变堆第一壁材料研究中,要求的累计中子注量超过10^(17)cm^(-2)。因此,辐照时间需几百小时。因为氚靶价格昂贵,用混合离子束进行材料辐照损伤研究,其费用是很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分析磁铁 中子产额 强中子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腰传输中强流束包络线方程的近似计算
13
作者 陈金根 赵丽华 +3 位作者 倪涌舟 曾松伟 朴禹伯 李汝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研究了广义导流系数Π <1× 1 0 - 3 时的低能强流束包络方程的近似计算问题 ,在非线性条件下 ,导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和特征长度。使用腰 腰传输公式的包络计算结果与强流束包络方程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腰-腰传输 强流速包络线方程 近似计算 广义导流系数 特征长度 发射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粒子轰击钍和铀引起的M亚壳层电离
14
作者 蔡晓红 刘兆远 +5 位作者 陈熙萌 马树勋 陈子纯 徐谦 刘惠萍 马新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671-2675,共5页
本文研究2.5—4.5MeVα粒子轰击Th和U引起的M亚壳层电离。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谱求得N_(6,7)→M_5(M_α线),N_6→M_4(M_β线),N_5→M_3(M_γ线),N_4→M_2和N_2→M_1线的x射线产生截面。利用M壳层的辐射跃迁率,Coster—Kronig跃迁率和... 本文研究2.5—4.5MeVα粒子轰击Th和U引起的M亚壳层电离。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谱求得N_(6,7)→M_5(M_α线),N_6→M_4(M_β线),N_5→M_3(M_γ线),N_4→M_2和N_2→M_1线的x射线产生截面。利用M壳层的辐射跃迁率,Coster—Kronig跃迁率和M亚壳层的荧光产额将x射线产生截面转换为M亚壳层电离截面。将实验所得的M亚壳层电离截面与PWBA和ECPSSR理论预言值进行比较,本文讨论了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偏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粒子 M亚壳层 电离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离子束的束包络方程与束包络计算——Ⅰ.强流离子束的束包络方程
15
作者 孙别和 夏佳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5-62,共8页
在考虑了强流离子束自身空间电荷效应和束流初始特征(束流发射度)的情况下,本文给出了强流离子束在电磁场中运动的束包络方程.同时也给出了强流离子束分别在静电场、静磁场和自由空间(即等位空间)中运动的束包络方程.
关键词 加速器 注入系统 离子带 聚焦 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等源强流离子束分析
16
作者 孙别和 陈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3-85,共3页
目前所使用的各种离子源,还不能产生具有完全单一荷质比的离子,所以,离子源所提供的离子束是包含多种离子组态的混合束。因此,要把离子加速到高能,就涉及到一个多动量离子束加速系统。在由电磁场(电磁组件)构成的强流带电粒子加速系统中... 目前所使用的各种离子源,还不能产生具有完全单一荷质比的离子,所以,离子源所提供的离子束是包含多种离子组态的混合束。因此,要把离子加速到高能,就涉及到一个多动量离子束加速系统。在由电磁场(电磁组件)构成的强流带电粒子加速系统中,多动量离子束的加速和聚焦会产生许多缺陷与困难。在强流加速器中,提高所需离子的加速效率,减轻加速器的总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等源 强流离子束分析 束流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空间电荷透镜理论和设计的新探讨
17
作者 朴禹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9-33,共5页
在合理的简化的模型下导出空间电荷透镜中磁流体方程,由此证明在空间电荷透镜中能够建立线性径向电场。电场边界条件是重要的,并导出实际的边界电位值。由负电极和磁镜中构成的空间电荷透镜初步满足上述要求。
关键词 空间电荷透镜 磁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中子发生器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学智 牛占歧 +1 位作者 朴禹伯 苏桐龄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0-84,共5页
本文概述强流中子发生器近五年内在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的辐射损伤研究,一些核素的活化截面测量、新核素合成和中子生物效应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与这些工作相适应的实验条件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强流中子发生器 中子辐射实验 生物效应
全文增补中
3×10^(12)s^(-1)强流中子发生器的应用及改进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占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65-569,共5页
文章描述了在3×10 ̄(12)s-1强流中于发生器L,用14MeV中子进行合成新核素、多种核反应、活化样品、辐照育种、动物实验等研究工作概况。
关键词 中子发生器 核反应 活化分析 应用
全文增补中
强流中子发生器中子产额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学智 杨成 +6 位作者 王永昌 苟全补 卢涵林 容超凡 杨晓云 王经 周智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8-44,共7页
文章简述兰州大学3.3×10^(12)n/s强流中子发生器14MeV中子产额的测定。采用三种方法的七个测量手段进行比对测量。虽然在测试过程中遇到很强的中子本底、γ射线本底和电磁干扰,最终还是得到合理的比对结果。尤其是45°偏转半... 文章简述兰州大学3.3×10^(12)n/s强流中子发生器14MeV中子产额的测定。采用三种方法的七个测量手段进行比对测量。虽然在测试过程中遇到很强的中子本底、γ射线本底和电磁干扰,最终还是得到合理的比对结果。尤其是45°偏转半导体符合望远镜和^(238)U裂变室在不同束流下进行的比对测量结果说明两台测量装置在很宽的量程内测量稳定、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源 中子产额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