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回归的历史思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克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29,共8页
香港回归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它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由衰落到振兴的历史见证;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需要和支持,是实现回归的客观基础,而“一国两制”政策又为之提供了重要保证。回归后,两地将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香港... 香港回归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它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由衰落到振兴的历史见证;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需要和支持,是实现回归的客观基础,而“一国两制”政策又为之提供了重要保证。回归后,两地将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香港在经济、文化和法制建设中的经验与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 历史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传》史学理论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受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50-154,共5页
本文批评了梁启超“司马迁以前无所谓史学”之说,探讨了《左传》对史学目的作用、史家著史态度、史书文字要求三方面的史学观点,认为我国古代的史学理论,是紧随着历史著述的产生而产生的。
关键词 史学史 左传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仕途结构述要 被引量:5
3
作者 楼劲 李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本文以汉以来有关变化的背景,讨论了吏道和科举在唐代所具有的新的地位和性质,以及其它各种仕途的相应分化和调整。这些事态体现了自汉至唐文官选拔制度的转折及其长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更切实际地揭示我国古代诸仕途的结构关系。
关键词 仕途结构 科举 吏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校应用学科建设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克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97-102,共6页
应用学科过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在主导思想和运作过程中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应用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并根据几年来我们在创办应用专业中的切... 应用学科过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在主导思想和运作过程中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应用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并根据几年来我们在创办应用专业中的切身体会,提出应建立一整套具有"宽"、"新"、"实"特点的教学体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应用学科的特色。文章还进一步强调通过各种具体途径,建立新的管理和保障机制,加快相应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应用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学科 重要环节 高教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火罗在河西一带的活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8-104,共7页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吐火罗人在河西走廊一带活动的考察,探讨这一特殊的原始印欧人群体在丝绸之路河西段上所起的特殊作用,从而为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早期印欧人在东西方民族。
关键词 吐火罗 河西走廊 敦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1世纪初伊斯兰教在于阗的传播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永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4-100,共7页
本文探讨了11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喀喇汗王朝境外的塔里木盆地周边于阗的传播情况。本文不赞同11世纪初伊斯兰教已广泛流传于阗的说法。本文利用大量资料证明11世纪初,于阗是以回鹘人为主的政权,当时于阗王族信仰的宗教仍是佛教。... 本文探讨了11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喀喇汗王朝境外的塔里木盆地周边于阗的传播情况。本文不赞同11世纪初伊斯兰教已广泛流传于阗的说法。本文利用大量资料证明11世纪初,于阗是以回鹘人为主的政权,当时于阗王族信仰的宗教仍是佛教。因此,以信奉伊斯兰教的葛逻禄人为主的喀喇汗王朝才与于阗人展开了几十年的宗教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于阗 佛教 回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出身的吐蕃宣慰使叶仙鼐史事考述 被引量:3
7
作者 尹伟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1-108,共8页
本文主要依据藏文史料《萨迦五祖全集》ba函中八思巴所写的一篇文章内容,对元代维吾尔族出身的吐蕃宣慰使叶仙鼐的史事进行了考述,纠正了屠寄《蒙兀儿史记》中对叶仙鼐在吐蕃宣慰使任上有关史实记载的舛误,补充了一些汉文史料中缺... 本文主要依据藏文史料《萨迦五祖全集》ba函中八思巴所写的一篇文章内容,对元代维吾尔族出身的吐蕃宣慰使叶仙鼐的史事进行了考述,纠正了屠寄《蒙兀儿史记》中对叶仙鼐在吐蕃宣慰使任上有关史实记载的舛误,补充了一些汉文史料中缺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吐蕃宣慰使 叶仙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俄文化交流述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希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康熙年间的北京“俄罗斯百人队”是俄国文化在中国清代的第一批传播者。《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定期来京的俄国传教士和留学生对两国文化的交流及俄国汉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清朝的宗教宽容政策和中俄之间的正式条约是中俄文... 康熙年间的北京“俄罗斯百人队”是俄国文化在中国清代的第一批传播者。《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定期来京的俄国传教士和留学生对两国文化的交流及俄国汉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清朝的宗教宽容政策和中俄之间的正式条约是中俄文化交流长期持续发展的保障。俄国在交流中是积极、主动的一方,而清朝则是相对消极、保守的一方。在充分肯定俄国传教士和留学生在中俄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文化交流 东正教传教士 留学生 俄罗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斯拉夫人的起源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起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东斯拉夫人是斯拉夫人东部分支,公元6世纪时形成,居住在德涅斯特河和第聂泊河之间,北到维斯拉河。8─9世纪时,农业已成为其主要经济部门,但由于各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它们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并不相同。9世纪中叶后,... 东斯拉夫人是斯拉夫人东部分支,公元6世纪时形成,居住在德涅斯特河和第聂泊河之间,北到维斯拉河。8─9世纪时,农业已成为其主要经济部门,但由于各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它们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并不相同。9世纪中叶后,瓦兰吉亚人征服了东斯拉夫人,建立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基辅罗斯。瓦兰吉亚人很快被东斯拉夫人同化,基辅罗斯仍不失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斯拉夫人 农业 基辅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沧桑 世纪梦圆——论香港的沦丧与回归
10
作者 杨建新 彭建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14,共7页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19世纪中后期香港割让给英帝国主义的经过,以及自香港沦丧之日起的百余年间,中国人民及政府为了收复香港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乃至流血牺牲。重点论述了按照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实现了香港...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19世纪中后期香港割让给英帝国主义的经过,以及自香港沦丧之日起的百余年间,中国人民及政府为了收复香港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乃至流血牺牲。重点论述了按照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实现了香港的平稳过渡,百年梦想,终于成真。本文强调:香港的顺利回归,中国的强大是其基础,而“一国两制”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沦丧 回归 一国两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史资政的《吕氏春秋》
11
作者 汪受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7-103,共7页
先秦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史学与政治的紧密结合,而《吕氏春秋》正是这种结合的典范。本文探讨了该书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的一系列为秦统一天下服务的政治观点。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史学 政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古都移民的原因与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骁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都移民的概况,分析了移民的原因:首先是都城位置不适于统治者的需要;其次是移民充实京师和京师卫星城;其三是原来的京师地区不足以负担京城的各项物质需要。文章认为,古都移民促进了新都的繁华与发展,同时也造成...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都移民的概况,分析了移民的原因:首先是都城位置不适于统治者的需要;其次是移民充实京师和京师卫星城;其三是原来的京师地区不足以负担京城的各项物质需要。文章认为,古都移民促进了新都的繁华与发展,同时也造成旧都的衰败甚至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都 移民 原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春秋时期人类的迁徙
13
作者 米迎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很少有人对春秋时期人类的迁徙活动作过系统的研究,本文根据详实的资料,把这一时期人类迁徙的具体原因总结为五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春秋时人类之所以能够轻易迁徙,主要有3个基本的客观因素在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 迁徙 地广人稀 私有制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元政府推行土官制度的原因和特点
14
作者 高士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本文论述了蒙元政府推行土官制度的原因和特点。笔者认为,土官制度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与蒙元时代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相适应。其特点主要有:重用土官,土流参治,土官民族成份复杂,中央政府对土官有任命... 本文论述了蒙元政府推行土官制度的原因和特点。笔者认为,土官制度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与蒙元时代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相适应。其特点主要有:重用土官,土流参治,土官民族成份复杂,中央政府对土官有任命权与处置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政府 土官制度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