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受教育程度在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间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司苗苗 马子媛 +8 位作者 张笑琳 康盼 易济琨 马亦晨 李婧宜 张雨佳 马佳妮 姚璇 韩雪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目的:了解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探索受教育程度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中的1391例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数据库中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 目的:了解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探索受教育程度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中的1391例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数据库中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与功能信息,考察其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根据数据库信息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结果评价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分析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探索受教育程度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采用边际效应图对调节作用进行可视化展现。结果:1391例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中,有457例病人利用了卫生服务,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2.85%。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EQ-5D的5个维度存在困难者占比分别为行动能力46.59%、自我照顾能力12.94%、日常活动能力19.34%、疼痛或不适68.51%、焦虑或抑郁38.82%,病人健康效用值为(0.952±0.0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效用值是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门诊服务利用和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校正混杂因素后的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较强。边际效应图显示,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卫生服务利用斜率较受教育程度低者小。结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影响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在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和卫生服务利用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中老年人 高血压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卫生服务利用 受教育程度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和通径分析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子媛 崔秀芸 +5 位作者 马亦晨 李婧宜 江靖雯 张嘉文 罗晓蕾 韩雪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中2771例≥45岁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相关数据,采用SPS... 目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中2771例≥45岁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相关数据,采用SPSS 26.0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及分位数回归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Amos24.0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不健康者336人(12.1%),社会融合较差者1031人(37.2%),接受健康教育较差1563人(56.4%),有慢性病者534人(19.4%);健康与不健康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健康教育、慢性病患病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较差、接受健康教育较差、有慢性病等因素显著影响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P<0.05);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情况、接受健康教育状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分位点均对健康状况产生了影响(P<0.0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健康教育和社会融合对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直接产生作用,流动时间、流动原因对健康状况产生间接影响作用。结论:关注流动时间及原因对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多措并举提高其社会融合,以减少身心问题产生,使其更好融入流入地;关注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慢性病患病情况,加强对其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健康素养,改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 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分位数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兰州市各县区乡村医生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雪梅 王立先 +5 位作者 梁艳哲 胡琦 邵雨薇 王增福 韩芸倩 陈永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2933-2936,共4页
目的了解兰州市各县区乡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工作效率,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方法 2012年7月选取兰州市各县区参加培训的552名乡村医生,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兰州市各县区乡村医生的实际状... 目的了解兰州市各县区乡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工作效率,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方法 2012年7月选取兰州市各县区参加培训的552名乡村医生,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兰州市各县区乡村医生的实际状况,编制符合乡村医生实际情况的有针对性的乡村医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找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提出改善建议。结果不同性别、从医年限乡村医生工作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受教育水平、职称、职业资格情况乡村医生工作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业务素质与受教育水平的系数为7.075 6,与收入水平的系数为0.018 4;工作负荷与工作责任的系数为0.839 7,与工作任务的系数为0.681 7;工作环境与科室设备的系数为0.173 9,与绩效考核的系数为1.276 2;患者认可与患者信任的系数为0.764 2,与患者尊重的系数为0.713 2;工作满意与职业愉快感的系数为0.850 4,与工作自豪感的系数为0.718 5;离职倾向与离职念头的系数为0.718 7,与留职可能性的系数为0.805 6。结论兰州市各县区乡村医生的总体满意度较低,应该采取进一步措施提高乡村医生满意度,进而提高乡村医生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满意度 问卷调查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基层医师培训模式研究现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敏 拜争刚 +4 位作者 曹晓源 杨克虎 杨晓莉 冯路琪 丁国武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基层医师培训模式研究质量,深入了解我国农村基层医师培训模式研究现况。方法:检索数据库CNKI、VIP、CBM,根据明确的标准纳入、评价文献,设计数据提取表,分析纳入文献。结果:初检到2016篇,最终纳入21篇。发表数量呈上升趋... 目的:系统评价基层医师培训模式研究质量,深入了解我国农村基层医师培训模式研究现况。方法:检索数据库CNKI、VIP、CBM,根据明确的标准纳入、评价文献,设计数据提取表,分析纳入文献。结果:初检到2016篇,最终纳入21篇。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范围涉及14个省份但不均衡;评分结果 A级14.3%,B级33.3%,C级52.4%。讨论:大部分研究文献质量低,分布不均衡,对其研究亟待进一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医师 培训模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新农合分级诊疗实施现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敬宇 燕武 +1 位作者 葛勇宏 雷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3870-3875,共6页
目的探讨甘肃省新农合分级诊疗的实施现状,为促进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6年3月,通过2014—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数据,收集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利用、医疗服务效率、医... 目的探讨甘肃省新农合分级诊疗的实施现状,为促进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6年3月,通过2014—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数据,收集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利用、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费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情况指标;通过2014—2015年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数据,收集甘肃省新农合筹资补偿、资金流向指标。结果 2015年甘肃省医疗机构总门诊人次较2014年增长7.56%,三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分别增长7.18%、8.82%、1.64%、0.03%,乡镇卫生院下降0.90%;总出院人次较2014年增长16.29%,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增长2.28%、33.05%、4.19%、17.02%。2015年甘肃省平均病床使用率较2014年下降0.59个百分点,三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下降1.92、1.55、0.64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增长1.08个百分点。2015年甘肃省门诊次均医疗费用较2014年增长9.19%,次均住院费用较2014年增长5.91%。2015年乡镇卫生院接诊下转人次较2014年下降0.60%,向上转诊人次较2014年增长17.95%。2015年甘肃省新农合统筹资金、基金支出、补偿人次分别较2014年增长21.69%、10.71%、17.74%,其中住院补偿人次和补偿基金分别较2014年增长10.38%、6.83%,县级医疗机构新农合住院补偿基金较2014年增长14.44%。结论甘肃省新农合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量均有所提高,乡镇卫生院县域内首诊与双向转诊地位凸显,新农合基金县级医疗机构占比有所增长,但依然存在医疗资源浪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不足、医疗信息共享不畅通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实施现状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巧梅 王一卉 +4 位作者 余莉 王鹏举 高银燕 赵虹琳 丁国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7-1333,共7页
背景腰背痛作为具有致残性的疼痛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较差的睡眠质量对腰背痛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但目前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尚不明确,且国内缺乏此方面的研究。目的探究睡... 背景腰背痛作为具有致残性的疼痛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较差的睡眠质量对腰背痛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但目前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尚不明确,且国内缺乏此方面的研究。目的探究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利用2011—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纵向数据,选取2011、2013、2015年3次调查中基线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12-31,以研究对象自报的腰部和背部疼痛为结局事件,出现结局事件即终止随访。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对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以及二者的联合效应,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共纳入4459名调查对象,平均随访(3.6±0.8)年;睡眠时间:<7 h/d 1549人(34.74%),7~8 h/d 1843人(41.33%),≥9 h/d 1067人(23.93%);睡眠质量好2700人(60.55%),睡眠质量受损1759人(39.45%)。共643人发生腰背痛,发生率为14.42%(643/4459)。睡眠时间<7 h/d的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率〔20.92%(324/1549)〕高于睡眠时间7~8 h/d〔10.91%(201/1843)〕及≥9 h/d〔11.06%(118/1067)〕的中老年人(P<0.05)。睡眠质量受损的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率〔21.38%(376/1759)〕高于睡眠质量好的〔9.89%(267/2700)〕中老年人(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7~8 h/d,睡眠时间<7 h/d是中老年人发生腰背痛的影响因素〔HR=1.63,95%CI(1.37,1.95),P<0.05〕;相较于睡眠质量好,睡眠质量受损是中老年人发生腰背痛的影响因素〔HR=1.85,95%CI(1.58,2.17),P<0.05〕。睡眠时间<7 h/d的男性和女性腰背痛发生风险分别是睡眠时间7~8 h/d的男性和女性的1.47倍〔95%CI(1.09,1.98),P<0.05〕和1.76倍〔95%CI(1.41,2.20),P<0.05〕;睡眠质量受损的男性和女性腰背痛发生风险分别是睡眠质量好的男性和女性的2.09倍〔95%CI(1.60,2.74),P<0.05〕和1.73倍〔95%CI(1.41,2.11),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有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5,非线性P=0.33),腰背痛发生风险随睡眠时间缩短而增加;男、女性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有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男性:总趋势P<0.05,非线性P=0.66;女性:总趋势P<0.05,非线性P=0.23),男、女性睡眠时间越短(<7 h/d)则腰背痛发生风险越高。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7~8 h/d且睡眠质量好,仅睡眠时间≥9 h/d且睡眠质量好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无相关性(P>0.05),睡眠时间<7 h/d且睡眠质量好、睡眠时间<7 h/d且睡眠质量受损、睡眠时间7~8 h/d且睡眠质量受损、睡眠时间≥9 h/d且睡眠质量受损均会增加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P<0.05)。结论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受损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密切相关,且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受损同时存在时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背痛 疼痛 睡眠异常 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性研究综合框架(CFIR)更新解读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嘉杰 赖鸿皓 +8 位作者 孙铭谣 刘佳宁 赵威龙 唐文静 杨水华 潘蓓 田金徽 马晓婷 葛龙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3863-3871,3876,共10页
实施性研究综合框架(CFIR)能够帮助研究者明确对实施进展和效果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和实际因素,是实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理论框架之一。CFIR于2009年被首次提出,至今已有13年的发展历史。2022年,CFIR开发团队基于用户反馈对CFIR进行了更新... 实施性研究综合框架(CFIR)能够帮助研究者明确对实施进展和效果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和实际因素,是实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理论框架之一。CFIR于2009年被首次提出,至今已有13年的发展历史。2022年,CFIR开发团队基于用户反馈对CFIR进行了更新,在原先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新增21个构成要素和19个次级构成要素,对部分构成要素进行了调整,并对一些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最终形成了实用性更佳、通用性更强的CFIR 2.0。本文旨在对CFIR的开发背景、起源和更新内容进行梳理、介绍,以期为国内研究者理解和使用CFIR 2.0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科学 实施性研究综合框架 循证实践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动态循证指南制订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田晨 杨秋玉 +5 位作者 孙铭谣 刘杰 田金徽 陈耀龙 杨克虎 葛龙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1,共9页
快速动态循证指南的制订旨在使指南的推荐意见处于最新状态,相较于标准指南,快速动态循证指南可更好地利用现有证据,并及时、快速地将证据应用及转化。因此,本文从快速动态循证指南的优势、适用情况、制订流程和现存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 快速动态循证指南的制订旨在使指南的推荐意见处于最新状态,相较于标准指南,快速动态循证指南可更好地利用现有证据,并及时、快速地将证据应用及转化。因此,本文从快速动态循证指南的优势、适用情况、制订流程和现存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思考,以期为国内指南制订机构和学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快速动态指南 指南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多元证据整合方法学MERGE框架 被引量:13
9
作者 赖鸿皓 王浙 +12 位作者 李滢 唐文静 王蓓蓓 孙培栋 孙铭谣 黄嘉杰 肖志攀 李颖 赵晨 商洪才 杨克虎 刘杰 葛龙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在循证医学时代下,依托规范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发掘中医药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并惠泽人类的必由之路。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研究证据三结合证据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医药特色评价体系思维方法取得了重要进... 在循证医学时代下,依托规范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发掘中医药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并惠泽人类的必由之路。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研究证据三结合证据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医药特色评价体系思维方法取得了重要进步,经过恰当方法整合后的多元证据体是中医药临床指南推荐意见和循证卫生决策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当前国际证据合成与分级方法学前沿进展,初步提出中医药多元证据整合的方法学框架——MERGE(Merge Evidence-based Research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support smart dEcision)框架,以期为中医药循证医学方法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中医药 多元证据 证据整合 MERGE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实施框架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赖鸿皓 孙铭谣 +10 位作者 黄嘉杰 李颖 宁金铃 赵威龙 唐文静 杨水华 田金徽 陈耀龙 商洪才 杨克虎 葛龙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医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中西医结合指南的研究存在“重研制”而“轻实施”的问题,依据实施科学的理论框架,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实施框架...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医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中西医结合指南的研究存在“重研制”而“轻实施”的问题,依据实施科学的理论框架,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实施框架和方法,有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实施和中西医临床的融合与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知识-行动框架,对中西医结合指南实施框架的研发思路展开讨论和思考,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实施科学 中西医结合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与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虹琳 李巧梅 +1 位作者 李婷婷 丁国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9-416,共8页
背景艾滋病作为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分析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队列3个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能够为艾滋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 背景艾滋病作为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分析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队列3个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能够为艾滋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3月,以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4—2018年的网络直报系统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提取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各年龄组发病人数、发病率、死亡人数及死亡率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借助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结果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从0.2489/10^(5)升至4.9569/10^(5),死亡率从0.0605/10^(5)升至1.4312/10^(5)。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年均上升22.70%〔95%CI(20.70%,24.80%)〕和18.80%〔95%CI(12.10%,25.90%)〕。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均对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有影响;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均呈“J”字形上升趋势,年龄别发病率从5~9岁组的0.0004/10^(5)上升至75~79岁组的2828.8285/10^(5),年龄别死亡率从5~9岁组的0.0004/10^(5)上升至75~79岁组的740.2974/10^(5);随着时期的推移,艾滋病发病与死亡风险均逐渐增加,以2009—2013年时期组为对照组〔时期率比(RR)值=1.0000〕,发病风险RR值由2004—2008年时期组的0.3156〔95%CI(0.2772,0.3594)〕上升至2014—2018年时期组的2.0244〔95%CI(1.8771,2.1832)〕,死亡风险RR值由2004—2008年时期组的0.3291〔95%CI(0.2917,0.3713)上升至2014—2018年时期组的1.5226〔95%CI(1.4128,1.6409)〕;与较早出生的队列相比,较晚出生的队列艾滋病发病与死亡风险更高,以1969—1973年出生队列组为对照组(出生队列RR值=1.0000),发病风险RR值由1929—1933年出生队列组的0.0001〔95%CI(0,0.0004)〕上升至2009—2013年出生队列组的471.3853〔95%CI(118.5243,1874.7556)〕,死亡风险RR值由1929—1933年出生队列组的0.0001〔95%CI(0,0.0006)〕上升至2009—2013年出生队列组的93.6345〔95%CI(21.1680,414.1824)〕。结论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艾滋病发病与死亡风险的时期、队列效应均呈上升趋势。需重点加强对中老年群体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发病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趋势分析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红梅 尤心怡 +7 位作者 胡文品 赵俊贤 骆萌 梁天虎 杜洁 丁国武 李菁华 王晓辉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1-857,863,共8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甘肃省各市(州)经济水平,利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和武威市的常住居民451人为调查...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甘肃省各市(州)经济水平,利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和武威市的常住居民451人为调查对象,于2021年3—4月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利用SPSS 26.0软件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451份有效问卷,受访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6.00%。不同性别(χ^(2)=33.330)、年龄(χ^(2)=34.499)、文化程度(χ^(2)=65.553)、职业(χ^(2)=23.842)、家庭人均月收入(χ^(2)=11.320)、是否吸烟(χ^(2)=25.646)、是否饮酒(χ^(2)=15.051)、近3个月健康状况自评结果(χ^(2)=46.187)和是否具备健康素养(χ^(2)=103.211)的组间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18~30岁年龄组为对照,41~50、51~60、>60岁年龄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均更好,OR值分别为3.556(95%CI:1.146~11.032)、4.990(95%CI:1.573~15.827)、4.756(95%CI:1.301~17.392);以健康自评状况为“良好”的居民为对照,健康自评状况为“一般”和“差”的居民结核病防治知晓情况较差,OR值分别为0.486(95%CI:0.250~0.942)和0.254(95%CI:0.112~0.578);以不具备健康素养的居民为对照,具备健康素养的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更好(OR=3.902,95%CI:1.621~9.392)。结论甘肃省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女性、青年群体、低文化程度以及农民等人群的结核病政策宣传及健康教育,创新健康知识宣传途径和方式,注重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进而促进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防治知识 知晓率 健康素养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中国0~10岁人群肺结核发病趋势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思敏 李巧梅 +2 位作者 唐佳宜 李婷婷 丁国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0~10岁人群肺结核在年龄、时期和队列上的发病变化情况。方法:通过搜集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4—2018年的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分析年龄、时期和队列对我国0~10岁人群肺结核发病的影响。... 目的:分析我国0~10岁人群肺结核在年龄、时期和队列上的发病变化情况。方法:通过搜集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4—2018年的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分析年龄、时期和队列对我国0~10岁人群肺结核发病的影响。结果:2004—2018年我国全人群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0~10岁人群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4年的74.64/10万和8.14/10万下降至2018年的59.27/10万和1.22/10万(χ2趋势=211.469,P=0.001;χ2趋势=210.018,P=0.001)。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0~10岁人群发病具有明显影响,横向年龄别肺结核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由6.12/10万降低至1.06/10万(χ2趋势=89.765,P=0.013);发病风险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降低,RR值由0.97降低至0.14;出生队列越晚发病的风险越小,RR值由6.38降低至0.15。结论:随着横向年龄、时期和队列的不断推进,0~10岁人群肺结核的发病风险不断降低,可见,肺结核疫苗的接种和预防控制工作效果显著,但仍然需要加强肺结核知识的宣传和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结核 发病率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