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电子工业企业周边有机磷酸酯的环境污染特征及其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1
作者 吕占禄 郑玲 +4 位作者 朱婷婷 叶璞 贵春燕 罗斌 郭凌川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60-3471,共12页
为探究有机磷酸酯(OPEs)在电子工业周边环境行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测定深圳市典型电子行业企业周边环境土壤、大气和废水样品中18种OPEs的浓度水平,使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其污染来源,并评估不同... 为探究有机磷酸酯(OPEs)在电子工业周边环境行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测定深圳市典型电子行业企业周边环境土壤、大气和废水样品中18种OPEs的浓度水平,使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其污染来源,并评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各环境介质中18种OPEs的检出率在40.9%~100.0%之间,在34个土壤样品、21个大气样品和30个废水样品中Σ18OPEs的均值分别为283ng/g(12.2~857ng/g)、4.48×10^(5)pg/m^(3)(3.12×10^(3)~2.95×10^(6)pg/m^(3))和1.11×10^(6)ng/L(5.39×10^(5)~2.73×10^(6)ng/L),三(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AO168=O)、三(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T4tBP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和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PADP)是各介质中主要的OPEs;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行业企业周边环境中OPEs污染主要受工业生产排放和交通排放的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经多种途径暴露于土壤和大气中OPEs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但OPEs长期累积暴露的健康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电子工业 污染特征 来源分析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湿度对过敏性鼻炎的影响分析——以甘肃省三个城市研究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兰玉 罗斌 +6 位作者 王搏 李棪琳王 顺霞 徐生刚 李盛 周骥 牛静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62-1069,共8页
利用兰州(2014—2016年)、天水(2016—2018年)、张掖(2016—2018年)三个城市过敏性鼻炎日门诊数据、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数据,分析相对湿度(RH)、绝对湿度(AH)与每日过敏性鼻炎门诊人数的关系。三个城市过敏性鼻炎门诊高峰期出现在每年8—9... 利用兰州(2014—2016年)、天水(2016—2018年)、张掖(2016—2018年)三个城市过敏性鼻炎日门诊数据、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数据,分析相对湿度(RH)、绝对湿度(AH)与每日过敏性鼻炎门诊人数的关系。三个城市过敏性鼻炎门诊高峰期出现在每年8—9月,RH降低与过敏性鼻炎日门诊人数增加显著相关。RH每降低1%,兰州、天水和张掖市过敏性鼻炎日门诊人数分别增加1.36%、2.30%和1.50%,而AH每降低1 g·m^(-3),三个城市过敏性鼻炎日门诊人数分别增加14.92%、16.00%和13.98%。研究结果提示过敏性鼻炎发病与环境湿度呈负相关,干旱地区干燥低湿环境是过敏性鼻炎重要的危险因素,且AH可能较RH能更好地反映环境湿度对过敏性鼻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气温和相对湿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交互效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包海荣 刘晓菊 +3 位作者 谭恩丽 舒娟 董继元 李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8-316,共9页
目的:了解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次的关系,以及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方法:采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市日均气温、日... 目的:了解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次的关系,以及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方法:采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市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结果:日均气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门诊就诊人次呈非线性关系,-12℃^-8℃时门诊就诊人次随着日均气温的下降而逐渐增加,气温每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11.60%。日均相对湿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门诊就诊人次也呈非线性影响,日均相对湿度在15%~28%范围时,门诊就诊人次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相对湿度每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37.05%。气温与相对湿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即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气温作用有所差异,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时,气温的效应最明显,气温每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全人群增加12.68%、男性5.62%、女性7.56%、<65岁人群5.24%、≥65岁人群14.74%。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时,气温每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全人群增加9.00%、<65岁人群7.11%、≥65岁人群10.93%。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时和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时,气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无影响。结论:日均气温与日均相对湿度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低温干燥(相对湿度≤50%,气温≤11℃时)环境和低温高湿(相对湿度>50%,气温≤11℃时)环境均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相对湿度 交互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臭氧对儿童哮喘的短期影响及其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宏 董继元 +3 位作者 王建军 范临夏 曲强 刘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7-235,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度量方式的臭氧(ozone,O_(3))浓度对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探讨该影响在不同类型人群中的差异。方法:收集兰州市三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儿童哮喘门诊的就诊资料,收集同期空气污...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度量方式的臭氧(ozone,O_(3))浓度对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探讨该影响在不同类型人群中的差异。方法:收集兰州市三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儿童哮喘门诊的就诊资料,收集同期空气污染数据和气象数据,考虑到O_(3)浓度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及气象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广义相加时间序列模型分析O_(3)浓度变化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的短期关联性,同时进一步对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考虑到O_(3)在1 d内浓度变化情况,同时采用每日1 h最大值浓度(O_(3)max1h)、每日8 h最大值浓度(O_(3)8h)以及每日24 h均值浓度(O_(3)24h)这三种O_(3)暴露的不同度量方式作为O_(3)短期暴露指标,并分别开展模型分析。结果:夏季时,O_(3)短期暴露水平的升高对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的增加有显著影响。在滞后当天(lag0)的情况下,大气O_(3)max1h浓度每增加10μg/m^(3),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增加3.351%(95%CI:1.231%~5.516%);O_(3)8h浓度每增加10μg/m^(3),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增加3.320%(95%CI:0.197%~3.829%);O_(3)24h浓度每增加10μg/m^(3),夏季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增加6.600%(95%CI:0.914%~12.607%);此外,O_(3)max1h暴露增加也会引起0~5岁儿童及男性哮喘门诊就诊人次的显著增加。结论:兰州市夏季时O_(3)短期暴露水平的升高对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风险的增加有显著影响,O_(3)max1h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增加的关联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空气污染物 儿童 哮喘 门诊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空气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玉荣 董继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2-394,共13页
目的探讨兰州市空气污染对不同年龄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次影响以及季节性变化,为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兰州市3家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急诊量数据,以及同时间... 目的探讨兰州市空气污染对不同年龄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次影响以及季节性变化,为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兰州市3家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急诊量数据,以及同时间段兰州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定量分析空气污染物和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急诊量的关系,及空气污染物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结果2013至2017年间,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次总量为124871人次,日均69人次(1~367人次/d)。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兰州市6种常规空气监测污染物中,PM_(2.5)、PM_(10)、NO_(2)、SO_(2)、O_(3)8h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存在滞后效应,PM_(2.5)(lag02:t=4.792,P=0.001)、PM_(10)(lag2:t=3.421,P<0.001)、NO_(2)(lag6:t=3.654,P=0.003)、SO_(2)(lag06:t=4.712,P<0.001)和O_(3)8h(lag07:t=3.021,P=0.012)浓度每增加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0.900%(95%CI:0.573%~1.249%)、0.083%(95%CI:0.012%~0.153%)、1.293%(95%CI:0.867%~1.720%)、3.851%(95%CI:2.675%~5.041%)和0.737%(95%CI:0.129%~1.348%);CO(lag0;t=3.564,P<0.001)每增加1 mg/m^(3),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2.556%(95%CI:1.493%~3.629%)。性别分层中,冬季时PM_(2.5)(男:t=3.124,P=0.019;女:t=3.418,P=0.007)、PM_(10)(男:t=2.980,P=0.160;女:t=2.997,P=0.013)、CO(男:t=4.117,P=0.001;女:t=4.629,P<0.001)对女性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影响大于男性,NO_(2)(男:t=3.020,P=0.107;女:t=3.006,P=0.128)、SO_(2)(男:t=4.101,P<0.001;女:t=3.820,P<0.001)、O_(3)8h(男:t=3.660,P=0.022;女:t=3.517,P=0.018)对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影响大于女性。年龄分层中,冬季时PM_(2.5)(0~14岁:t=3.520,P=0.008)、PM_(10)(0~14岁:t=3.840,P<0.001)、SO_(2)(0~14岁:t=4.570,P<0.001)、CO(0~14岁:t=4.102,P=0.002)日均浓度的增加均可导致0~14岁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夏季时O_(3)8h(0~14岁:t=4.210,P<0.001;15~64岁:t=3.807,P=0.001)的日均浓度对0~14岁和15~64岁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各空气污染物对≥65岁年龄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无明显影响。双污染物分析结果显示,当分别引入其他5种污染物后,PM_(2.5)、PM_(10)、NO_(2)、SO_(2)和CO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引入PM_(2.5)、NO_(2)、SO_(2)和CO后,O_(3)8h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较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有所上升。结论兰州市6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均会导致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且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和季节的影响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呼吸系统疾病 急诊量 广义相加模型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昼夜温差对居民脑卒中住院人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润平 张万成 +3 位作者 令江陇 董继元 张莉 阮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4-939,共6页
目的分析兰州市昼夜温差(DTR)的变化与脑卒中住院人数的关系,为气温变化导致脑卒中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相关部门制定脑卒中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兰州市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资料及同期空气污染物... 目的分析兰州市昼夜温差(DTR)的变化与脑卒中住院人数的关系,为气温变化导致脑卒中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相关部门制定脑卒中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兰州市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资料及同期空气污染物(PM_(10)、SO_(2)和NO_(2))和气象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空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DTR与脑卒中住院人数的关系,并绘制三维图及不同水平DTR风险关联图,同时按照性别、年龄(<65岁和≥65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14至2019年兰州市共有92812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男女比例为1.35∶1。兰州市DTR与脑卒中住院人数呈非线性关系,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低水平DTR(4.5℃)在累积滞后18 d时,脑卒中住院患者的RR值最大,为1.25(95%CI=1.16~1.35),高水平DTR(18.5℃)在累积滞后21 d对脑卒中患者的住院影响达到最高值,RR值为1.09(95%CI=1.01~1.18)。分层分析显示,低水平DTR对男性和<65岁脑卒中患者的住院影响较大。结论短期暴露于不同水平的DTR均会对脑卒中住院人数产生影响,但低水平DTR对脑卒中住院人数的影响略大于高水平DTR。低水平DTR时应加强对男性和<65岁人群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温差 脑卒中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住院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浪与臭氧交互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全全 牛静萍 +2 位作者 张书余 周骥 张亚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172-177,共6页
通过动物实验来探讨高温热浪与臭氧交互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的毒性影响。利用人工气候环境暴露仓(Shanghai-METAS)模拟一次实际热浪和重度臭氧污染的天气过程,将16只AS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暴露组(热浪+臭氧组),每组8只。... 通过动物实验来探讨高温热浪与臭氧交互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的毒性影响。利用人工气候环境暴露仓(Shanghai-METAS)模拟一次实际热浪和重度臭氧污染的天气过程,将16只AS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暴露组(热浪+臭氧组),每组8只。两组小鼠分别放入对照仓和暴露舱内,使暴露组小鼠接受热浪与臭氧协同作用刺激,模拟结束后处死小鼠,采用试剂盒法测定各组小鼠相应组织生物标志物含量。结果表明受热浪与臭氧协同暴露影响,AS小鼠体温明显升高、心率和血压显著下降(P<0.05);并可诱导HSP-60、TNF-α、IFN-γ、IL-6、s ICAM-1、HIF-1α、MDA、NO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此外,还造成小鼠血浆SOD活性下降,加速血脂异常。说明高温热浪与臭氧协同暴露能加剧AS小鼠的心脏毒性,使其促进炎症发生、抑制心肌组织抗氧化能力、破坏血管内皮结构,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臭氧 交互作用 粥样硬化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大鼠睾丸组织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琳 牛静萍 +1 位作者 徐佳 徐大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71-275,共5页
为了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作用,将不同剂量的PM2.5颗粒物悬液采用气管滴注方式对雄性Wistar大鼠分组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0、1.6、8.0、40.0mg·kg-(1BW),24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睾丸组织细胞周期及DNA倍体进... 为了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作用,将不同剂量的PM2.5颗粒物悬液采用气管滴注方式对雄性Wistar大鼠分组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0、1.6、8.0、40.0mg·kg-(1BW),24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睾丸组织细胞周期及DNA倍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M2.5对大鼠睾丸组织各倍体细胞比例和细胞周期有明显影响,可导致二倍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可引起以二倍体细胞为主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G2/M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PI)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PM2.5可透过血睾屏障,干扰细胞周期进程,对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流式细胞术 睾丸 细胞周期 生殖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刺激与PM_(2.5)对大鼠肺组织及系统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罗斌 晚亚雄 +4 位作者 石艳荣 王晨 杨景丽 王丽娜 牛静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0-33,共4页
利用动物实验探讨低温刺激与大气PM2.5对大鼠肺组织及系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配对分成6组,随机给予0℃、10℃及20℃(常温对照)的单独低温刺激及低温+PM2.5暴露。给予低温+PM2.5暴露组低温刺激及气管滴... 利用动物实验探讨低温刺激与大气PM2.5对大鼠肺组织及系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配对分成6组,随机给予0℃、10℃及20℃(常温对照)的单独低温刺激及低温+PM2.5暴露。给予低温+PM2.5暴露组低温刺激及气管滴注PM2.5[0.25 m L/8 mg·(只·次-1)],单独低温刺激组给予无菌生理盐[0.25 m L/(只·次-1)],间隔48h,连续3次。末次染毒48 h后处死大鼠,采用试剂盒法测定肺组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浆IL-6、CRP、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在不同低温刺激下,PM2.5染毒组肺组织中IL-6、CRP及血浆中IL-6、CRP及IL-8均显著高于单独低温刺激组(P<0.05)。尤其在0℃时这种影响最为显著,肺和血液中的IL-6和CRP水平在该低温刺激下的PM2.5暴露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两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低温刺激与PM2.5对肺组织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对其他指标并未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肺组织中IL-6和CRP水平与血浆中的IL-6和CRP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低温刺激可能增加大气PM2.5对大鼠肺组织及系统炎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刺激 大气 PM2.5炎症因子 肺组织 系统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中国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平 刘辉 +3 位作者 邹义洲 方明礼 陈耀龙 张卫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86-1391,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持续肆虐,如何在人群中构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免疫屏障将是我们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进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持续肆虐,如何在人群中构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免疫屏障将是我们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进行的工作。而疫苗的接种是构建完善群体免疫屏障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广泛地推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防疫政策。但此前因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人群中安全性的数据不足,特别是缺乏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中的临床研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中国对这个特殊生理时期的女性是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采取了保守的原则。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全球疫情防控中的广泛应用,及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出现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仍将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排除在疫苗接种的人群外,不仅仅是将该部分人群完全暴露于SARS-CoV-2的威胁下,同时也将成为国家全民防控政策的薄弱点和盲区。因此结合国内外疫苗接种的经验,重新考虑该特殊生理期人群的疫苗接种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妊娠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对定西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雁茹 董继元 +1 位作者 杨仁庆 刘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目的探讨气温对定西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利用定西市2018至2019年气象资料、空气污染资料以及农村居民每日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日均气温与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气温对定西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利用定西市2018至2019年气象资料、空气污染资料以及农村居民每日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日均气温与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关系,并按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定西市气温与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暴露反应曲线近似一个倒“U”形,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的暴露反应曲线形状基本类似,但气温阈值各不相同。低温(-7℃)和较低温(0℃)对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存在累计滞后效应。低温(-7℃)累积滞后7 d时,RR值最大,为1.121(95%CI=1.002~1.255);较低温(0℃)累积滞后14 d时,RR值最大,为1.198(95%CI=1.123~1.278);较低温(0℃)在累积滞后14 d时对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住院人数的RR值分别为1.034(95%CI=1.003~1.077)和1.039(95%CI=1.004~1.066);较高温(17℃)和高温(21℃)对缺血性心脏病均在当天RR值最大,分别为1.148(95%CI=1.092~1.206)和1.176(95%CI=1.096~1.261);较高温(17℃)和高温(21℃)对心律失常累积滞后效应均在当天最大,RR值分别为1.071(95%CI=1.001~1.147)和1.112(95%CI=1.011~1.223);较高温(17℃)和高温(21℃)对脑血管疾病累积滞后效应在当天最大,RR值分别为1.084(95%CI=1.025~1.145)和1.094(95%CI=1.013~1.182);未发现气温对心力衰竭住院人数的累积滞后效应。分层分析显示低温(-7℃)和较低温(0℃)对女性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有影响,但仅较低温(0℃)对男性有影响;高温对女性的累积效应高于男性,相比于男性,气温对女性的影响更大,<65岁人群较≥65岁人群对低温和高温更敏感。结论气温变化会增加定西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温度对不同病因、性别及年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影响有差异,居民应注意气温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女性、<65岁和缺血性心脏病等重点人群在气温发生变化时应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心血管疾病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住院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