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本汉所记兰州声韵系统检讨 |
张文轩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2
|
是复归与认同 还是告别与超越──对鲁迅与屈原关系的思考 |
吴小美
肖同庆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3
|
兰州方言的艺术奇葩——张保和兰州快板的语言特点 |
张文轩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4
|
论“赋比兴”的语言结构和修辞系统 |
张进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5
|
表现于洒脱背面的沉重——《朝花夕拾》与《文化苦旅》的精神联系 |
赵学勇
由文光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6
|
兰州方言的最早文献 |
张文轩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7
|
跨越千年的精神血缘——梁实秋与奥勒留的伦理道德联系 |
马玉红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8
|
论黄、廖《现代汉语》(增订本)的语法体系 |
孙建强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3
|
|
9
|
刘熙载论物我关系 |
邓军海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0
|
论大学生外语素质培养的外部环境 |
吴建华
王爱和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11
|
人与文化:“乡下人”的思索——沈从文与福克纳的比较研究 |
赵学勇
卢建红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8
|
|
12
|
甘肃临夏方言的疑问句 |
谢晓安
张淑敏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9
|
|
13
|
“先锋”的堕落——重读残雪的小说 |
赵学勇
王建斌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3
|
|
14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思考 |
阎军
史艳岚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9
|
|
15
|
论新历史主义的逸闻主义──触摸真实与“反历史” |
张进
高红霞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6
|
重读20世纪50年代小说经典 |
赵学勇
杨小兰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7
|
新历史主义与解释学 |
张进
高红霞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8
|
对近十年老舍研究的反思 |
吴小美
古世仓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3 |
4
|
|
19
|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
李利芳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7
|
|
20
|
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下) |
赵学勇
李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