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79
1
作者 陆学 陈兴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04-208,共5页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循环经济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内核不明晰,理论边界模糊,理论研究陷入"漂移状态"和"破碎困境";②资源效用是循环经济理论关注的永恒主题,循环经济的研究对...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循环经济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内核不明晰,理论边界模糊,理论研究陷入"漂移状态"和"破碎困境";②资源效用是循环经济理论关注的永恒主题,循环经济的研究对象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与最优配置,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资源效用的衡量标准不同;③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经济",其外延是"社会"和"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的研究范围包括资源节约与社会公平、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研究,但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本身并不是循环经济的研究内容。同时,总结了循环经济理论深化研究的几个方向:①废物资源化的形成机制研究;②同类产品频繁交易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及其治理研究;③生产过剩与过度消费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及其治理研究;④资源效用的度量标准、数学表达及其制度设计研究;⑤物质效率的定量计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可持续利用 废物资源化 资源效用 物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蒋晓娟 王月菊 +1 位作者 陈兴鹏 张子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1,共9页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增长、空间扩张和社会转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四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城市化的目的。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度和...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增长、空间扩张和社会转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四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城市化的目的。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从全国、八大区域和省域三个尺度分析了耦合度和协调性的时间演变轨迹,并利用R/S分析方法对时间演变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利用GIS手段,就耦合度和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出低强度耦合、低水平协调状态,且耦合强度在不断降低,但协调水平不断提高,耦合度和协调性的时间尺度演变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耦合度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耦合度和协调性的空间格局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低耦合强度、低协调水平或较低耦合强度、较低协调水平类型区,仅有少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协调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社会 城市化 耦合度 协调性 时空演变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联系网络结构研究——基于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的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娜 陈兴鹏 +1 位作者 张子龙 高鸿欣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65,共11页
选择中国西部的9省区和18个相关国家,基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尺度(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空间关联网络,采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4个时间断面的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结... 选择中国西部的9省区和18个相关国家,基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尺度(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空间关联网络,采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4个时间断面的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构拓扑图,并对关联网络的拓扑学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省区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国家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则保持稳定增加;四川、重庆处于省区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陕西、宁夏、青海则处于边缘地位,新疆、甘肃逐渐向边缘移动,云南、广西则逐渐向中心移动;欧洲国家大都处于国家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而中亚五国处于边缘地位,中国的地位跃升趋势最为明显;省区尺度贸易网络内存在5个凝聚子群,国家尺度贸易网络内存在9个凝聚子群;省区尺度网络的贸易联系基本平衡,而国家尺度网络的贸易联系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应加强区域合作,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网络组团结构,充分发挥网络核心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带"区域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贸易联系网络 贸易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密度 网络中心性 凝聚子群 核心边缘结构 中国经济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哈肯模型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演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子龙 薛冰 +1 位作者 陈兴鹏 鹿晨昱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43,共4页
基于协同学理论,运用哈肯模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y—environment,3E)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30个省份为样本,分别对我国3E系统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 基于协同学理论,运用哈肯模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y—environment,3E)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30个省份为样本,分别对我国3E系统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是3E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深刻影响着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是决定3E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演化过程中能源效率的提高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之间还未形成协同效应,说明我国节能和减排还未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节能减排工作中,除了关注经济效率指标外,更应关注环境效率指标,特别是能源消耗的环境效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 演化机制 协同学 哈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脱钩理论的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文艳 陈兴鹏 张子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5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中国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基于脱钩理论,运用Tapio弹性分析法对中国4个直辖市2001—2014年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中国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基于脱钩理论,运用Tapio弹性分析法对中国4个直辖市2001—2014年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中国4个直辖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总体处于弱脱钩状态。(2)农业用水脱钩关系优于工业。农业用水方面,北京市、天津市与上海市总体处于强脱钩,重庆市为弱脱钩;工业用水方面,北京市与上海市主要处于强脱钩,其余则相反。(3)北京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最好,其次是上海市,重庆市的脱钩状态最差。[结论]各市水环境与经济尚未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发展的压力最大,其次是天津市,北京市与上海市要避免向弱脱钩和负脱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理论 水资源利用 经济增长 直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的收敛性 被引量:85
6
作者 张子龙 薛冰 +1 位作者 陈兴鹏 李勇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8,共9页
本文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环境效率概念,构建了工业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分析了中国286个地级城市在2005-2010年间的工业环境效率的变化轨迹,基于此,利用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别对全国... 本文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环境效率概念,构建了工业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分析了中国286个地级城市在2005-2010年间的工业环境效率的变化轨迹,基于此,利用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别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10年间,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总体上有所降低,且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环境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中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既存在绝对收敛,即: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随着时间尺的推移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也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地理空间和高、中、低收入水平俱乐部收敛特征;还存在条件收敛特征,即:存在环境效率水平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追赶效应",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和工业外向度对全国尺度环境效率的空间收敛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而工业增长能力则相反;不同区域的不同控制变量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不同,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对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改善及其在区域间的收敛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城市规模、财政能力、工业增长能力与其工业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向关系。城市经济水平、工业外向度则表现出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城市规模、经济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环境效率 空间收敛 数据包络分析 面板估计 地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A的中国产业网络结构演化及定量测度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露 薛冰 +2 位作者 张子龙 张黎明 耿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7,115,共6页
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网络测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领域,产业关联网络的形成与完善则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的主导目标,能够为相关经济现象的空间解析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应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通过产业部门的合并,基于... 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网络测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领域,产业关联网络的形成与完善则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的主导目标,能够为相关经济现象的空间解析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应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通过产业部门的合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构建了包含了网络密度、中心度、中介度、凝聚子群等指标在内的中国产业关联网络分析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产业关联网络密度由1997的年0.563上升到2007年的0.614,表明产业间经济联系程度逐渐加强,但进展缓慢;各产业中心度整体上呈现小幅度波动趋势,以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呈明显上升趋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并在空间上逐渐向东部和沿海地区集聚;化学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产业节点中介度呈现连续的较大上升,表明该类产业在整个产业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1997年以农业为中心产业的凝聚子群对其本身的密度系数最大(5.880),2007年则演化为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264),表明产业子群经济联系在转换的同时其子群差异也在降低,产业间联系趋于均衡。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探索构建将投入产出表与社会网络分析相集成的产业网络测度分析方法,同时在实践上为国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产业生态系统 投入产出 社会网络分析 结构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效率演变与环境规制的关系——基于SBM模型和省际面板数据估计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子龙 王开泳 陈兴鹏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6-131,共6页
本文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计算了2003~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利用Tobit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以探... 本文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计算了2003~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利用Tobit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以探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态效率普遍较低,且生态效率均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经济空间格局类似,基本呈现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且此种空间格局在研究期间没有大的变化;(3)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对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负效应,即短期内环境规制的遵循成本大于创新补偿效益;就长期而言,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提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对产业结构、城市化、技术等控制因素的"倒逼机制"实现的,但倒逼机制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生态效率 SBM TOBIT模型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交叉模型的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时空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兴鹏 许新宇 +2 位作者 逯承鹏 李恒吉 崔理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8,共5页
建立基于DEA模型的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2005-2009西部地区11个省份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和空间对比分析方法,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建立基于DEA模型的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2005-2009西部地区11个省份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和空间对比分析方法,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省份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其中,陕西一直处于首位,而宁夏一直处于末位.从空间上看,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区域整体上要高于西北区域,但是区域间的这种差异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生态效率分布的重心逐渐向区域中心集中,经济条件好的省份生态效率水平相对较高.最后,依据以上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交叉模型 生态效率 时空变化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太原市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鹿晨昱 张琳 +3 位作者 薛冰 张子龙 逯承鹏 李勇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7-251,共5页
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修正版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在对区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太原市土壤侵蚀进行定量研究,并根据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太原市土壤侵蚀以微度和轻度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修正版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在对区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太原市土壤侵蚀进行定量研究,并根据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太原市土壤侵蚀以微度和轻度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林地,以及东部和南部的以梯田为代表的耕地地带(坡耕地除外),约占市区总面积的1/2以上。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地带主要分布在北部以及边缘地带。其中,荒草地、裸岩石砾地等未利用地的侵蚀强度最大,其次是建设用地、水体和耕地,林地的侵蚀强度最小。总体上看,太原市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侵蚀程度相对较低,土地利用状况相对较为合理,但亦有一部分地区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尽管所占面积较小,但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地理信息系统 降雨 植被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环境绩效动态变化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子龙 陈兴鹏 逯承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文章以中国39个工业行业为研究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模型,分析了2004~2010年的环境绩效及其变动情况,基于此,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环境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 工业行业 环境绩效 CCR 环境规制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鹿晨昱 朱卫利 +2 位作者 李恒吉 薛冰 张子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0-217,222,共9页
以2000—2012年数据为基础,构建包括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模糊隶属度等方法对庆阳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度、协调度和趋势... 以2000—2012年数据为基础,构建包括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模糊隶属度等方法对庆阳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度、协调度和趋势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庆阳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良好趋势,但人口、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可持续发展持续度总体呈现稳定的非减速特性,但可持续性能力不强;(3)各子系统间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总体上是基本协调的,但部分系统间不协调的状况也比较明显,可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4)可持续发展趋势度在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因此,庆阳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稳步推进、统筹规划,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持续度 协调度 趋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韩文艳 陈兴鹏 +2 位作者 张子龙 王宁飞 于原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360,共7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了2010—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了2010—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多城市水资源利用处于无效状态,效率总体较低,但有缓慢提高的趋势,且东部和省会城市增幅较大;(2)三大地带城市水资源利用方面,综合效率呈东部>西部>中部的格局,纯技术效率呈西部>东部>中部的态势,规模效率则为东部>中部>西部;(3)各行政级别城市水资源利用方面,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皆呈直辖市>地级市>省会城市的格局,规模效率则为省会城市>地级市>直辖市;(4)中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纯技术效率低,但空间上存在差异,中部和省会城市主要是纯技术无效,而西部和地级市城市则主要是规模无效;(5)中国大多数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皆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水资源利用体系仍未摆脱粗放式发展。因此,根据空间差异因地制宜,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 数据包络分析(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及情景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莉叶 陈兴鹏 +1 位作者 庞家幸 段建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8-44,共7页
论文将工业部门基于产值分为高、中、低产值行业,测算了兰州市2007—2016年9种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法(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将碳排放增量分解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能源强度4种效应。结果表明,2007—2016年碳排... 论文将工业部门基于产值分为高、中、低产值行业,测算了兰州市2007—2016年9种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法(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将碳排放增量分解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能源强度4种效应。结果表明,2007—2016年碳排放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累积效应为负,经济增长和能源结构的累积效应为正,能源结构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通过情景设置,发现综合减排模式效果显著,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LMDI分解模型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乘速效度的北京轨道交通网络通达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寒 陈兴鹏 赵基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8,74,129,共7页
通过分析轨道交通线路互相换乘时间,构建了衡量城市轨道交通通达性的指标——换乘速效度。基于官方公布及现场实测的数据,度量了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并采用ArcGIS软件对其通达性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轨道交通网... 通过分析轨道交通线路互相换乘时间,构建了衡量城市轨道交通通达性的指标——换乘速效度。基于官方公布及现场实测的数据,度量了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并采用ArcGIS软件对其通达性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换乘速效度为1.0186,低于标准水平,通达性不足;北京轨道交通系统中有9条线路的通达性高于平均水平,其余8条线路通达性较低,10号线和八通线分别为全网通达性最高和最低的线路。换乘速效度指标能够反映轨道交通线网的实际换乘便捷程度,科学评价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水平,对于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通达性 换乘速效度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旅游发展质量评估及高质量发展路径实证研究 被引量:57
16
作者 龙志 曾绍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128,162,共8页
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大背景下,对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科学的发展质量评估体系。基于生态文明视角,通过构建旅游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2009—2017年贵州省各州市来的... 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大背景下,对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科学的发展质量评估体系。基于生态文明视角,通过构建旅游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2009—2017年贵州省各州市来的旅游发展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旅游发展质量时空演变,就贵州旅游发展质量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条件优势和要素支撑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旅游发展质量 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分析——以庆阳市为例 被引量:65
17
作者 张子龙 鹿晨昱 +1 位作者 陈兴鹏 薛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2-478,共7页
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庆阳市为例,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对生态效率内涵的界定,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1年间该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农业生态效率... 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庆阳市为例,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对生态效率内涵的界定,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1年间该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空间差异在不断扩大。依据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状况,基本可以将庆阳市分为2种类型:生态环境较好、水资源较为充沛、农业较为发达的西峰区、合水县、宁县和正宁县的农业生态效率相对较高;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短缺的庆城县、华池县、环县和镇原县的农业生态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要素投入比例失调、资源利用率低和非期望产出的过度冗余。基于此对生态效率较低地区的农业投入要素冗余状况进行了分析,明确农业生态效率改进的方向,为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农业 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SBM 庆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异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雪瑶 焦文献 +1 位作者 陈兴鹏 庞家幸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7-152,共6页
在分析河南省1978—2015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利用Im PACT等式对河南省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对未来碳排放量进行了情景预测,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78—2015年,河南省碳排... 在分析河南省1978—2015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利用Im PACT等式对河南省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对未来碳排放量进行了情景预测,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78—2015年,河南省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年均增长5.11%,由煤炭和石油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比重一直稳定在95%以上。(2)弹性分析表明人均真实GDP增加1%将导致人均能源消费量增加0.48%,利用强度下降0.52%,而环境影响增加0.53%。(3)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与2011—2015年相比,1978—2015年效率年均增长率提高5.25倍,是河南省实现循环经济建设的一种可行方案。(4)河南省2015年碳排放全局Moran’s I值为0.047,呈微弱空间正相关,各地市碳排放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空间集聚特征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IM PACT等式 弹性分析 空间自相关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能源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笑天 焦文献 +1 位作者 陈兴鹏 张子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河南省能源消费的总体特征,运用IPAT等式对河南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并通过脱钩分析进一步研究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较大且仍保持逐年递增;经济发展是影...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河南省能源消费的总体特征,运用IPAT等式对河南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并通过脱钩分析进一步研究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较大且仍保持逐年递增;经济发展是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导因素,技术进步对其起重要的抑制作用;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呈弱脱钩关系,并呈现出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控制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发展 IPAT等式 脱钩分析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阳市污染型环境压力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鹿晨昱 王春娟 +2 位作者 张子龙 薛冰 李恒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8-625,共8页
通过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结合修正后的laspeyres方法,将以污染物为表征的环境压力分解为人口、经济、技术3种驱动因素的影响,据此对庆阳市2000-2013年间污染型环境压力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间... 通过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结合修正后的laspeyres方法,将以污染物为表征的环境压力分解为人口、经济、技术3种驱动因素的影响,据此对庆阳市2000-2013年间污染型环境压力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间,庆阳市由污染物排放所产生的环境压力主要是由废水和工业废气所致,且环境压力在后期表现出持续增大的趋势。人口因素对环境压力变化的影响比较小,且较稳定;经济增长因素的正向效应明显,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正向效应呈增大趋势;技术因素的负向效应明显,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这一抑制作用在后期有所减弱。3种因素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程度视污染物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解分析 环境压力 经济 技术 庆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