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市区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56
1
作者 杨德保 王式功 黄建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本文利用1989年12月1—15日兰州大气边界层和大扩散监测试验期间的气象和污染浓度资料,分析了此段时间内兰州市区大气污染现状和相应的天气环流形势,并计算了有关空气污染气象参数。结果表明,该试验期间高空500hPa等... 本文利用1989年12月1—15日兰州大气边界层和大扩散监测试验期间的气象和污染浓度资料,分析了此段时间内兰州市区大气污染现状和相应的天气环流形势,并计算了有关空气污染气象参数。结果表明,该试验期间高空500hPa等压面上欧亚范围的主要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地面天气图上分别在5日和10日有两次冷锋经过兰州,当冷锋来临之前污染浓度逐渐增高,冷锋过境后污染浓度有很大差异,空气污染浓度的变化与气象条件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相关分析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城区冬半年低空风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3 位作者 尚可政 黄建国 王彩欣 祁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7-105,共9页
对兰州市环境监测站和兰州市气象站冬半年5年(1988~1992年)的大气污染自动监测资料和相应的低空风观测资料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兰州市城区大气边界层内冬半年各月不同层次的盛行风向、平均风速及其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基本... 对兰州市环境监测站和兰州市气象站冬半年5年(1988~1992年)的大气污染自动监测资料和相应的低空风观测资料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兰州市城区大气边界层内冬半年各月不同层次的盛行风向、平均风速及其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上搞清了不同方位的风频、不同层次的平均风速和污染系数分别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 相关分析 兰州市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低空风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38
3
作者 刘宇 王式功 +2 位作者 尚可政 杨德保 祁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2-326,共5页
对 1 98 8至 1 992年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到的近地面逐时风和空气污染浓度资料以及对应时段的兰州市低空风资料乃至城、郊近 40年的地面风资料做了深入的分析 ,并将城区与郊区对照点 (榆中站 )进行对比研究 ,揭示了风向频... 对 1 98 8至 1 992年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到的近地面逐时风和空气污染浓度资料以及对应时段的兰州市低空风资料乃至城、郊近 40年的地面风资料做了深入的分析 ,并将城区与郊区对照点 (榆中站 )进行对比研究 ,揭示了风向频率变化特征和风速日变化、年变化、年际变化以及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对应时段空气污染的分布状况及其与风速的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低空风 时空变化 空气污染 相关分析 风向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大气环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式功 张镭 +1 位作者 陈长和 袁九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9-201,共13页
兰州市是我国建国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兰州西固区又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一个重要石油化工基地.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排放量大,加之该市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使之成为国内外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兰州市是我国建国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兰州西固区又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一个重要石油化工基地.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排放量大,加之该市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使之成为国内外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因此,近 20 多年来,我们就兰州市的大气环境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工作.揭示了西固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指出了兰州市区河谷盆地内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扩散及城市气溶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以及与平原城市的某些差异;建立了城市边界层气溶胶辐射性质的参数化方案.通过对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理论和方法以及污染治理方案的研究,为该市空气污染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兰州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应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城市气溶胶的研究提出了新思路.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复杂地形上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扩散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回顾 展望 兰州市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区稳定能量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38
5
作者 尚可政 达存莹 +2 位作者 付有智 王式功 杨德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81,共6页
从能量学的观点出发 ,提出了描述地面至特定高度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参数———稳定能量 ,并给出了具体计算方法。根据 1988— 1992年兰州气象站逐日 0 8:0 0 (北京时 ,下同 )的探空资料 ,计算了30 0~ 10 0 0m每隔 5 0m共 15层的稳定能量... 从能量学的观点出发 ,提出了描述地面至特定高度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参数———稳定能量 ,并给出了具体计算方法。根据 1988— 1992年兰州气象站逐日 0 8:0 0 (北京时 ,下同 )的探空资料 ,计算了30 0~ 10 0 0m每隔 5 0m共 15层的稳定能量。利用同期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的兰州城区 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SO2 、CO、NOX)的日平均浓度资料 ,计算了地面气象要素、低空气象参数、低空风和稳定能量等气象因子与SO2 、CO、NOX 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 :(1)用稳定能量来描述低层大气的稳定性更为合理一些 ;(2 )在诸多气象因子中 ,稳定能量与SO2 、CO、NOX 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 ;(3)稳定能量的年变化规律与空气污染浓度的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4 )逐月看 ,各层稳定能量与SO2 浓度之间均为正相关 ,除 7月份以外 ,大多数层次均通过了α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能量 污染浓度 相关分析 空气污染 兰州市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区大气污染及其治理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镭 陈长和 +2 位作者 田良 龙学著 李淑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本文分析了兰州市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并针对性地讨论、选择了治理该地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包括集中供热、煤制气、型煤等工程,还给出了其环境效益初步估算结果。
关键词 大气环境 煤烟型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陈长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0-155,共6页
本文对兰州市城区几次较大规模的大气污染监测试验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基本搞清了该市城区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同时也揭示了不同季节、不同监测区污染物浓度垂直变化规律及其差异.
关键词 时空变化 分布规律 空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城关区冬季不同高度大气气溶胶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奚晓霞 王世红 +1 位作者 陈长和 吴文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1-225,共5页
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冬季不同高度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分析了该地区不同高度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近地面50m左右的空气受气溶胶污染严重,污染源状况和气象条件是引起上述污染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气溶胶 总悬浮微粒 飘尘 大气 测量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市大气污染和可能的技术控制措施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镭 陈长和 +1 位作者 李淑霞 张钫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21,共4页
利用大气污染源和环境监测等资料 ,计算分析了兰州市区大气污染及其治理现状。结果表明 ,在兰州市区 ,燃煤占全部能源的 71 % ;SO2 年排放量为 5 96万t,烟尘为 6 54万t;汽车尾气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源之一。市区SO2 浓度日均值在采暖期超... 利用大气污染源和环境监测等资料 ,计算分析了兰州市区大气污染及其治理现状。结果表明 ,在兰州市区 ,燃煤占全部能源的 71 % ;SO2 年排放量为 5 96万t,烟尘为 6 54万t;汽车尾气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源之一。市区SO2 浓度日均值在采暖期超标 ,而TSP一年四季都超标。指出采用以集中供热、煤气、型煤和控制汽车尾气为主要措施 ,兼顾绿化和太阳能利用 ,制定市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烟型 空气质量 污染控制 兰州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西固地区冬季太阳辐射与大气浑浊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文寿 黄建国 陈长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59-466,共8页
1993年冬季,在兰州西固地区利用热电式相对日射表和8种有色玻璃滤光片进行了分光辐射测量。根据这次观测资料,利用简化的辐射传输方程和Angstrom公式计算了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和大气浑浊度,分析了大气浑浊度和太阳辐射特... 1993年冬季,在兰州西固地区利用热电式相对日射表和8种有色玻璃滤光片进行了分光辐射测量。根据这次观测资料,利用简化的辐射传输方程和Angstrom公式计算了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和大气浑浊度,分析了大气浑浊度和太阳辐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讨论了利用Angstrom公式计算大气浑浊度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还讨论了大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太阳辐射 大气浑浊度 相对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市八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黄建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对兰州市1983年以来的几次大规模的大气污染监测试验数据,采用偏度和峰度系数法进行了分布类型检验与统计分析,揭示了8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类型及其冬、夏两季平均浓度变化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空气污梁物 分布规律 浓度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民 王庆梅 +1 位作者 王式功 李文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3-27,共5页
从潜势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三方面介绍了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结构特点,并检验分析了2001年4~10月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结果表明,此系统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适用于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
关键词 兰州市 空气质量 潜势预报 统计预报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城关区冬季春季大气气溶胶与大气污染 被引量:10
13
作者 奚晓霞 邓张胤 +1 位作者 黄建国 冯广泓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冬季、春季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春季大气气溶胶的污染状况。经过分析和比较表明,该地区总悬浮颗粒物(TSP)和飘尘对大气的污染相当严重,飘尘占TSP的比例偏大,飘尘的颗粒分布在冬季和...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冬季、春季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春季大气气溶胶的污染状况。经过分析和比较表明,该地区总悬浮颗粒物(TSP)和飘尘对大气的污染相当严重,飘尘占TSP的比例偏大,飘尘的颗粒分布在冬季和春季相似。没有良好消烟除尘设备的多源排放和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气象因素是引起该地区严重大气气溶胶污染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飘尘 总悬浮微粒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冬半年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奚晓霞 宋庆海 +2 位作者 黄建国 王世红 苗玉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本文利用1988年至1992年兰州市10月至下年度3月期间的较为详尽的污染资料,进行了统计平均,通过图的形式,总结了兰州市冬半年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就这种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一年之中,SO2、CO、NO... 本文利用1988年至1992年兰州市10月至下年度3月期间的较为详尽的污染资料,进行了统计平均,通过图的形式,总结了兰州市冬半年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就这种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一年之中,SO2、CO、NOx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2月,而O3浓度则在此月最低。之内,CO、NOx出现两次峰值,SO2最大值出现于午后,O3则较为复杂与NOx牵扯相连,峰谷相映.SO2、CO、NOx3种污染物的浓度城关区大于西固区,而O3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 兰州市 二氧化硫
全文增补中
兰州市城关区大气颗粒物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付培健 陈长和 侯喜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5-181,共7页
利用兰州市大气颗粒物监测资料,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从该区污染状况考虑,利用化学平衡法将主要污染源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分别就采暖期与非采暖期进行了计算。对该区的污染特征及其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 利用兰州市大气颗粒物监测资料,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从该区污染状况考虑,利用化学平衡法将主要污染源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分别就采暖期与非采暖期进行了计算。对该区的污染特征及其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变化做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颗粒物 气象条件 化学平衡法 空气污染
全文增补中
关于大气系统中的熵演化方程——答“‘大气中的耗散结构与对流运动’一文商榷
16
作者 钱维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51-256,共6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文[1]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熵平衡方程在大气科学中的具体应用与一般抽象描述的不同,并指出应从事物发展和演变的物理过程上辩证地去理解大气系统中熵演化方程的具体含意,最后还对与物理概念有关的数学问题作了... 本文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文[1]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熵平衡方程在大气科学中的具体应用与一般抽象描述的不同,并指出应从事物发展和演变的物理过程上辩证地去理解大气系统中熵演化方程的具体含意,最后还对与物理概念有关的数学问题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耗散结构 对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区最大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7
17
作者 王式功 姜大膀 +2 位作者 杨德保 尚可政 祁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3-370,共8页
根据Holzworth干绝热曲线法求最大混合层厚度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两种计算最大混合层厚度的方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法和逐步逼近法。利用此方法和兰州市气象站1 988~ 1 992年逐日的气象观测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兰州市城区最大混合... 根据Holzworth干绝热曲线法求最大混合层厚度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两种计算最大混合层厚度的方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法和逐步逼近法。利用此方法和兰州市气象站1 988~ 1 992年逐日的气象观测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兰州市城区最大混合层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 ,其月平均值的年变化呈单周期型 ,即 1 2月最低 ( 71 6m) ,5月份最高 ( 2 0 74m) ;旬平均值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上与月平均值的年变化一致 ,只是在 4月下旬和 6月下旬分别出现两个峰值。冬季兰州地区处于不同天气系统控制时 ,其最大混合层厚度也有一定变化 ,其中冷锋过境前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最低 ( 735m) ;冷锋过境后受蒙古高压前部控制时 ,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最高为 ( 946m)。兰州城区SO2 、CO和NOX 三种污染物月平均浓度值的年变化也呈单周期型 ,但与月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年变化曲线的位相几乎相反 ,即 1 2月份的浓度峰值对应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的谷值 ,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其旬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774、- 0 .82 7和 - 0 .743,这表明最大混合层厚度是影响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混合层厚度 兰州市 边界边 大气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东部地区冬季低空风场和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海龙 张镭 +1 位作者 陈长和 张文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7-123,共7页
根据1996 年12 月20 日至30 日在兰州市东部峡口附近地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得到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低空风、温场垂直分布特征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分析表明:兰州市东部地区从地面到150 m 高度的低层风场在受... 根据1996 年12 月20 日至30 日在兰州市东部峡口附近地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得到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低空风、温场垂直分布特征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分析表明:兰州市东部地区从地面到150 m 高度的低层风场在受向市中心辐合的热岛环流和不同尺度地形的山谷风影响下,盛行偏东南风,200 m 高度以上的层结受高空西风的影响盛行偏西北风.白天(07 时至19 时) 的平均风速比夜晚(19 时至07 时) 小,而且风速的最小值出现在白天的150 m 高度以下.逆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厚度大,混合层顶在中午13 时左右达到最大高度,约300 m .另外,通过比较发现:下垫面条件、夜间人工热源、天气系统以及大气的稳定度状况等均对混合层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观测 郑州市 低空风场 冬季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气候系统与地球系统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晓清 汤懋苍 朱德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4-368,共5页
分析了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系统的能源和运转方式 ,指出地热涡和地冷涡是地面气候系统的重要成员 .利用全球地磁场资料 ,研究了地球内部焦耳热的分布和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全球地磁场的变化与全球气温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而且焦耳... 分析了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系统的能源和运转方式 ,指出地热涡和地冷涡是地面气候系统的重要成员 .利用全球地磁场资料 ,研究了地球内部焦耳热的分布和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全球地磁场的变化与全球气温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而且焦耳热场的分布与地热带、火山分布、全球最大降水量带有很好的对应 .因此 ,要对气候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必须研究整个地球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涡 地冷涡 气候系统 地球系统 太阳活动 地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8”特大暴雨和中尺度系统发展结构的非静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60
20
作者 冯伍虎 程麟生 程明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4-307,共14页
1996年 8月 3~ 5日 (“96· 8”) ,中国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过程 ,造成了严重洪涝灾害。文中的天气分析指出 ,稳定的大型鞍形场和北移台风 (登陆后减弱为低压 )与其东侧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是“96· 8”... 1996年 8月 3~ 5日 (“96· 8”) ,中国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过程 ,造成了严重洪涝灾害。文中的天气分析指出 ,稳定的大型鞍形场和北移台风 (登陆后减弱为低压 )与其东侧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是“96· 8”特大暴雨发生的大、中尺度环流条件 ;而中尺度低压及其特有的动力热力结构与该暴雨过程直接相关。对该过程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分析发现 ,非静力 (MM5)的全物理过程模拟基本上可再现大尺度和中 -α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采用二重网格双向嵌套技术的细网格模拟结果揭示 ,低压的动力场和热力场之间具有一种强耦合机制 ,即发展的低压具有气旋性涡柱的暖心高湿结构 ,在涡柱低空是湿对流不稳定和负湿位涡结构 ;强垂直上升运动与高空强辐散和低空强辐合以及对流云团的发展互耦 ;与低压相伴的强南风急流不仅是低压和对流云团发展与维持的互伴互耦条件 ,而且也是“96· 8”特大暴雨的水汽源和热能输送带。降水模拟结果分析表明 ,尽管某些降水中心对粗网格偏小 ,对细网格偏大 ,但雨带和雨强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台风 天气过程分析 数值模拟 中尺度结构 非静力MM5 对流云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