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摹古与递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大千敦煌壁画摹本研究
1
作者
瞿朝祯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大千敦煌壁画摹本共64幅,保存状况较佳,源自张大千本人及其家属的捐赠。本文通过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摹本的分析,探究1941-1943年间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过程中从“复原”到“创作”的模式转换,以及5位青海唐卡画师参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大千敦煌壁画摹本共64幅,保存状况较佳,源自张大千本人及其家属的捐赠。本文通过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摹本的分析,探究1941-1943年间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过程中从“复原”到“创作”的模式转换,以及5位青海唐卡画师参与临摹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敦煌壁画艺术与热贡唐卡艺术在摹本中的融合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
敦煌壁画
摹本
创作式临摹
汉藏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屹东作品
2
作者
姚屹东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7-I0007,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现代美育的发生及其流变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燕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8,共9页
作为康德美学核心思想的继承者,席勒所提出的“美育”概念,即“趣味和美的教育”,是要在人的感性和理性之间架设桥梁,试图消解对人的理性极端发展的顾虑。“美育”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以王国维、蔡元培为代表的一众学者,从各自的西学...
作为康德美学核心思想的继承者,席勒所提出的“美育”概念,即“趣味和美的教育”,是要在人的感性和理性之间架设桥梁,试图消解对人的理性极端发展的顾虑。“美育”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以王国维、蔡元培为代表的一众学者,从各自的西学背景出发,同时,在面对本国民族危机、社会变革、思想变革等方面迫切的需要中,对“美育”思想进行了不同纬度的阐发,但其落脚点都共同指向了“国民性的改造”,即促成了“美育”思想在中国近代的“教育学”转向。同时,影射出西学东渐路径的选择及不同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博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变革,为美育在学校广泛实施创造了条件。从国家层面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格完善”的目标,已是未来美育教育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思想
传播
流变
学校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摹古与递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大千敦煌壁画摹本研究
1
作者
瞿朝祯
机构
兰州
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兰州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基金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敦煌画派’语境下的写意人物画创新图式探究”(20YB079)。
文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大千敦煌壁画摹本共64幅,保存状况较佳,源自张大千本人及其家属的捐赠。本文通过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摹本的分析,探究1941-1943年间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过程中从“复原”到“创作”的模式转换,以及5位青海唐卡画师参与临摹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敦煌壁画艺术与热贡唐卡艺术在摹本中的融合实践。
关键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
敦煌壁画
摹本
创作式临摹
汉藏交融
分类号
K879.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屹东作品
2
作者
姚屹东
机构
兰州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7-I0007,共1页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美育的发生及其流变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燕
机构
兰州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8,共9页
基金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专项一般课题“小学美术课对本土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GS[2021]GHB1992)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艺术乡建助力康县乡村振兴模式研究”(2022YB096)。
文摘
作为康德美学核心思想的继承者,席勒所提出的“美育”概念,即“趣味和美的教育”,是要在人的感性和理性之间架设桥梁,试图消解对人的理性极端发展的顾虑。“美育”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以王国维、蔡元培为代表的一众学者,从各自的西学背景出发,同时,在面对本国民族危机、社会变革、思想变革等方面迫切的需要中,对“美育”思想进行了不同纬度的阐发,但其落脚点都共同指向了“国民性的改造”,即促成了“美育”思想在中国近代的“教育学”转向。同时,影射出西学东渐路径的选择及不同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博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变革,为美育在学校广泛实施创造了条件。从国家层面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格完善”的目标,已是未来美育教育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美育思想
传播
流变
学校美育
Key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thought
transmission
emergence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摹古与递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大千敦煌壁画摹本研究
瞿朝祯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姚屹东作品
姚屹东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现代美育的发生及其流变
李燕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