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困境与政府路径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春玲 付雨鑫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4-148,共5页
公共性、外部性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中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从而对地方政府提出了制度要求。但现实情况表明,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弱化了地方政府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能力。因此,建立政府为主体、市场补充、社会参与的多... 公共性、外部性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中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从而对地方政府提出了制度要求。但现实情况表明,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弱化了地方政府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能力。因此,建立政府为主体、市场补充、社会参与的多中心制度供给,破解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治理困境 政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脱钩关系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宿星 王得楷 +3 位作者 张连科 董艳艳 杨涛 李霞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以脱钩理论为基础,将改进后的脱钩模型运用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对2004—2010年甘肃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2005—2010年的6年间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呈波动状锯齿形分布:2005—200... 以脱钩理论为基础,将改进后的脱钩模型运用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对2004—2010年甘肃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2005—2010年的6年间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呈波动状锯齿形分布:2005—2008年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与常住人口数、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常住人口数之间为两个"绝对脱钩—扩张耦合"周期,2009—2010年为"绝对脱钩—负向耦合"关系;2005—2010年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与GDP、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GDP之间为3个完整的"绝对脱钩—扩张耦合"周期。研究甘肃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对于更好地认识全省地质环境、改造和利用地质资源以及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促进作用和现实价值,为今后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社会经济 人口 GDP 发生次数 直接经济损失 脱钩关系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模式的核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
作者 王子龙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4,共3页
中国模式应当是洞察中国经济社会通向现代化和未来发展复杂的现实体系的一种宏观逻辑框架。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崛起尽管在现实上塑造的只是中国模式的雏形,但已经提供了对其作出一种必要高度的逻辑提炼和概括的历史和认... 中国模式应当是洞察中国经济社会通向现代化和未来发展复杂的现实体系的一种宏观逻辑框架。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崛起尽管在现实上塑造的只是中国模式的雏形,但已经提供了对其作出一种必要高度的逻辑提炼和概括的历史和认识条件。尽管中国模式恢弘复杂、众说纷纭,但其根本或核心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模式从"破茧而出"、铺陈展开、走向成熟到"化蝶而飞",已然和应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此,理论界在广泛讨论上应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核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创造性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视域下甘肃省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4
作者 付雨鑫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4-145,共2页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与数据,从制度层面的高度予以挖掘,对甘肃省社会救助状况进行分析,在治理视域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 治理 社会救助 多中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兴隆 沈建洲 张海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80,共7页
通过对甘肃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中专(中职)三个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分别统计分析了1980年以来各办学层次招生培养数量和就业状况、2010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情况和供求关系,进而就全省幼儿园师资的需求与... 通过对甘肃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中专(中职)三个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分别统计分析了1980年以来各办学层次招生培养数量和就业状况、2010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情况和供求关系,进而就全省幼儿园师资的需求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和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敦煌法华经变穷子喻图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海亮 张元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6,128-129,共9页
本文比较、分析了敦煌法华经变穷子喻图像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变化,并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就一些争议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敦煌法华经变穷子喻表现形式在总体上讲形成了几种相对固定的模式,但在统一之中也有变化。
关键词 敦煌 法华经变 穷子喻 图像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俭立德 人我和谐——和谐视域下的曾国藩家庭伦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翔 雒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4-126,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德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主要涉及孝悌伦理、勤俭伦理、教化伦理和睦邻伦理四个方面。他大力倡导的以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道德教化、扶贫济困、邻里团结为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德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主要涉及孝悌伦理、勤俭伦理、教化伦理和睦邻伦理四个方面。他大力倡导的以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道德教化、扶贫济困、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为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俭 和谐 曾国藩 家庭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农村生态治理创新——以甘肃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东 付雨鑫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8期44-48,共5页
综合人口结构、民族分布、地理环境来看,甘肃的生态屏障战略地位凸显。老庄、孔孟等先贤奠定了生态治理的思想基础,之后与时俱进地变迁,政府的践行力度也持续强化,然而现实农村生态情况不容乐观,甘肃的形势也十分严峻。从公共治理理论出... 综合人口结构、民族分布、地理环境来看,甘肃的生态屏障战略地位凸显。老庄、孔孟等先贤奠定了生态治理的思想基础,之后与时俱进地变迁,政府的践行力度也持续强化,然而现实农村生态情况不容乐观,甘肃的形势也十分严峻。从公共治理理论出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深层动因:企业逐利罔顾其他,政府绩效考核缺陷,农户人为加剧破坏。新农村生态治理亟待创新: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力量、以乡镇企业为重点客体、以社会组织为桥梁纽带、以个体农户为核心依靠,综合多种手段统筹保护、恢复、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维效益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环境政治学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五四”时期贞操观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3
9
作者 哈玉红 门忠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236,共4页
五四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期,现代化的发展使传统的性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新型知识分子对吃人的封建贞操观的强烈彻底地批判,使控制中国人性价值取向数千年的旧贞操观从此失去了统治地位,它加剧了旧贞操观的... 五四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期,现代化的发展使传统的性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新型知识分子对吃人的封建贞操观的强烈彻底地批判,使控制中国人性价值取向数千年的旧贞操观从此失去了统治地位,它加剧了旧贞操观的解构和新贞操观的建构,引起了贞操观从传统到现代的重大转型,对中国现代性道德文化的嬗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贞操观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法官司法智慧研究——古代司法文化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新霞 任海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司法智慧的运用体现了一国法律实际运作状况。清代优秀法官综合运用法律技巧、社会知识、文化知识断案,这是其司法智慧的体现。这些司法智慧得以形成,受到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司法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今日社会也需要司... 司法智慧的运用体现了一国法律实际运作状况。清代优秀法官综合运用法律技巧、社会知识、文化知识断案,这是其司法智慧的体现。这些司法智慧得以形成,受到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司法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今日社会也需要司法智慧运用,古代经验为我们今天司法智慧运用、司法人才培养模式、司法水平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司法文化 法官 司法智慧 司法改革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启示——以清代州县判牍为材料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新霞 任海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2,共7页
司法的"价值追求"是指国家设置司法活动所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司法活动的根本观念、理念和评价标准,对司法裁判依据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清代大量州县判牍体现了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是:重视调解、息讼是求,通过... 司法的"价值追求"是指国家设置司法活动所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司法活动的根本观念、理念和评价标准,对司法裁判依据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清代大量州县判牍体现了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是:重视调解、息讼是求,通过司法实行社会教化,追求实质正义。这一价值追求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因素,对于今天的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基层司法 州县判牍 司法结构 传统文化 司法价值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对农民工话语表述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光 于卫 +1 位作者 高剑宁 梁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88,共5页
就当前主流媒介对农民工的话语呈现中存在的问题,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呈现的基本态势,提出推进媒介向本质化目标发展的路径,以便更好地发挥媒介的社会职能。
关键词 媒介 农民工话语权 本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民工集体行动的网络机理·特征与政府治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春玲 付雨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946-7948,共3页
首先,对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网络机理进行了分析:网络中心点是农民工中间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网络线路是争取共同利益的农民工参与者;网络连结点是参与诱因。其次,阐述了农民工集体行动的网络特征:趋同性强、异质性低;地缘、亲缘性突出;... 首先,对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网络机理进行了分析:网络中心点是农民工中间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网络线路是争取共同利益的农民工参与者;网络连结点是参与诱因。其次,阐述了农民工集体行动的网络特征:趋同性强、异质性低;地缘、亲缘性突出;网络强度紧密。最后,提出了对策:拓宽渠道保障公民有效参与政府评估;构建第三方联系组织;完善危机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集体行动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兴隆 杨建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6,共4页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三代领导人始终都进行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探索与实践,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又有了新的理论意义。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并处理好一些问题。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理论探索 实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中国梦”价值顶层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29,共4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中国梦"设计中的价值顶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所指既包括了对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坚持与自信,也内含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中国梦"设计中的价值顶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所指既包括了对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坚持与自信,也内含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解构的理论张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内含的人类价值、资本主义价值和中国价值。厘清马克思主义对宗教信仰的立场、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梦"伟大实践的引领,对于多民族共存的中华民族在圆梦进程中凝神聚气、维护共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价值顶层 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建毅 姚俭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价值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矢志不移的追求,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价值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矢志不移的追求,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获得了丰硕成果,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切实推进和实现着中国人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西北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东 张海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2,146,共4页
文章简单界定了西北民族地区,介绍了其农业结构现状,针对该地区的特殊情况,综合运用典型案例和数据分析,对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对策研究,具体提出:优化品质品种,调整内部比例,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竞争优势,延伸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培养龙头... 文章简单界定了西北民族地区,介绍了其农业结构现状,针对该地区的特殊情况,综合运用典型案例和数据分析,对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对策研究,具体提出:优化品质品种,调整内部比例,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竞争优势,延伸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培养龙头,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民主体地位的现代农业经营三种模式的评析与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萍 王子龙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21,共3页
丰富多样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应当是农民自主、自觉选择和创造的结果。从农业经营中基本权利主体—农民对于权利客体—土地支配性角度,或者说农民与其承包地上的具体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联系来看,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无非三种类型,即农民家... 丰富多样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应当是农民自主、自觉选择和创造的结果。从农业经营中基本权利主体—农民对于权利客体—土地支配性角度,或者说农民与其承包地上的具体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联系来看,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无非三种类型,即农民家庭对于承包地以直接的、合作的、流转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民要对加强各种经营方式的法律机制及利弊得失的认知,以提高市场博弈和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民主体地位 直接经营 合作经营 流转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族社群文化视野下性道德的伦理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哈玉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在回族社群中人们自觉地将伊斯兰教法所要求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民族禁忌作为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和依据,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回族社群伦理文化。以回族社群中所遵循的性伦理文化对回...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在回族社群中人们自觉地将伊斯兰教法所要求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民族禁忌作为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和依据,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回族社群伦理文化。以回族社群中所遵循的性伦理文化对回族大学生的性价值取向的影响为例,探讨民族社群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个人生活价值观的重要影响,从而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引导各具特色的社群建立与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相适应的、积极的、有序的社群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社群文化 性道德价值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东 韩景愈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09-110,共2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的强有力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取得了巨大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的强有力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因此需要从制度设计上进一步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