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刍议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小琴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89,共4页
兰州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具有西北黄土高原文化的地域风貌,体现了甘肃文化开放多样﹑浑融并蓄的特点,且具有较强的资源性特征。从这些特点研究出发,在兰州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将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兰州城市、社会发展相结... 兰州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具有西北黄土高原文化的地域风貌,体现了甘肃文化开放多样﹑浑融并蓄的特点,且具有较强的资源性特征。从这些特点研究出发,在兰州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将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兰州城市、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力度,唤醒"文化自觉",塑造城市精神,打造非物质文化的精品项目,在兰州文化的本源、文脉中,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地区发展综合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 保护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文化建设核心价值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价值观的确立 被引量:6
2
作者 朱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2,共4页
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问题因为认识上的缺位和实践中的错位而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因为其直指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而与城市经营、管理中人的主体地位相耦合,由此我们确立了城市文化建设"以人... 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问题因为认识上的缺位和实践中的错位而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因为其直指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而与城市经营、管理中人的主体地位相耦合,由此我们确立了城市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并且提出了实现这一核心价值的策略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以人为本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兰州城市群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3
作者 刘云 寇凤梅 李莹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8期3-4,共2页
本文以环兰州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传统农业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概况、优劣势分析,对不协调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试图找到一条顺利发展的途径。环兰州城市群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建设城市群过程中,为保障城市群功能的有效发挥,形成农... 本文以环兰州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传统农业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概况、优劣势分析,对不协调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试图找到一条顺利发展的途径。环兰州城市群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建设城市群过程中,为保障城市群功能的有效发挥,形成农业产业集体优势,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构建省际层面的协调机制、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园区的农业产业集聚水平等支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城市群 农业产业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康玲芬 赵有翼 王翠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63,共3页
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是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本文提出了四层次(含3... 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是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本文提出了四层次(含35项指标)的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涉及资源节约度和资源节约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这对科学评估和有效指导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城市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更新的城市转型问题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翠花 刘鹏飞 杨琨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25-127,共3页
以甘肃省兰州市2005至2010年间城市更新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卫星图像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基于统计数据分析兰州城市更新特点,研究城市转型过程与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城区处于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新并存的高速发展阶段。外围... 以甘肃省兰州市2005至2010年间城市更新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卫星图像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基于统计数据分析兰州城市更新特点,研究城市转型过程与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城区处于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新并存的高速发展阶段。外围城区更新快,存在大量连片更新区域,内城以点状更新为主。住宅用地与工业用地更新绝对数量大,城市发展的中心正在从工业转向第三产业,城区工业外迁趋势明显,转而以第三产业填补工业外迁后的城区经济发展空白。城市更新过程中存在以地产与经营导向为主,文化导向不足,以及外围城区公共服务资源更新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城市更新 更新模式 城市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变 被引量:39
6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2 位作者 魏晓旭 周俊菊 颉斌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36-2648,共13页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逐渐好转,呈现出东北地区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好于中、东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反映出当面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间总体上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从1980年的低于均值聚集模式发展变化到2010年的高—低两种聚集模式共同分布;(3)中国陆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当前整体上趋于好转,但在区域分布上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需大力发展经济,而东中部地区则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持与修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 空间演变模式 中国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魏晓旭 赵军 +1 位作者 魏伟 颉斌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0-1309,共10页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县域(市、旗、区)单元为基本单元,以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3年统计年鉴的相关县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钱纳里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县域经济发展时...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县域(市、旗、区)单元为基本单元,以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3年统计年鉴的相关县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钱纳里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整体上经历了"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的发展趋势,其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资源富集性县域单元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偏远和资源贫乏区域,对周边县域有较明显的辐射和联动效应。(2)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冷点和热点集聚区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少到多的过程,形成了资源富集区域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区。(3)县域经济增长以空间正关联为主,HH类型有减小趋势,LL类型较为稳定,HL和LH类型则较少且分布零散。(4)通过因子加权回归发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次产业总值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其它3个因子对其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分布亦有显著相关性,各因子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的显著性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时空格局 区域经济差异 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具恒 张美玲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61,共4页
依托科技创新机制和多元制度,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培育壮大区域创新主体,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区域创新集群,共建合作平台,完善孵化器制度体系,是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科技企业孵化器 区域经济 科技创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均田制与寺院经济变迁的制度化分析——以“僧尼授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小平 马楠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0-214,共5页
均田制是中古时期重要的经济制度。唐代均田制"僧尼授田"的规定对于中古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演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均田制"僧尼授田"与中古佛教寺院经济变迁的视角,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国家"... 均田制是中古时期重要的经济制度。唐代均田制"僧尼授田"的规定对于中古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演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均田制"僧尼授田"与中古佛教寺院经济变迁的视角,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国家"制度化"的僧尼授田方式与其他"非制度化"的方式及其意义予以论述,指出"制度化"的僧尼授田方式与"非制度化"的其他方式这种双轨制的发展道路,是唐代佛教寺院经济兴盛的真正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均田制 僧尼授田 寺院经济 制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与人文精神内涵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冯小琴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41-147,共7页
甘肃非物质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这是在甘肃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传承的一支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质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在伦理价值... 甘肃非物质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这是在甘肃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传承的一支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质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在伦理价值、道德情操发生着深刻嬗变的时代,非物质文化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对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域特征 人文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广义梯度理论内在的广义梯度推移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具恒 《西北人口》 2006年第6期53-56,共4页
广义梯度理论将传统梯度理论经济技术层面的梯度分布扩展为自然、经济、社会、人力、生态、制度等多维层面。广义梯度推移的机理构成广义梯度理论的核心内容。非均衡运动是广义梯度推移的总规律。广义梯度推移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可简约为... 广义梯度理论将传统梯度理论经济技术层面的梯度分布扩展为自然、经济、社会、人力、生态、制度等多维层面。广义梯度推移的机理构成广义梯度理论的核心内容。非均衡运动是广义梯度推移的总规律。广义梯度推移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可简约为“高梯度—低梯度二元空间结构”的形成、作用机理及其演化过程。“推挽效应”形成梯度推移的动力学机制,它与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一道共同形成广义梯度推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高梯度-低梯度二元空间结构 广义梯度 推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朝寺院经济的资源配置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锋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8,共3页
北朝是佛教寺院经济发展扩张时期,寺院在经济资源的配置方面显示了其积极自主的特点。在经济制度规则的约束下,无论是对于劳动力、土地以及资财等资源的获取,抑或是资源财富的经营活动,都表现出寺院经济发展的多种途径和方式。王权社会... 北朝是佛教寺院经济发展扩张时期,寺院在经济资源的配置方面显示了其积极自主的特点。在经济制度规则的约束下,无论是对于劳动力、土地以及资财等资源的获取,抑或是资源财富的经营活动,都表现出寺院经济发展的多种途径和方式。王权社会的国家暴力,依然对寺院经济有着强大的干预能力。研究北朝寺院经济的资源配置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北朝经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寺院经济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再认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具恒 《西北人口》 2007年第6期6-11,16,共7页
人力资本经过从思想到概念再到理论的演化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在全球创意经济时代,"创意(人力)资本"首次代表人性的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竞争力围绕创意人才聚集而成的"创意阶层"展开,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进入新阶段。... 人力资本经过从思想到概念再到理论的演化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在全球创意经济时代,"创意(人力)资本"首次代表人性的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竞争力围绕创意人才聚集而成的"创意阶层"展开,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进入新阶段。创意资本是现今人类最稀缺的资本,是人类的创造力的化身,是一切人力资本的抽象形式或高级形式,是知识经济、创意经济的基础概念,是最大的劳动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创意阶层"的崛起表征创意人力资本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经济 创意(人力)资本 创意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面小康社会视角的城乡经济关联度研究
14
作者 寇凤梅 刘云 蔡文春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文章以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视角,选取评价城乡关联度的18个指标作为影响因子定量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城乡关联状况。分析结果表明:(1)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分布上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 文章以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视角,选取评价城乡关联度的18个指标作为影响因子定量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城乡关联状况。分析结果表明:(1)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分布上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产业关联性不强;(2)城乡关联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城乡关联的程度相对越高;(3)欠发达地区城乡差距大,经济关联度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收入比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 城乡经济关联度 欠发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分区 被引量:14
15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3 位作者 周俊菊 颉斌斌 李传华 雷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9-18,共10页
为提高干旱内陆地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以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将GIS技术和土地利用优化空间配置模型应用到该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新方法,并借助1... 为提高干旱内陆地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以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将GIS技术和土地利用优化空间配置模型应用到该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新方法,并借助1986年、2000年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自然发展情景3种模式下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了优化配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安全情景下2030年耕地面积减少314.41 km^2(5.32%),但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 424.17 km^2(33.85%)和1 485.13 km^2(12.05%),同时未利用地也有较大幅度减少;而耕地保护情景则以土地开发和整治及宅基地还耕为主要目标,使得耕地到2030年增加5.85%(386.53 km^2),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7.61%(229.38 km^2)和0.77%(84.58 km^2),而未利用地则减少3.91%(789.92 km^2);自然发展情景下其耕地、林地和草地到2030年均有减少,建设用地则有较大幅度增长。通过对3种综合考虑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及耕地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研究结果认为耕地保护情景更为合理,既能保持耕地面积不减少,又能兼顾考虑生态恢复和城镇发展等方面的需求,而其它2种可为耕地保护情景进行补充和局部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 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GIS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面源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耿润哲 李明涛 +1 位作者 王晓燕 庞树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1-250,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密云水库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作为影响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的主要因素,探讨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对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密云水库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作为影响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的主要因素,探讨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对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变化与污染过程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开展流域非点源污染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基于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评价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布特征,并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通径分析等方法,从全流域和三级保护区等多空间尺度,量化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及其格局时空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的非点源负荷与土地利用格局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格局指数能累积解释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变化的56.3%。污染负荷受土地利用格局的破碎度和形状的影响较大。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耕地、林地面积比例、形状指数和斑块密度是影响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的主要因子,其中形状指数和耕地面积比例对TN、TP负荷的解释能力要明显高于其他指标。从空间尺度上看,各格局因子与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关系具有尺度效应,随着空间尺度的递增,格局对负荷的解释程度降低,在较小的尺度范围内,尤其是一级保护区的解释能力最高,达到62.9%,表明离水库越近的区域应是非点源防治高度重视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污染 SWAT模型 面源污染 密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理念的区域协调度模型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蔡文春 张竟竟 +1 位作者 杨德刚 李莹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5,共7页
以区域关系的实质为着眼点,将协调度的内涵界定为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以此为基础,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2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入手,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1990—2003年新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阶段... 以区域关系的实质为着眼点,将协调度的内涵界定为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以此为基础,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2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入手,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1990—2003年新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阶段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子系统及资源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在波动中提升,2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整体上在逐步改善;从空间上对新疆87个县市协调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区域协调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统计方法的石羊河流域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3 位作者 周俊菊 雷莉 魏晓旭 颉斌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0-244,共5页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采用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通过构建石羊河流域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四个定量评价指标,利用栅格叠置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石羊河流域土地敏感性...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采用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通过构建石羊河流域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四个定量评价指标,利用栅格叠置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石羊河流域土地敏感性特征,生态敏感性等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极敏感和高敏感区占到了全流域总面积的74.68%,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石羊河流域总面积的10.59%和0.88%。最后,针对石羊河流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的特点,通过综合研究结果和相关资料提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相关对策,为指导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敏感性 区统计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科专业高等数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锐 毛耀忠 杨敏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3,共4页
首先,文章阐述了开发高等数学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当前的高等数学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工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分析等;最后,为了解决网络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基于科学的... 首先,文章阐述了开发高等数学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当前的高等数学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工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分析等;最后,为了解决网络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基于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模块设计,并以一个具体的案例,说明工科专业高等数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功能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数学 网络课程 设计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2 位作者 周俊菊 颉斌斌 雷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0-174,共5页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参考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评估研究,提出干旱内陆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100 m×100 m尺度下的网格化表达,运用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层次分析和组合赋...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参考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评估研究,提出干旱内陆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100 m×100 m尺度下的网格化表达,运用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层次分析和组合赋权法实现对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表达。以凉州区和金川区为中心的地区目前处于可持续发展水平;以永昌县、民勤绿洲和天祝县北部为中心的区域处于较可持续发展及以下水平;古浪县、天祝东部、民勤北部荒漠区和肃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不可持续发展和严重不可持续发展水平。石羊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尚处在威胁可持续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区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以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属粗放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组合赋权 GIS 可持续发展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