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常见绿化树种叶片富集重金属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石晓妮 张建 +2 位作者 张鸣 米璇 李万江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期67-69,共3页
以兰州市城区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和对应土壤重金属Cr、Pb、Cu、Cd的含量,对其污染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植物叶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同一树种叶片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排序均为Cr>Pb>Cu&... 以兰州市城区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和对应土壤重金属Cr、Pb、Cu、Cd的含量,对其污染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植物叶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同一树种叶片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排序均为Cr>Pb>Cu>Cd;3个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为:Pb的污染最严重(C=11.88,C为污染系数),Cu的污染为中度(C=2.49),Cd的污染为轻微(C=0.40),Cr的污染为轻微(C=0.40);通过计算3种植物对重金属的综合富集系数,综合富集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冬青>柳树>松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植物叶片 植物修复 富集能力 污染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小麦与牧草对西北风蚀区秦王川灌区粉砂壤土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昂 吴应珍 +3 位作者 叶鹤琳 张鸣 陈伟 葛承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5-540,共6页
为了探讨种植小麦和牧草对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的影响,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Elymus nutans)+苜蓿(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或残茬)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地表的粗糙度、... 为了探讨种植小麦和牧草对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的影响,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Elymus nutans)+苜蓿(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或残茬)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地表的粗糙度、湿度、含水率和风蚀量来探索植被特征指标与土壤风蚀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风蚀季节,农田风蚀表现为秋末冬初风蚀较大、冬季较小、春季又明显增强的"U"形曲线模式,风蚀最严重季节为3—5月,而9—10月的风蚀危害也不容忽视;混播牧草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单播小麦(P<0.05);各处理地表粗糙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均为披碱草+苜蓿地>小麦地>裸地,而风蚀量正好相反;相关分析显示,地表风蚀量与植被特征指标中的地上生物量间的相关性最强(r=-0.841),其后依次为与植被盖度(r=-0.816)和与植被高度(r=-0.726)间的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植被的地上生物量每提高1 g·m^(-2),可使其下部土壤的风蚀量减少6.0 g·m^(-2);从风蚀最严重时间(3—5月)分析,小麦地与裸地的风蚀量相近,说明该区种植春小麦不利于降低土壤风蚀,而混播种植披碱草+苜蓿可显著降低农田风蚀危害,下降幅度可达57%。为了减弱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危害和改善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当地应减少春播小麦的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种植多年生牧草(如披碱草+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农田风蚀 牧草 地表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NaOH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温厌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鸣 赵国虎 +3 位作者 李万江 米璇 张蕊祥 张海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05-1611,共7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装置,采用0‰、4‰和12‰的NaOH溶液对玉米秸秆预处理3、7、14、21 d和28 d,研究不同时间NaOH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温(35℃)厌氧发酵的影响,旨为玉米秸秆在沼气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NaOH预... 通过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装置,采用0‰、4‰和12‰的NaOH溶液对玉米秸秆预处理3、7、14、21 d和28 d,研究不同时间NaOH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温(35℃)厌氧发酵的影响,旨为玉米秸秆在沼气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NaOH预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时的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其中4‰NaOH预处理的效果好于0‰和12‰,而且以预处理7 d的效果最好。以16.0 g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时,111 d产气停止,总产气量为7 411.00 m L,若以累积产气量达到总产气量的90%以上作为发酵完成标准,则78 d发酵完成,可累积产气6 672.60 m L,日均产气85.55 m L,干物质累积产气量为417.04 m L·g^(-1)。最优组合预测模型同样显示,4‰NaOH预处理效果最好,最佳预处理时间为9.48 d,84.00 d发酵完全,产气速率为60.29 m L·d-1,最大干物质累积产气量为316.52 m L·g^(-1),这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综合判断,在玉米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时,通过适当延长预处理时间来减少碱液用量是可行的,其中以4‰NaOH预处理9.48 d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液 玉米秸秆 厌氧发酵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麸纤维素与腐植酸复合保水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郑艳萍 刘芳 +3 位作者 孙看军 叶鹤琳 张丽 刘海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研究利用麦麸提取的纤维素与腐植酸共聚制备复合保水剂的方法及其性能,以解决现有保水剂生物难降解,成本高,污染大,再生性能差等问题。[方法]采用碱法从麦麸中提取纤维素,首次与腐植酸、丙烯酸水溶液聚合制备了复合保水剂。用扫... [目的]研究利用麦麸提取的纤维素与腐植酸共聚制备复合保水剂的方法及其性能,以解决现有保水剂生物难降解,成本高,污染大,再生性能差等问题。[方法]采用碱法从麦麸中提取纤维素,首次与腐植酸、丙烯酸水溶液聚合制备了复合保水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分别对树脂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查了NaOH、引发剂、交联剂、麦麸、腐植酸用量对复合保水剂吸水率的影响,并对温度、不同交联剂、再生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麦麸质量0.15g,丙烯酸20ml,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质量是丙烯酸质量的0.03%,引发剂的质量是丙烯酸质量的0.8%,腐植酸0.1g,NaOH浓度80%,温度80℃时,吸水倍率最高,蒸馏水达到了989g/g,对地下水的吸水倍率达到了120.34g/g。对盐水的吸水倍率达到了62.76g/g。[结论]实验方法制备的保水剂再生性能、热稳定性良好,较文献报道的保水剂吸水效果优异,可以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纤维素 腐植酸 共聚 保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石晓妮 王斌 +1 位作者 张鸣 常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69-1873,共5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SCC-4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20、40、60、80和100 mg/L)的汉黄芩素处理SCC-4细胞不同时间,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SCC-4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20、40、60、80和100 mg/L)的汉黄芩素处理SCC-4细胞不同时间,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结果:汉黄芩素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细胞生长,同时诱导细胞大量凋亡,抑制细胞的侵袭。汉黄芩素明显抑制了细胞中β-catenin的活化,同时其下游靶分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降低,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用Wnt/β-catenin通路激动剂Li Cl处理后,汉黄芩素抑制的Wnt/β-catenin通路分子活化明显增强,同时细胞生长能力明显增强,而凋亡能力降低,还明显减弱了汉黄芩素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汉黄芩素主要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进程,具有一定的抗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的作用,可成为临床上口腔鳞状细胞癌防治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生长 细胞凋亡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的鉴定及脱氮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雪 刘思彤 陈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6-1282,共7页
以筛选分离得到的好氧反硝化菌HG-7为研究对象,经过16SrRNA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对菌株HG-7反硝化功能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菌体HG-7内存在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和nirK,证实该细菌为好氧反硝化细... 以筛选分离得到的好氧反硝化菌HG-7为研究对象,经过16SrRNA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对菌株HG-7反硝化功能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菌体HG-7内存在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和nirK,证实该细菌为好氧反硝化细菌。对菌株的脱氮特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以硝酸盐氮为氮源时,菌株的最适碳源为乙酸钠和丁二酸钠,最佳C/N比为6~10,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6~30℃。在上述条件下,菌株HG-7的好氧反硝化活性较高,48小时内对100 mg/L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8%,且在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盐氮积累量较低。以亚硝酸氮为唯一氮源时,低浓度条件下可实现100%的氮素去除率;高浓度条件下,脱氮速率则受到明显的抑制,对91.4 mg/L的亚硝酸盐氮氮去除率约为40%。因此,将该菌株应用于废水的脱氮处理,可实现氮素的有效去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菌 鉴定 脱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种植甘草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昂 吴应珍 +3 位作者 马明广 张鸣 孙海丽 闫立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47-52,共6页
[目的]研究西北地区植被特征指标与土壤表层盐含量、碱性间的相互关系,为该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植被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 [目的]研究西北地区植被特征指标与土壤表层盐含量、碱性间的相互关系,为该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植被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表层(0—5cm)的含水率、pH值、电导率、盐含量等指标,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的含水率均随甘草生长年限的增加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而土壤的pH值、电导率、盐含量正好相反,均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耕地表层土壤的pH值、盐含量与甘草植被特征指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均为:植被盖度>植株高度>地上生物量;回归分析显示,土壤pH值和盐含量与甘草植被的这3个性状指标间均表现为负线性函数关系,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每提高1个单位,可使土壤表层的pH值分别下降0.012,0.011和0.002,盐含量分别降低0.108,0.107,0.015g/kg。[结论]西北干旱地区耕地中种植甘草对其下部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碱性(pH值)影响显著,其中植被的盖度对表层土壤的盐碱影响最大;从耕地表层抑盐角度考虑,应优先选择种植枝叶稠密、植株高大的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含量 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6-三氯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霍彩霞 何丽君 杨天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7-361,共5页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和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2,4,6-三氯苯酚(TC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TCP与HSA相互结合形成了复合物,且该复合物不具有荧光和电化学活性。TCP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和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2,4,6-三氯苯酚(TC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TCP与HSA相互结合形成了复合物,且该复合物不具有荧光和电化学活性。TCP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引起HSA内源荧光的猝灭,并对其构象有一定影响,在温度为300、305、310和315K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702×10~5、3.681×10~6、1.520×10~5和1.335×10~5 L·mol^(–1),平均结合位点数n约为1。TCP在HSA的亚结构域ⅡA中通过疏水和静电共同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在研究温度下Hill系数nH值略微大于1,说明TCP间呈现微弱的正协同作用。柠檬酸和维生素C的介入未改变TCP对HSA的猝灭类型,但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急剧降低,严重削弱了TCP与HSA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三氯苯酚 人血清白蛋白 光谱法 循环伏安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功能化金纳米搅拌棒的制备及其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海霞 饶红红 +3 位作者 张丽 郑艳萍 刘芳 赵国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39-843,共5页
为实现金纳米粒子(AuNPs)对环境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以刻饰不锈钢丝为基体,采用化学沉积法在刻蚀不锈钢丝表面沉积AuNPs,再用自组装法将1,8-辛二硫醇修饰于AuNPs上,制备了一种以巯基功能化金纳米为吸附剂的金属搅拌棒(AuNPs-S... 为实现金纳米粒子(AuNPs)对环境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以刻饰不锈钢丝为基体,采用化学沉积法在刻蚀不锈钢丝表面沉积AuNPs,再用自组装法将1,8-辛二硫醇修饰于AuNPs上,制备了一种以巯基功能化金纳米为吸附剂的金属搅拌棒(AuNPs-SH-SBSE)。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为检测手段,以常见的金属离子Pb(Ⅱ)和Cd(Ⅱ)为例,评价了金属搅拌棒的萃取分离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解吸溶剂等因素对Pb(Ⅱ)和Cd(Ⅱ)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pH 8.0,6.0 mL 1.5 mol/L HNO_3作洗脱剂时,Pb(Ⅱ)和Cd(Ⅱ)的吸附率分别达98.5%和87.4%。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Pb(Ⅱ)和Cd(Ⅱ)的吸附检测,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1~50 mg/L和0.2~20 mg/L,方法的检出限(S/N=3)分别为24 ng/L和3.6μg/L。在低、高2个浓度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分别为85.4%~105.0%和74.2%~97.8%,相对标准偏差(RSD,n=3)分别为3.8%~8.2%和4.2%~10.6%。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应用于环境水体中Pb(Ⅱ)和Cd(Ⅱ)的分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巯基功能化 搅拌棒吸附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昂 张鸣 +2 位作者 张建 吴应珍 葛承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差异,为该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苜蓿(Elymus dahuricus/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差异,为该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苜蓿(Elymus dahuricus/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土壤的水、盐含量等指标,来分析和比较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植被特征指标与土壤水、电导率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小麦和牧草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升高趋势。小麦收获后,小麦地裸露类似于裸地,而牧草继续生长并保持覆盖耕地。当耕地被植被覆盖时,其地表的日照强度、表层土壤(0—5cm)的温度和盐含量均显著低于裸地,而地表的湿度和表层土壤的含水率正好相反,均显著高于裸地。相关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植被盖度与土壤盐含量间相关性最强,土壤含水率与盐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每提高1kg/m2,可使植被覆盖区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升高6%,盖度每提高1%,可使表层土壤的电导率降低2.2μS/cm。[结论]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因生育期较短易引发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牧草覆盖耕地时间较长可预防耕地发生盐渍化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次生盐渍化 植被覆盖 农田生态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碱液处理对玉米秸秆中温发酵产气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鸣 刘芳 +2 位作者 刘畅 王双彪 李亚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0,共5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恒温厌氧发酵装置,研究NaOH、KOH和Ca(OH)_23种碱液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温(35℃)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时,NaOH预处理效果要好于Ca(OH)_2,而KOH预处理则达不到提高产气效率和累积产气量的效果,其... 通过自行设计的恒温厌氧发酵装置,研究NaOH、KOH和Ca(OH)_23种碱液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温(35℃)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时,NaOH预处理效果要好于Ca(OH)_2,而KOH预处理则达不到提高产气效率和累积产气量的效果,其中4‰Ca(OH)_2、4‰和8‰Na OH对玉米秸秆预处理效果要强于自来水对照,整个发酵过程均未出现产气停滞,分别在115、116和118 d时发酵完全,发酵结束时的累积产气量相比自来水对照分别提高了17.70%、21.87%和2.34%。最优组合预测模型显示,Na OH在中温条件下对玉米秸秆预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120.0 d发酵完全,产气速率达51.07 m L/d,最大干物质累积产气量为383.00 m L/g;Ca(OH)_2在中温条件下对玉米秸秆预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114.9 d发酵完全,产气速率为46.43 m L/d,最大干物质累积产气量为348.22 m L/g。可见,在玉米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时,利用质量浓度4‰Na OH和2‰Ca(OH)_2对其进行预处理是可行的,其中4‰Na OH的预处理效果要强于2‰Ca(O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液 玉米秸秆 厌氧发酵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生物柴油的性质及与硅橡胶的兼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琼 陈小庆 +3 位作者 魏云霞 朱彦荣 刘芳 赵国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3-57,共5页
在制备文冠果生物柴油的基础上,以0~#柴油为对照,研究了文冠果生物柴油的性质及与硅橡胶的兼容性。结果表明:文冠果生物柴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GB/T 20828—2007);常温静态浸泡28 d过程中,... 在制备文冠果生物柴油的基础上,以0~#柴油为对照,研究了文冠果生物柴油的性质及与硅橡胶的兼容性。结果表明:文冠果生物柴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GB/T 20828—2007);常温静态浸泡28 d过程中,文冠果生物柴油的密度和运动黏度仍满足国标要求,且硅橡胶对文冠果生物柴油的性质影响小于对0~#柴油的;硅橡胶在文冠果生物柴油中厚度最大变化率、质量最大变化率、拉伸强度最大变化率和扯断伸长率最大变化率分别达到11.99%、14.52%、-12.23%和7.69%,其值均小于0~#柴油中的变化率。文冠果生物柴油与0~#柴油对硅橡胶的溶胀作用主要发生在浸泡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油 生物柴油 硅橡胶 溶胀性能 机械性能 理化指标 0~#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凹凸棒脱色剂对餐饮废油制生物柴油的脱色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芳 赵国虎 +2 位作者 郑艳萍 卢勇 尚琼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探讨改性凹凸棒对餐饮废油生物柴油的脱色性能.【方法】以餐饮废油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以酸改凹凸棒为载体,Mn(NO3)2为活性前驱体,通过浸渍-焙烧法制备脱色剂,并将其用于餐饮废油生物柴油的脱色试验.【结果】脱色... 【目的】探讨改性凹凸棒对餐饮废油生物柴油的脱色性能.【方法】以餐饮废油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以酸改凹凸棒为载体,Mn(NO3)2为活性前驱体,通过浸渍-焙烧法制备脱色剂,并将其用于餐饮废油生物柴油的脱色试验.【结果】脱色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焙烧温度450℃,负载时间3h,焙烧时间4h,Mn(NO3)2加入量10%;生物柴油与脱色剂质量比为10∶2时,生物柴油的脱色率为90.56%.【结论】脱色后生物柴油的多项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凹凸棒 改性 硝酸锰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中医药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睿 米璇 王翠云 《绿色科技》 2018年第7期244-245,共2页
在回顾甘肃中医药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发展中医药旅游存在的问题,从硬件建设、优化服务产业、加大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甘肃中医药旅游业的措施,为甘肃省优先发展中医药旅游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药 养生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生物柴油与0~#柴油混配物的混配规律
15
作者 尚琼 马明广 +2 位作者 白林 李晓春 赵国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51-2456,共6页
以甘肃产文冠果油为原料,在制备生物柴油的基础上,通过测试文冠果生物柴油与0#柴油混配物(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分别为0、5%、20%、40%、60%、80%、100%)的密度、运动黏度、冷滤点、闪点等理化性质,研究了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对混配物理化性质... 以甘肃产文冠果油为原料,在制备生物柴油的基础上,通过测试文冠果生物柴油与0#柴油混配物(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分别为0、5%、20%、40%、60%、80%、100%)的密度、运动黏度、冷滤点、闪点等理化性质,研究了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对混配物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配物的密度与混配物中生物柴油的体积分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混配物的运动黏度可用公式100ln(υρ)=X_1ln(υ_1ρ_1)+X_2ln(υ_2ρ_2)预测,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在±1%之内;混配物的冷滤点(CFPP)、闪点(FP)与生物柴油的体积分数(X)关系分别符合三次多项式CFPP=0.7344–0.1058X+0.00187X^2–1.3875×10^(–5)X^3和FP=57.2638+0.6836X–0.01762X^2+1.8983×10^(–4)X^3。随着生物柴油体积分数的增加,混配物的密度、运动黏度和闪点不断增大,而冷滤点逐渐降低,通过0~#柴油与生物柴油混配,可提高油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的理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油 生物柴油 0#柴油 混配物 理化性质 混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王川灌区种植披碱草和小麦对耕地盐碱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昂 吴应珍 葛承暄 《绿色科技》 2018年第4期8-11,共4页
实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土壤的水、盐含量等指标,探究了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和披碱草对耕地盐碱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 实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土壤的水、盐含量等指标,探究了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和披碱草对耕地盐碱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当耕地种植小麦和披碱草后,其地表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表层(0~5cm)盐含量均显著低于裸地,而地表湿度和土壤表层含水率正好相反,均显著高于裸地(p<0.05)。小麦收获前,种植小麦和披碱草耕地表层盐含量较裸地分别降低近57%和42%;秋末,种植披碱草耕地表层的盐分依然较裸地降低近44%,而原种植小麦地的土壤表层盐含量却较裸地升高了18%。综合以上,秦王川灌区种植春小麦因生育期较短易引发土壤盐碱危害,而种植披碱草可全年覆盖耕地地表,从而可降低耕地发生次生盐渍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次生盐渍化 植被覆盖 农田生态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酞菁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建 刘芳 +2 位作者 石晓妮 尚琼 丁佳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6-710,共5页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金属酞菁及其衍生物进行研究,分析了酞菁的不同d电子数、不同价电子数和不同取代基对Q带和B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电子数增加,HOMO-LUMO分子轨道间能级差降低,电子光谱发生红移。金属酞菁中金属电荷对Q带影响不...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金属酞菁及其衍生物进行研究,分析了酞菁的不同d电子数、不同价电子数和不同取代基对Q带和B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电子数增加,HOMO-LUMO分子轨道间能级差降低,电子光谱发生红移。金属酞菁中金属电荷对Q带影响不大,而随着电荷的增加,对B带有一定影响。Schiff基团的引入对Q带产生一定的影响,前线轨道能级裂分导致Q带红移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分。特别是二茂铁基团的酞菁金属配合物具有极高的非线性光学性能,有望开发成用于光动力诊疗的新型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酞菁 衍生物 Schiff碱基 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胁迫对4种草生长及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秉婷 吴永贵 陈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3期285-288,共4页
为了筛选耐受锌冶炼废渣及土法炼锌废渣堆场原位修复的先锋草本植物,采用蛭石培养法模拟铅锌废渣在酸雨淋溶过程中释放的锌含量,测定多年生黑麦草(Premier)、高羊茅(Barrera)、草地早熟禾(Barrister)、白三叶(Haifa)4种草的株高、脯氨... 为了筛选耐受锌冶炼废渣及土法炼锌废渣堆场原位修复的先锋草本植物,采用蛭石培养法模拟铅锌废渣在酸雨淋溶过程中释放的锌含量,测定多年生黑麦草(Premier)、高羊茅(Barrera)、草地早熟禾(Barrister)、白三叶(Haifa)4种草的株高、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分析不同浓度梯度Zn^2+胁迫对4种草生长及其抗逆性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2+胁迫会对4种草植株株高、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且离子浓度越高,影响越显著。其中,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和白三叶对Zn^2+胁迫耐受性相对高于草地早熟禾,结合从黔西北某铅锌矿渣堆场采样经过改良矿渣的性质,种植4种草验证了模拟试验的结果,因此在锌浓度较高的土壤上或铅锌矿渣场原位生态修复中可以使用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和白三叶作为先锋物种来进行生态修复的草本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胁迫 重金属污染 生态修复 抗逆性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Mo(VI)功能化介孔SiO2的制备及其催化烯烃环氧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建 赵苑 +3 位作者 李昂 丁佳佳 张刚 李洵洲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8,共9页
采用共缩聚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以介孔SiO_2材料为载体,分别嫁接席夫碱配体和配位乙酰丙酮钼,得到Mo(VI)席夫碱修饰的介孔SiO_2(Mo-SB-Cl-SiO_2-0.5-1).所制备的材料采用XRD,SEM,N2吸附-脱附和TEM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o-... 采用共缩聚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以介孔SiO_2材料为载体,分别嫁接席夫碱配体和配位乙酰丙酮钼,得到Mo(VI)席夫碱修饰的介孔SiO_2(Mo-SB-Cl-SiO_2-0.5-1).所制备的材料采用XRD,SEM,N2吸附-脱附和TEM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o-SB-Cl-SiO_2-0.5-1催化液相烯烃环氧化性能,结果表明:Mo-SB-Cl-SiO_2-0.5-1催化剂对烯烃环氧化具有高的转化率和优良的催化活性.与后嫁接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Mo-SB-Cl-SiO_2-0.5-1催化剂催化活性得到明显提高,催化环己烯环氧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5%和>99%.在不同烯烃的研究中,环辛烯具有最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7%和>99%.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环己烯的转化率没有明显下降,选择性仍然高达98%,表明Mo-SB-Cl-SiO_2-0.5-1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缩聚 有机.无机杂化 催化 烯烃 液相环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