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防己甲素及对眼科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秦力维 陈盛举 金婉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426-428,共3页
汉防己甲素是一种中药的有效成分 ,它具有消炎、镇痛、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抗矽肺、抗心率失常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概述了汉防己甲素的药理作用及在眼科疾病防治上的研究发现 ,有望在临床上进一步防治这些疾患 。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眼科疾病 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在控制半乳糖性白内障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钟一声 李浒源 +4 位作者 金婉容 赵仲礼 陈盛举 施耀卿 曲莉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观察维拉帕米 (verapamil)在半乳糖性白内障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5 5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 4组 ,2组动物每日腹腔注射 5 0 %D 半乳糖两次 ,剂量为 30ml/ (kg·d) ,其中 1组每天皮下注射维拉帕米 12mg/ (kg·d... 目的 观察维拉帕米 (verapamil)在半乳糖性白内障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5 5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 4组 ,2组动物每日腹腔注射 5 0 %D 半乳糖两次 ,剂量为 30ml/ (kg·d) ,其中 1组每天皮下注射维拉帕米 12mg/ (kg·d) ,共 30天。另 2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其中 1组动物也给予皮下注射维拉帕米 ,观察时间相同。术后不同时间散瞳观察晶状体的动态变化 ,用日本岛津AA 6 40 13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和晶状体内的Na+ ,K+ ,Ca2 + 浓度。结果 半乳糖注射 30天后 ,未经治疗组几乎所有动物形成核性或核性以上的白内障 ,而治疗组所有动物晶状体均未形成核性混浊。维拉帕米能明显减轻白内障晶状体中Ca2 + ,K+ ,Na+ 浓度和Na+ /K+ 的变化。结论 维拉帕米能有效阻止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钙离子通道 阻滞剂 半乳糖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及地塞米松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力维 郭建巍 金婉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 (tetrandrine,Tet)对体外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RCF)增殖的抑制作用 ,探讨其与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ex)联合应用的价值 ,并对二者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 MTT...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 (tetrandrine,Tet)对体外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RCF)增殖的抑制作用 ,探讨其与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ex)联合应用的价值 ,并对二者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 MTT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 Tet、Dex及 Tet联合 Dex对 RCF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浓度为 1 0 0、80、2 0、5、1 .2 5、0 .3 1 2 5mg· L-1的 Tet对 RCF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率分别为 86.0 0 %、78.1 5%、62 .89%、3 0 .1 9%、1 8.0 4%、9.2 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半数抑制量(ID50 ) 2 0 0 mg·L-1的 Dex在联合 5mg· L-1的 Tet后 ,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 49.2 5%.结论  Tet对 RCF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且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 Dex联合 Tet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成纤维细胞 地塞米松 细胞增殖 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视觉系统的并发症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铁民 郑效惠 李浒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9-41,共3页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广泛地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心血管外科领域。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视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液生长因子含量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彭辉灿 金婉容 赵惠清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方法 选41 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 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其TNF,FGF,TGFβ,EGF 的含量。 结果 PVR 患者视网膜下液中TNF,EGF,...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方法 选41 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 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其TNF,FGF,TGFβ,EGF 的含量。 结果 PVR 患者视网膜下液中TNF,EGF,FGF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5) 。TNF,EGF,FGF 浓度C 组高于B 组,B 组高于A 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TGFβ在A 组及对照组均未测到,而C,B 两组可测到其浓度,C 组明显高于B 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视网膜下液中TNF,EGF 浓度各组高于血浆中TNF,EGF 浓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 结论 生长因子在PVR 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液 生长因子 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P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视儿童视觉眼电图(V─EOG)的检测与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惠贤 李惠玲 +1 位作者 任新荣 金婉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20,共2页
弱视儿童视觉眼电图(V─EOG)的检测与探讨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崔惠贤,李惠玲,任新荣,金婉容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发育的眼病,已引起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但传统的观察与评价主要依据中心视力。近年来才... 弱视儿童视觉眼电图(V─EOG)的检测与探讨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崔惠贤,李惠玲,任新荣,金婉容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发育的眼病,已引起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但传统的观察与评价主要依据中心视力。近年来才从心理学(如对比敏感度)和电生理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视觉眼电图 检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抗病毒抗生素17997对HSV-1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鲁建华 杨传武 +1 位作者 吴静安 陶佩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新一类抗病毒抗生素17997的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比较不同浓度的17997和ACV对HSV_Ⅰ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在Vero细胞核内和胞浆中发现许多HSV_Ⅰ空心衣壳。当17997的浓度达到几乎完全抑制HSV_Ⅰ复制时 ,仍没有看到明显的细胞损... 目的探讨新一类抗病毒抗生素17997的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比较不同浓度的17997和ACV对HSV_Ⅰ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在Vero细胞核内和胞浆中发现许多HSV_Ⅰ空心衣壳。当17997的浓度达到几乎完全抑制HSV_Ⅰ复制时 ,仍没有看到明显的细胞损害。结论17997主要抑制病毒DNA合成 ,而且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 抗生素17997 HSV-Ⅰ 形态学 细胞毒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聂晓怡 陈盛举 +1 位作者 金婉蓉 张文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抑制剂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抑制作用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新生 7天的C5 7BL/ 6J小鼠暴露 75 %高氧中 5天 ,再置于一般空气中 5天 ,造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动物模型 ,分成 3组 ,其中1组为对照组。实验组...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抑制剂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抑制作用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新生 7天的C5 7BL/ 6J小鼠暴露 75 %高氧中 5天 ,再置于一般空气中 5天 ,造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动物模型 ,分成 3组 ,其中1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中 1组给予Batimastat腹腔注射 ,另 1组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用免疫组化染色 ,并用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方法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其使用MMPS抑制剂的情况。同时采用酶谱法 ,分析MMPS在各组中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Batimastat的试验组微血管的数量明显低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 ,同时MMPS的表达也减少 ,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Batimastat作为一种新的MMPS抑制剂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并减低MMP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9
作者 Qin Liwei.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Army General Hospital,Lanzhou 730050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3-565,共3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眼疾 ,常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它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复发以及眼外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大多学者认为细胞因子与PV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从免疫学发病...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眼疾 ,常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它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复发以及眼外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大多学者认为细胞因子与PV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角度 ,对与PVR有关的细胞因子及其可能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从而为PV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RVR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