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地区成年人群骨密度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皓 周怀琪 +2 位作者 杜富会 郭顺林 张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5-336,共2页
目的 通过测量兰州地区成年人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 ,BMD) ,获得该地区成年人骨密度状况及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OP)患病率 ,为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期居住在本地区 2 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随机抽样 ,抽... 目的 通过测量兰州地区成年人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 ,BMD) ,获得该地区成年人骨密度状况及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OP)患病率 ,为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期居住在本地区 2 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随机抽样 ,抽取样本 996人 ,准确记录其性别和年龄 ,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Somatom .AR .C型CT机及相应QCT标准软件测量受试者L1 ~L4的BMD ,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加男女两性别BMD均逐渐下降 ,同龄男性BMD高于女性BMD。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尤以 5 0岁组女性增加最明显。兰州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北京等地。结论 兰州地处西部高原 ,人群牛奶平均摄入量较低 ,骨质疏松知识缺乏 ,需加强营养 (特别是牛奶的摄入量 )和锻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患病率 成年人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文辉 田锦林 +1 位作者 郭顺林 常香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病变(包括肺周围性结节29例,肺门1例,纵隔1例,胸膜1例)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采用COOK公司21G抽吸针和自动弹射活检枪,选择最佳层面、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病变(包括肺周围性结节29例,肺门1例,纵隔1例,胸膜1例)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采用COOK公司21G抽吸针和自动弹射活检枪,选择最佳层面、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作多点抽吸结合活检枪取材。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总阳性率为100%,气胸发生率为6%。结论: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为临床提供细胞学、组织学、病原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吉刚 郭顺林 +3 位作者 杜富会 王文辉 王莲初 常香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28例HCC患者TACE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28例HCC患者TACE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28天的血清VEGF的含量,并在术前及术后1天测定肝功和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结果:TACE术后1天血清VEGF升高达峰值,之后逐步下降,术后14天又开始升高。术后1天肝功(ALT和AST)升高达峰值,以后下降。术后1天较术前血清VEGF的变化与相应肝功变化,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变化及术中碘化油用量无相关性。结论:TACE术后外周血VEGF含量的变化,反映了HCC患者TACE术后肿瘤组织缺氧及肿瘤血管生成状况,依据VEGF分泌规律,TACE术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有望提高TACE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的“双灌注”治疗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顺林 王文辉 +4 位作者 王世杰 张皓 雷军强 陈辉 常香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 :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加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 ,即“双灌注”的疗效。方法 :92例肝癌患者 ,采用Seldinger's技术 ,经右股动脉插入5FRH型或Yashiro导管 ,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同时A组58例经... 目的 :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加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 ,即“双灌注”的疗效。方法 :92例肝癌患者 ,采用Seldinger's技术 ,经右股动脉插入5FRH型或Yashiro导管 ,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同时A组58例经肠系膜上动脉 ,B组34例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结果 :“双灌注”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2 5% ,41 6 %和23 4%。A ,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双灌注”治疗对肝肿瘤的主要供血血管进行了化疗药物灌注 ,是介入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治疗性栓塞 肝动脉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后机体体液免疫的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顺林 王文辉 +5 位作者 王世杰 张皓 雷军强 陈辉 赵季军 常香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后机体体液免疫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32例肝炎、肝硬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者,在 DSA引导下,把 5F RS型或 Yashiro导管选择性地插入脾动脉内, 1mm× 1mm× 1mm明胶海绵块 120~...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后机体体液免疫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32例肝炎、肝硬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者,在 DSA引导下,把 5F RS型或 Yashiro导管选择性地插入脾动脉内, 1mm× 1mm× 1mm明胶海绵块 120~ 180枚与抗菌素和造影剂混合后,在透视监视下分次注入脾动脉。栓前、栓后 1、 3、 7、 14、 28和 56天分别抽血 3ml,测定血清中 IgG、 IgA、 IgE、白介素- 2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结果:栓塞后动脉期,脾动脉 5级以下分支未显影,实质期 70%~ 90%脾实质未显影。栓后不同时期,血清中 IgG、 IgA、 IgE、白介素- 2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保留了部分脾脏组织,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栓塞 抗体生成 脾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鹏飞 王文辉 +4 位作者 杜富会 常香慧 王世杰 雷军强 郭顺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插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本组15例,包括自然产后大出血7例,引产后出血3例,剖腹产后大出血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DSA监视下急诊血管造影并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结果:栓塞后即...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插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本组15例,包括自然产后大出血7例,引产后出血3例,剖腹产后大出血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DSA监视下急诊血管造影并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结果:栓塞后即刻止血11例,术后经3~5天对症治疗出血逐渐停止2例,第二次栓塞止血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是一种相对安全、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胆固醇 出血 产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相关病理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晓莹 张令羽 +3 位作者 周怀琪 冯颖 蒋鹏 房斌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 :分析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3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和疾病对照组 14例分别行HRCT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 (包括HE、Masson氏三色染色 )及免疫组化。结果 :早期组中肺小叶间隔增厚 81.2 5... 目的 :分析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3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和疾病对照组 14例分别行HRCT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 (包括HE、Masson氏三色染色 )及免疫组化。结果 :早期组中肺小叶间隔增厚 81.2 5 % ,肺内渗出毛玻璃影 18.75 % ,肺内小结节影 66.67% ,胸膜下曲线 12 .5 % ;中、晚期组中肺小叶间隔纡曲、僵直、变形 85 .71% ,支气管血管束纡曲、僵直 3 5 .71% ,范围较广的肺气肿 3 2 .14 % ,蜂窝肺 2 8.5 7% ,胸膜增厚3 9.2 9%。结论 :HRCT是一种安全、反映准确、无创性的诊断ILD的手段 ,经与病理对照 ,毛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小结节影、网状影和胸膜下曲线是ILD早期征象 ;而肺小叶间隔纡曲、僵直、变形 ,支气管血管束纡曲、僵直 ,范围较广的肺气肿及蜂窝肺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性疾病 高分辨率CT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头颅CT表现(附5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8
作者 雷军强 郭顺林 +2 位作者 王文辉 陈勇 孙鹏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头颅CT表现。材料和方法:应用头颅CT扫描,回顾性分析了5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颅内CT表现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CT表现主要为两侧基底节、丘脑、齿状核及皮层下、皮髓质交界处对称性或...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头颅CT表现。材料和方法:应用头颅CT扫描,回顾性分析了5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颅内CT表现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CT表现主要为两侧基底节、丘脑、齿状核及皮层下、皮髓质交界处对称性或不对称性钙化。结论: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需结合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各椎体松质骨密度分析及皮/松比值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皓 周怀琪 +4 位作者 杜富会 王文辉 房斌 张安 郭顺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L1~L4)各椎体松质骨密度(BMD)的差异及皮?松(骨皮质与骨松质BMD之比)比值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在我科进行骨密度检查的20~80岁人群,符合条件的被测者554例,男231例,女323例,除外各种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 目的:分析腰椎(L1~L4)各椎体松质骨密度(BMD)的差异及皮?松(骨皮质与骨松质BMD之比)比值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在我科进行骨密度检查的20~80岁人群,符合条件的被测者554例,男231例,女323例,除外各种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及肿瘤等疾病,用QCT及标准软件测量腰椎BMD,通过计算机分析比较各椎体骨松质BMD值有无差异(采用SPSS软件做统计学分析)以及皮?松比值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男女两性别各年龄组各椎体(L1~L4)骨松质BMD值无明显差异(P>0.05)。腰椎骨松质BMD值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小,同时腰椎骨皮质与骨松质BMD比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二者呈显著的直线相关(男性:r=0.944,P<0.05;女性:r=0.932,P<0.05)。结论:腰椎各椎体(L1~L4)骨松质BMD值无明显差异(P>0.05);腰椎骨皮质与骨松质比值增大提示骨质疏松的存在和腰椎退行改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内肿瘤的CT和MR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鹏普 雷军强 +1 位作者 郭顺林 何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分析脑室内肿瘤的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的CT和MR表现。结果: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三角区最常见的肿瘤,表现为高密度、边缘光滑的均一强化的肿块,星型细胞瘤常累及侧脑室额角,室管膜瘤是幼年儿... 目的:分析脑室内肿瘤的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的CT和MR表现。结果: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三角区最常见的肿瘤,表现为高密度、边缘光滑的均一强化的肿块,星型细胞瘤常累及侧脑室额角,室管膜瘤是幼年儿童四脑室内最常见的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在儿童主要累及侧脑室三角区,并引起交通性脑积水,成人则多见于第四脑室。结论:脑室内肿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需结合发病部位、年龄及相关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肿瘤 CT MR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的CT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怀琪 张皓 +2 位作者 赵鹏普 杜富会 王文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通过对22例胆囊癌CT表现分析 ,探讨胆囊癌CT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 ,提高胆囊癌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2例胆囊癌病例 ,均做CT检查 ,其中10例行B超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胆囊癌女性多见 ,男女之比为1∶2... 目的 :通过对22例胆囊癌CT表现分析 ,探讨胆囊癌CT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 ,提高胆囊癌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2例胆囊癌病例 ,均做CT检查 ,其中10例行B超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胆囊癌女性多见 ,男女之比为1∶2.1 ,好发于50岁以上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并肩背痛、黄疸及腹部肿块。CT表现 :①胆囊区肿块 ,密度不均 ,胆囊腔缩小或消失 ;②胆囊壁增厚 ,呈局限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③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 ;④合并胆结石 ;⑤肝内外胆管扩张 ;⑥肝脏直接受侵犯 ;⑦累及胰和十二指肠 ;⑧肝脏转移 ,侵犯腹壁 ,合并腹水。结论 :胆囊癌并发结石 ,低于国外报道 ,与国内文献报道相近。CT诊断正确率略高于B超检查。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①CT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可较清晰显示胆囊的原发病变和肿瘤扩散范围 ;②造影增强扫描可显示胆囊壁真正的厚度 ,而肿瘤所致增厚的胆囊壁密度高于正常胆囊壁及肝脏。本组1例早癌具有该征象 ,认为该征象极有利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胆囊癌需与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及肝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囊肿 被引量:5
12
作者 雷军强 高明太 +2 位作者 王文辉 郭顺林 杨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6期611-611,共1页
关键词 食管囊肿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怀琪 孙鹏飞 +2 位作者 张皓 张晓莹 房斌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86例肺结核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作对照分析。结果:①好发部位为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57例);②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③43例可见病... 目的:探讨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86例肺结核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作对照分析。结果:①好发部位为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57例);②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③43例可见病灶内钙化,呈散在斑片状或斑点状;④27例存在薄壁或厚壁空洞,其中多发小空洞8例;⑤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灶者25例;⑥纵隔淋巴结增大14例,纵隔淋巴结钙化35例;⑦胸腔积液19例,胸膜增厚、粘连37例,胸膜钙化4例。结论:CT检查能较X线检查进一步肯定或补充有临床价值的征象,包括空洞、支气管扩张、肺大泡、纵隔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和胸膜肥厚下的肺内结核;经X2检验,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CT显著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正确性(61.9%),并提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肺结核 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鹏飞 杜富会 +2 位作者 周怀琪 郭顺林 王文辉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动脉栓塞疗法 介入疗法 进展 技术原理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方法 并发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锦林 郭顺林 +2 位作者 杜富会 王文辉 王莲初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研究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实验方法。材料与方法: 30只家兔分两组,分别经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灌注5-Fu,门静脉置管采血。实验方法包括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穿刺注药术和门静脉置管采血术两部分。... 目的:研究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实验方法。材料与方法: 30只家兔分两组,分别经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灌注5-Fu,门静脉置管采血。实验方法包括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穿刺注药术和门静脉置管采血术两部分。结果:本组麻醉意外占3.3%,套管脱出占6.7%,术后1日内死亡占6.7%,3日内死亡占10%,3日后恢复进食进水占73.3%。总成功率达90%。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安全、创伤较轻,为经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局部给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灌注 药代动力学 5-FU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胃幽门异位并十二指肠球部缺如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皓 周怀琪 郭顺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61-361,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胃幽门异位 十二指肠球部缺如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编码电影MR评价心室每搏输出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钟钰 李坤成 +1 位作者 周怀琪 杜富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894-897,共4页
目的 探讨速度编码电影MR成像技术在评价心室每搏输出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速度编码电影MR(VECMR)对 9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心脏检查。重复测量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 (SV)以比较其观察者间、观察者内测量的重复性 ,并与形态... 目的 探讨速度编码电影MR成像技术在评价心室每搏输出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速度编码电影MR(VECMR)对 9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心脏检查。重复测量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 (SV)以比较其观察者间、观察者内测量的重复性 ,并与形态体积法电影MR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VECMR测量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重复性高 ,相关性好。②该方法与形态体积法MR所测正常成人左、右心室SV相关性良好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8和0 .96,两种方法测得的SV均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速度编码电影MR测量心室每搏输出量准确 ,重复性高 ,检查简便、省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编码 磁共振成像 可重复性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时阻断肝静脉行肝动脉碘油栓塞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皓 郭顺林 赵鹏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478-1481,共4页
目的 研究肝静脉暂时阻断对肝动脉栓塞效果的影响。方法  2 0只SD大白鼠按照四种不同剂量的碘油 优维显混合物随机分为四组。暂时阻断 ( 10min)鼠肝静脉汇合处右侧部分行肝动脉碘油 优维显混合物栓塞 ,并于栓塞后取鼠肝标本。肝静... 目的 研究肝静脉暂时阻断对肝动脉栓塞效果的影响。方法  2 0只SD大白鼠按照四种不同剂量的碘油 优维显混合物随机分为四组。暂时阻断 ( 10min)鼠肝静脉汇合处右侧部分行肝动脉碘油 优维显混合物栓塞 ,并于栓塞后取鼠肝标本。肝静脉阻断和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 优维显混合物的组织学检查采用苏丹Ⅲ染色。比较肝静脉阻断区和肝静脉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分布情况。结果 暂时阻断肝静脉与未阻断肝静脉区肝组织内的碘油分布有所不同 ,前者较后者肝区肝小叶内碘油沉积多 ,且门静脉属支末梢内亦有碘油沉积。结论 暂时阻断部分肝静脉行肝动脉栓塞 ,可增加碘油的栓塞作用 ,同时达到对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栓塞 ,此法有可能提高肝癌的化疗栓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肝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经动脉化疗治疗96例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泉林 王文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53-554,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经动脉化疗 吡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异位肾1例
20
作者 雷军强 陈勇 郭顺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肾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放射摄影术 CT X线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