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癌中PTEN、Ki-67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9
1
作者 贾学玲 高云荷 张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内膜癌组织中PTEN、Ki 6 7蛋白的异常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4 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4 2例内膜...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内膜癌组织中PTEN、Ki 6 7蛋白的异常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4 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4 2例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Ki 6 7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 (单纯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 ;Ki 6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EN、Ki 6 7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均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 0 5 4 1和 0 4 96 ,P值均<0 0 1)。子宫内膜癌与除不典型增生外的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的PTEN、Ki 6 7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增生组织的Ki 6 7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TEN、Ki 6 7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性 (r =- 0 4 2 8,P <0 0 1)。PTEN、Ki 6 7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 (P >0 0 5 )。结论 PTEN、Ki 6 7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相关 ,PTEN基因表达异常及细胞增殖异常与子宫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蛋白 PTEN 不典型增生 增生期 正常 表达 子宫内膜 学分 显著性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VEGF和组织蛋白酶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敏 陈健 +2 位作者 蒋敏 骞爱荣 赵俊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erbB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组织蛋白酶D(Cath 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 ,检测了 10 2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 erbB 2、VEGF及Cath D的表达 ,同时观察了网状...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erbB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组织蛋白酶D(Cath 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 ,检测了 10 2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 erbB 2、VEGF及Cath D的表达 ,同时观察了网状纤维分布与c erbB 2、Cath D之间的关系 ,并将检测结果与跟踪随访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10 2例胃癌组织中c erbB 2表达阳性率为 38 2 4 % (39/ 10 2 ) ,与胃癌浸润深度 (P <0 0 5 )、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密切相关 ;VEGF表达阳性率为 5 0 %(5 1/ 10 2 ) ,与胃癌浸润深度 (P <0 0 1)、生长方式 (P <0 0 1)、淋巴结转移 (P <0 0 1)密切相关 ;Cath D表达阳性率为81 37% (83/ 10 2 ) ,与胃癌浸润深度 (P <0 0 5 )、生长方式 (P <0 0 5 )、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及脉管内有无癌栓 (P <0 0 5 )有关。对生存期分析显示 :Cath D、VEGF、c erbB 2阳性患者预后差 ,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结论 :c erbB 2、VEGF及Cath D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预后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皮生长因子 原癌基因 C-ERBB-2 VEGF 组织蛋白酶D 淋巴转移 浸润深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β-catenin、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晓鸣 晏红 朱任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E cadherin(E cad)、β catenin(β cat)、CD4 4v6蛋白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4 8例乳腺癌中E cad、β cat、CD4 4v6蛋白的表达。 结果 E cad、β cat蛋白的表达强度 ,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有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E cadherin(E cad)、β catenin(β cat)、CD4 4v6蛋白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4 8例乳腺癌中E cad、β cat、CD4 4v6蛋白的表达。 结果 E cad、β cat蛋白的表达强度 ,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组织学分类无关 ;在乳腺癌中随着E cad强度的增加 ,β cat阳性率亦呈上升趋势 (P <0 0 5 )。CD4 4v6蛋白的表达强度 ,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组织学分类无关。结论 E cad、β cat、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Β-CATENIN CD44V6 乳腺癌 基因表达 病理分级 组织学 E-cad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β-连环素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宏 黎卫平 高云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 β 连环素 (β catenin ,β Ca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0例正常子宫内膜 ,36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 β Cat及靶基因c myc产物的表达。 结果 β Cat、c myc在子宫内膜癌组中阳... 目的 探讨 β 连环素 (β catenin ,β Ca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0例正常子宫内膜 ,36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 β Cat及靶基因c myc产物的表达。 结果 β Cat、c myc在子宫内膜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2 8%、4 7 2 % ,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 (P <0 0 5 ) ;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 ,β Cat阳性率显著上升 ,c myc表达也平行上升。G1级与G2 级间、Ⅰ期与Ⅱ期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两者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呈正相关 (r =0 4 990 ,P =0 0 0 6 ) ;有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组 β Cat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 ;而c myc表达与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 β Cat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C-MYC表达 预后 肌层浸润 正常 Β-连环素 阳性率 结论 上升 平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人类肺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少华 杨国嵘 +1 位作者 孙晓玮 朱任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20-422,I063,共4页
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胶原纤维异常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E 染色、Masson 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组和疾病对照组之间,肺泡巨噬细胞TGFβ1 和bFGF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胶原纤维异常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E 染色、Masson 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组和疾病对照组之间,肺泡巨噬细胞TGFβ1 和bFGF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 ;肺泡巨噬细胞PDGFα受体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在增生性肺泡Ⅱ型上皮细胞,PDGFα受体阳性表达率,无胶原沉积组高于胶原沉积组( P< 0-05) ;而TGFβ1 阳性表达率胶原沉积组高于无胶原沉积组( P= 0-01)。结论:肺泡巨噬细胞参与了纤维性间质性肺病及其胶原纤维异常沉积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免疫组织化学 巨噬细胞 肺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胆囊癌组织内浸润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安利峰 胜利 +4 位作者 何平 史霖 范桂香 袁育康 李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胆囊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情况的研究,阐述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树突状细胞在胆囊癌组织的浸润程度与年龄、性别和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目的通过对胆囊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情况的研究,阐述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树突状细胞在胆囊癌组织的浸润程度与年龄、性别和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在胆囊癌组织的浸润程度与病理分化程度、Nevin分期、肝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的关系。树突状细胞的定量检测可作为估计胆囊癌预后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胆囊癌组织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钠口服给药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3
7
作者 朱任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42-544,共3页
SGA多次灌胃使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减轻,并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足肿胀、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及关节软骨破坏;使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比率升高,但使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异常升高的T淋巴细胞比率降低,呈现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 甘草次酸钠 抗炎 免疫调节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急性缺氧对大鼠心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红刚 王扬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明确早期高原实地缺氧对大鼠心肌结构的影响 ,对携至不同海拔高原地区大鼠心肌组织的光、电镜标本进行了观察。结果 :光镜下大鼠各室壁心肌细胞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浊肿、空泡变性、溶解坏死及间质水肿等 ;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 ... 为明确早期高原实地缺氧对大鼠心肌结构的影响 ,对携至不同海拔高原地区大鼠心肌组织的光、电镜标本进行了观察。结果 :光镜下大鼠各室壁心肌细胞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浊肿、空泡变性、溶解坏死及间质水肿等 ;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 ,肌浆网扩张 ,肌原纤维溶解 ,细胞内外水肿等 ,上述改变右室壁较左室壁明显 (P <0 .0 1 )。结果提示 :高原急性缺氧造成大鼠以右心室为主的全心性损伤 ,应重视高原缺氧早期的全心性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急性缺氧 心肌结构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bcl-2及bax基因在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立生 赵俊生 +3 位作者 潘令嘉 孙勇 张亚历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基因p53、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及其与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2例NHL的凋亡调控基因p53、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状态。结果 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率、表达强度...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基因p53、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及其与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2例NHL的凋亡调控基因p53、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状态。结果 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率、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密度均随NHL恶性程度的发展而逐渐增高,低度恶性组明显低于中度及高度恶性组(P<0.01),而中度及高度恶性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此相反,Bax蛋白在低度恶性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及高度恶性组(P<0.01)。结论 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NHL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它们的表达状态和NHL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何金氏恶性淋巴瘤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朱任之 黎卫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甘草次酸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朱任之黎卫平(兰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兰州730000)人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正常生活的疾病,虽经医药界长期努力,但疗效始终不佳.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甘草次酸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朱任之黎卫平(兰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兰州730000)人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正常生活的疾病,虽经医药界长期努力,但疗效始终不佳.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症状及病理改变与人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佐剂性关节炎 防治 甘草次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性心肌病之心肌线粒体酶的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坚 王扬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9-42,共4页
阿霉素性心肌病之心肌线粒体SDH和CCO的细胞化学观察发现,多数线粒体的酶活性较弱,少数较强或中等,并与ADR的累积用量和心肌损伤程度有关。作者认为SDH和CCO活性降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在ADR引起心肌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肌病 线粒体酶 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蛋白的原核高效、可溶性表达及其抗体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吴素香 马骢 +3 位作者 郭建巍 黎卫平 孔路科 魏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641-1643,共3页
目的实现重组survivin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检测健康人和肿瘤患者血清中anti-survivin并探讨其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重组PET32a-survivin质粒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8h后对表达产物行溶菌酶处理、冻融... 目的实现重组survivin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检测健康人和肿瘤患者血清中anti-survivin并探讨其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重组PET32a-survivin质粒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8h后对表达产物行溶菌酶处理、冻融及超声处理,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后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层析柱纯化。建立基于重组融合蛋白的survivin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对300份健康血清、144份肿瘤血清anti-survivin进行了检测,并将anti-sur-vivin与肝癌、肠癌、胰腺癌、卵巢癌患者中AFP、CEA、CA199、CA125等肿瘤标志物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重组survivin融合蛋白在BL21中获得了高效、可溶性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建立了检测survivin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anti-survivin在不同的肿瘤血清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各不相同。结论成功的实现了survivin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结果提示在肿瘤的辅助诊断中,anti-survivin与现有的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可以互相补充其不足,提高肿瘤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素 生存素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重组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