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电磁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志锋 程国政 +1 位作者 翟远坤(综述) 陈克明(审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58-161,共4页
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在运用脉冲电磁场进行防治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为此,笔者从动物实验、细胞机理和临床应用入手,对脉冲电磁场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 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在运用脉冲电磁场进行防治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为此,笔者从动物实验、细胞机理和临床应用入手,对脉冲电磁场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骨质疏松 动物 细胞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异戊烯基柑橘素促进体外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明磊国 陈克明 +2 位作者 葛宝丰 马慧萍 翟远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研究8-异戊烯基柑橘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全骨髓,利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于含体积分数为10%FBS的DMEM-F12培养液中。以碱性磷酸酶(alkali... 目的研究8-异戊烯基柑橘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全骨髓,利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于含体积分数为10%FBS的DMEM-F12培养液中。以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为指标,96孔板梯度筛选作用最佳浓度。增殖分析采用MTT法。以1×10-6 mol.L-1的最佳浓度作用并成骨性诱导(1×10-7mmol.L-1地塞米松、10 mmol.L-1β-甘油磷酸钠和50 mg.L-1抗坏血酸)培养的d 4、8、12、16测ALP活性、钙盐沉积量,d 16进行ALP和钙化结节组织化学染色及计数。成骨性诱导后不同时间点提取Total RNA,RT Real-Time PCR法检测bFGF、IGF-1、Osterix、Runx-2、BMP-2及COL-Ⅰ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8-异戊烯基柑橘素不能促进BMSCs增殖,但8-异戊烯基柑橘素在1×10-6 mol.L-1时能促进其向成骨性分化,表现为提高BMSCs的ALP活性、促进钙盐沉积、增加钙化结节数量、提高bFGF、IGF-1、Osterix、Runx-2、BMP-2及COL-Ⅰ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 8-异戊烯基柑橘素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为促进骨修复和抗骨质疏松的有效成分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分化 8-异戊烯基柑橘素 碱性磷酸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Ⅰ型胶原 OSTERIX Run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激活雌激素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性分化 被引量:26
3
作者 翟远坤 陈克明 +3 位作者 葛宝丰 马慧萍 明磊国 程国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1-1457,共7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SⅡ)对大鼠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过程中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采用1×10-5 mol.L-1的ICSⅡ进行药物干预...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SⅡ)对大鼠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过程中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采用1×10-5 mol.L-1的ICSⅡ进行药物干预,比较ICSⅡ组、ICI组(ICI 182.78)、ICSⅡ+ICI组、Estrogen组、Esreogen+ICI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雌激素通路相关因子(包括ERα、PR和PS-2)的表达量,同时对比各组之间的成骨性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和Ⅰ型胶原分泌量及钙盐沉积量。提取TotalRNA,Real Time RT-PCR检测Runx-2、Osterix(OSX)、ERα、PR、及PS-2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提取总蛋白,Western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ERα、PR和PS-2的分泌量。结果 ICSⅡ可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促进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和钙盐沉积,与成骨性分化相关的因子OSX和Runx-2的基因表达量也升高,但这些效应均可被雌激素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ICI 182.780所抑制。结论 ICSⅡ可促进rBMSCs的成骨性分化,但采用ICI 182.780阻断雌激素信号通路后,成骨性分化的指标随之降低,提示ICSⅡ是通过激活雌激素信号通路来促进rBMSCs成骨性分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性分化 I型胶原 雌激素信号通路 雌激素受体Α ICI182.7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克明 葛宝丰 +4 位作者 马慧萍 刘兴炎 白孟海 马丽萍 吕明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42-645,632,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了解其是否具有促进骨形成活性。方法将10-8、10-7、10-6、10-5和10-4mol/L 5种浓度的淫羊藿苷分别加入原代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中,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了解其是否具有促进骨形成活性。方法将10-8、10-7、10-6、10-5和10-4mol/L 5种浓度的淫羊藿苷分别加入原代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中,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在成骨性诱导培养条件下,比较淫羊藿苷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间在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CFU-FALP)、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和钙化结节数等方面的差异,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成骨性分化的标志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淫羊藿苷无促进细胞增殖活性,但10-5mol/L及更高浓度抑制细胞增殖。10-5mol/L淫羊藿苷强烈促进原代培养rBMSCs的成骨性分化,表现在加药组的CFU-FALP数量、胞内ALP活性、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和钙化结节数等在培养不同阶段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包括骨涎蛋白、骨桥素、类胰岛素-I和BMP2等在内的多种标志蛋白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淫羊藿苷强烈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性分化,表明其具有促进骨形成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性分化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明磊国 王鸣刚 +6 位作者 陈克明 李志锋 翟远坤 程国政 周建 朱瑞清 韩桂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h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住院患者术后骨髓标本(男,40岁),利用骨髓细胞处理试剂盒分离单核层细胞,培养于含10%FBS的DMEM培养液中,3...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h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住院患者术后骨髓标本(男,40岁),利用骨髓细胞处理试剂盒分离单核层细胞,培养于含10%FBS的DMEM培养液中,3d后首次换液,12d后传代培养。培养基中淫羊藿苷终浓度分别为5×10-5、1×10-5、5×10-6、1×10-6、5×10-7、1×10-7mol/L。增殖分析采用MTT法,于成骨性诱导培养第8d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第14d进行茜素红染色及钙化结节计数。结果原代培养细胞呈典型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淫羊藿苷剂量依赖性抑制hBMSCs增殖,但能显著促进其向成骨性分化,表现为提高hBMSCs的ALP活性,增加钙化结节数量。结论终浓度为5×10-5mol/L淫羊藿苷显著促进hBMSCs的成骨性分化,证明淫羊藿苷是中药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分化 增殖 淫羊藿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正弦交变磁场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建 陈克明 +7 位作者 葛宝丰 李志锋 程国政 韦哲 明磊国 翟远坤 朱瑞清 韩桂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469-472,共4页
目的研究频率为50Hz的不同强度正弦交变电磁场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传代后随机分为9组,每组分别暴露在频率50Hz,磁场强度为0(对照组)、0.9、1.2、1.5、1.8、2.1、2.4、2.7、3.0mT... 目的研究频率为50Hz的不同强度正弦交变电磁场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传代后随机分为9组,每组分别暴露在频率50Hz,磁场强度为0(对照组)、0.9、1.2、1.5、1.8、2.1、2.4、2.7、3.0mT的正弦交变磁场中,30min/次/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48h后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第3、6、9、12、15d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第10d进行ALP组织化学染色,第12d进行茜素红钙化结节染色。结果成骨细胞于磁场暴露处理3d~4d后呈漩涡样分布;与对照组相比,0.9、1.2、1.5、1.8、2.1、2.7和3.0mT组均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或P<0.05),2.4mT组无明显影响(P>0.05);除3.0mT组外,其它各组的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以1.8mT组最高(P<0.01);1.2、1.5、1.8、2.1和2.4mT组的ALP阳性克隆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8mT组最多,0.9、2.7和3.0mT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茜素红钙化结节计数结果与ALP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趋势相一致。结论 50Hz,0.9mT~3.0mT的正弦交变磁场(2.4mT除外)均抑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但能促进其分化成熟与钙化,尤以1.8mT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磁场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那非促进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性分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翟远坤 陈克明 +2 位作者 李志锋 明磊国 马慧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89-1494,共6页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r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rBMSCs,每3天换液1次,9d后传代培养。采用终浓度分别为1×10-4、...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r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rBMSCs,每3天换液1次,9d后传代培养。采用终浓度分别为1×10-4、1×10-5、1×10-6、1×10-7mol·L-1的西地那非进行药物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同时检测成骨性诱导培养后9d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筛选出最佳浓度。以最佳药物浓度干预rBMSCs的成骨性分化,比较西地那非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的钙化结节数量及阳性克隆数(colonies stained positive for alkaline phosphatase,CFU-FALP);提取Total RNA,Real-Time PCR检测Runx-2与Osterix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量。结果西地那非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的增殖,但可强烈促进成骨性分化,最佳药物浓度为1×10-5mol·L-1。该浓度下的西地那非可明显增加钙化结节和CFU-FALP数量,促进与成骨相关的转录因子Runx-2与Osterix mRNA的表达,同时也可增强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结论浓度为1×10-5mol·L-1的西地那非可明显促进rBMSCs的成骨性分化,提示西地那非在具备其他药理作用的同时,也有较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具备开发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成骨性分化 碱性磷酸酶 Runx-2 OSTERIX Ⅰ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志锋 程国政 +4 位作者 翟远坤 陈克明 韦哲 白孟海 赵红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882-884,876,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对去势雌性大鼠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方法30只10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一组去势造模(造模组),另一组行假手术(空白组),第三组去势造模后暴露于50Hz、0.16mT的磁场环境下60min/d,共90天(磁疗组)...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对去势雌性大鼠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方法30只10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一组去势造模(造模组),另一组行假手术(空白组),第三组去势造模后暴露于50Hz、0.16mT的磁场环境下60min/d,共90天(磁疗组)。实验期间动态观察大鼠全身及颅骨骨密度,期满处死后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及骨密度。结果①空白组雌激素水平和子宫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②至60天时,空白组、磁疗组的颅骨骨密度显著高于造模组(P<0.05),全身骨密度在90天时才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空白组和磁疗组相比,造模组椎体骨密度(P<0.01)比腰椎骨密度(P<0.05)差异更显著,磁疗组股骨骨密度虽较造模组有所上升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骨密度与颅骨骨密度结合可有效评估大鼠活体骨密度动态变化;PEMFs对因去势造成的骨密度下降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不同部位骨密度影响程度不同;采用去椎弓的单一椎体为骨密度衡量点能更为敏感的反映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去势大鼠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