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白海 欧英贤 +5 位作者 王存邦 魏亚明 欧建峰 徐淑芬 潘耀柱 闵芬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03-507,共5页
为观察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疗效 ,从 1997年 3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进行了 2 1例急慢性白血病的Allo PBSCT。 2 1例的供者中 19例为HLA Ⅰ /Ⅱ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 ,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 为观察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疗效 ,从 1997年 3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进行了 2 1例急慢性白血病的Allo PBSCT。 2 1例的供者中 19例为HLA Ⅰ /Ⅱ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 ,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的供者为HLA半相合母亲 ,1例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供者为 1个B位点不合的胞妹。 2 1名供者均用rhG CSF动员 ,第 5天起用CS 3 0 0 0plus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3次 ,预处理方案采用常用的TBI与联合化疗方案。所有病人均采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MTX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结果表明 ,移植后粒细胞恢复至≥ 0 .5× 10 9/L平均为 12天 ,血小板恢复至≥ 2 0× 10 9/L为 15天。 17例患者中发生急性GVHD 8例 (47% ) ,其中 1例为子母间移植 ;慢性GVHD 12例 (70 % ) ;4例存活的女性患者 ,包括 1例 1个B位点不合的ALL患者 ,均无急、慢性GVHD发生。 10 0天移植相关死亡 3例 (14 % ) ,复发 2例 (9.5% ) ,均为移植时未缓解患者。至报告时无病存活 11例 (52 .4% ) ,存活时间平均 40 (15-70 )个月。结论 :Allo PBSCT后造血恢复较快、白血病复发率相对较低 ,急性和重度GVHD的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但慢性GVHD发生率明显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遣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2
作者 王晓靖 白海 吴涛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9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并对其进...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并对其进行全程共移植护理。结果在移植过程中5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无移植并发症。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输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9.4(8~1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住时间为12.2(10~14)d。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做好移植护理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共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影响T淋巴细胞杀伤K562细胞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司志刚 白海 +4 位作者 王存邦 薛智文 王茜 吴涛 杨小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16-1219,共4页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T淋巴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尼龙棉柱法分离外周血T细胞,将T细胞与MSCs共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与MSC共培养及单...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T淋巴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尼龙棉柱法分离外周血T细胞,将T细胞与MSCs共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与MSC共培养及单独培养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的表达。结果表明,与MSC共培养3天后,CD4+与CD4+CD25+T细胞与单独培养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MSC共培养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弱,同时IFN-γ表达减少,IL-4表达增加。结论:MSC减弱了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与反应体系中CD4+CD25+T细胞比例增多及IFN-γ、IL-4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K562细胞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白介素-12基因转染对EL4细胞在小鼠体内成瘤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江千里 达万明 +6 位作者 欧英贤 裴雪涛 江汕 白海 王存邦 张苗 靳海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小鼠白介素12(mIL-12)融合基因转染,对低免疫原性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EL4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共培养法导入基因,以PCR法检测基因的导入。以脾细胞增殖法测定mIL-12的生物学活性。观察导入mIL-12...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小鼠白介素12(mIL-12)融合基因转染,对低免疫原性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EL4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共培养法导入基因,以PCR法检测基因的导入。以脾细胞增殖法测定mIL-12的生物学活性。观察导入mIL-12基因的肿瘤细胞EL4/12于小鼠皮下接种后的成瘤性。对预先接种野生型肿瘤细胞EL4的小鼠,用60Co照射的肿瘤疫苗EL4/12接种于瘤周,观察瘤苗的抗肿瘤作用等。结果在EL4/12细胞中,用PCR可特异地检测到mIL-12p35和p40亚基的cDNA片段。5×105EL4/12细胞48h表达的mIL-12达(10.2±3.2)ng。EL4/12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明显下降。EL4/12瘤苗治疗组约50%的小鼠可长期无瘤生存,而对照组小鼠则在短期内全部成瘤死亡。部分长期生存的小鼠产生了有效的抗肿瘤免疫,能耐受野生型肿瘤细胞的二次攻击。与对照组相比较,疫苗治疗组中其余小鼠的成瘤时间延迟(P∨0.01),小鼠存活时间延长(P∨0.01);死亡时肿瘤体积小(P∨0.05),形成的肿瘤有完整包膜,瘤周和肿瘤内部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结论转染mIL-12基因能抑制EL4肿瘤细胞的成瘤性。mIL-12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对野生型肿瘤细胞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基因治疗 肿瘤疫苗 EL4细胞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鱼丽莉 王子妍 +2 位作者 李娟 宋玮玮 赵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应用微核分析技术检测初诊白血病患者的遗传损伤。方法:应用细胞周期阻断法检测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CML11例,AML-M1 7例,AML-M2 6例,AML-M3 4例,AML-M4 2例,AML-M5 4例,AML-M6 2例,ALL18例)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以微核率(micronucle... 目的:应用微核分析技术检测初诊白血病患者的遗传损伤。方法:应用细胞周期阻断法检测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CML11例,AML-M1 7例,AML-M2 6例,AML-M3 4例,AML-M4 2例,AML-M5 4例,AML-M6 2例,ALL18例)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以微核率(micronucleus rate,MNR)、微核细胞率(micronucleus cell rate,MCR)、核芽(nuclear bud,Bud)率、核质桥(nucleoplasmic bridge,NPB)率、核分裂指数(nucleus division index,NDI)、凋亡细胞(apoptotic cells,AC)率结合染色体中期分析、融合基因和基因重排检测作为染色体损伤指标分析初诊白血病患者的遗传损伤。结果: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的MNR[(17.368±1.305)‰vs(7.368±0.844)‰]、MCR[(15.418±1.212)‰vs(5.887±1.101)‰]、Bud率[(8.142±0.132)%vs(0.404±0.404)%]、NPB率[(5.724±0.874)%vs(0.034±0.034)%]、NDI[(1.722±0.062)%vs(2.282±0.324)%]、AC率[(2.167±0.333)%vs(0.167±0.667)%]、异常染色体检出率(24.00%)、融合基因或基因重排阳性率(18.00%)均明显异于健康人(P<0.05或P<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即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损伤,提示染色体不稳定造成的遗传损伤与白血病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白血病 细胞周期阻断法 遗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江千里 达万明 欧英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白细胞介素12(IL-12)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机制复杂,重组IL-12Ⅱ期临床实验发生严重毒副反应,IL-12的基因疫苗更有前途。本文综述了IL-12基因疫苗抗肿瘤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现状,IL-12抗肿瘤的机理... 白细胞介素12(IL-12)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机制复杂,重组IL-12Ⅱ期临床实验发生严重毒副反应,IL-12的基因疫苗更有前途。本文综述了IL-12基因疫苗抗肿瘤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现状,IL-12抗肿瘤的机理及实验相关指标Th1/Th2细胞亚群的检测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IL-12 基因疫苗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641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泓 赵小兵 武大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52-852,855,共2页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1例。结果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1例。结果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术后检测仍为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71例术后检测PRA,阴性5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阳性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前检测PRA有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群体反应性抗体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铅超标对铅作业工人T细胞亚群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琳 王谨瑜 +2 位作者 白海 李晓凤 万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509-1511,共3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探讨铅中毒对接触铅作业工人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依据。2007-2010年通过对大批职业体检者的静脉血和晨尿标本的检测,从中选择血、尿铅等指标超标并需要驱铅治疗者70人中作为观察组,无铅...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探讨铅中毒对接触铅作业工人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依据。2007-2010年通过对大批职业体检者的静脉血和晨尿标本的检测,从中选择血、尿铅等指标超标并需要驱铅治疗者70人中作为观察组,无铅接触的正常健康作业工人60人中作为对照组,并对这2组人员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70人CD3+CD4+降低者占47.1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值者占71.43%,其中比值倒置者占41.42%;对照组60人CD3+CD4+降低者占13.33%,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值者占25%。观察组血铅浓度(4.63±1.27)μmol/L,CD4+/CD8+比值1.20±0.50,对照组血铅浓度(0.72±0.35)μmol/L,CD4+/CD8+比值1.75±0.62。结论:职业性血铅超标者发生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较正常者明显增加,提示铅可以抑制人体细胞免疫功能。随着职业者血铅浓度的增高,T细胞亚群异常者增加,显示血铅浓度与T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铅暴露 血铅 T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9
作者 葸瑞 张方信 +3 位作者 欧英贤 白海 魏亚明 颉东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81-382,共2页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linkage between telomerase and acute leukemia, we detected telomerase activity expressed in 3 leukemia cell lines, 22 acute leukemia bone marrow and 6 normal bone marrow with PCR ELISA assay. R...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linkage between telomerase and acute leukemia, we detected telomerase activity expressed in 3 leukemia cell lines, 22 acute leukemia bone marrow and 6 normal bone marrow with PCR ELISA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telomerase activities of three leukemia cell lines were positive with the average (1.57±0.056) U, normal bone marrow samples average was (0.085±0.081) U, telomerase value from 22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was (0.512±0.294) U. Telomerase activity is higher expressed in acute leukemia than normal samples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chemotherapy(P<0.01).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related to some malignant diseases and might be used as a marker for tum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K/CAN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田田 杨文娟 +2 位作者 潘耀柱 王存邦 白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114-1114,共1页
患者男性,13岁,因“乏力1个月余,加重伴发热半个月”入院。于2016年4月初无诱因出现乏力、伴头晕、气短而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5.32×109/L,HGB 69 g/L,PLT114×10^9/L。依照贫血,治疗3周,无效。2016年5月就诊于兰... 患者男性,13岁,因“乏力1个月余,加重伴发热半个月”入院。于2016年4月初无诱因出现乏力、伴头晕、气短而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5.32×109/L,HGB 69 g/L,PLT114×10^9/L。依照贫血,治疗3周,无效。2016年5月就诊于兰州军区总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39.25×10^9/L,细胞不分类,HGB 40 g/L,PLT 65×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DEK/CAN t(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原卟啉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过表达及其对IL-10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夏 白海 +4 位作者 王存邦 高婧 胡晓燕 艾昊 陈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97-1301,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浓度钴原卟啉(CoPP)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过表达的效应关系及其对BMMSC分泌IL-10的影响。分离培养BMMS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MSC中CD34、CD45、CD44和CD71的表达;应用茜... 本研究探讨不同浓度钴原卟啉(CoPP)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过表达的效应关系及其对BMMSC分泌IL-10的影响。分离培养BMMS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MSC中CD34、CD45、CD44和CD71的表达;应用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检测BMMSC向成骨及成脂诱导情况。BMMSC随机分为4组,分别置于CoPP浓度为0、25、50和75μmol/L的培养液中进行诱导。用MTT法分析BMMSC增殖情况。采用RT-PCR检测各试验组HO-1的表达水平,筛选出诱导HO-1表达上调的最适合的CoPP浓度。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IL-10的分泌量。结果表明,体外分离培养的BMMSC中CD34、CD45表达呈阴性,CD44和CD71表达呈阳性;BMMSC经成骨及成脂诱导后出现钙沉积和脂滴,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呈阳性。各个浓度的CoPP对细胞增殖无显影响,CoPP 50μmol/L能强烈诱导BMMSC的HO-1表达,其在试验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IL-10分泌量也较对照组增多。结论:CoPP对细胞增殖活性无促进作用,CoPP50μmol/L是诱导BMMSC HO-1表达上调的最适合的浓度,HO-1表达上调可诱导IL-10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原卟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红素加氧酶-1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低氧应激促进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自噬
12
作者 尹姣姣 李兵 +3 位作者 赵强 张姝婷 潘耀柱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探讨低压低氧应激条件下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SC)自噬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压低氧装置培养MSC,将压力控制在41.1 k Pa,氧气浓度控制在1%,在0、4、8、16、24和48 h收取细胞,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 目的:探讨低压低氧应激条件下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SC)自噬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压低氧装置培养MSC,将压力控制在41.1 k Pa,氧气浓度控制在1%,在0、4、8、16、24和48 h收取细胞,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检测自噬标记性蛋白LC3B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采用自噬抑制剂羟氯喹(8μg/ml)和三甲基腺嘌呤(5 mmol/L)处理细胞,观察低压低氧条件下,抑制自噬后M SC的存活状况。结果:低压低氧培养M SC后LC3Ⅱ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转录水平在8 h时间点上调最明显;低压低氧培养MSC 8 h,自噬抑制组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蛋白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增高。结论:低压低氧应激可以促进MSC自噬活化,该活性对MSC的存活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