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防己甲素及对眼科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秦力维 陈盛举 金婉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426-428,共3页
汉防己甲素是一种中药的有效成分 ,它具有消炎、镇痛、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抗矽肺、抗心率失常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概述了汉防己甲素的药理作用及在眼科疾病防治上的研究发现 ,有望在临床上进一步防治这些疾患 。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眼科疾病 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和兔眼内组织毒性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秦力维 郭建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 (Tet)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对兔眼内组织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含 2、4mg·L-1的Te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CF) 4 8h ,观察Tet对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用含 30 0、6 0 0mg·L-1的Te...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 (Tet)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对兔眼内组织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含 2、4mg·L-1的Te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CF) 4 8h ,观察Tet对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用含 30 0、6 0 0mg·L-1的Tet 0 1mL向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 ,对照组玻璃体腔内仅注入 0 .1mL生理盐水。观察用药前、用药后 3、14d各组视网膜电流图 (ERG)、视觉诱发电位 (VEP)变化。结果  2mg·L-1Tet作用RCF 4 8h后 ,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无改变 ,而 4mg·L-1Tet作用RCF 4 8h后 ,细胞次级溶酶体数量增多 ,呈髓鞘样结构。向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 30 0、6 0 0mg·L-1Tet 0 .1mL后 ,用药前及用药后 3dERG、VEP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 6 0 0mg·L-1Tet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达 14d后 ,ERG、VEP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结论 汉防己甲素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但适宜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应用于兔眼内组织防止成纤维细胞增殖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超微结构 视网膜电流图 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及地塞米松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力维 郭建巍 金婉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 (tetrandrine,Tet)对体外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RCF)增殖的抑制作用 ,探讨其与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ex)联合应用的价值 ,并对二者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 MTT...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 (tetrandrine,Tet)对体外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RCF)增殖的抑制作用 ,探讨其与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ex)联合应用的价值 ,并对二者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 MTT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 Tet、Dex及 Tet联合 Dex对 RCF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浓度为 1 0 0、80、2 0、5、1 .2 5、0 .3 1 2 5mg· L-1的 Tet对 RCF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率分别为 86.0 0 %、78.1 5%、62 .89%、3 0 .1 9%、1 8.0 4%、9.2 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半数抑制量(ID50 ) 2 0 0 mg·L-1的 Dex在联合 5mg· L-1的 Tet后 ,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 49.2 5%.结论  Tet对 RCF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且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 Dex联合 Tet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成纤维细胞 地塞米松 细胞增殖 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岁成人视网膜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岳红云 杨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0-600,共1页
关键词 左眼 正常 视网膜母细胞瘤 前房深度 视盘 眼底检查 球结膜 光反应 发现 瞳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秦力维 徐朝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47-347,共1页
关键词 LASIK 圆锥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吸氧对兔视网膜脑红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燕振国 岳红云 段文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吸氧对兔视网膜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在高原环境下将30只北京青紫蓝兔分为吸氧组(实验组)及非吸氧组(对照组),每组各15只。分别于吸氧后12h、1d、3d、7d及14d摘除眼球,40g.L-1多聚甲醛固定...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吸氧对兔视网膜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在高原环境下将30只北京青紫蓝兔分为吸氧组(实验组)及非吸氧组(对照组),每组各15只。分别于吸氧后12h、1d、3d、7d及14d摘除眼球,40g.L-1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组兔NGB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兔吸氧后12h、1d、3d、7d、14dNGB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75.32±2.82、170.81±1.35、161.89±1.16、157.79±2.57、184.11±1.88,对照组相同时间点分别为168.86±1.57、159.65±2.79、152.13±0.39、139.57±1.83、153.09±0.76。实验组兔在吸氧后12hNGB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氧后1d、3d、7d及14dNGB的表达较对照组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氧饱和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吸氧后1d、3d、7d时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d时最明显。结论高原环境下吸氧可降低NGB的表达,促进视网膜缺氧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视网膜 脑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红蛋白在高原视网膜疾病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文娟 燕振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2-735,共4页
脑红蛋白是继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之后发现的第3类携氧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脑和视网膜及内分泌组织中,与这些组织的氧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视网膜中主要表达于丛状层和光感受器的内节中。在高原缺氧环境中,兔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脑红蛋白(N... 脑红蛋白是继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之后发现的第3类携氧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脑和视网膜及内分泌组织中,与这些组织的氧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视网膜中主要表达于丛状层和光感受器的内节中。在高原缺氧环境中,兔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脑红蛋白(NGB)的表达较平原及亚高原环境中增加,推测NGB可能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机制在低氧环境下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使其免受或减少低氧损伤。在高原环境下,有关NGB表达的研究为高原视网膜疾病的诊治指出了新的方向。就NGB在高原视网膜疾病中表达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红蛋白 高原地区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中部分游离性碎瓣1例
8
作者 秦力维 马艳梅 张丽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游离性碎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9
作者 Qin Liwei.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Army General Hospital,Lanzhou 730050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3-565,共3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眼疾 ,常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它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复发以及眼外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大多学者认为细胞因子与PV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从免疫学发病...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眼疾 ,常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它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复发以及眼外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大多学者认为细胞因子与PV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角度 ,对与PVR有关的细胞因子及其可能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从而为PV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RVR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