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血细胞综合征四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茜 白海 +4 位作者 王存邦 赵丽萍 陆小亚 潘耀柱 薛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HP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均以发热为主要表现,1例收治后即明确诊断;3例病初误诊为上呼吸道感... 目的分析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HP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均以发热为主要表现,1例收治后即明确诊断;3例病初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并白细胞减少症。4例均有发热、高脂血症、凝血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及血清铁蛋白异常增高等症状,后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3例出现组织嗜血细胞,确诊为HPS;1例依据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确诊为HPS。予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免疫抑制药物等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均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HPS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若遇及不明原因发热超过1周、抗感染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应考虑到HPS的可能,尽早行相关检查,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细胞综合征 发热 误诊 上呼吸道感染 白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Fas/FasL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欧建锋 任晖 李莎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Fas/FasL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转移性淋巴结进行Fas/FasL表达测定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CD4+细胞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及转移... 目的探讨Fas/FasL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转移性淋巴结进行Fas/FasL表达测定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CD4+细胞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及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旁组织与转移性淋巴结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及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旁组织与转移性淋巴结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在癌旁组织及转移性淋巴结中呈高表达,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转移性淋巴结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L在癌组织及转移性淋巴结均呈高表达,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患者FasL诱导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使肿瘤细胞可能逃逸机体免疫系统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逃逸 FAS FASL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5/CD59及嗜水气单胞菌毒素变异体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柯 欧剑锋 +3 位作者 白海 王存邦 潘耀柱 吴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CD55/CD59及嗜水气单胞菌毒素变异体(FLAER)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健康人对照及13例PNH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粒细胞表面抗原CD55/59缺失率,以及粒细胞和单核细胞FLAER缺失... 目的探讨CD55/CD59及嗜水气单胞菌毒素变异体(FLAER)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健康人对照及13例PNH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粒细胞表面抗原CD55/59缺失率,以及粒细胞和单核细胞FLAER缺失率。结果 PNH患者红细胞CD55/59抗原缺失率(40.21±7.45,56.14±9.27)、粒细胞CD55/59抗原缺失率(55.52±13.40,72.63±16.26)、单核及粒细胞FLAER缺失率(83.60±11.92,87.37±10.53)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PNH患者粒细胞CD55/59抗原缺失率明显高于红细胞,且在同种细胞中CD59缺失率亦高于CD55(P<0.05);PNH患者粒细胞FLAER缺失率明显高于粒细胞CD55/59抗原缺失率(P<0.05)。结论 CD55/59和FLAER在PNH患者中的缺失率较高,且在粒细胞中FLAER缺失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5/59 嗜水气单胞菌毒素变异体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近期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淑芬 白海 +4 位作者 王存邦 张茜 葸瑞 陈燕 潘耀柱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确诊为难治性、慢性ITP患儿9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结果治疗起效时间1~6周,有效率为...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确诊为难治性、慢性ITP患儿9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结果治疗起效时间1~6周,有效率为67%,复发率为33%,2例切脾患儿无效。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慢性ITP起效快、缓解率较高、毒副作用小,但有复发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难治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与MSC共移植治疗SAA的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晓靖 白海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5期75-76,共2页
对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进行了HLA半相合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SC)共移植治疗。结果移植后+12d中性粒细胞数>0.5×109/L,+21dWBC4.5×109/L,Hb99g/L,PLT108×109/L。经HLA配型,红细胞亚型和VNTR... 对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进行了HLA半相合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SC)共移植治疗。结果移植后+12d中性粒细胞数>0.5×109/L,+21dWBC4.5×109/L,Hb99g/L,PLT108×109/L。经HLA配型,红细胞亚型和VNTR检测,为供者型完全嵌合体。患者除口干、眼干外,随访36个月,现仍无病存活,无急慢性GVHD发生。提出在移植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在围移植期执行规范化操作,加强无菌观念,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移植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因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MDS转变的AML1例
6
作者 张茜 白海 +2 位作者 王存邦 王小靖 葸瑞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72-273,共2页
关键词 细胞移植治疗 MDS转化 异基因 AML1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白血病患者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PICC与CVC置管相关因素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金娟 孙建军 王晓靖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S1期41-42,共2页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arotid vein catheters,CVC),在血液病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随机将69例经肘部外周进行静脉穿...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arotid vein catheters,CVC),在血液病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随机将69例经肘部外周进行静脉穿刺,并中心静脉置管设置为PICC组,此外,将91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设置为CVC组。结果 PICC置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CVC置管组为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组平均穿刺时间为(15.24±4.31)min,CVC置管组为(27.67±3.96)min,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置管组平均留管时间为82d,CVC置管组为40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CVC置管组为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组较CV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非计划性拔管率高,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置管方法成本/效益的差异来看,需长期化疗的血液病患者中,PICC具有并发症发生少、留管时间长、穿刺简单、易护理的特点,可作为大多数白血病长期输液的置管方法并长期留置。但其不能完全代替C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CVC 中心静脉穿刺术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