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卫泽 樊艳 +3 位作者 陈永清 马凌 哈小琴 张耀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795-1798,共4页
目的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方法自成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ADMSCs,分别用0.05、0.10和0.20μmol/L3种... 目的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方法自成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ADMSCs,分别用0.05、0.10和0.20μmol/L3种不同浓度的AngⅡ诱导ADMSCs,同时设立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计算转化率。结果诱导后第3周时,0.20μmol/L组可见cTn-I阳性细胞表达,第4周时0.10μmol/L组和0.20μmol/L组均有cTn-I阳性细胞表达,但0.20μmol/L组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前组,且细胞形态变化显著。结论AngⅡ在体外可以诱导AD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诱导分化的最佳浓度为0.2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组织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微血管生成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卫泽 褚嫒嫒 +2 位作者 陈永清 马凌 肖立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53-1957,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和ADMSCs移植组(ADM...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和ADMSCs移植组(ADMSCs组)。结扎兔前室间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动物模型,AMI1h内将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的第3代ADMSCs植入ADMSCs组梗死心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术前及术后4周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功能变化。处死动物,取其心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区新生血管微血管密度,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结果 ADMSCs组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部分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超声心动图证实移植后4周ADMSCs组心功能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改善(P<0.05);ADMSCs组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梗死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20.00±2.65)vs(7.75±2.12),P<0.05];ADMSCs组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明显增高[(0.590±0.028)vs(0.569±0.021),(0.913±0.030)vs(0.886±0.049),P<0.05]。结论ADMSCs移植促进心肌梗死区微血管的生成,并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FGF、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孙莹 徐凯 +16 位作者 姜铁民 杨丽霞 张卫泽 杨柏松 赵仙先 黄党生 张明德 唐发宽 王胜强 王冬梅 李春江 庞继恩 郑立文 高光华 黄国明 柏树轶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全军心血管介入治疗管理系统中选取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8170例STEMI患者,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对患者靶血管术...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全军心血管介入治疗管理系统中选取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8170例STEMI患者,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对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进行分层,探讨靶血管闭塞程度对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根据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将8170例患者分为两组:75%-99%狭窄(n=2191)和100%狭窄(n=5979)。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2%和3.0%(P=0.077)。进一步根据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对患者进行分层,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3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5%和3.3%(P=0.436);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为3-6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0%和2.9%(P=0.147);症状至血管开通时间〉6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4%和2.8%(P=0.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与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 医院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心房Cx40重构的影响及贝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邵鹏 张卫泽 +2 位作者 陈永清 马凌 张明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41-2043,共3页
目的采用大鼠肾上腹主动脉部分结扎的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房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0重构的影响及贝那普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腹主动脉结扎组(A组)、结扎+贝那普利组(... 目的采用大鼠肾上腹主动脉部分结扎的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房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0重构的影响及贝那普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腹主动脉结扎组(A组)、结扎+贝那普利组(B组)。喂养8周后处死,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及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心房Cx40的分布特征,半定量分析Cx40的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A组血浆、心肌Ang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而B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A组大鼠心房Cx40含量减少(P<0.01),并向侧边分布增加;而B组Cx40含量较A组增加(P<0.01),且分布不均一程度减轻。结论AngⅡ升高可导致心房Cx40重新分布和表达减少;贝那普利通过降低AngⅡ水平,可有效减轻心房Cx40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缝隙连接蛋白40 贝那普利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鲍宏刚 张卫泽 +4 位作者 李涛 陈永清 马凌 贾俊杰 徐志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表达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盐酸异丙肾...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表达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5mg/(kg·d)]组(模型组)、ISO[5mg/(kg·d)]+Ala-Gln[0.75mg/(kg·d)]组(干预组)、ISO[5mg/(kg·d)]+槲皮素[100mg/(kg·d)]+Ala-Gln[0.75mg/(kg·d)]+二甲基亚矾(DMSO)组(槲皮素组)。每组每天1次给予相应试剂,ISO连续给药7d后停止,余处理继续至第4周时处死大鼠。伊红素(HE)、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组织中HSP70、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及Cx43分布,并通过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伊红素、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无明显心肌纤维化,模型组和槲皮素组出现明显的纤维化,而干预组较模型组和槲皮素组心肌纤维化程度均减弱(P均<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肌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组中HSP70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中HSP70的含量较上述各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心肌组织中p-ERK1/2的含量干预组较模型组、槲皮素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x43含量在对照组与干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呈线性规律分布,干预组较模型组和槲皮素组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分布无规律性,且侧面分布相对增多。结论:Ala-Gln诱导HSP70高表达可减轻ISO诱发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和Cx43的重构,其机制可能与HSP70下调p-ERK1/2的表达,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心肌纤维化 缝隙连接蛋白43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娟萍 哈小琴 +2 位作者 吕同德 张卫泽 尹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86-1988,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与EPCs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明胶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进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与EPCs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明胶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进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TRAP-PCR银染法检测EPCs端粒酶活性。结果从人外周血能成功分离EPCs细胞。从冠心病患者分离的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较非冠心病患者下降。冠心病患者EPCs端粒酶活性较非冠心病患者低。结论冠心病患者EPCs功能显著减弱,可能与EPCs端粒酶活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端粒酶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ERK1/2通路激活改善大鼠心房纤维化和缝隙连接蛋白40重构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智刚 张卫泽 +4 位作者 马凌 陈永清 李涛 苏芳菊 李沛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对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房纤维化和缝隙连接蛋白40(Cx40)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ISO[5 mg/(kg.d)]+DMSO组(模型组)和ISO[5 mg/(kg.d)]+U0126[0.5... 目的探讨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对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房纤维化和缝隙连接蛋白40(Cx40)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ISO[5 mg/(kg.d)]+DMSO组(模型组)和ISO[5 mg/(kg.d)]+U0126[0.5 mg/(kg.d)]+DMSO组(干预组)。每组1次/d给予相关试剂,连续7 d后处死大鼠并取心肌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测定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2(p-ME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以及Cx40的表达。结果 (1)空白对照组[(242.133±4.870)ng/L]与DMSO组[(239.412±1.795)ng/L]的Ang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模型组[(500.250±8.869)ng/L]和干预组[(498.695±9.340)ng/L]的AngⅡ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与DMSO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空白对照组与DMSO组无心房纤维化,而干预组心房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弱(P<0.01)。(3)空白对照组与DMSO组中p-MEK1/2和p-ERK1/2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中两者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与DMSO组均增加(P均<0.01),干预组中两者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空白对照组与DMSO组中Cx4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呈线性分布于心肌细胞闰盘处,模型组中Cx40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均减少(P均<0.01)且分布无规律性,而干预组中Cx40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部分呈线性分布于心肌细胞闰盘处;干预组中Cx40含量减少程度较模型组减弱(P<0.01),且部分呈线性分布于心肌细胞闰盘处。结论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长期升高可能参与了心房纤维化的形成和Cx40重构,U0126通过抑制ERK1/2通路激活可有效改善心房纤维化程度和Cx40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纤维化 连接蛋白40 MEK1/2 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辣素对db/db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Pink1/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荆哲 刘峰舟 +2 位作者 郭文韵 焦丕齐 陈永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观察大蒜辣素对db/db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Pink1/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在db/db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及大蒜辣素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干预21 d后处死剪取左心室组织。采用TUNEL染色法分析... 目的:观察大蒜辣素对db/db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Pink1/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在db/db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及大蒜辣素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干预21 d后处死剪取左心室组织。采用TUNEL染色法分析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Pink1、Parkin及Mfn1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大蒜辣素组心肌细胞凋亡改善明显;糖尿病模型组Parkin表达明显降低,大蒜辣素组表达明显增多,而Pink1的表达水平各处理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模型组心肌细胞Mfn1表达明显增高;大蒜辣素组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Mfn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大蒜辣素可有效抑制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并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以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辣素 心肌细胞 凋亡 DB/DB小鼠 PARK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术与7字线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凌 王菲 +5 位作者 蔡晓庆 张玉秀 史亮 剡冬冬 姚焰 张卫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87-790,共4页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术与7字线消融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在EnSite三维指导下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136例患者(阵发性房颤组93例,持续性房颤组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房颤类型和...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术与7字线消融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在EnSite三维指导下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136例患者(阵发性房颤组93例,持续性房颤组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房颤类型和消融术式分为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45例),阵发性房颤7字线消融者(48例),持续性房颤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18例),持续性房颤7字线消融者(25例),比较两术式对患者左心房直径、消融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通过12个月的随访,两术式在治疗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的成功率和并发症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对于阵发性房颤组,两术式均能有效减小左心房直径(P<0.01)。在手术时间上,7字线消融者明显短于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时间(P<0.01),但两术式X线曝光时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房颤治疗中,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与7字线消融者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较好的安全性,能有效逆转阵发性房颤中左心房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 7字线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前后患者确定感、焦虑与性格乐观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燕 李淑红 敖雪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PP)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SP),在植入前、植入后1周以及植入后1个月对患者情绪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15例患者应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目的研究比较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PP)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SP),在植入前、植入后1周以及植入后1个月对患者情绪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15例患者应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心源性猝死的PP,15例患者应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心源性猝死的SP,应用描述性横断面调查法,利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C),特质状态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生活目标量表(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LOT-R),通过晤谈行半结构访问。结果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前,两组患者的MUIS-C分值都较高(PP=67.67±13.36;SP=70.27±6.80,P=0.507);LOT-R分值为PP=15.67±3.8,SP=16.47±3.6,P=0.557;STAI分值为PP=37.40±10.0,SP=37.73±13.6,P=0.940。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后1个月,PP患者的MUIS-C分值明显低于SP患者(PP=62.33±4.17,SP=67.87±4.61,P=0.002)。结论利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SP的患者护理时更应该引起护士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确定感 焦虑 性格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血压控制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丽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72-76,共5页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血压的控制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中老年高血压合并AD患者...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血压的控制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中老年高血压合并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厄贝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每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除β受体阻滞剂外,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治疗(两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用法用量相同:口服美托洛尔,每日1次,每次47.5 mg)。厄贝沙坦组患者加用厄贝沙坦片,硝苯地平组患者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期间均不应用其他影响血压的药物。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术后4周疗效,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炎性指标水平变化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左室肥厚相关参数变化,探讨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天,厄贝沙坦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睡-醒晨峰值、睡-谷晨峰值较术前均显著上升(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血压指标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硝苯地平组患者血压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硝苯地平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厄贝沙坦组(72.3%)(P<0.01)。术后1天,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术后3天有所恢复,但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同一时期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厄贝沙坦组、硝苯地平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6.4%(3/47)、4.3%(2/47),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至术后4周,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质量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同一时期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厄贝沙坦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AD患者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后血压控制的效果更显著,且不会导致明显不良反应,其确切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硝苯地平 高血压 主动脉夹层 经皮覆膜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