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海拔地区两种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郭晓宇 冯小明 +2 位作者 陆璐 王红义 牛廷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0-1494,共5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为高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分别在高原地区和西安市采集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血样,检测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结...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为高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分别在高原地区和西安市采集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血样,检测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生理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MH)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0.01),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列宽变异系数(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与巴马小型猪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葡萄糖(GLU)、肌酐(CRE)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原蕨麻小型猪具有低氧适应的生理特征,与巴马小型猪相比有独特的高原适应性,具有开发成为高原疾病动物模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蕨麻小型猪 巴马小型猪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高原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变化及药物干预 被引量:5
2
作者 罗晓红 万东君 +4 位作者 冯小明 陆璐 王红义 王春雨 牛廷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8-939,944,共3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和血必净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内毒素(LPS)建立MODS模型,并以乌司他丁和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和血必净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内毒素(LPS)建立MODS模型,并以乌司他丁和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和血必净组CD4^+CD25^+Treg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乌司他丁组和血必净组的水平又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但二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D4^+CD25^+Treg在大鼠MODS中的百分比升高,并参与了MODS的病情调节;乌司他丁和血必净能调升CD4^+CD25^+Treg的相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乌司他丁 血必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牛廷献 史智勇 姜进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0-172,F0011,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应激性溃疡中表达的变化及中药组方应激宁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水浸-束缚应激(WRS)4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和Bax在正常大鼠胃黏膜组织中有散...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应激性溃疡中表达的变化及中药组方应激宁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水浸-束缚应激(WRS)4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和Bax在正常大鼠胃黏膜组织中有散在的表达;应激宁组bcl-2阳性细胞数目较应激组增多,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应激组Bax阳性细胞数目较应激宁组增多,两者也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应激组和应激宁组中,Bax阳性细胞数目均比bcl-2增加(P<0.05)。结论WRS后胃黏膜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差异很可能参与了胃黏膜损伤和修复过程,应激宁对胃黏膜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细胞凋亡 基因 BCL-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麻猪与巴马小型猪脏器指数及低氧相关基因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牛廷献 王红义 +4 位作者 郭晓宇 陆璐 申健 肖攀 冯小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蕨麻猪与巴马小型猪脏器指数及低氧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蕨麻猪与巴马小型猪心、肝、脾、肺、肾低氧反应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蕨麻猪的肾脏、脾脏指... 目的研究蕨麻猪与巴马小型猪脏器指数及低氧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蕨麻猪与巴马小型猪心、肝、脾、肺、肾低氧反应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蕨麻猪的肾脏、脾脏指数低于巴马小型猪,蕨麻猪的心脏、肺脏指数高于巴马小型猪。蕨麻猪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α)在肺、肾中的表达量明显比普通猪高(P<0.05或P<0.01);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只在肺中比巴马小型猪高(P<0.05)。结论不同物种脏器指数可能是物种对物质环境、能量环境、外界病原体、能量代谢需求等综合因素进化适应的结果。蕨麻猪低氧相关基因明显比巴马小型猪高,揭示在基因方面蕨麻猪具有较强的高原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猪 巴马小型猪 脏器指数 低氧相关基因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高原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多态性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柯 郭晓宇 +4 位作者 韩潇 欧剑锋 白海 王存邦 潘耀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HLA基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寻找AA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西北高原汉族人群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183名健康无血缘关系对照者进行HLA-A*/-B*-DRB1*基... 目的:探讨HLA基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寻找AA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西北高原汉族人群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183名健康无血缘关系对照者进行HLA-A*/-B*-DRB1*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HLA基因分布频率和优势比(OR)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患者组基因频率HLA-A*0201(45.0%vs 33.1%)、B*1501(11.0%vs5.5%)、B*5501(9.0%vs 4.1%)和DRB1*0901(19.0%vs 10.8%)显著增高,优势比(OR)为1.657、2.138、2.314和1.932,x2为4.882、3.876、3.863和4.473(P<0.05)。AA组A*0301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0%vs 10.7%),其OR为0.349,x2为4.154(P<0.05),HLA-A*0201男性基因频率低于女性(38.2%vs 59.4%),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LA-A*0201、B*1501、B*5501和DRB1*0901基因和AA存在正相关,A*0301和AA存在负相关,其中HLA-A*0201还具有性别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HLA基因 汉族人群 中国西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内毒素致绵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牛廷献 万东君 +3 位作者 王春雨 陆璐 王红义 罗晓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27,31,共6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联合血必净(XBJ)对内毒素(LPS)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绵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乌司他丁组(C组)、血必净组(D组)和乌司他丁+血必净组(E组),每组10只。利用LPS建立MOD...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联合血必净(XBJ)对内毒素(LPS)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绵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乌司他丁组(C组)、血必净组(D组)和乌司他丁+血必净组(E组),每组10只。利用LPS建立MODS模型,并以UTI、XBJ和UTI+XBJ进行防治。观察各组的体征表现,测定不同时点各组的血气、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UTI+XBJ组绵羊的体征表现明显减轻、死亡率明显降低,PaO2、生化指标和白细胞数目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较单独应用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MODS动物体征表现、降低死亡率,对肺脏、肝脏和肾脏等多脏器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必净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绵羊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春雨 凡春玲 +5 位作者 罗晓红 万东君 李晶 陆璐 王红义 牛廷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e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绵羊模型,观察其血气、血常规和血清生化等的变化特点。方法绵羊全麻后,3μg/kg和6μg/kg LPS分别于30 min和60 mi...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e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绵羊模型,观察其血气、血常规和血清生化等的变化特点。方法绵羊全麻后,3μg/kg和6μg/kg LPS分别于30 min和60 min内静脉泵入实验I组和实验II组。以不同时点测定血气、血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变化。结果 LPS静注后,实验I组和II组绵羊的死亡率分别为33.3%和50%;两实验组3 h内氧合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不同时点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肌酐(CRE)明显升高(P<0.05或P<0.01);白细胞(WBC)数目在2 h明显降低,之后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两种剂量的LPS均能成功地建立绵羊MODS模型;血气、血常规和血清生化等均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内毒素(LPS)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NSE和S-100β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牛廷献 史智勇 +1 位作者 罗建军 孟宪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34-37,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将实验组按造模后4 h、8 h、12 h和24 h不同时点分为4个亚组。利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将实验组按造模后4 h、8 h、12 h和24 h不同时点分为4个亚组。利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进行缺氧的方法制备模型。以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NSE和S-100β蛋白的变化。结果造模后24 h内,血清和脑组织中NSE和S-100β的含量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呈同步变化的趋势,在12 h时均达到峰值。而且,实验组中各亚组的二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缺血缺氧后不同时点NSE和S-100β的含量呈动态变化;二者可作为缺血缺氧后脑组织损伤程度及修复的一个临床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大鼠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陆璐 冯小明 +4 位作者 王红义 牛廷献 万东君 王春雨 罗晓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XBJ)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XBJ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15μg/kg)建立MODS模型。观察各组的体征表现,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IL-1α、IL-4和IL... 目的探讨血必净(XBJ)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XBJ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15μg/kg)建立MODS模型。观察各组的体征表现,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IL-1α、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对照组、模型组和XBJ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37%和20%;②与模型组相比XBJ可促进了TNF-α的表达,同时抑制IL-1α的表达,且TNF-α和IL-1α高表达集中在6~24 h;③模型组与XBJ组IL-4的表达量在6~12 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IL-10在6~48 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XBJ组IL-10的表达水平在6 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XBJ能降低LPS介导的大鼠MODS的死亡率,可同时促进TNF-α释放和抑制IL-1α、IL-4和IL-10释放,有效改善MODS的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死亡率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 Man探针定量PCR对癫痫大鼠脑组织GLAST、GLT-1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廷献 罗晓红 史智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522-528,共7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转运蛋白GLAST、GLT-1不同亚型在癫痫发作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癫痫发作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谷氨酸转运蛋白GLAST、GLT-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癫痫发作后... 目的探讨谷氨酸转运蛋白GLAST、GLT-1不同亚型在癫痫发作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癫痫发作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谷氨酸转运蛋白GLAST、GLT-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癫痫发作后不同时点GLAST、GLT-1在大脑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在大脑中不同时点的表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GLAST在小脑中不同时点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GLT-1在小脑中无表达。结论癫痫发作后谷氨酸转运蛋白GLAST、GLT-1在大脑中的表达量明显减少;GLAST、GLT-1表达量的减少可能是癫痫发病的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PCR 癫痫 GLAST GL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藻氨酸致癫痫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癫痫发作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廷献 马建霞 +2 位作者 罗晓红 王红义 冯小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癫痫(epilepsy)是以神经元反复过度同步异常放电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癫痫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ils,Treg)是一类... 癫痫(epilepsy)是以神经元反复过度同步异常放电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癫痫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ils,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亚群,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存在Treg的异常。癫痫患儿外周血Treg增加,目前仍未见Treg数量与癫痫发作程度相关的报道。因此本研究用流式细胞术对红藻氨酸(kainicacid,KA)致大鼠癫痫模型外周血CD4+CD25+Treg进行测定,探讨其数量变化与癫痫发作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癫痫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原与高原地区绵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红义 冯小明 +2 位作者 史智勇 陆璐 牛廷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56-59,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不同的海拔高原地区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绵羊模型的生化指标来探讨MODS的高原性发病特点。方法将12只绵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在高原地区夏河桑科草原(平均海拔在3100 m)和亚高原地区兰州市(平均海拔在1...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不同的海拔高原地区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绵羊模型的生化指标来探讨MODS的高原性发病特点。方法将12只绵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在高原地区夏河桑科草原(平均海拔在3100 m)和亚高原地区兰州市(平均海拔在1520 m),动物全麻后,以6μg/kg内毒素(LPS)于30 min内静脉泵入建立MODS模型。观察各组的体征表现,测定不同时点各组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高原地区的MODS模型绵羊死亡率以及不同时段血清的CK、CK-MB、AST、ALT、CRE生化指标明显高出亚高原地区,只有ALP指标亚高原地区与高原地区的变化基本相近。结论 MODS在伴随着海拔升高的高原地区危害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内毒素 死亡率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宁对HSP70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廷献 史智勇 罗晓红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摘 要: 为了探讨热休克蛋白70 (HSP70 )在应激性溃疡中表达的变化及应激宁对其变化的影响,选用Wistar大鼠水浸-束缚应激(WRS) 4h的方法,建立应激性溃疡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HSP70的表达。结果表明,HSP70的表达...   摘 要: 为了探讨热休克蛋白70 (HSP70 )在应激性溃疡中表达的变化及应激宁对其变化的影响,选用Wistar大鼠水浸-束缚应激(WRS) 4h的方法,建立应激性溃疡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HSP70的表达。结果表明,HSP70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胃腺区,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有散在的表达,应激组中HSP70阳性细胞数目较应激宁组增多,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P<0. 05),而且,应激组和应激宁组中HSP70阳性细胞数目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 01)。表明应激宁对WRS后胃黏膜组织HSP70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这也表明应激宁具有抗应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应激性 表达 溃疡 Wistar大鼠 组织化学方法 细胞数目 热休克蛋白 膜组织 束缚应激 调节作用 WRS 抗应激 阳性 胃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周期性应变对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14
作者 赵红斌 史智勇 +1 位作者 周焕发 王红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63-63,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周期性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应变的大小实验分为5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1%应变)、Ⅲ组(3%应变)、Ⅳ组(10%应变)、Ⅴ组(15%应变);10μg/mL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 目的探讨不同周期性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应变的大小实验分为5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1%应变)、Ⅲ组(3%应变)、Ⅳ组(10%应变)、Ⅴ组(15%应变);10μg/mL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作用细胞1 h后,设相同的组进行平行实验,作用时间12 h,拉伸频率0.25 Hz;根据应变的作用时间实验分为3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12 h)、Ⅲ组(24 h);10μg/mL CB作用细胞1h后,设相同的组进行实验,拉伸频率0.25Hz,拉伸应变10%。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24 h,FITC-鬼笔环肽(FITC-phalloidin)标记细胞微丝,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标记细胞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结果1%、3%、10%、15%应变作用细胞后,细胞排列同受力方向分别呈平行、垂直、90°和平行排列;细胞微丝破坏后,细胞的排列方式同非CB组相比有明显差异。10%应变作用细胞12 h和24 h后,细胞微丝结构发生重排、断裂,CB组细胞形态同非CB组存在差别,微丝结构重排、断裂明显。微丝结构的变化是细胞受到力学作用改变其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不同周期性应变对细胞形态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是细胞对力学反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周期性应变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