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淫羊藿总黄酮胶囊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玉海 杨芳芳 +3 位作者 葸慧荣 李文苑 甄平 陈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胶囊(ITFC)对生长期大鼠峰值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探索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纽、ITFC-1组及ITFC-2组。其中。ITFC-1组和ITFC-2组分别以50mg·k-1...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胶囊(ITFC)对生长期大鼠峰值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探索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纽、ITFC-1组及ITFC-2组。其中。ITFC-1组和ITFC-2组分别以50mg·k-1·d-1ITFC和100mg·kg-1·d-1ITFC灌胃,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在灌胃后4、8、12周测定全身骨密度。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右侧股骨和腰椎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右侧胫骨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FC-1组和ITFC-2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周和8周时,ITFC-1组和ITFc-2组全身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周时,ITFC-1组和ITFC-2组大鼠全身骨密度、离体骨密度及血清BALP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TFC-2组大鼠骨小梁宽度和数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RACP5b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TFC-2组大鼠离体骨密度、血清BALP、骨小梁数量和面积百分比均高于ITFC-1组,骨小梁分离度和血清TRACP5b均低于ITFC-1组(均P〈0.05)。结论:ITFc有可能通过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及改善骨组织微结构来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投药和剂量 淫羊藿甙/治疗应用 骨质疏树中药疗法 骨和骨组织/解剖学和组织学 疾病模型 动物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STAT3信号通路介导薯蓣皂苷元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军 何晓乐 +2 位作者 甄平 周胜虎 李旭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3-460,共8页
目的:在小鼠骨性关节炎(OA)模型中观察薯蓣皂苷元(Dgn)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代谢和线粒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以及Dgn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5只C57BL/6小鼠随... 目的:在小鼠骨性关节炎(OA)模型中观察薯蓣皂苷元(Dgn)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代谢和线粒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以及Dgn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纽和Dgn组,相应处理4周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将模型对照组培养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四组:①模型对照组;②Dgn组;@Dgn+阻断剂组;④阻断剂对照组。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纽软骨细胞中P-JAK2、p-STAT3、Bax、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蛋白表达,并用比色法测定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活性。结果:软骨组织形态学方面,模型对照组软骨细胞变化最明显,Dgn组细胞形态维持较好,软骨细胞膜完整;电镜下观察发现,模型对照组软骨组织标本表面损伤较为严重,而Dgn组软骨组织标本表面平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Dgn组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均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SDH、COX蛋白表达水平、SOD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增加(均P〈0.05);而与Dgn组比较,Dgn+阻断剂组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加,SDH、COX蛋白表达水平及SOD含量降低(均P〈0.05)。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与OA软骨细胞病理变化密切相关。Dgn可以通过激活JAK2/STAT3通路,有效减轻OA病理过程中软骨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发挥对OA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病理学 薯蓣皂甙/药理学 STAT3转录因子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软骨细胞病理学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后路复位与固定 被引量:17
3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高秋明 田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脱位 手术切开复位 后路 椎弓根钉棒系统 脊髓功能恢复 脊柱稳定性 脊髓神经 短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单椎体孤立性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5
4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3 位作者 李旭升 陆皓 田琦 高明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单椎体孤立性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2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成人脊柱结核患者286例,其中单椎体结核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0~38岁,平均26.2岁。均以腰痛为首发症状。病变均在腰椎,L11例,L22例,L32例,... 目的:探讨成人单椎体孤立性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2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成人脊柱结核患者286例,其中单椎体结核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0~38岁,平均26.2岁。均以腰痛为首发症状。病变均在腰椎,L11例,L22例,L32例,L41例。6例均行脊柱X线平片、CT扫描及MRI检查,X线平片上均无阳性发现;腰椎常规CT扫描2例发现椎体下缘孤立性囊性病灶,4例为轻度椎间盘突出;MRI检查均显示单椎体内圆形病灶,T1低信号、T2高信号改变,邻近椎间盘、附件信号正常,病变椎体轮廓及高度无异常。对病变椎体行CT扫描,可见椎体内为孤立性囊性溶骨性病灶,椎旁软组织未受累。2例术前未确诊,行病灶探查清除植骨术;4例结合临床诊断为单椎体结核,经抗结核治疗2~3周后行椎体内病灶清除、髂骨填塞植骨术。术后均行抗结核药物治疗8~10个月。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椎体病变均为结核改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3个月,半年内血沉均恢复正常,腰痛症状逐渐消失,X线片证实植骨均愈合,平均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随访期间结核无复发。结论:成人单椎体孤立性结核临床较为少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CT和MRI联合检查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及骨破坏类型,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结合病灶清除椎体内植骨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非典型 单椎体 孤立性 影像学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骨折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5
5
作者 叶向阳 汤立新 +2 位作者 程省 赵玉果 甄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以上,以患者骨折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BMD对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208例OVCF患者PKP术后2年内出现骨折再发共37例(17.8%)。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D值以及初次双节段骨折是患者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MD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诊断临界点为-3.0SD,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2%和66.8%。Kaplan-Meier分析结果示BMD-T值<-3.0 SD的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率较BMD-T值>-3.0 SD更高(P=0.024)。结论骨密度对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评估价值,尤其对于BMD-T值≤-3.0SD者,在行PKP术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术后骨折再发的高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体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标志物介导姜黄素抑制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军 何晓乐 +2 位作者 甄平 周胜虎 李旭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1-468,共8页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47、L-选择素及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表达的变化以及姜黄素(Cur)的干预作用。方珐:建立C57BIM6小鼠OA模型,20只小鼠随机分为手...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47、L-选择素及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表达的变化以及姜黄素(Cur)的干预作用。方珐:建立C57BIM6小鼠OA模型,20只小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ur25组和Cur50组(术后分别每日接受25μmol/L和50μmol/L浓度姜黄素腹腔注射)。4周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超微结构;培养各组软骨细胞,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MMP-2、MCP-1和CD47表达,ELISA和分光光度法检测L-选择素水平及AOPP浓度变化。结果:软骨组织标本形态学变化模型对照组最明显,Cur25组次之;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ur25组、cur50组软骨细胞MMP-2、MCP-1表达均增多(均P〈0.05),CD47表达均下降(均P〈0.05),L.选择素水平及AOPP浓度均增加(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ur25组和Cur50组软骨细胞MMP-2、MCP-1、L-选择素及AOPP的表达下降(均P〈0.05),CIM7的表达上升(均P〈0.05),且与Cur25组比较,Cur50组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MMP-2、MCP—1、CD47、L-选择素及AOPP的异常表达与OA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相关。姜黄素可缓解关节软骨的退变,减轻软骨炎症,提高软骨细胞的代谢活性,且此作用与姜黄素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病理学 姜黄素/药理学 姜黄素/投药和剂量 基质金属蛋 白酶2 趋化因子CCL2 抗原 CD47 L选择素 蛋白水解产物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植骨联合非接触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八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高秋明 薛云 +3 位作者 邓银栓 周顺刚 厉孟 时培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1-635,共5页
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对8例股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锁定钢板非接触技术固定骨折端,钢板置于大腿外侧皮下、股外侧肌的外侧。Ⅰ期切取不带皮质髂骨颗粒状松质骨植在清创后血运良好的骨缺损部位,尽量... 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对8例股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锁定钢板非接触技术固定骨折端,钢板置于大腿外侧皮下、股外侧肌的外侧。Ⅰ期切取不带皮质髂骨颗粒状松质骨植在清创后血运良好的骨缺损部位,尽量充满死腔,术后放置引流管。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50min。平均(130±10)min;术后使用抗菌药物6周;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为8d左右;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19±7)个月。其中7例术后复查X线摄片显示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5)周;1例感染复发,再次清创后改行骨搬移术。8例均未发生钢板及螺丝钉断裂、松动及固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方法学 骨移植 骨髓炎/病因学 股骨 股骨骨折/外科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4
8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3 位作者 李旭升 樊晓海 田琦 高明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05年2月 ̄2007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65.3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X线片、CT与MRI检查结果。结果:首发症状为进行性腰背痛10例...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05年2月 ̄2007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65.3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X线片、CT与MRI检查结果。结果:首发症状为进行性腰背痛10例,下肢神经根放射痛3例,胸腹束带感2例;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15例,近期体重减轻8例,明显夜间痛6例,低热、盗汗3例;临床体征为脊柱叩击痛15例,脊柱活动受限10例,脊柱后凸畸形2例,脊髓功能轻度受损1例。15例CT检查显示椎体破坏13例,细小颗粒状死骨形成5例,椎间盘受累3例,伴较小的椎旁软组织肿块11例;对10例X线片及CT检查不能确诊者行MRI检查,显示病变椎体呈骨髓炎性水肿及骨质破坏表现,MRI对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及椎管受侵的显示优于X线片及CT。结论: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以脊柱局部疼痛为主,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轻微,脊柱后凸畸形少见。MRI可清晰显示受损椎体的病变性质,为老年脊柱结核的诊断提供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老年 临床表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生物活性支撑体联合自体骨在颈前路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叶向阳 甄平 +3 位作者 汤立新 赵玉果 王华磊 程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4-990,共7页
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自体骨应用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并与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列比。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及兰州军区... 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自体骨应用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并与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列比。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及兰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2例下颈椎损伤患背临床资料,损伤均为单一颈椎椎休骨折并颈髓损伤。入选的患者均行预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根据术中支撑融合所用的植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A组,心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0例;B组,应用—HA/PA66支撑体+自体骨植骨融合3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LH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包括影像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评价以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评估颈椎曲度、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术后支撑体下沉率,以CTi维重建(3DCT)评估骨融合率;临床疗效评价采用JOA坪分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2个月。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大于B组(P〈0.05)。两组均无排斥反应出现.A组8例出现取骨区感染,16例出现取骨区疼痛、麻木不适;B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刖为80%及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Х^2=17.12,P=0.00);术后6个月两组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骨性融合分别为A组100%,B组96.9%,两绀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术后6个月两组的植骨下沉率分别为0%及3.1%(P=0.20),两组的术后植骨下沉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矫正角度及椎间矫上E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砍0.05),而两组相对应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生物活性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牛理高度及生理曲度,其骨融合率同¨体髂骨相似,且不影响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颈椎前路重建植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 支撑体 自体骨 下颈椎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 mT不同频率正弦电磁场对青年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延峰 高玉海 +1 位作者 甄平 陈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的:研究1.8mT不同频率的正弦交变电磁场对青年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3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Hz组、25Hz组和40Hz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均每日给予1.8mT不同频率的正弦电磁场干预,干预时间... 目的:研究1.8mT不同频率的正弦交变电磁场对青年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3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Hz组、25Hz组和40Hz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均每日给予1.8mT不同频率的正弦电磁场干预,干预时间均为90min。干预后第4、8周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全身骨密度,并在第8周骨密度检测之后处死实验大鼠,分离骨组织,检测股骨与腰椎骨的骨密度,测量股骨长度、直径、内外两髁外侧间距,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股骨和腰椎骨的生物力学指标,显微CT分析胫骨松质骨的骨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Hz组、40Hz组大鼠的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股骨最大载荷、屈服强度以及腰椎骨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股骨的长度、直径、两髁间的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微CT分析结果显示,10Hz组、40Hz组大鼠胫骨松质骨的骨小梁数量、分离度、骨体积百分比较对照组均增加(均P〈0.01)。25Hz组全身骨密度及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40Hz的1.8mT正弦交变电磁场可提高青年大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Sprague—Dawley 电磁场 胫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病理学 物力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mm空心螺丝钉后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骨折损伤22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樊晓海 甄平 +4 位作者 薛云 周顺刚 厉孟 邓晓文 李旭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34-163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含有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的22例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后路手术治疗分析,探讨应用7.3 mm空心螺丝钉特点。方法:对22例的骶髂关节脱位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在C臂X线机透视下攻入1~2枚直径7.3 mm的60~... 目的:通过对含有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的22例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后路手术治疗分析,探讨应用7.3 mm空心螺丝钉特点。方法:对22例的骶髂关节脱位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在C臂X线机透视下攻入1~2枚直径7.3 mm的60~75 mm空心松质骨拉力螺丝钉。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2~4周患者可在床上坐起,6周后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拍片检查对比提示: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折术后位置无位移,根据Matte标准评定:本组优17例,良好4例,可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好3例,优良率86.3%。结论:经后入路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骨折可有良好的治疗疗效,但需要对其的选择要根据损伤的解剖部位及类型、移位的方向程度、术前的复位程度,对术中复位的难易程度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螺丝钉 后入路 骶髂关节 脱位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文波 丁高恒 +3 位作者 刘军 石杰 张超 高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1-647,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肱...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的文献,并手动检索重要骨科学会会议摘要。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以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远期疼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发生率、再手术率、骨关节炎发生率、骨不连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2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后患者与非手术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MD=0.47,95%CI:-4.35-5.28,P=0.85)、AVN发生率(OR=0.56,95%CI:0.25-1.24,P=0.15)、骨关节炎发生率(OR=0.56,95%CI:0.19-1.68,P=0.30)、骨不连发生率(OR=0.43,95%CI:0.13-1.43,P=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疼痛评分手术治疗组优于非手术治疗组(MD:1.01,95%CI:0.12-1.19,P=0.03),再手术率手术治疗组高于非手术治疗组(OR=3.97,95%CI:1.45-10.92,P=0.007)。结论:现有文献表明,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在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AVN发生率、骨关节炎发生率、骨不连发生率方面无差异,但需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肩骨折/外科学 手法 骨科 老年人 骨折固定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顾九君 刘兴炎 +3 位作者 白孟海 吕明波 史迎斌 葛宝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表达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缺氧具有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降低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 目的: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表达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缺氧具有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降低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的作用,并随缺氧时间的增加而更加明显。结论:缺氧具有抑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延缓矿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矿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单椎体结核并椎管内脓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葛宝丰 李旭升 付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单椎体结核合并椎管内脓肿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7月~2002年3月收治的7例单椎体结核进行总结.病灶部位在颈椎1例,胸椎1例,腰椎5例.3例有神经症状.MRI检查5例,均发现椎管内脓肿.CT检查7例,均发现椎体后缘骨质局限性破... 目的:探讨单椎体结核合并椎管内脓肿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7月~2002年3月收治的7例单椎体结核进行总结.病灶部位在颈椎1例,胸椎1例,腰椎5例.3例有神经症状.MRI检查5例,均发现椎管内脓肿.CT检查7例,均发现椎体后缘骨质局限性破坏.7例均行椎管探查减压、病灶清除术,4例附加内固定及植骨.结果:本组7例术后局部无复发.3例合并神经症状者2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单椎体结核应用MRI检查可清晰显示出椎管内脓肿的大小及范围.椎管内脓肿宜早期进行病灶清除及椎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单椎体结核 椎管内脓肿 诊断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骨折寰枢关节完全性后脱位1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甄平 余新光 +2 位作者 王岩 蓝旭 杨利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91-792,共2页
外伤性寰枢关节后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多合并齿状突骨折[1]。无骨折创伤性寰枢关节完全性后脱位在临床罕见,迄今文献报道仅有10例左右[1~11]。笔者于2010年4月收治1例无骨折及明显脊髓功能损伤的外伤性寰枢关节完全性后脱位患者,报... 外伤性寰枢关节后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多合并齿状突骨折[1]。无骨折创伤性寰枢关节完全性后脱位在临床罕见,迄今文献报道仅有10例左右[1~11]。笔者于2010年4月收治1例无骨折及明显脊髓功能损伤的外伤性寰枢关节完全性后脱位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44岁。2010年4月14日地震时被倒塌的房屋砸伤,在废墟中掩埋4h后被救出。患者自觉颈部僵硬及疼痛不适,左侧颜面部有一4cm长伤口,有活动性出血。患者自述伤后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失禁,四肢尚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后脱位 寰枢关节 完全性 无骨折 齿状突骨折 活动性出血 大小便失禁 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神经根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高秋明 付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0-190,197,共2页
我科自1996年2月~2000年3月共收治椎管内腰骶神经根囊肿7例,均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囊中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L-精氨酸对大鼠背部跨区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波 贾丁丁 +5 位作者 王飞 张超 石杰 张洪 吴路加 高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大鼠背部跨区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L-精氨酸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背部三穿支体跨区皮瓣。L-精氨酸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即刻、术后1~7 d腹腔注射L-精氨酸400 mg·kg^(-1)&... 目的: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大鼠背部跨区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L-精氨酸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背部三穿支体跨区皮瓣。L-精氨酸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即刻、术后1~7 d腹腔注射L-精氨酸400 mg·kg^(-1)·d^(-1),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等渗氯化钠溶液。术后7 d观察血管走形和分布,计算皮瓣成活率;HE染色观察ChokeⅡ区新生血管并计算新生血管数量和管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hokeⅡ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术后7 d,L-精氨酸组有1只大鼠皮瓣全部成活,其余7只在ChokeⅡ区远端出现小面积不同程度坏死;对照组大鼠皮瓣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坏死范围包括邻近ChokeⅡ区和全部ChokeⅡ区以远的皮瓣。术后7 d,两组ChokeⅠ区血管均达到真性吻合,L-精氨酸组ChokeⅡ区新生血管较多,皮瓣末端血管结构较完整,对照组ChokeⅡ区新生血管较少,皮瓣末端发黑坏死,观察不到血管结构。L-精氨酸组皮瓣成活率为(88.42±4.19)%,显著高于对照组(76.52±5.37)%(t=3.707,P<0.01)。术后7 d,L-精氨酸组ChokeⅡ区新生血管数量和管径分别为(29.47±5.28)个/mm^2和(47.27±5.32)μm,明显高于对照组(t=2.694和2.389,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L-精氨酸组ChukeⅡ区VEGF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9.428和-3.054,P<0.05或P<0.01)。结论:外源性L-精氨酸可促进大鼠背部跨区皮瓣ChokeⅡ区血管新生和扩张,改善皮瓣血供,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精氨酸/药理学 外科皮瓣/血液供给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药物 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一氧化氮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B/EphrinB信号通路对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军 李旭升 +5 位作者 甄平 田琦 周胜虎 王伟 李玉娟 何晓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5-352,共8页
目的探讨EphB/EphrinB信号通路对去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去势组(OVX组)和假手术... 目的探讨EphB/EphrinB信号通路对去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去势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检测小鼠BMSCs中EphB/EphrinB信号通路表达水平。(2)将去势小鼠分为4组,分别进行腹腔注射相应Eph受体激动剂:EfnB1-Fc及EfnB2-Fc,Eph受体抑制剂EphB2-Fc,对照组腹腔注射human IgG-Fc。各组分别于术后10周将小鼠脱颈处死,在Micro-CT分析下比较股骨骨质情况。去势组和假手术组小鼠取股骨与胫骨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P3用于实验,各组BMSCs在成骨诱导条件下7 d后,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Osterix)及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OPG、RANKL)的表达水平,成骨分化14、21 d后,采用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组)相比较,去势组(OVX组)中EfnA2、EphB4、EfnB2、EfnB1及EphA4表达显著增高(P<0.01);Sham组中EphA2及EfnB2表达显著降低(P<0.01)。10周后Micro-CT结果显示,与去势对照Fc组比较,Sham组、EfnB1-Fc、EfnB2-Fc及EphB2-Fc去势组骨小梁结构均较完整、骨小梁密度较好(P<0.01);与EfnB1-Fc、EfnB2-Fc去势组相比较,Sham组和EphB2-Fc去势组的骨密度及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增高(P<0.01)。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提示,与去势对照Fc组比较,EfnB1-Fc、EfnB2-Fc和EphB2-Fc去势组中ALP与Osterix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EfnB1-Fc和EphB2-Fc可显著提高BMSCs成骨分化中ALP的活性和骨基质矿化能力,以EphB2-Fc效果最为显著(P<0.01)。与去势对照Fc组比较,EfnB1-Fc、EfnB2-Fc和EphB2-Fc去势组中RANKL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OPG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其中,EfnB1-Fc去势组与EphB2-Fc去势组中OPG/RANKL的比率升高最为明显(P<0.01)。结论EphB2/EfnB1双向信号通路可逆转去势所导致的骨量减少,上调ALP与Osterix的表达,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并可通过调节OPG/RNAKL比率影响去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从而间接影响破骨细胞系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EphrinB信号通路 去势小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级纤毛细胞外氧感受器功能和机制研究
19
作者 高玉海 漆欣筑 +3 位作者 周建 王昕 陈克明 马慧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8-624,共7页
目的:探索初级纤毛是否为PC12细胞的细胞外氧感受器。方法: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细胞纤毛内转运蛋白88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PC12细胞初级纤毛的发生;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转位和PC1... 目的:探索初级纤毛是否为PC12细胞的细胞外氧感受器。方法: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细胞纤毛内转运蛋白88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PC12细胞初级纤毛的发生;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转位和PC12细胞初级纤毛生长情况;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HIF-1α、Nr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表达。结果:siRNA干扰组细胞的初级纤毛被抑制。与常氧对照组比较,缺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的HIF-1α和Nrf2发生了明显的核转位,细胞内HIF-1α、Nrf2、VEGF基因表达量增加,SOD表达量下降;siRNA干扰组细胞在缺氧状态下HIF-1α和Nrf2未发生核转位,细胞内HIF-1α、Nrf2、VEGF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而SOD表达量升高。结论:PC12细胞的初级纤毛可能具有细胞外氧感受器的作用,可以感知细胞外环境中的缺氧和氧化应激状态,并通过一定途径将缺氧信号传导至细胞内,进而启动细胞抗缺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纤毛 感受器 感觉 缺氧/病理生理学 动力传导 细胞 RNA 小分子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去势大鼠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屈涛 甄平 +4 位作者 杨成伟 蓝旭 张涛 刘华 王世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7-591,共5页
研究口服丹参素能否促进去势大鼠骨形成或减少骨丢失,从而提高骨质量。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素纽,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丹参素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其中,丹参素组采用丹参素灌胃(12... 研究口服丹参素能否促进去势大鼠骨形成或减少骨丢失,从而提高骨质量。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素纽,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丹参素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其中,丹参素组采用丹参素灌胃(12.5mg·kg-1·d-1)。90d后处死所有大鼠,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和腰椎骨骨密度,AG-IS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股骨生物力学性能,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HE染色后统计股骨近心干骺端成骨细胞数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指标、血清骨钙素和BALP水平均降低,骨组织中成骨细胞数量减少;而丹参素纽全身骨密度、股骨和腰椎骨骨密度、股骨三点弯曲试验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强度、断裂点载荷、血清骨钙素和BALP水平及成骨细胞数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丹参素可提高大鼠骨密度,增强大鼠生物力学性能,促进血清骨形成相关因子的表达以及增加成骨细胞数量,从而提高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治疗应用 骨质疏表V药物疗法 骨密度 生物力学 碱性磷 酸酶 骨钙素 大鼠 Sprague—Dawley 模型 动物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