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昼夜血压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倩波 严丽丽 +3 位作者 苏海明 申建萍 西日古丽 徐江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研究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入选心功能(NHYA)Ⅰ级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77例,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后,按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分为4组,单纯高血压组(A组)42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B... 目的研究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入选心功能(NHYA)Ⅰ级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77例,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后,按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分为4组,单纯高血压组(A组)42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B组)66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C组)25例和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D组)44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D组患者昼间和夜间血压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P<0.01),与A组比较,B、C和D组夜间舒张压显著升高(P<0.05,P<0.01)。夜间低血氧水平与醒时、醒后舒张压、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的夜间舒张压更高,合并重度OSAS的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幅度与夜间低氧血症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尿酸肌酐比值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晶晶 郎涛 +6 位作者 甘继宏 严丽丽 付勤德 牟晓强 沈倩波 李梦琦 曹淑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尿酸/肌酐比值(UA/Cr)变化,并探讨UA/Cr与OSAS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就诊于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夜间打鼾并怀疑有OSAS的住院患者163例,根据睡眠...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尿酸/肌酐比值(UA/Cr)变化,并探讨UA/Cr与OSAS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就诊于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夜间打鼾并怀疑有OSAS的住院患者163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非OSAS组(AHI<5次/h)、轻度OSAS组(AHI:5~15次/h)、中度OSAS组(AHI:15~30次/h)、重度OSAS组(AHI>30次/h),对4组间各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4组间U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重度OSAS组明显高于非OSAS组、轻度OSAS组[(5.31±0.91)%vs(4.60±0.93)%,(5.31±0.91)%vs(4.84±1.04)%,均P<0.05];(2)UA/Cr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关系(β=-0.175,P=0.033),影响最大,其次为BMI,与其呈正相关(β=0.165,P=0.044)。结论:血UA/Cr可能成为提示OSAS患者组织缺氧情况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尿酸 肌酐 尿酸肌酐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洪泰连 徐凯 +19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刘慧亮 李田昌 甘继宏 郑强荪 杨星昌 任江 曾春雨 宋治远 项军 拓步雄 罗助荣 梁春 姜东炬 宗刚军 武利军 柏书轶 田孝祥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军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的资料。选取接受急诊PCI的887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IABP治...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军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的资料。选取接受急诊PCI的887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IABP治疗分为IABP组(732例)和对照组(8146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倾向配对分析对IABP组和对照组进行1:1倾向匹配,分析两组术中死亡、院内死亡、支架内血栓、出血等情况的差异。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1:1倾向匹配分析,发现两组术中死亡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ABP组的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4%vs 2.5%,P<0.05)。结论 IABP不能降低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反搏动术 医院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