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源明 古丽巴哈尔.胡杰 +3 位作者 何秉贤 罗健 李南方 马茂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5年3月间连续确诊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有低血钾者占85%,血浆立、卧位肾素活性处于正常低值,立、卧位醛固酮水平...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5年3月间连续确诊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有低血钾者占85%,血浆立、卧位肾素活性处于正常低值,立、卧位醛固酮水平均增高。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71%,ARR>50者占8%。81例行B超检查,99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51.9%,80.8%,85%。5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3例血压均恢复正常,15例仍需要药物继续控制血压。结论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以及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CT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位诊断依据。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高血压 醛固酮/肾素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廖禹林 付真 +1 位作者 贾世纯 席丽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并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70例心衰患者(心衰组)和162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HRV时域...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并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70例心衰患者(心衰组)和162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HRV时域指标及室性心律失常。结果:心衰组频发室性早搏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HRV明显低于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心衰后窦性RR间期标准差与心功能及性别相关,心功能越差RR间期标准差越低;女性RR间期标准差值小于男性;而与室性心律失常无明确相关性。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V下降,室性心律失常机会增加;心衰后HRV与心功能级别呈负相关而与频发室性早搏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病人健康教育无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3
3
作者 江才宇 张静 +2 位作者 王荣 魏芳 周敏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5期55-56,共2页
对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病人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无效的原因进行分析 ,认为①病人及家属方面 :老年病人接受能力差及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改变 ;反复住院使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 ;住院时间短 ,健康教育不充分 ;病人家属未积极参... 对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病人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无效的原因进行分析 ,认为①病人及家属方面 :老年病人接受能力差及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改变 ;反复住院使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 ;住院时间短 ,健康教育不充分 ;病人家属未积极参与 ;病人对护士缺乏信任。②护士方面 :健康教育缺乏连续性 ;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提出需针对老年病人特点采取多样化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控制情绪 ,指导家属积极参与 ;指导其遵医行为 ;其做好出院指导 ,避免诱发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 原因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塞急诊PTCA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健 张静 +1 位作者 席丽丽 张风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3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心理梗塞 急诊 PTCA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及其复合制剂血清杀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培兰 苏伟 +1 位作者 刘又宁 王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CPZ)、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1∶1)与头孢哌酮/他唑巴坦(CPZ/TZBT,2∶1)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别静脉滴注CPZ1.5g、CPZ/SBT3.0g和CPZ/TZBT2.25g,于给药后0.5h...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CPZ)、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1∶1)与头孢哌酮/他唑巴坦(CPZ/TZBT,2∶1)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别静脉滴注CPZ1.5g、CPZ/SBT3.0g和CPZ/TZBT2.25g,于给药后0.5h(峰浓度)、7h(谷浓度)采血,测定血清杀菌活性(SBA)。结果3种抗生素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的峰时SBA中位数均≥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PZ/SBT、CPZ/TZBT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的SBA较CPZ高2~4倍(P<0.01)。结论CPZ及其复合制剂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血清杀菌活性,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CPZ复合制剂的SBA优于CP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Β内酰胺酶类 血清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脂酸通过上调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海龙 苏海明 +3 位作者 甘继宏 戴作军 王海涛 葛冬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软脂酸(P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贴壁培养后分为对照组;PA(200、400、800μmol/L)浓度组(分别为PA200组、PA400组、PA800组);NADPH氧化酶... 目的探讨软脂酸(P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贴壁培养后分为对照组;PA(200、400、800μmol/L)浓度组(分别为PA200组、PA400组、PA800组);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50、100、200 mol/L)干预组(分别为apo50+PA400组、apo100+PA400组、apo200+PA400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蛋白表达的水平。倒置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活性氧的产生。结果 P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HUVEC凋亡;与对照组比较,PA400、PA800组HUVEC凋亡率明显升高,P47pho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PA400组活性氧产生明显升高(P<0.05);与PA400组比较,apo100+PA400组、apo200+PA400组HUVEC凋亡率明显降低,p47phox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活性氧产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 P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HUVEC凋亡,apocynin能部分抑制PA的上述作用,其机制与下调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蛋白表达及活性氧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NADP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氧化性应激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脂酸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1
7
作者 江海龙 马丽群 +4 位作者 苏海明 沈倩波 葛冬云 王海涛 甘继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软脂酸(P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对照组、PA组、MAPK通路干预组[分别先用p38抑制剂SB203580、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PD9805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 目的探讨软脂酸(P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对照组、PA组、MAPK通路干预组[分别先用p38抑制剂SB203580、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PD9805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SP600125干预]再分为PA+SB组、PA+PD组、PA+SP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磷酸化p38、JNK和ERK1/2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组、PA+SB组、PA+PD组、PA+SP组HUVEC凋亡及caspase-3表达和活性明显增加,PA组磷酸化p38MAPK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PA组比较,PA+SB组HUVEC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和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PA+PD组和PA+SP组HUVEC凋亡率、caspase-3表达和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A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内皮 血管 细胞凋亡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搏模式对老年人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建新 马丽群 +2 位作者 宋成运 李运田 马建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置入具有工作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术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与血浆内皮素1及NO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置入双腔起搏器的老年患者24例,分为A组12例和D组12例。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同一患者在心房按需型起搏(A...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置入具有工作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术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与血浆内皮素1及NO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置入双腔起搏器的老年患者24例,分为A组12例和D组12例。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同一患者在心房按需型起搏(AAI)SafeR和房室全能型起搏(DDD)工作模式下的心室起搏百分比,检测患者内皮素1及NO水平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与术前比较,A组和D组术后3、6个月内皮素1及NO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后3个月比较,A组和D组术后6个月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1.02±0.21)μg/L vs(0.98±1.00)μg/L,(2.35±0.96)μg/L vs(2.31±1.07)μg/L,P<0.05]。与DDD模式比较,AAISafeR模式时心室感知百分比明显升高,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心室起搏百分比与内皮素1及NO水平呈正相关(r=0.125,P<0.01)。结论 AAISafeR模式可有效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心室起搏可能产生起搏依赖性的心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