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床位配置及其工作效率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侯世方 罗书练 +1 位作者 侯世华 成芳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医院管理 床位配置 工作效率 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烫伤大鼠海马NMDA受体活性变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陆建华 党健 +3 位作者 黎海蒂 高京生 赵邦云 熊加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对海马NMDA受体 (NR)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为设法调节NR的活性从而控制创伤后HPA轴的过度兴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大鼠背部 3 0 %TBSAⅢ度烫伤作为严重创伤过度应激模型 ,利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烫伤后海马NR...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对海马NMDA受体 (NR)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为设法调节NR的活性从而控制创伤后HPA轴的过度兴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大鼠背部 3 0 %TBSAⅢ度烫伤作为严重创伤过度应激模型 ,利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烫伤后海马NR活性 (最大结合容量及亲和力 )的变化 ;Western blot +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烫伤海马NR1、NR2A、NR2B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烫伤海马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严重烫伤后 0 5、1、2、4、8、2 4、48h海马NR的亲和力显著增加 ,尤以烫伤后 2h最为明显 ,最大结合量从 1h起亦显著增加 ;各时相点海马酪氨酸磷酸化NR1、磷酸化NR2A及磷酸化NR2B蛋白水平皆显著增高 ;烫伤后 0 5、1、2、4h ,海马内谷氨酸释放量增加非常明显 ,伤后 2 4h及 48h无明显变化。结论 严重烫伤导致海马NR持续过度激活 ;NR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增加是其过度激活的重要原因 ,谷氨酸释放量的变化可能不是其持续激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应激 海马 NMDA受体 磷酸化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科室病床利用情况的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侯世方 罗书练 +1 位作者 侯世华 成芳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内科 科室 病床利用 床位资源 医院管理层 院内 卫生资源 决策层 系统 配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对烫伤应激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陆建华 党健 +2 位作者 黎海蒂 高京生 熊加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 观察烫伤应激后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 (GR)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 methyl D as partate ,NMDA)受体在这种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RT PCR技术 ,检测烫伤前腹腔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及激动剂NMDA对烫伤应... 目的 观察烫伤应激后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 (GR)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 methyl D as partate ,NMDA)受体在这种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RT PCR技术 ,检测烫伤前腹腔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及激动剂NMDA对烫伤应激后 2hGR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 烫伤应激后 2h海马GRmRNA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应激前腹腔注射MK 80 1使烫伤后降低的GRmRNA水平明显恢复 (P <0 0 1) ,注射NMDA使其进一步降低 (P <0 0 5 ) ,注射生理盐水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烫伤 大鼠 海马 糖皮质激素受体 基因表达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NMDA受体在大鼠严重烫伤后HPA轴兴奋性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陆建华 宋艳玲 +2 位作者 黎海蒂 高京生 赵邦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 研究海马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 (NMDA受体 ,NR)在创伤导致的HPA轴过度兴奋中的作用。方法 以大鼠背部 3 0 %TBSAⅢ度烫伤作为严重创伤过度应激模型 ,分别观察海马内微量注射NR的拮抗剂MK 80 1或NR的功能受体NR1的反义寡核酸 (O... 目的 研究海马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 (NMDA受体 ,NR)在创伤导致的HPA轴过度兴奋中的作用。方法 以大鼠背部 3 0 %TBSAⅢ度烫伤作为严重创伤过度应激模型 ,分别观察海马内微量注射NR的拮抗剂MK 80 1或NR的功能受体NR1的反义寡核酸 (Oligodeoxynucleotide ,ODN)对烫伤后 2h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的影响。结果 严重烫伤后2h ,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 ;与烫伤组相比 ,海马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 ,没有明显改变烫伤后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 ;海马内微量注射MK 80 16μg可明显降低烫伤后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 ;注射MK 80 112 μg可进一步降低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 ;注射NR1反义ODN 10nmol L可明显降低烫伤后血ACTH及皮质醇浓度 ;注射 2 0nmol L可进一步降低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结论 海马NR参与了烫伤HPA轴的过度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应激 海马 NMDA受体 HPA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下肢截瘫为主要表现的布氏杆菌病1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逯英 刘之荣 赵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59,共2页
1资料 患者男,36岁,司机,因“头晕、视物成双10个月,伴双下肢无力9个月”于2009年4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成双、双耳听力下降,未正规就诊治疗.1个月后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在当地医院经药物... 1资料 患者男,36岁,司机,因“头晕、视物成双10个月,伴双下肢无力9个月”于2009年4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成双、双耳听力下降,未正规就诊治疗.1个月后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在当地医院经药物治疗后好转。2008年12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行走需搀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 脑脊髓炎 中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正常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许永华 宋燕玲 +3 位作者 张东辉 是文辉 伏建峰 蒋卫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 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正常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利用雅培(AEROSET)全自动血液生化测定仪对雄性组、雌性组、1月龄 2月龄组和 2 4月龄组封闭群草原兔尾鼠的 2 3项血液正常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两年... 目的 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正常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利用雅培(AEROSET)全自动血液生化测定仪对雄性组、雌性组、1月龄 2月龄组和 2 4月龄组封闭群草原兔尾鼠的 2 3项血液正常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两年龄组各指标间以及两性别组各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实验中封闭群草原兔尾鼠的性别因素和年龄 (1月龄 - 2月龄年龄段和 2 4月龄年龄段 )因素对测定的 2 3项正常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年龄 性别因素 封闭群 草原兔尾鼠 正常血液生化指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对大鼠不同脑区NMDA受体功能亚单位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建华 党健 +1 位作者 黎海蒂 刘靖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异氟醚对大鼠不同脑区NMDA受体 (NR)的功能亚单位NR1磷酸化的影响 ,揭示吸入麻醉药抑制NR开放的机理。方法 SD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吸氧 )和实验组(吸异氟醚 )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吸入异氟醚后大鼠大脑皮层、脑... 目的 探讨异氟醚对大鼠不同脑区NMDA受体 (NR)的功能亚单位NR1磷酸化的影响 ,揭示吸入麻醉药抑制NR开放的机理。方法 SD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吸氧 )和实验组(吸异氟醚 )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吸入异氟醚后大鼠大脑皮层、脑干、海马的磷酸化NR1蛋白量以及NR1蛋白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吸入 1 75 %异氟醚 2 0min后。大脑皮层的磷酸化NR1蛋白量比对照组下降 4 1 6 % ,脑干、海马的磷酸化NR1蛋白量也分别比对照组下降 4 9 8%和 39 9% (P <0 0 1) ;但NR1蛋白表达量未发生显著改变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可抑制NR1的磷酸化 ,这种作用是吸入麻醉药抑制NR通道开放的重要原因 ;而NR1细胞内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大鼠 脑区 NMDA受体 亚单位磷酸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字一号”工程在护士工作站医嘱误操作原因分析与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骆文敏 陈一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5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军字一号” 护士工作站 医嘱 误操作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体温测量方法现状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振华 王建荣 +3 位作者 滑霏 曹洁 陈婷 于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体温监测现状,为进一步探讨危重患者最佳体温测量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上海、成都、乌鲁木齐等地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5个ICU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ICU监测患...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体温监测现状,为进一步探讨危重患者最佳体温测量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上海、成都、乌鲁木齐等地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5个ICU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ICU监测患者体温所采用的工具、测量部位及方法等。结果 35个ICU中,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的使用率为91.43%;用监护仪配备的体温监测导线持续监测直肠内温度的使用率为2.86%;用红外线温度扫描仪分次测量额温的使用率为2.86%。结论目前三级甲等医院ICU多以水银体温计间歇测量腋窝温度作为体温测量的主要方法,应尽快找到更好的体温测量工具和部位,并实现持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体温 温度计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