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植物园植被春季物候无人机监测
1
作者 龚志远 李雪梅 +2 位作者 李秋萍 赵俊卓 李帆帆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07-1712,共6页
针对卫星遥感影像难以准确提取局部地区植被物候的问题,本研究以兰州植物园草坪草、连翘、牡丹、黄刺玫和香荚蒾等5种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时相无人机影像,提出了一种局部地区植被春季物候期估算方法。首先利用无人机获取的多时相兰州... 针对卫星遥感影像难以准确提取局部地区植被物候的问题,本研究以兰州植物园草坪草、连翘、牡丹、黄刺玫和香荚蒾等5种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时相无人机影像,提出了一种局部地区植被春季物候期估算方法。首先利用无人机获取的多时相兰州植物园植被影像,分析各植被超绿指数(ExG)、超绿超红差分指数(ExGR)、绿叶指数(GLI)和植被因子指数(VEG)等植被指数的时序变化特征,并进行一元三次多项式拟合,使用导数法提取各植被的发芽期、开花期、结果期等春季物候期,然后与人工观测物候资料进行比较,明确不同植被指数下物候期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除草坪草的发芽期和结果期以及牡丹的发芽期,4种植被指数估算得到的物候期基本一致,但其和实际物候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发芽期估算误差最大的是黄刺玫,平均提前27 d,最小的是香荚蒾,平均推迟8 d;开花期估算误差较大的是草坪草和牡丹,平均误差均在20 d以上,最小的是连翘和香荚蒾;结果期估算误差最大的是香荚蒾,平均提前35 d,最小的是牡丹,平均提前5 d。基于ExG指数估算的开花期和结果期与实际观测期一致性最好,均方根差分别为14.01 d和17.28 d,而VEG指数估算发芽期效果最好,均方根差为13.81 d。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筛选出植被春季物候期监测适宜的植被指标,对局部地区植被物候监测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无人机 监测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ICM遥感影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军 裴剑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5,共8页
针对传统的迭代条件模式(iterated conditional model,ICM)算法应用于遥感影像分割时容易出现离散斑块和孤立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的改进ICM遥感影像分割算法。首先,在获取初始标记之前加入... 针对传统的迭代条件模式(iterated conditional model,ICM)算法应用于遥感影像分割时容易出现离散斑块和孤立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的改进ICM遥感影像分割算法。首先,在获取初始标记之前加入保边去噪效果良好的双边滤波器(bilateral filter,BF),用于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并用多阈值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获取初始标记,以克服传统的初始标记获取算法中K-means聚类算法类别数不确定和算法复杂度不易控制以及错分现象明显等问题;然后,利用MRF描述像元的空间相关性,形成顾及上下文信息的ICM遥感影像分割算法。通过遥感影像数据分割实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分割精度优于传统的ICM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条件模式(ICM) 马尔科夫随机场(MRF) 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 双边滤波器(BF) 影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5年喜马拉雅南麓地区植被变化遥感监测
3
作者 马磊 闫浩文 +2 位作者 何毅 张乾 刘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5-414,共10页
本文应用喜马拉雅南麓地区MODIS NDVI植被遥感数据和格点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该研究区2001-2015年植被NDVI_(max)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Pe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植被NDVI_(max)时空变化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 本文应用喜马拉雅南麓地区MODIS NDVI植被遥感数据和格点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该研究区2001-2015年植被NDVI_(max)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Pe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植被NDVI_(max)时空变化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1-2015年,喜马拉雅南麓地区年内平均NDVI_(max)1~3月份呈下降趋势,4~6月份开始缓慢生长,6~9月份进入植被生长高峰期,10月份开始逐渐降低;植被NDVI_(max)平均值为0.59,植被覆盖度较高;空间上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平均NDVI_(max)随海拔变化表现出明显规律性,80%的植被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区(<4 050 m)。(2)15 a间,喜马拉雅南麓地区植被NDVI_(max)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年均NDVI_(max)呈三个变化阶段:2001-2006年和2010-2015年分别以0.003 9·a^(-1)、0.005 3·a^(-1)的速率增长,而2006-2010年以-0.007 0·a^(-1)的速率减少。植被生长季NDVI_(max)呈4个阶段:2001-2004和2007-2010年分别以-0.001 8·a^(-1)、-0.010 6·a^(-1)的速率逐年减少,但2005、2006两年(0.014 8·a^(-1))快速增长至最大值,2010-2015年(0.006 3 a^(-1))波动增长。空间上大部分地区表现出不显著退化,但少部分地区表现出不显著改善(0.05<p<0.01),而西段低海拔区表现出极显著改善。(3)喜马拉雅南麓地区植被的变化主要由温度和降水量共同影响,此外,高海拔区气温上升引起的冰川融水对植被生长起到一定的作用,中部低海拔区可能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南麓 植被变化 遥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GAMIT10.70解算GPS/BDS基线精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彦军 李建章 +1 位作者 刘江涛 高志钰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为了进一步验证新版GAMIT软件解算BDS/GPS数据的精度,对BDS、GPS数据基线进行解算分析:利用多模GNSS实验跟踪网提供的中国及其周边的6个MGEX站数据分别进行BDS、GPS数据基线解算,并以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基线重复性等为判断指标对... 为了进一步验证新版GAMIT软件解算BDS/GPS数据的精度,对BDS、GPS数据基线进行解算分析:利用多模GNSS实验跟踪网提供的中国及其周边的6个MGEX站数据分别进行BDS、GPS数据基线解算,并以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基线重复性等为判断指标对基线解算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进行高精度基线解算时,BDS、GPS基线解算结果 NRMS值均优于高精度基线解算要求(NRMS<0.3);N、E、U分方向上BDS基线解算结果基线长度小于1 000 km的情况为:当基线较长时,GPS基线解算精度优于BDS基线解算结果;BDS基线重复性均大于GPS,且当基线较短时,BDS和GPS的基线向量相对重复性均出现偏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IT软件 全球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基线精度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