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压对15%SiC_(p)/2009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放电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廖燚钊 王兴平 +2 位作者 万旭敏 杜建成 薛文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9-1540,共12页
在硅酸盐溶液中,对15%SiC_(p)/2009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不同电压下的微弧氧化试验。通过分析微弧放电过程中复合材料析出气体的组成,评估电压对阳极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并阐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电压下阳极析出的气体均由H_(2)、O_... 在硅酸盐溶液中,对15%SiC_(p)/2009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不同电压下的微弧氧化试验。通过分析微弧放电过程中复合材料析出气体的组成,评估电压对阳极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并阐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电压下阳极析出的气体均由H_(2)、O_(2)及少量CO组成,不同于传统电化学理论认为的阳极析出氧气。在360~440 V范围内,随着电压的升高,放电火花强度增大,微弧氧化膜生长速率加快,H_(2)含量随之增加,O_(2)含量相应降低;电压超过440 V后,H_(2)含量约为80%(体积分数),O_(2)含量约为20%,两者含量保持稳定。阳极火花放电区水热分解释放大量H_(2)和O_(2),且放电越剧烈,水分解量越多。放电区中铝和水氧化反应及高能电子轰击电离水分子也是过量H_(2)析出的重要原因。此外,SiC增强体参与成膜过程,并在放电区高温环境中被氧化,生成了少量的CO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增强体 气体析出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介电常数La_(2)O_(3)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介电性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魏小茹 陈文杰 +1 位作者 王锋 朱胜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
在众多高介电常数栅介质材料中氧化镧(La_(2)O_(3))因带隙大、热稳定性良好等特点而具有代替传统SiO_(2)栅介质材料的潜力。介绍了La_(2)O_(3)薄膜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目前改善La_(2)O_(3)薄膜介电性能的方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高介电常数介质材料 La_(2)O_(3) 电学特性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纤维对疏水性水泥-矿渣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沈霁 姚力豪 +4 位作者 王彦平 张仲杰 王文彬 陈康泰 张印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6-271,共6页
在掺加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具有疏水性的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掺加不同掺量聚丙烯(PP)纤维,研究对其力学性能、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发现PP纤维掺量为0.4%时,试样的韧性显著提高,28d抗折强度达到7.05MPa,相较于空白组提高了... 在掺加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具有疏水性的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掺加不同掺量聚丙烯(PP)纤维,研究对其力学性能、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发现PP纤维掺量为0.4%时,试样的韧性显著提高,28d抗折强度达到7.05MPa,相较于空白组提高了20.7%,同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最佳。当PP纤维掺量为0.2%时,试样的吸水率降低了14.2%,同时抗冻融性能最佳。静态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的静态接触角未受PP纤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聚丙烯纤维 疏水性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燃料锆包壳表面微弧氧化及Cr基复合膜高温蒸汽氧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薛文斌 李鑫 +6 位作者 王利娇 柴璐琪 周茜 王兴平 徐驰 金小越 杜建成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3,共23页
在反应堆失水事故发生时,锆包壳在高温水蒸气中会发生剧烈氧化,并释放氢气,从而引发严重的氢爆事故。通过Cr涂层能显著提高锆包壳的抗蒸汽氧化能力,涂层表面的Cr2O3膜能够显著抑制氧原子向锆基体扩散。在Cr涂层与Zr基体之间插入微弧氧化... 在反应堆失水事故发生时,锆包壳在高温水蒸气中会发生剧烈氧化,并释放氢气,从而引发严重的氢爆事故。通过Cr涂层能显著提高锆包壳的抗蒸汽氧化能力,涂层表面的Cr2O3膜能够显著抑制氧原子向锆基体扩散。在Cr涂层与Zr基体之间插入微弧氧化(MAO)绝缘中间缓冲层,能够抑制Cr/Zr互扩散,以及避免发生Cr/Zr电偶腐蚀。介绍了锆表面MAO膜及MAO/Cr基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及膜层组织的结构特点,重点总结它们在900~1200℃蒸汽环境中的氧化动力学曲线,以及涂层结构、成分演变规律的研究现状,分析Al、Si合金元素对MAO/Cr基复合膜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还简要介绍MAO/Cr基复合膜的高能离子辐照效应,最后指出一些问题及后续研究方向。MAO膜及MAO/Cr基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蒸汽氧化性能,但MAO膜在1100℃以上环境中会失去保护能力,而MAO/Cr基复合膜在1200℃蒸汽环境中仍具有较高的防护性能。MAO绝缘中间层能够抑制Cr、Zr互扩散。将Al、Si合金元素添加到Cr层中,能够进一步提高MAO/Cr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Al2O3和Zr2Si阻挡层的形成分别是MAO/CrAl和MAO/CrAlSi复合膜抗高温氧化能力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锆包壳 蒸汽氧化 Cr基复合膜 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时间对Zr-1Nb合金MAO/Cr复合涂层1100℃蒸汽氧化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王兴平 董小丽 +4 位作者 蔺殊嘉 王栋堂 路文娟 薛文斌 廖燚钊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5-155,共11页
目的研究氧化时间对MAO/Cr复合涂层1100℃蒸汽氧化行为的影响,揭示该涂层在高温环境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和氧化机制。方法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Zr-1Nb合金表面制备MAO膜,并借助磁过滤阴极真空弧离子镀(FCVAD)技术沉积Cr层,组成均匀致密... 目的研究氧化时间对MAO/Cr复合涂层1100℃蒸汽氧化行为的影响,揭示该涂层在高温环境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和氧化机制。方法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Zr-1Nb合金表面制备MAO膜,并借助磁过滤阴极真空弧离子镀(FCVAD)技术沉积Cr层,组成均匀致密的MAO/Cr复合涂层。采用热重分析仪(TGA)评估二者在1100℃蒸汽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考察复合涂层在氧化前后的截面结构、金相组织、物相组成、成分深度分布。结果在1100℃蒸汽环境中,当氧化时间从600 s延长至5400 s时,MAO/Cr复合涂层外表面Cr层完全氧化后,Cr/Zr界面附近的Cr_(2)O_(3)通过Zr的还原作用,形成了还原金属Cr层。在还原Cr层中,微量的ZrO_(2)加速了氧原子向锆合金基体内的扩散速度。MAO膜中间层在高温蒸汽环境中出现了溶解现象,ZrO_(2)转变为Zr_(3)O相,但依然减缓了氧原子向锆合金基体内的扩散。同样,在1100℃氩气中高温退火处理后,MAO膜也出现了溶解现象,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更多的氧原子溶解,并进入锆合金基体和金属Cr层。相对于1100℃氩气环境,高温蒸汽环境加速了MAO膜中间层的溶解。结论在1100℃蒸汽环境中,MAO/Cr复合涂层提高了Zr-1Nb合金基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Cr复合涂层 氧化时间 高温蒸汽氧化 高温退火 微弧氧化膜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硫醇修饰纳米多孔电催化剂及其合成氨性能研究
6
作者 顾先涛 刘怡瑢 +7 位作者 陈晓春 郭兴旺 周仲康 计巧珍 吴妍 高宇祥 张更 朱胜利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9-1146,共8页
电催化氮还原(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ENRR)合成氨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固氮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可再生能源适配性强等特点。但电催化氮还原反应电位与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电位接近,造... 电催化氮还原(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ENRR)合成氨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固氮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可再生能源适配性强等特点。但电催化氮还原反应电位与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电位接近,造成氮还原反应选择性降低。通过正十八-烷基硫醇对纳米多孔FeNbMoP电催化剂进行疏水修饰,增加氮气分子与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接触,抑制析氢反应,提高氨产率及法拉第效率。修饰后的ENRR催化剂合成氨产率为15.45μg/(h·cm^(2)),法拉第效率为6.28%,性能较未修饰的FeNbMoP催化剂提升明显。该方法有望为氮还原催化剂的理性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氮还原 正十八-烷基硫醇 表面改性 纳米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工艺探索
7
作者 王凯 盛颖航 +7 位作者 高鹏 崔彤 李复丽 王志全 孙步功 陈思颖 李博 国洪建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188,共14页
目的优化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提升涂层的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基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对激光功率(600、800、1000 W)、扫描速度(6、7、8 mm... 目的优化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提升涂层的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基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对激光功率(600、800、1000 W)、扫描速度(6、7、8 mm/s)、送粉速率(17、21、25 g/min)等3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表征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通过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及电化学工作站考察涂层的相关性能。以涂层的稀释率、显微硬度、磨损率、耐腐蚀性为性能指标,探索不同工艺参数对其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以最佳工艺参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涂层的物相主要由单一的FCC相构成,组织主要由等轴晶和柱状晶构成,工艺参数对涂层综合质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速率,激光功率是涂层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到了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最佳工艺参数,激光功率为600 W,扫描速度为6 mm/s,送粉速率为25 g/min。结论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可显著改善涂层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制备的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可为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高质量的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涂层 激光熔覆技术 工艺参数 FeCoCrNiMn 正交实验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ible to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 based on organic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
8
作者 LI Xiang HU Jin-Han +7 位作者 ZHONG Zhi-Peng CHEN Yu-Zhong WANG Zhi-Qiang SONG Miao-Miao WANG Yang ZHANG Lei LI Jian-Feng HUANG Ha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have shown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due to their ease of preparation,low cost,lightweight,and flexibility.In this work,we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have shown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due to their ease of preparation,low cost,lightweight,and flexibility.In this work,we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rganic semiconductor Y6-1O single crystal in photodetection devices.Firstly,Y6-1O single crystal material was prepared on a silicon substrate using solution droplet casting method.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Y6-1O material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etc.,confirming its highly single crystalline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properties in the near-infrared region.Phototransistors based on Y6-1O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were then fabricated and tes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ices exhibited good visible to near-infrared photoresponse,with the maximum photoresponse in the near-infrared region at 785 nm.The photocurrent on/off ratio reaches 10^(2),and photoresponsivity reaches 16 mA/W.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spectral response of the device could be regulated by gate voltage as well as the material thickness,providing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s.This study not only demonstrates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organic phototransistors based on Y6-1O single crystal material in near-infrared detection but also provides new idea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rared dete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 organic semiconductor Y6-1O single crystal spectral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高强钢铁材料增塑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石玉 李正宁 +1 位作者 盛捷 喇培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55-7161,共7页
钢铁是制造业以及结构应用的主要材料,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拥有良好的强度与塑性,且价格低廉。材料工程界一直在不停研究更优越的强度和塑性相结合的材料。具有纳米晶/超细晶结构的纳米钢铁材料显示出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卓越的硬度... 钢铁是制造业以及结构应用的主要材料,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拥有良好的强度与塑性,且价格低廉。材料工程界一直在不停研究更优越的强度和塑性相结合的材料。具有纳米晶/超细晶结构的纳米钢铁材料显示出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卓越的硬度和强度,作为高强钢应用非常有吸引力。然而,超强纳米钢铁材料通常在环境温度下具有低塑性,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由于晶粒细化方法提高强度受到塑性的限制,新的高强度水平下增强塑性的方法成为钢铁材料高性能化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超细晶/纳米晶钢铁材料的塑性,考虑通过调整微观组织结构来提高其加工硬化能力。通过对已经报道的同时具有高强度和良好塑性的纳米结构钢铁材料的实验数据、组织结构的归纳,总结了优化纳米高强钢铁材料塑性的三种基本方法:纳米第二相、微纳复合结构和多相不均匀复合结构。这些增塑方法的主要机理是利用组织结构的改变提高超细晶金属的加工硬化能力以维持其良好的均匀塑性变形,以及利用组织相变提高金属的塑性。这些不均匀纳米结构类似于复合物,具有共同的材料设计和力学原理。本文归纳了钢铁材料常用的强化方法,综述了纳米/超细晶高强钢铁材料提高塑性的方法,尤其是通过突出介绍一些新颖的纳米结构设计来实现钢铁材料的高强高塑,总结了高强高塑纳米钢铁材料的变形机制,以期为纳米晶金属增强塑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材料 强度 塑性 纳米晶/超细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先进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正宁 喇培清 +4 位作者 孟倩 王鸿鼎 王文科 康纪龙 蒲永亮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6-73,共8页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利用反应体系自身的放热来维持反应的进行,是高效低成本制备特殊性能先进材料的方法之一。本文概述了自蔓延高温反应的燃烧机理,通过热力学计算证明了反应体系自加热实现高温的可能性,并介绍了化学计量数、反应...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利用反应体系自身的放热来维持反应的进行,是高效低成本制备特殊性能先进材料的方法之一。本文概述了自蔓延高温反应的燃烧机理,通过热力学计算证明了反应体系自加热实现高温的可能性,并介绍了化学计量数、反应物料量、保护气压力、反应物料颗粒大小、坯料密度和点火方式等工艺参数对SHS反应的影响,综述了SHS在无机非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块体合金等材料制备中的研究新进展,最后总结了现有SHS的一些技术瓶颈、工艺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路径,并分析了该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所需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块体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类材料用于电芬顿体系电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虎 郭泓凯 +3 位作者 柴昌盛 郝相忠 杨子元 徐卫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07-3718,共12页
电芬顿技术作为先进氧化技术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间接性地产生·OH自由基,可以高效快速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碳纤维类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密度低、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常用作电芬顿体系的电极材料。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芬顿技术的... 电芬顿技术作为先进氧化技术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间接性地产生·OH自由基,可以高效快速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碳纤维类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密度低、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常用作电芬顿体系的电极材料。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芬顿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近年来碳纤维类材料用于电芬顿电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碳纤维材料用于电芬顿电极时的改性手段及应用方式。着重分析了其用于电芬顿阴极时的改性机理与改性方式,并指出了其应用优势与局限性。同时也对碳纤维类材料在电芬顿阳极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针对碳纤维类材料用于电芬顿体系时的产业化问题、能耗问题、电极的多功能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碳纤维类材料应用于电芬顿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电芬顿技术 电极材料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自由度含干摩擦碰撞振动系统周期运动转迁及共存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得洋 李孟 +3 位作者 吴少培 李国芳 丁旺才 丁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63,共12页
在参数平面和状态平面内,研究了一类单自由度含干摩擦和弹性约束碰撞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分布、转迁及共存特征。首先,给出了系统各运动状态(滑动、黏着及碰撞)的衔接条件,并利用响应微扰计算方法得到系统的Floquet矩阵。其次,由相轨线... 在参数平面和状态平面内,研究了一类单自由度含干摩擦和弹性约束碰撞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分布、转迁及共存特征。首先,给出了系统各运动状态(滑动、黏着及碰撞)的衔接条件,并利用响应微扰计算方法得到系统的Floquet矩阵。其次,由相轨线与黏着面的关系将系统在参数平面内的运动划分为六种类型,根据Floquet乘子和滑移分岔发生的几何条件判定相邻周期运动在转迁时的稳定性和分岔类型,并基于胞映射和打靶法分析稳定及不稳定周期运动共存及转迁特征。研究发现,在相邻的多态共存区边界线交点处,系统在不同初始状态下存在分岔共存现象。由于间隙和干摩擦广泛存在于实际机械系统中,研究此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对后续系统参数的设计及各种动力学行为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振动 干摩擦 分岔 吸引子共存 转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环境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大建 王治武 +2 位作者 唐文捷 张全超 强小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3-1471,共9页
为了探究养护环境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干缩开裂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不同养护环境为参数,系统研究了不同养护环境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性能(抗压强度、收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交替变化环境(冻融循环)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 为了探究养护环境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干缩开裂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不同养护环境为参数,系统研究了不同养护环境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性能(抗压强度、收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交替变化环境(冻融循环)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的结构影响较大,不利于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材料性能的发展;低湿度环境有利于体系中水分子排出,从而使形成的凝胶相更致密,有利于抗压强度的发展,但使干缩率和孔隙率增加。在各种养护环境中,干燥养护(温度(20±0.5)℃,湿度(50±5)%)条件下的试样28 d抗压强度达到73.94 MPa,较标准养护(温度(20±0.5)℃,湿度不低于95%)条件下的试样增长了68.77%,28 d干缩率为237.5×10^(-4),孔隙率达到最高(4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养护环境 偏高岭土 孔隙率 干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基材磁控溅射法制备柔性覆铜板的结合力优化研究
14
作者 王恩泽 王顺花 +1 位作者 尚伦霖 张广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沉积铜层广泛应用于柔性覆铜板的制备。目前,表面铜膜和聚酰亚胺基材结合强度低是磁控溅射法制备柔性覆铜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通过对聚酰亚胺基材进行等离子体刻蚀处理和引入金属Cr结合...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沉积铜层广泛应用于柔性覆铜板的制备。目前,表面铜膜和聚酰亚胺基材结合强度低是磁控溅射法制备柔性覆铜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通过对聚酰亚胺基材进行等离子体刻蚀处理和引入金属Cr结合层提高表面铜膜结合力,并对比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刻蚀和金属Cr层对表面铜膜的微观结构、致密性、电阻率和结合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刻蚀使聚酰亚胺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能增大,有利于铜膜沉积并在界面形成机械互锁和化学键而提高结合力;Cr金属中间层可在薄膜界面处形成固溶体强化结合力,达到最优的5B级别。本研究对解决磁控溅射法制备柔性覆铜板中铜膜和聚酰亚胺基材结合力差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铜膜 结合力 FC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间隙焊接变形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渊博 麻帅川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15,21,共8页
在大厚度结构件的焊接中窄间隙焊接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接头力学性能好等优点。然而,窄间隙焊接技术对坡口变形非常敏感,微小的变形量也会对焊接过程产生很大影响,并直接导致焊件结构精度和力学性能降低。有必要深入研究窄间隙焊接变... 在大厚度结构件的焊接中窄间隙焊接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接头力学性能好等优点。然而,窄间隙焊接技术对坡口变形非常敏感,微小的变形量也会对焊接过程产生很大影响,并直接导致焊件结构精度和力学性能降低。有必要深入研究窄间隙焊接变形的规律和控制机理。综述了窄间隙焊接变形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两大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数值模拟法方面主要介绍了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和固有应变法;实验测量法主要介绍了变形标点测量、位移传感器、激光跟踪仪和三维扫描测量法。通过对比分析窄间隙焊接变形研究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表明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能够更准确地揭示窄间隙焊接变形规律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间隙焊接 焊接变形 大厚度结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间隙TIG焊接电弧特性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涛 李霄 +1 位作者 李渊博 李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5,共5页
窄间隙TIG焊接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焊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窄间隙TIG焊接电弧特性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含数值模拟研究及试验测量两大类,主要研究了不同焊接工艺参数对窄间隙TIG焊接电弧特性的影响... 窄间隙TIG焊接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焊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窄间隙TIG焊接电弧特性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含数值模拟研究及试验测量两大类,主要研究了不同焊接工艺参数对窄间隙TIG焊接电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合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通过试验测量辅助数值模拟来研究电弧特性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间隙TIG焊接 电弧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骨软骨仿生支架浸提液对种子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刘伟 王晨昱 +4 位作者 常旭东 欧阳成伟 董燕 戴刚 李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8-845,共8页
为了观测自制胶原涂层羟基磷灰石纳米晶/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基含“界层结构”仿生一体化关节骨软骨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种子细胞增殖活性及相关分化功能的影响,采用CCK-8、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体外分化诱导培养,分别检测新型支架材... 为了观测自制胶原涂层羟基磷灰石纳米晶/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基含“界层结构”仿生一体化关节骨软骨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种子细胞增殖活性及相关分化功能的影响,采用CCK-8、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体外分化诱导培养,分别检测新型支架材料浸提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增殖活性、凋亡及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成骨及成软骨分化诱导后ALP、Osterix、Runx2、COL1A1及COL2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新型支架材料浸提液对hBMSCs及hUCMSCs的增殖活性及凋亡均无显著影响;体外分化诱导后均可呈现成骨及成软骨分化表型,5种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支架材料浸提液处理后,其成骨及成软骨分化能力更明显,5种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更显著.提示自制新型仿生一体化支架材料可保持hBMSCs及hUCMSCs种子细胞良好的增殖活性及成骨、成软骨分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组织工程 关节软骨 仿生支架材料 人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金属螺柱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
18
作者 王堃 聂战彪 +1 位作者 赵锡龙 郑韶先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35-137,142,共4页
选择不同的焊接电压对不锈钢螺钉和铜板进行螺柱焊接,然后对焊接接头进行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柱焊接头中会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焊缝区域的硬度值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随着焊接电压的升高,两种金属的熔化量增加,焊缝熔深... 选择不同的焊接电压对不锈钢螺钉和铜板进行螺柱焊接,然后对焊接接头进行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柱焊接头中会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焊缝区域的硬度值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随着焊接电压的升高,两种金属的熔化量增加,焊缝熔深随之增大,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增加,焊缝的拉断力提高。但焊接电压也并非越大越好,当焊接电压过大时,会引起金属飞溅加重,熔深过深,很可能会出现焊穿的现象,严重影响焊缝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柱焊 焊接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自由度含弹性约束碰撞振动系统共存吸引子转迁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得洋 丁旺才 +1 位作者 丁杰 卫晓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6-184,共9页
针对碰撞振动系统具有的吸引子共存现象,在不改变原碰撞系统平衡解结构的前提下,采用线性反馈控制方法研究了一类两自由度含弹性约束碰撞振动系统共存吸引子转迁控制问题。建立了两自由度含弹性约束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理论推导... 针对碰撞振动系统具有的吸引子共存现象,在不改变原碰撞系统平衡解结构的前提下,采用线性反馈控制方法研究了一类两自由度含弹性约束碰撞振动系统共存吸引子转迁控制问题。建立了两自由度含弹性约束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理论推导得到了系统n-1周期运动的存在条件;利用Floquet理论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分岔及引起吸引子共存的原因;通过设计合理的线性反馈控制器实现了系统共存吸引子的相互转迁;讨论了不同的控制开始状态和控制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应用的线性反馈控制方法能有效控制此类非光滑碰撞振动系统共存吸引子之间的相互转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非光滑系统 吸引子共存 线性反馈控制 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自由度含干摩擦碰振系统相邻周期运动转迁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得洋 丁旺才 +1 位作者 卫晓娟 丁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50-59,共10页
以一类单自由度含干摩擦和间隙的碰撞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及数值仿真,分析了系统在参数ω和δ协同变化下周期运动的分布及相邻周期运动之间的转迁规律。根据周期运动的边界条件和衔接条件理论推导得到了系统4-p-1周期运动... 以一类单自由度含干摩擦和间隙的碰撞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及数值仿真,分析了系统在参数ω和δ协同变化下周期运动的分布及相邻周期运动之间的转迁规律。根据周期运动的边界条件和衔接条件理论推导得到了系统4-p-1周期运动存在的条件;根据响应微扰积分计算得到系统Floquet矩阵和Lyapunov指数,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及分叉;根据系统相轨线与约束面的关系将周期运动划分为四类,结合Lyapunov指数,仿真得到了在参数ω和δ协同变化下系统的周期运动分布图;基于胞映射方法,分析了系统各相邻周期运动经非光滑分岔进行转迁的规律。研究发现,在擦边和鞍结分岔前后伴随着系统相轨迹的Sliding分岔,这是一种特殊的非光滑分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光滑 分岔 吸引域 转迁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