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初文人雅集与文学书写——以春雨草堂为中心
1
作者 杨泽琴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86,共8页
清初的文人雅集活动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鼎革巨变,基于易代本身的残酷、易代史事之于汉人的严重性及其历史记忆的创伤感,置身泛地化、泛政治化的混层型社会文化群落,清初文人在公开场域的雅集唱和呈现出创作思维的... 清初的文人雅集活动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鼎革巨变,基于易代本身的残酷、易代史事之于汉人的严重性及其历史记忆的创伤感,置身泛地化、泛政治化的混层型社会文化群落,清初文人在公开场域的雅集唱和呈现出创作思维的趋同性和文学书写的类型化特点。寄情林泉的隐逸诗、以文会友的酬赠诗、诗酒风流的任诞诗、发幽阐微的心志诗都濡染了时代风习,是特殊历史语境下进退失据的汉族文人游寓、聚合、交际、抒怀的典型写影。清初文人雅集的泛地化流动形成了文人群落—群丛—文化圈的网络化延展,具有延续性、开放性和经典化意义。泰州宫伟鏐之春雨草堂成为彼时江南一隅的文渊诗薮、文人重要的“精神桃源”,南北文士躬亲与会,其诗文化活动成为清初江淮流域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对认识、审视清初文人雅集与文学书写具有代表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文人雅集 文学书写 春雨草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詹姆逊诗学中的空间、文学与资本主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有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共6页
詹姆逊认为资本主义是组织人类经验和文化的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它的不断扩张使人们在心理经验和语言文化上逐渐被空间范畴所支配。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这种心理经验和语言文化的变迁以及资本主义本身的危机与矛盾。他从历史的... 詹姆逊认为资本主义是组织人类经验和文化的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它的不断扩张使人们在心理经验和语言文化上逐渐被空间范畴所支配。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这种心理经验和语言文化的变迁以及资本主义本身的危机与矛盾。他从历史的维度切入将文学形式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实践联系起来,把小说、传奇与寓言等三种文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古典时期、帝国主义时代与全球化时代相互勾连,从政治的绝对视域出发揭示了隐含其中的资本主义的空间危机与表征及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空间文学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江河生态文学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青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中国当代江河生态文学关注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江河及两岸大地的生态演变,揭示江河生态问题的根由,阐明天理和规律的不可改造性,讲说人与自然和谐关联的内在肌理。这些文本有卓越的思想内涵,传达着中正的生态理念。缓解江河生态危机的出... 中国当代江河生态文学关注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江河及两岸大地的生态演变,揭示江河生态问题的根由,阐明天理和规律的不可改造性,讲说人与自然和谐关联的内在肌理。这些文本有卓越的思想内涵,传达着中正的生态理念。缓解江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改善人心和改良社会管理体制。中国当代江河生态文学多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关怀,还未上升到深度生态伦理的高度,没有进入生态整体利益全面观,江河整体生态系统的利益应得到更充分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生态文学 天理秩序 深度生态关怀 生态永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暴力叙事 被引量:1
4
作者 彭青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2,共5页
新世纪以来,陈应松等作家在底层文学中的暴力叙事揭示了底层人物从精神、物质到伦理等层面被撕裂的状态,显示出中国作家对于良知的坚守和批判现实的立场。但是,暴力叙事"用力过猛",并伴有苦难焦虑症,具体表现在理性思考不足... 新世纪以来,陈应松等作家在底层文学中的暴力叙事揭示了底层人物从精神、物质到伦理等层面被撕裂的状态,显示出中国作家对于良知的坚守和批判现实的立场。但是,暴力叙事"用力过猛",并伴有苦难焦虑症,具体表现在理性思考不足、人物形象的深度开掘不够、艺术概括力欠缺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底层文学 暴力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呼唤人道的精神资源——雷达先生学术访谈录
5
作者 刘青汉 雷达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精神资源 访谈录 《甘肃社会科学》 学术 雷达 人道 当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波德莱尔与现代性——论本雅明对波德莱尔诗歌的日常生活内涵之阐释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有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9,共6页
本雅明作为空间批评的先驱,关于巴黎与波德莱尔诗歌互文性关系的阐释对其后的城市研究影响巨大。他通过对超现实主义的研究获得了某种世俗启迪,认为对其解读必须与巴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他发现了城市化作为资本主义现代性进程的物质化... 本雅明作为空间批评的先驱,关于巴黎与波德莱尔诗歌互文性关系的阐释对其后的城市研究影响巨大。他通过对超现实主义的研究获得了某种世俗启迪,认为对其解读必须与巴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他发现了城市化作为资本主义现代性进程的物质化向度的历史意义,将已经被取代的拱廊、工业建筑及广告等物质性历史"垃圾"与现代主义文学开创者波德莱尔的诗歌联系起来,研究城市日常生活与文学文本的辨证关系及蕴涵着现代性震惊体验的互文表述。波德莱尔的诗歌被他视做一种现代城市的辩证意象,通过解读其作为诗性事物的商品意象来探究19世纪城市生活各种体验,并发展出一种建立在由资本主义过时商品构成的废墟之上的乌托邦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波德莱尔 巴黎 日常生活 震惊体验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俗与雅的和谐统一——马步升小说语言艺术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彭青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5期66-71,共6页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好的小说家,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的语言一定是独特的、个性化的。马步升是当代文坛比较活跃、勤奋的作家之一,20多年来,马步升在小说语言艺术方面孜孜以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借助语言文字,马步升将自...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好的小说家,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的语言一定是独特的、个性化的。马步升是当代文坛比较活跃、勤奋的作家之一,20多年来,马步升在小说语言艺术方面孜孜以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借助语言文字,马步升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用小说的形式展示给读者,在大量的中短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艺术家 小说家 马步升 和谐统一 中短篇小说 当代文坛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人类学书写中的乡村家庭父子关系的深层结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任红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0,共8页
莫言的小说中深描的乡土世界家庭内部和谐与不和谐的父子关系,在表层的父子关系结构中深藏着汉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男性特质的家长制思想;用"孝"的道德元素代替平等交流的"爱"的文化思维;好"面子"的文化... 莫言的小说中深描的乡土世界家庭内部和谐与不和谐的父子关系,在表层的父子关系结构中深藏着汉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男性特质的家长制思想;用"孝"的道德元素代替平等交流的"爱"的文化思维;好"面子"的文化思维。这些结构模式并不仅仅存在于以往庙堂文学、知识分子写作中的其他阶层的父子关系中,在乡土世界里的普通的、没有过多知识和文化的农民家庭内部这些深层结构更加根深蒂固。莫言的小说通过对农民父子关系的深描,一方面纠正了长期以来知识分子作家对农民"乡野村夫"不懂"礼教"的偏见,另一方面也深入揭示了乡土文化的根性和恒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人类学书写 父子关系 家长制 孝文化 好“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近百年中国新诗的精神生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青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6,共6页
近百年中国新诗中存在着大量优秀的诗歌要素和精神品质,但同时弥漫着怀疑、否定、抱怨、迷惘、浮躁、愤怒、仇恨、斗争、毁坏等负面的精神因素,形成了近百年中国新诗精神生态之一种。此一精神生态贯穿于近百年中国人生之中,促发了一些... 近百年中国新诗中存在着大量优秀的诗歌要素和精神品质,但同时弥漫着怀疑、否定、抱怨、迷惘、浮躁、愤怒、仇恨、斗争、毁坏等负面的精神因素,形成了近百年中国新诗精神生态之一种。此一精神生态贯穿于近百年中国人生之中,促发了一些行为与精神互为陷阱的恶性循环,这种诗歌状况中有一些值得反思的教训。相对而言,良性的诗歌精神生态应由肯定的、爱的、光明的、宽容的、平和的、希望的、建设的素质构成。一个民族诗歌的基本精神生态应该是建设性的、充满希望的、挺拔向上的、造就人的、良性循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精神生态 恶性循环 建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休、齐己与石霜庆诸——禅宗灯史上的一桩公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大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6,共6页
通过对记载有贯休与石霜山、庆诸和尚有关联的事迹的典籍及贯休自己诗文的考证,认为如贯休齐己一类人不可能是庆诸和尚嫡传。认为仅据后代某些难以落实的记载,便肯定贯休入石霜、师事庆诸和尚,毕竟很不靠谱;倒不如存疑待考、"付之... 通过对记载有贯休与石霜山、庆诸和尚有关联的事迹的典籍及贯休自己诗文的考证,认为如贯休齐己一类人不可能是庆诸和尚嫡传。认为仅据后代某些难以落实的记载,便肯定贯休入石霜、师事庆诸和尚,毕竟很不靠谱;倒不如存疑待考、"付之阙如"不提它,比较接近实事求是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休 石霜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生新考
11
作者 张晓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6,144,共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有关资料,重新探讨了合生的定义、体制、起源以及在元代的留存。合生是一种以诗词曲的方式即兴题咏人或事的表演伎艺,这种题咏要以含蓄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讽谏,或戏谑,或侑酒佐欢。合生最初盛行于宫廷和文...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有关资料,重新探讨了合生的定义、体制、起源以及在元代的留存。合生是一种以诗词曲的方式即兴题咏人或事的表演伎艺,这种题咏要以含蓄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讽谏,或戏谑,或侑酒佐欢。合生最初盛行于宫廷和文人士大夫的宴席之间,随着宋代市民娱乐的兴盛,成为瓦舍勾栏中受人欢迎的一种伎艺形式。到了元代,这种伎艺仍有留存,只是又由市井勾栏返回到文人酒宴上,并融入元杂剧中,产生了【合生】或【乔合笙】这种曲牌。元代以后,合生伎艺名称消失,只是作为曲牌名存在着。同时,根据相关分析,本文认为,合生是与小说、说经和讲史并列的宋代说话四大家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生 题目 隐语 商谜 “说话”四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剧绝句》二种考
12
作者 张晓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2,共8页
清代有两种《观剧绝句》,一为一卷本,一为三卷本。学界对这两种《观剧绝句》的关系或者多有混淆,或者语焉不详。通过对这两种著作的关系、各自的渊源流变和版本情况的详细考证,认为一卷本《观剧绝句》为乾隆年间状元金德瑛所作,三卷本... 清代有两种《观剧绝句》,一为一卷本,一为三卷本。学界对这两种《观剧绝句》的关系或者多有混淆,或者语焉不详。通过对这两种著作的关系、各自的渊源流变和版本情况的详细考证,认为一卷本《观剧绝句》为乾隆年间状元金德瑛所作,三卷本则是在一卷本的基础上,汇集众多名家的题和、题咏、题记而成,于光绪年间由叶德辉整理刊刻成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观剧绝句》 金德瑛 叶德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东乡族作家汉语创作刍论
13
作者 陈鸿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3-176,共4页
新时期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东乡族作家通过汉语写作走上文坛,甚至走向世界。他们良好的汉文化教育背景、丰富的人生体验、身兼数职的社会身份都为"第二母语"写作储备了充盈的条件。东乡族作家作品彰显了民族精神气质,弘扬了民... 新时期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东乡族作家通过汉语写作走上文坛,甚至走向世界。他们良好的汉文化教育背景、丰富的人生体验、身兼数职的社会身份都为"第二母语"写作储备了充盈的条件。东乡族作家作品彰显了民族精神气质,弘扬了民族文化,为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东乡族 民族文学 “第二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振绪《敦煌访古图》及其题咏考释
14
作者 张兵 杨东兴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145,共11页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发生巨大变化,文物古迹遭受极大破坏,敦煌莫高窟更是劫后余生,满目疮痍。《敦煌访古图》正是甘肃著名书画家范振绪在此背景下,感念张维访存敦煌文物的高尚情怀,为其精心绘制的。此画完成并公开...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发生巨大变化,文物古迹遭受极大破坏,敦煌莫高窟更是劫后余生,满目疮痍。《敦煌访古图》正是甘肃著名书画家范振绪在此背景下,感念张维访存敦煌文物的高尚情怀,为其精心绘制的。此画完成并公开之后,成为民国文坛一大盛事,于右任、张大千等大批名家为其题咏。《敦煌访古图》及其题咏是在保护敦煌石窟历史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献资料,在敦煌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维 范振绪 《敦煌访古图》 题咏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希伯来文化的两重关联
15
作者 刘青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78,共6页
鲁迅与希伯来文化信息的关联是人本立场和文化性质的。鲁迅对人性的态度充满矛盾,尊崇之,又怀疑之。鲁迅语境对人性阐释的重心不是善恶问题而是人性脆弱、易变和可塑的问题;希伯来文化中的人性是阶段性的,起源时候神圣,犯罪之后可怕,恩... 鲁迅与希伯来文化信息的关联是人本立场和文化性质的。鲁迅对人性的态度充满矛盾,尊崇之,又怀疑之。鲁迅语境对人性阐释的重心不是善恶问题而是人性脆弱、易变和可塑的问题;希伯来文化中的人性是阶段性的,起源时候神圣,犯罪之后可怕,恩典之中完美。鲁迅精神因素与希伯来文化资源的关联对中国文化生态的良性建构卓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希伯来文化 神性问题 人性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转向与生态批评的知识形态
16
作者 王为群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生态批评是对传统文化体系中人与自然的缺失的深层反思的结果。生态批评使美学和文学批评的封闭性空间充分向生态语境开放,将是对以前传统的批评观的扩展。从生态学视野向前延伸,并在此背景下将自然纳入诗学和文化批评的范畴。从文化转... 生态批评是对传统文化体系中人与自然的缺失的深层反思的结果。生态批评使美学和文学批评的封闭性空间充分向生态语境开放,将是对以前传统的批评观的扩展。从生态学视野向前延伸,并在此背景下将自然纳入诗学和文化批评的范畴。从文化转向的意义来看,价值的转向来源于危机的存在,危机是任何发展中的事物的直接动力。生态批评及其知识形态不是具有自足性的特征,其学理维度的多样知识谱系,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知识形态构建的必要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生态批评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不断完善、更新并不断吸收其他学科体系的知识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生态批评 知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藏族诗人伊丹才让诗歌的家国情怀
17
作者 刘秋芝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伊丹才让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用汉语创作的藏族诗人。他创作的初期,正值建国后50、60年代,与全国文学创作的思潮相呼应,伊丹才让对祖国对党倾心歌唱,他的诗歌充满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改革开放后,伊丹才让诗歌创作在赞美雪域草原... 伊丹才让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用汉语创作的藏族诗人。他创作的初期,正值建国后50、60年代,与全国文学创作的思潮相呼应,伊丹才让对祖国对党倾心歌唱,他的诗歌充满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改革开放后,伊丹才让诗歌创作在赞美雪域草原、咏叹藏民族历史文化的同时,涵养精神家园,把爱国之情融化在爱雪域爱民族的情感之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是他诗歌家国情怀的重要表现。纵观伊丹才让一生的诗歌创作成就,除去艺术形式方面的创新,他最大的贡献是将诗歌深植于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深厚土壤,把爱国爱党和爱民族爱雪域的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丹才让诗歌 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雪顿节的现代变迁研究
18
作者 蔡秀清 刘秋芝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98-103,110,共7页
文章基于拉萨雪顿节的起源和传承研究,结合现当代雪顿节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分析了雪顿节在性质、内容、空间和功能上的变迁。当代雪顿节适应西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传统雪顿节民俗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化因素,不断丰... 文章基于拉萨雪顿节的起源和传承研究,结合现当代雪顿节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分析了雪顿节在性质、内容、空间和功能上的变迁。当代雪顿节适应西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传统雪顿节民俗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化因素,不断丰富着雪顿节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超级复合型节日,呈现出从神圣过渡到世俗、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包容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藏族 雪顿节 变迁 文化 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藏族节庆习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9
作者 刘秋芝 蔡秀清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文章分析了藏族节庆习俗蕴含的个体身心的和谐、人际文化的和谐(族群内部和谐与族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文化因素,论述了藏族节日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认为藏族节日作为一种风俗制度和综合生活文化体系,... 文章分析了藏族节庆习俗蕴含的个体身心的和谐、人际文化的和谐(族群内部和谐与族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文化因素,论述了藏族节日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认为藏族节日作为一种风俗制度和综合生活文化体系,它在公共治理、人文调节、维护生态良性循环方面的功能十分突出,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资源库,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藏族所储存的文化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为实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节庆习俗 和谐社会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