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I的兰州带型城市市内交通设施空间演化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柴宗刚 李春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基于兰州中心城区2011—2022年市内交通设施的POI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从空间形态、方向分布和冷热点分析其空间演化、研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市内交通设施呈“东密西疏”的特征且集聚程度增强,市内交通设施和停车设施由“单核”变为“... 基于兰州中心城区2011—2022年市内交通设施的POI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从空间形态、方向分布和冷热点分析其空间演化、研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市内交通设施呈“东密西疏”的特征且集聚程度增强,市内交通设施和停车设施由“单核”变为“单核心、多散点并存”的空间形态,公交设施由“一主一次”变为“一主多次”并在边缘出现多个散点;市内交通设施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重心经历“东南-西北-东北”的偏移轨迹,具有向西北和东北扩散的趋势,公交设施的分布比停车设施更分散;市内交通设施和停车设施在城关区的热点由沿路散点转为沿路线性分布,最终呈现以东方红广场为核心,其他三区由沿路散点转为线性分布,公交设施热点相对分散,沿道路呈线性分布;“人文—地理”环境的约束、政府规划的调控、交通网络完善的推动共同影响市内交通设施的空间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兰州带型城市 市内交通设施 空间演化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城市视角下建成环境对步行效率影响研究——以兰州市城关核心片区为例
2
作者 杜森 钱苾宬 +1 位作者 王嘉鑫 王丽宁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9,共11页
步行是体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步行出行对于减轻交通拥堵、促进邻里交往及推动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兰州市城关核心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百度地图步行时间数据及兰州市建成环境要素数据,利用极限梯度提升模型探讨了建成... 步行是体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步行出行对于减轻交通拥堵、促进邻里交往及推动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兰州市城关核心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百度地图步行时间数据及兰州市建成环境要素数据,利用极限梯度提升模型探讨了建成环境对步行出行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对步行出行效率影响较显著的建成环境要素分别为断头路口密度(0.24)、支路与街巷比(0.22)、地块数量密度(0.13)、公交线密度(0.09)、公交站密度(0.08)及土地混合度(0.07)。(2)各建成环境要素与步行出行效率之间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从提倡小尺度街道、土地功能混合使用、合理布局公共交通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步行出行效率的步行空间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效率 建成环境 极限梯度提升模型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谷型城市绿色交通发展评价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琦 钱勇生 +1 位作者 曾俊伟 广晓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99,共5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战略提出的绿色交通建设,构建多样化的绿色城市交通体系,是解决我国河谷型城市一系列交通问题的根本之策。文章根据河谷型城市交通现状特征,从经济、社会和自然方面解析绿色交通系统各内涵要素,选...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战略提出的绿色交通建设,构建多样化的绿色城市交通体系,是解决我国河谷型城市一系列交通问题的根本之策。文章根据河谷型城市交通现状特征,从经济、社会和自然方面解析绿色交通系统各内涵要素,选取西部地区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值,构建绿色交通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兰州市2011—2017年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绿色交通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其发展速度远低于经济增速。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和河谷型城市特征,为河谷型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提高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并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提出的城市交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交通 河谷型城市 新型城镇化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明上河图》的城市交通规划价值剖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雅慧 孙鹏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4-145,共2页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梁的繁华景象,对研究北宋城市交通的发展颇有价值。文章以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为依据并结合画面描绘的内容,站在现代的视角,从交通布局与功能划分、交通方式的种类、交通规划与组织、商业街与交通方面分析了北...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梁的繁华景象,对研究北宋城市交通的发展颇有价值。文章以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为依据并结合画面描绘的内容,站在现代的视角,从交通布局与功能划分、交通方式的种类、交通规划与组织、商业街与交通方面分析了北宋时期的城市交通规划与发展,总结了规划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期对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北宋 交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型城市空间基因的生成机制与表达路径研究——以敦煌市沙州城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庞开拓 唐相龙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共10页
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产生千城一面、文脉割裂等诸多建设性破坏问题。空间基因是城市地域特色的抽象表达,是影响城市形态和布局的关键因素,与生物遗传基因类似,具有一脉相承特性。建立城市空间基因构成与分析框架,以敦煌市沙州城区为例,... 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产生千城一面、文脉割裂等诸多建设性破坏问题。空间基因是城市地域特色的抽象表达,是影响城市形态和布局的关键因素,与生物遗传基因类似,具有一脉相承特性。建立城市空间基因构成与分析框架,以敦煌市沙州城区为例,识别出宏观、中观、微观六种空间基因;分析其空间组合模式及形成脉络,解析其生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经研究发现,敦煌市沙州城区空间基因源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源于官本位礼制营城制度及历代营建者对自然环境特征与规律的掌握和应用。这六种空间基因皆在西汉郡城建立初就有雏形,经历代传承完善,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敦煌等绿洲型城市空间基因,以对自然地理条件的适应性和生态优先性为核心特征,融合多民族文化,城区沿交通干线或河流轴带发展。城市建设应在充分了解其空间基因基础上,探索城市空间导控规则,与时俱进取舍,传承与发扬营建智慧,塑造地域“本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基因 空间布局 生成 表达 绿洲型城市 敦煌沙州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彩钢板建筑群景观扩张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6
作者 雒亚文 杨树文 +1 位作者 李玉清 贺鹏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15630-15638,共9页
彩钢板建筑在西北部分重点城市中大规模聚集,既表征了城市演变的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发展。研究城市彩钢板建筑群时空演化过程为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有助于深入探讨城市景观格局的微观演变过程。以乌鲁木齐... 彩钢板建筑在西北部分重点城市中大规模聚集,既表征了城市演变的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发展。研究城市彩钢板建筑群时空演化过程为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有助于深入探讨城市景观格局的微观演变过程。以乌鲁木齐市为例,首先综合利用景观指数和多阶邻接度指数,分析彩钢板建筑群景观格局变化与景观扩张模式,进而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2005—2020年乌鲁木齐市彩钢板建筑群景观格局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彩钢板建筑群扩张主要以大型彩钢板建筑为主,并大量聚集在工业园以及工业用地集中的地带,米东区和头屯河区是彩钢板建筑扩张速度最快的地区。彩钢板建筑群扩张以蔓延式扩张为主,其扩张趋势逐年减弱。整体分布方式由离散分布逐渐向紧凑转变,城市用地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交通因素是制约彩钢板建筑群扩张的重要因素。各因子之间均为双因子增强,其中交通条件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钢板建筑群 景观格局 多阶邻接度指数 地理探测器 建筑群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住宅价格的带形城市铁路设施邻避影响特征
7
作者 王雪怡 耿满国 唐相龙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950,共10页
铁路是现代城市重要对外交通设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也存在对城市格局的割裂和对居民生活的干扰等负向影响。以“带”形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价格特征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2024年铁路设施的邻避影响及其特... 铁路是现代城市重要对外交通设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也存在对城市格局的割裂和对居民生活的干扰等负向影响。以“带”形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价格特征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2024年铁路设施的邻避影响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铁路设施对周围房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铁路线和铁路站场的距离每减少1%,房价分别下降0.175%和0.017%。(2)铁路线路的邻避影响范围约为1.2 km,铁路车站的邻避影响范围约为0.6 km。在带形城市形态和铁路线方向同向的作用下,邻避影响范围内的小区数量较多,占兰州市小区总数的55.24%。(3)铁路线路和铁路车站的影响范围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靠近核心发展区一侧的住宅小区受到铁路的影响更大,而房价高值区的住宅价格受到的影响强度大于边缘地区。(4)铁路车站站场区邻避效应影响范围最大为1.6 km,市政配套区最大影响范围为0.8 km,车站的正向效应对邻避效应有显著的抵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设施 邻避效应 带形城市 住宅价格 价格特征法 兰州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连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6-72,共7页
通过对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历程的槲里,发现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展中存在:城市绿地率低、公共绿地较少、城市绿地在布局上缺乏系统性,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防护绿地不足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兰州域市绿地系统规划... 通过对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历程的槲里,发现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展中存在:城市绿地率低、公共绿地较少、城市绿地在布局上缺乏系统性,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防护绿地不足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兰州域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际相脱离,没有很好地体现兰州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步促进兰州河谷型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城市绿地系统 发展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主城区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卢北 曾俊伟 +3 位作者 钱勇生 魏谞婷 杨民安 李海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3-1343,共11页
便捷发达的交通有利于提升城市活力,从而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挖掘城市活力变化机理,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路网形态和地理大数据,使用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路网对城市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活... 便捷发达的交通有利于提升城市活力,从而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挖掘城市活力变化机理,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路网形态和地理大数据,使用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路网对城市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活力随着路网向外逐渐降低,变化规律与路网接近度呈现高度一致性。(2)在提升兰州市主城区城市活力方面,穿行度作用较为微弱,但有利于发挥兰州市在兰西城市群中的联通作用。(3)街道和城区的衔接处和边缘接近度较高,黄河两岸城市活力值受地理限制存在较强的差异性。(4)路网形态布局合理的地区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商业和服务活动,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和更多的经济机会。研究结果可以明确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为兰州市主城区提升城市活力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城市活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网形态 城市活力 路网拓扑结构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设计网络分析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地区交通可达性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彦慧 钱勇生 +2 位作者 曾俊伟 魏谞婷 杨民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15597-15616,共2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与城市的关系成为未来区域发展的方向。陕甘宁地区位置特殊,由2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多指标体系,以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赋予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各城市交通可达性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进行综合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与城市的关系成为未来区域发展的方向。陕甘宁地区位置特殊,由2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多指标体系,以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赋予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各城市交通可达性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运用ArcGIS软件绘制各个城市交通可达性、城市活力以及两者耦合协调程度的分布图。结果表明:陕甘宁地区交通可达性公路系统比铁路系统更具优势。陕甘宁地区城市活力呈现以西安为中心,兰州为副中心的分布格局,区域整体活力较弱,特别是以酒泉、嘉峪关为主的河西地区,受制于地形限制距离中心城市均较远。在公路和铁路视角下,陕甘宁地区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综合活力耦合协调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整体协调结果极端化分布。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试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城市活力 陕甘宁地区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E法的兰州市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芸云 许新亚 王睿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254-258,265,共6页
基于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公园使用状况。从公园游园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兰州市城市公园的使用状况。结果表明:3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使用者主体不同,且游园者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比例存在差异;... 基于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公园使用状况。从公园游园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兰州市城市公园的使用状况。结果表明:3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使用者主体不同,且游园者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比例存在差异;游园者主要来园方式是步行与乘坐公共汽车,来园时间主要为下午;散步、休息和娱乐健身是来园主要目的,在不同类型公园的逗留时间不同,在老年公园逗留时间最长;游园者对3个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的基础设施数量、位置和维护的满意度均较低;游园者对五泉山公园绿化养护、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的满意度最高,老年公园次之,雁滩公园最低。最后,提出了公园管理与使用的科学对策,旨在为兰州市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使用状况 游园者 满意度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思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月 甄峰 +1 位作者 宁雷 顾思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兰西城市群是黄河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源。为给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制定和推进实施提供新的视角及理论参考,对该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空间保障能力、产业支撑水平、... 兰西城市群是黄河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源。为给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制定和推进实施提供新的视角及理论参考,对该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空间保障能力、产业支撑水平、环境承载能力等已有研究进行梳理,阐述了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联系,通过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思路研究框架,建立城市群由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向“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功能转化的路径。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重点在于:保障生态系统支持服务功能,以筑牢一体化地缘环境基础;发挥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以破解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约束;释放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潜力,以加快自然资本绿色价值转化;赋能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以良好生态增进民生福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高质量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转化 研究框架 兰西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兰州市主城区生活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3
作者 单天爱 王立新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3期171-176,182,共7页
基于兰州市主城区POI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内生活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各类生活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较密集,西部和南部分散,形成以“老城区”为核心、连片组团... 基于兰州市主城区POI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内生活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各类生活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较密集,西部和南部分散,形成以“老城区”为核心、连片组团、多中心发展的空间布局;②兰州市城关区中心地带生活服务设施配套较为合理,西固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生活服务设施配套较差,有待优化改善;③兰州市主城区生活服务设施分布方向受地形影响均呈现出显著的西北-东南走向;④不同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⑤兰州市主城区生活服务设施混合度普遍较高,这得益于其“两山夹一川”的地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服务设施 POI 空间分布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过渡带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模拟:以甘肃省为例
14
作者 唐相龙 蔡乐山 张博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2-865,共14页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过渡带,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研究未来多情景下甘肃省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是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对优化生态过渡带地...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过渡带,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研究未来多情景下甘肃省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是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对优化生态过渡带地区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利用斑块土地利用模拟模型(PLUS模型),除常规的自然演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情景外,结合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强制约束性内容,设置规划干预情景,预测未来203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需求和空间分布。最后,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甘肃省2020年和未来4种情景下的ESV。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主要是荒漠、戈壁)为主,均分别占30%以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征为“林-田-水-草-沙”之间的转化。(2)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明显,增幅为36.29%。生态保护情景下,草地面积增长最明显,增长1 790.23 km^(2)。规划干预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幅为19.90%,草地面积增长1 469.47 km^(2)。(3)自然演化情景、经济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规划干预情景下ESV分别为3 704.47亿、3 698.08亿、3 730.14亿和3 725.56亿元。规划干预情景在土地利用方面可以有效兼顾甘肃省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需求。甘肃省应当重视土地利用功能的空间差异和时序差异,强化河西走廊地区防护林、祁连山国家公园、黄河与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源地的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过渡带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蒋晓娟 王月菊 +1 位作者 陈兴鹏 张子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1,共9页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增长、空间扩张和社会转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四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城市化的目的。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度和...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增长、空间扩张和社会转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四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城市化的目的。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从全国、八大区域和省域三个尺度分析了耦合度和协调性的时间演变轨迹,并利用R/S分析方法对时间演变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利用GIS手段,就耦合度和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出低强度耦合、低水平协调状态,且耦合强度在不断降低,但协调水平不断提高,耦合度和协调性的时间尺度演变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耦合度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耦合度和协调性的空间格局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低耦合强度、低协调水平或较低耦合强度、较低协调水平类型区,仅有少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协调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社会 城市化 耦合度 协调性 时空演变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伯集热墙在学校建筑中的节能特性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天鹏 高发文 +3 位作者 王建华 颜鲁祥 刘妍妍 金兴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0-976,共7页
对兰州地区一所中学实验楼的特朗伯集热墙系统的热工与节能性能进行测试与调查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在建筑建成10 a后的冬季正常运行期间,单组通风口的日对流供热量为6.89 kW,集热墙日平均热效率为18.4%,夜间稳定传热时段的传热系数为1.0... 对兰州地区一所中学实验楼的特朗伯集热墙系统的热工与节能性能进行测试与调查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在建筑建成10 a后的冬季正常运行期间,单组通风口的日对流供热量为6.89 kW,集热墙日平均热效率为18.4%,夜间稳定传热时段的传热系数为1.06 W/(m^2·K),综合热工节能性能良好。特朗伯集热墙式公共建筑在使用管理中应注意通风道内的清洁卫生、保持流道顺畅,定期维护检修以保证风口启闭装置功能良好,避免建筑后期改造装修中堵塞通风口、破坏集热墙的通风供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伯集热墙 热效率 传热系数 通风口 学校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流”视角下西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变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俊伟 石生钿 +4 位作者 钱勇生 李信 柳祯 魏谞婷 杨民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3,共6页
基于西北地区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铁路客运班列数据,运用列车频次优势度、复杂网络理论及社区结构识别等方法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铁路建设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社区数量减少,已形成分别以... 基于西北地区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铁路客运班列数据,运用列车频次优势度、复杂网络理论及社区结构识别等方法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铁路建设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社区数量减少,已形成分别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核心城市的稳定的多中心结构。(2)西北地区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中心度及中介度的影响较小,对列车频次优势度的影响比较明显,西北地区高铁建设仍需注重“量”的积累。(3)西北地区各城市列车频次优势度及中心度呈现出明显的“沿途效应”。(4)基于普速铁路联系强度划分的社区空间分布与城市群分布有较强的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在考虑高速铁路列车频次的影响下,这种一致性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频次 城市网络 社区结构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延续”到“流变”《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的历史回溯与价值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相龙 王德 李百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6,共7页
以时任兰州市市政建设科科长任震英主持完成的1951年《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草案概要》和1952年《兰州市新都市建设计划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社会制度变迁与国民经济恢复的历史宏观背景之中,分析了兰... 以时任兰州市市政建设科科长任震英主持完成的1951年《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草案概要》和1952年《兰州市新都市建设计划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社会制度变迁与国民经济恢复的历史宏观背景之中,分析了兰州都市建设计划从"工业为副"到"工业为主"的规划思想流变过程,以及从"欧美模式显性延续"到"苏联模式隐性介入"的规划范型演进历史。认为中国近代都市计划被欧美模式等外来城市规划思想介入的过程是非连续性的,明显具有阶段性和局部性。兰州市1951年和1952年先后编制的都市建设计划的发展变化过程极具历史代表性,"以小见大"地印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规划范型从以欧美模式为主导的都市计划向以苏联模式为主导的城市规划演变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计划 规划范型 欧美模式 苏联模式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图景信息解译的敦煌壁画城垣范型演变研究
19
作者 耿满国 唐相龙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4,共7页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敦煌壁画的建筑学研究对补充古代建筑史料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敦煌壁画77幅城垣图像为研究对象,借助图像复写提取城形、墙、门和城外环境等要素,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其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译。研究发现:第...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敦煌壁画的建筑学研究对补充古代建筑史料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敦煌壁画77幅城垣图像为研究对象,借助图像复写提取城形、墙、门和城外环境等要素,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其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译。研究发现:第一,以重要要素出现与消失为历史节点将敦煌壁画城垣演变分为继承、发展、成熟和演化4个时期;第二,敦煌壁画城垣形成以礼乐制度内涵式影响为主导,社会思想政策和营造技术等渐进指导式影响为辅的范型演变规律;第三,敦煌壁画城垣图像具有中国古代城市的范型特征,展示了丰富立体的古代城垣形象。本研究可为中国古代城垣图像库的构建,古代城市遗址考古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城垣 范型演变 信息解译 历史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都市圈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预测
20
作者 张博文 唐相龙 +1 位作者 崔婕心 蔡乐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5,共14页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土地利用情景模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等领域,但所使用的方法模型不能很好地用于剖析两者间的深层次关系。本研究采用当量因子法对西安都市圈生态系...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土地利用情景模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等领域,但所使用的方法模型不能很好地用于剖析两者间的深层次关系。本研究采用当量因子法对西安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计算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相关社会经济数据采用PLUS模型对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3种情景下西安都市圈2030和2040年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模拟,从而探究西安都市圈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西安都市圈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由2000年的15 839.86 km^(2)减少到2020年的14 611.90 km^(2),减少1 227.69 km^(2),而在这期间建设用地则由2000年2 245.06 km^(2)增长到2020年的3 397.34 km^(2),共增长1 152.28 km^(2)。3种情景下2030和2040年各类用地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发展情景下,2030和204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相较于2020年迅速扩张为3 736和4 052 km^(2),耕地和草地面积持续缩减;2030和204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2020年下降较大,分别为799.59和809.84亿元。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趋势减缓,2030和2040年分别为3 511和3 604 k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3种情景中最高,分别为817.51和819.58亿元。旅游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侵占得到有效控制,2030和2040年比自然发展情景分别增长147和272 k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815.67和810.05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多情景模拟 西安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