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谱写轨道交通建设的奋进篇章——兰州交通大学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纪实
1
作者 李引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I0002-I0002,共1页
1.鼎力为交通,天佑铸精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中国的交通大学中,兰州交通大学是最西边的一所。这所成立于1958年的高等学府,因“西北铁路建设和为中国铁路培养高级人”的历史使命应运而生,由京唐两院主干系科340余名教职员工成建制迁入... 1.鼎力为交通,天佑铸精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中国的交通大学中,兰州交通大学是最西边的一所。这所成立于1958年的高等学府,因“西北铁路建设和为中国铁路培养高级人”的历史使命应运而生,由京唐两院主干系科340余名教职员工成建制迁入兰州组建而成,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三所铁路高等院校,时名兰州铁道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铁道学院 不忘初心 轨道交通建设 成建制 一所 高等院校 教职员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曹海艳老师染缬作品选登
2
作者 曹海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共1页
关键词 工业设计系 兰州交通大学 染缬 艺术设计学院 文化创新工程 推广平台 重点项目 传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交通大学实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范宏伟 郝招 +2 位作者 乔梁 张连 高洁伦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18-120,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在了解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兰州交通大学实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1)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理论依据充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高校特点。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在了解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兰州交通大学实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1)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理论依据充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高校特点。2)兰州交通大学已有的硬件、软件、活件条件,适合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俱乐部 体育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共享型毕业论文指导学习管理系统的实践与应用——以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系统建设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洁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3,41,共4页
本文从本科生毕业论文现存的问题和需求入手,基于校园网平台建构了交互式、共享型毕业论文系统,实现了毕业论文指导、学习、管理的网络化,同时具有数据采集、储存、调用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本系统实现了毕业论文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学习、... 本文从本科生毕业论文现存的问题和需求入手,基于校园网平台建构了交互式、共享型毕业论文系统,实现了毕业论文指导、学习、管理的网络化,同时具有数据采集、储存、调用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本系统实现了毕业论文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标准化指导和综合性高效管理,大大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和毕业论文指导、管理工作的效率,对毕业论文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对高校毕业论文系统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交互共享 毕业论文 学习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131,共1页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由原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的铁道建筑系、桥梁与隧道工程系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学院设有8个系、1个土木综合实验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长江学...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由原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的铁道建筑系、桥梁与隧道工程系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学院设有8个系、1个土木综合实验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长江学者创新团队,4个国家实验教育中心。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69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0余名,在职硕士研究生400余,博士研究生40名。学院现有教职工159名,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4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0名。学院建筑面积17000余平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 学院建筑 全日制本科生 综合实验 长江学者 省部级重点 创新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6
作者 蓝充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兰州交通大学 绘画作品 艺术设计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区城市雨洪模拟及LID效果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碧云 任建民 +1 位作者 张进丽 王元元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2,共4页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从海绵城市视角出发,利用美国暴雨管理模型(SWMM)建立兰州交通大学校园雨洪径流模型,针对研究区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的矛盾,选择适合研究区的LID措施,模拟研究区在不同LID措施下不同重现期时的雨洪调控效果。结果表...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从海绵城市视角出发,利用美国暴雨管理模型(SWMM)建立兰州交通大学校园雨洪径流模型,针对研究区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的矛盾,选择适合研究区的LID措施,模拟研究区在不同LID措施下不同重现期时的雨洪调控效果。结果表明,LID措施组合布置时对研究区径流的消减作用最好,其中径流总量消减率和径流峰值消减率最高可达58.9%、57.0%;峰现时间最大可推迟12min。在小重现期降雨下,LID措施的雨洪调控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雨洪模拟 LID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4,共1页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由原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的铁道建筑系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系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学院没有8个系、1个土木综合实验中心、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者创新团队,4个国家实践教育中心。
关键词 西南交通大学 工程学院 兰州 重点实验室 隧道工程 实验中心 实践教育 建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景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交通路口视频流数据集
9
作者 火久元 魏金莉 +1 位作者 孟昱煜 王院荣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380-389,共10页
兰州市作为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交通布局为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针对复杂场景下河谷型城市交通路口的视频流数据集。本数据集涵盖了兰州市内多个关键交通路口的视频监控... 兰州市作为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交通布局为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针对复杂场景下河谷型城市交通路口的视频流数据集。本数据集涵盖了兰州市内多个关键交通路口的视频监控数据,包括不同时间段(如早高峰、平峰时段)、不同天气条件(如晴天、雾天等)、不同交通状况(如拥堵、畅通等)、不同光照条件(如光线昏暗、光线充足等)下的视频流数据。数据采集时间为2021年11月16日、12月3日和12月9日。在数据处理方面,本文对视频数据进行了精细化的标注和分类,包括车辆类型、车辆所在车道等方面。本研究构建的兰州市交通路口视频数据集在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中,经过了完整性验证、清晰度评估、稳定性检查以及标注准确性校验,确保了数据的高度可靠性。本数据集丰富多样,旨在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交通拥堵治理和交通事故预防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从而为河谷型城市的交通流量分析提供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复杂场景 关键交通路口 视频监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的兰州带型城市市内交通设施空间演化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宗刚 李春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基于兰州中心城区2011—2022年市内交通设施的POI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从空间形态、方向分布和冷热点分析其空间演化、研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市内交通设施呈“东密西疏”的特征且集聚程度增强,市内交通设施和停车设施由“单核”变为“... 基于兰州中心城区2011—2022年市内交通设施的POI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从空间形态、方向分布和冷热点分析其空间演化、研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市内交通设施呈“东密西疏”的特征且集聚程度增强,市内交通设施和停车设施由“单核”变为“单核心、多散点并存”的空间形态,公交设施由“一主一次”变为“一主多次”并在边缘出现多个散点;市内交通设施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重心经历“东南-西北-东北”的偏移轨迹,具有向西北和东北扩散的趋势,公交设施的分布比停车设施更分散;市内交通设施和停车设施在城关区的热点由沿路散点转为沿路线性分布,最终呈现以东方红广场为核心,其他三区由沿路散点转为线性分布,公交设施热点相对分散,沿道路呈线性分布;“人文—地理”环境的约束、政府规划的调控、交通网络完善的推动共同影响市内交通设施的空间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兰州带型城市 市内交通设施 空间演化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DNNF-CAF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庆荣 慕壮壮 +1 位作者 朱昌锋 何润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8-328,共11页
短时交通流预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针对交通流复杂多变的时空特征、非平稳性及外部因素引发的数据异常,提出考虑异常因素的混合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hybrid deep neural network forecasting model considering anomalou... 短时交通流预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针对交通流复杂多变的时空特征、非平稳性及外部因素引发的数据异常,提出考虑异常因素的混合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hybrid deep neural network forecasting model considering anomalous factors,HDNNF-CAF)。该模型将邻接矩阵、交通流量矩阵及交通流其他参数矩阵结合异常数据处理理论,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异常数据识别。建立异常数据时空特征提取理论,捕获异常数据时空信息;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降低交通流数据非平稳性,并提出图卷积网络(GCN)优化Informer理论分别对各个子序列进行特征提取,以组合生成交通流时空信息。最终结合异常数据与交通流数据的时空信息生成预测结果。在真实数据集PeMS04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HDNNF-CAF能够有效识别交通流异常数据,提高预测精度,优于一些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 预测 深度学习 图卷积网络 时空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道路交通小目标车辆检测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火久元 苏泓瑞 +1 位作者 武泽宇 王婷娟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7,共12页
针对交通道路中小目标车辆存在的识别困难、检测精度低以及误检和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算法的大内核、多尺度梯度组合的道路交通小目标车辆检测模型RGGE-YOLOv8。首先,使用RepLayer模型替换YOLOv8网络的主干部分,引入大内核深... 针对交通道路中小目标车辆存在的识别困难、检测精度低以及误检和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算法的大内核、多尺度梯度组合的道路交通小目标车辆检测模型RGGE-YOLOv8。首先,使用RepLayer模型替换YOLOv8网络的主干部分,引入大内核深度可分离卷积结构,拓展上下文信息,以增强模型对小目标的信息捕获能力;其次,使用GIoU代替原损失函数,解决IoU在预测框与真实框没有重叠时存在的无法优化问题;然后,引入全局注意力机制(GAM),通过减少信息丢失并增强全局交互信息来提高网络的特征表达能力;最后,引入CSPNet并重参化梯度组合特征金字塔,使得模型具有较大感受野和高形状偏差。实验结果表明,RGGE-YOLOv8在Visdrone数据集和自有数据集上mAP@0.5指标分别达到34.8%和94.7%,相较于原始YOLOv8n算法精度分别提高了2.2和5.51百分点,证明了RGGE-YOLOv8模型对道路小目标车辆检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 小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多尺度特征金字塔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热湿传递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的影响
13
作者 王烨 李永全 +2 位作者 朱欣悦 党闻语 梁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2,共11页
为研究土壤温湿度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兰州地区不同气象参数条件下杂散电流随土壤热湿传递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对电流密度的影响,运用熵权法得到土壤温湿度对电流密度... 为研究土壤温湿度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兰州地区不同气象参数条件下杂散电流随土壤热湿传递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对电流密度的影响,运用熵权法得到土壤温湿度对电流密度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壤土、砂土及砂石土中杂散电流均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在土壤温度上升幅度较大时,杂散电流呈小幅度上升趋势;砂石土的杂散电流最小,可知其比壤土和砂土更有利于减小杂散电流的泄漏量;土壤深度为10 cm时,高温季节温度对杂散电流密度的影响权重值小于含水率;土壤深度为30 cm时,3种土壤在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时均是温度对杂散电流密度的影响权重更大,其温度对杂散电流密度的影响权重高温季节为55%~64%,低温季节为6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杂散电流 土壤 温度 含水率 热湿传递 试验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锐 司鑫悦 王成志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干独立测试区段;其次将线路特征量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形式化语言,提高编辑效率和人机交互体验;然后应用辅助生成工具自动生成若干条现场可执行的工程验收测试序列;最后选取真实线路作为测试对象,验证工程验收测试效率。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设计测试序列的方法,通过形式化语言设计的测试序列,满足工程验收要求,覆盖互联互通测试案例,能够缩短现场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系统 CBTC 互联互通 工程测试 形式化语言 测试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1-CRITIC-VIKOR模型在山区干线公路交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王立 李智俣 +3 位作者 何瑞春 王治利 徐重岐 赵冬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6-1674,共9页
为克服单一赋权法的局限性,结合山区干线公路交通特征及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从社会因素、驾驶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道路因素五个维度出发,选取18个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序关系分析法(Order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G1)-指... 为克服单一赋权法的局限性,结合山区干线公路交通特征及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从社会因素、驾驶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道路因素五个维度出发,选取18个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序关系分析法(Order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G1)-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折中妥协多属性决策法(Vl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VIKOR)对山区干线公路交通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基于G1-CRITIC-VIKOR模型的山区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及比选方法。以中国西部6条山区干线公路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1-CRITIC-VIKOR模型的评价效果与传统的秩和比(Rank-Sum Ratio,RSR)综合评价法及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评价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具有更好的辨识性,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交通安全评价 山区干线公路 组合赋权 秩和比法 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自适应门控图卷积网络的交通拥堵预测
16
作者 王庆荣 高桓伊 +2 位作者 朱昌锋 何润田 慕壮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47,共17页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交通拥堵程度不断加剧,这种现象对环境保护与城市运行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精确预测交通拥堵对于交通管理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在建模交通数据的动态时变特性及复杂路段间交互关系方面...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交通拥堵程度不断加剧,这种现象对环境保护与城市运行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精确预测交通拥堵对于交通管理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在建模交通数据的动态时变特性及复杂路段间交互关系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门控时空卷积网络模型,以更有效地刻画和预测交通拥堵状况。首先,通过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将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拥堵状态类别,并将其作为辅助特征融入预测模型,以增强特征表达能力;然后,引入门控时间卷积网络以捕捉交通数据间的时序特性与动态依赖关系,并构建动态自适应门控图卷积网络,通过信号生成模块与双层调制机制实现特征融合与动态权重分配,从而完成对时空特征的有效提取;最后,引入残差连接以增强训练过程的稳定性,并利用跳跃连接对多层次与多尺度特征进行有效整合。在真实交通数据集PeMS08与PeMS04上对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基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预测 图神经网络 动态自适应门控 聚类算法 门控时间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ISSA-DALSTM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
17
作者 王庆荣 王俊杰 +1 位作者 朱昌锋 郝福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81,共16页
针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数据序列的波动性和非线性影响预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次分解、双重注意力机制、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引入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针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数据序列的波动性和非线性影响预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次分解、双重注意力机制、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引入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将交通碳排放数据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模态分量,再利用样本熵对各分量复杂度进行量化,并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对熵值最高的分量进行二次分解,进一步弱化交通碳排放数据序列的波动性和非线性;然后,为挖掘交通碳排放量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联性,构建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优化的LSTM(DALSTM)模型,在LSTM模型的输入端嵌入特征注意力机制,突出关键输入特征;同时,在输出端嵌入时间注意力机制,提取关键历史时刻信息;最后,结合Circle混沌映射、动态惯性权重因子和混合变异算子策略改进SSA算法,并对各模态分量分别建立ISSA-DALSTM模型,接着对各模态分量预测值进行重构。用所测算的中国交通运输业1990—2019年碳排放数据来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5.3088、3.5661、0.4439,均优于其他对比模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预测 二次分解 双重注意力机制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邻近节点空间相关性的交通流预测模型
18
作者 闫光辉 李鸿涛 +1 位作者 张斌 常文文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5-833,共9页
针对现有的交通流预测模型存在难以对非邻近节点之间的时空相关性显式建模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利用超图表征空间相关性的超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double attention hypergraph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A2HGCN)。首先,通过寻找节点之... 针对现有的交通流预测模型存在难以对非邻近节点之间的时空相关性显式建模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利用超图表征空间相关性的超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double attention hypergraph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A2HGCN)。首先,通过寻找节点之间的相似关系构造超边,利用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构造超图;然后提出一个超图卷积模型,其中利用超图卷积和将超图线扩展为图后利用线图卷积来捕获潜在的空间相关性;再利用融合双层注意力机制的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捕获时间相关性,最后得出预测结果。在数据集PEMS-BAY中,A2HGCN方法的评价指标MAE、MAPE和RMSE在预测步长为15 min时为1.223、2.617%、2.547,30 min时为1.554、3.541%、3.420,60 min时为1.867、4.578%、4.224。在数据集PEMSM中,该方法的评价指标MAE、MAPE和RMSE在预测步长为15 min时为1.858、4.385%、3.339,30 min时为2.374、5.775%、4.362,60 min时为3.046、7.713%、5.479。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预测步长下均优于基线模型,验证了考虑非邻近节点之间的时空相关性对于提高交通预测准确性的有效性。由此可得,超图卷积神经网络在捕获时空相关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超图理论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交通流下交叉口信号及车辆轨迹融合控制模型
19
作者 王海涌 张丹 +1 位作者 王孟琳 田爱爱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3,共8页
在异质交通流背景下,针对交通信号调度与车辆轨迹规划协同问题,本文提出集信号和轨迹于一体的融合控制模型。该模型采用竞争双深度Q网络算法(Dueling Double Deep Q Network, D3QN),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对交通信号和车辆轨迹进行同步优... 在异质交通流背景下,针对交通信号调度与车辆轨迹规划协同问题,本文提出集信号和轨迹于一体的融合控制模型。该模型采用竞争双深度Q网络算法(Dueling Double Deep Q Network, D3QN),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对交通信号和车辆轨迹进行同步优化,旨在实现交通效率与生态驾驶的双重目标,并基于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仿真平台对模型进行全面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基准模型相比,单一优化策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叉口性能,但存在整体效率提升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的融合控制模型结合了宏观交通流与微观车辆行为的优化,使车均延误降低66.99%,燃油消耗减少11.26%,同时CO_(2)等污染物排放量也显著减少。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揭示了系统性能随网联自动驾驶汽车(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CAV)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修正:当渗透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性能提升幅度逐渐减小,且模型在不同交通流量条件下均展现出稳定的优化效果,这一结果证实了该控制方法在城市交叉口环境中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信号控制 轨迹规划 交叉口 异质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学习的可扩展交通图像自动标注方法
20
作者 侯越 李前辉 +3 位作者 袁鹏 张鑫 王甜甜 郝紫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34-1643,共10页
针对现有交通图像自动标注方法标注类别不可扩展、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模态间对比学习的可扩展交通图像自动标注方法.该方法以文本和图像双模态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学习捕获模态间特征的相似关系,采用模态间特征增强策略优化跨模... 针对现有交通图像自动标注方法标注类别不可扩展、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模态间对比学习的可扩展交通图像自动标注方法.该方法以文本和图像双模态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学习捕获模态间特征的相似关系,采用模态间特征增强策略优化跨模态数据的有效对齐.在文本特征提取阶段,提出文本距离融合编码模块,通过构建距离感知特征融合组件,增强文本序列的局部特征表达能力.在图像特征提取阶段,设计可变形过滤卷积结构,在增强不规则目标识别能力的同时,有效过滤噪声信息.建立组合对比损失函数,改进原有的损失结构,提升模态间正、负样本的区分度.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同类规模的其他模型,所提模型在BIT车辆数据集上的m AP0.5和mAP0.5:0.95分别提升了5.3%、4.8%,在交通图像自动标注方面,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标注 对比学习 双模态 类别可扩展 交通视频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