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3种小檗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红宁 孙爱群 +1 位作者 左经会 林长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6,共6页
为弄清贵州特有药用植物永思小檗(Berberis tsienii)和威宁小檗(B.weiningensis)以及广布种金花小檗(B.wilsonae)的种间与居群间的系统关系及遗传结构,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与PCR直接测序法,对小檗属3种植物7个居群的过氧化物酶(P... 为弄清贵州特有药用植物永思小檗(Berberis tsienii)和威宁小檗(B.weiningensis)以及广布种金花小檗(B.wilsonae)的种间与居群间的系统关系及遗传结构,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与PCR直接测序法,对小檗属3种植物7个居群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OD同工酶酶带数共11条,其中,永思小檗3个居群的个体酶带数3~6条,威宁小檗3个居群的个体酶带数3~4条,金花小檗1个居群的个体酶带数2~3条;不同物种均有独特的谱带特征,可作为物种鉴定的辅助依据。经同工酶水平与ITS序列聚类分析,威宁小檗与金花小檗的亲缘关系较近,而永思小檗与金花小檗、威宁小檗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属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种树蛙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红 李松 +1 位作者 熊荣川 田应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128-3132,共5页
用透明骨骼双色法对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黑点树蛙(Rhacophorus nigropunctatus)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黑点树蛙在副蝶骨、舌器、肩带等方面与斑腿泛树蛙和大树蛙存在着... 用透明骨骼双色法对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黑点树蛙(Rhacophorus nigropunctatus)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黑点树蛙在副蝶骨、舌器、肩带等方面与斑腿泛树蛙和大树蛙存在着明显差异,并对泛树蛙属与树蛙属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蛙(Rhacophoridae) 骨骼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溪鲵皮肤系统的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354-3357,共4页
用组织切片法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对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山溪鲵皮肤主要分为表皮和真皮,皮肤表面轻微角化,表皮下微血管丰富,利于皮肤呼吸;真皮中含有大量的皮肤腺,分为黏液腺和... 用组织切片法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对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山溪鲵皮肤主要分为表皮和真皮,皮肤表面轻微角化,表皮下微血管丰富,利于皮肤呼吸;真皮中含有大量的皮肤腺,分为黏液腺和颗粒腺,黏液腺大多分布在头部和躯干部,尾部的颗粒腺多而大,尤其尾后侧更为丰富;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同,躯干背部皮肤最薄,尾后侧皮肤最厚;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疏松层近表皮处,在腹中部较少,而在其他部位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 皮肤系统 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山优势植物对重金属吸收及富集特征 被引量:30
4
作者 吴汉福 田玲 +2 位作者 翁贵英 李金辉 邓红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7-322,共6页
对六盘水市某煤矿煤矸石山14种优势植物根际土壤污染状况以及对重金属吸收与富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土壤中重金属Zn、Cu、Cd和Pb有明显积累,Cd的污染最为严重。对各种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分析发现,地上部分中Cu、Pb含... 对六盘水市某煤矿煤矸石山14种优势植物根际土壤污染状况以及对重金属吸收与富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土壤中重金属Zn、Cu、Cd和Pb有明显积累,Cd的污染最为严重。对各种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分析发现,地上部分中Cu、Pb含量最高的植物为假酸浆,分别为46.79,12.56mg/kg;Zn含量最高的植物是酸模叶蓼,为60.97mg/kg;Cd含量最高的植物是龙葵,为1.84mg/kg。对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分析发现,鬼针草、千里光、龙葵、醉鱼草艾蒿和野棉花对Zn、Cu、Cd、Pb具有较强转移能力;假酸浆的地上部分对Cd的富集系数最高,为1.28;假酸浆的地下部分对重金属Zn、Cu、Cd、Pb的富集系数也较高,分别为1.83,0.90,3.20,1.96。因此,假酸浆可作为煤矸石风化土植被恢复的植物,同时也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优势植物 重金属 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糖蜜废水 被引量:17
5
作者 林长松 袁旭峰 +4 位作者 王小芬 冯宗强 朱万斌 程序 崔宗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5-200,共6页
为开发高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沼气发酵技术,以活性炭纤维作为生物膜载体,在实验室规模上对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糖蜜废水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初始进水COD为5000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保持在2d左右。在进水COD为47000m... 为开发高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沼气发酵技术,以活性炭纤维作为生物膜载体,在实验室规模上对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糖蜜废水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初始进水COD为5000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保持在2d左右。在进水COD为47000mg/L以内时,相应的有机容积负荷(OLR,COD含量)达到21.38kg/(m3·d),COD去除率保持在86%以上,沼气容积产气率为9.51L/(L·d),甲烷容积产气率为6.46L/(L·d);当OLR进一步从21.38kg/(m3·d)逐步升高到35.13、39.06、44.88kg/(m3·d)时,COD去除率从86.48%分别降低到74.40%,67.02%和63.50%,相应的沼气容积产气率为13.71,13.98和11.44L/(L·d),甲烷容积产气率为8.84,8.67和5.89L/(L·d)。进水的pH值通常在3.5~5.6之间,OLR低于35.13kg/(m3·d)时,无需对pH值进行中和调节,出水的pH值自然维持在6.8~7.6的良好状态,超出此范围,则需加碱对进水的pH值作适当调节。最终进水COD高达78600mg/L,相应的OLR为44.88kg/(m3·d)。在165d的运行过程中污泥形成量小,没有发生堵塞现象,固定床厌氧反应器表现出高效的处理酸性高浓度有机废水和较强的抗负荷冲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糖蜜废水 活性炭纤维 厌氧发酵 固定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龙胆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利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爱群 林长松 +2 位作者 左经会 杨友联 吴汉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27,共5页
为贵州龙胆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学鉴定及资料考证,对贵州龙胆属(Gentiana)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有龙胆属植物29种1变种,分属6个组,其中小龙胆组植物最多,有18种1变种;... 为贵州龙胆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学鉴定及资料考证,对贵州龙胆属(Gentiana)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有龙胆属植物29种1变种,分属6个组,其中小龙胆组植物最多,有18种1变种;其次为多枝组,有4种;微籽组有3种;狭蕊组有2种;最少的为秦艽组和龙胆草组,各有1种。可入药的有22种,占贵州该属总数的73.33%,绝大多数种类以全草入药,极少数种类以根茎入药。同时编制出分种检索表,并对龙胆属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属 资源利用 分种检索表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绪英 向红 +2 位作者 左经会 林长松 杨再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优选出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盐酸小檗碱在医药工业上的研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乙醇为溶媒,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L(934)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 【目的】优选出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盐酸小檗碱在医药工业上的研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乙醇为溶媒,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L(934)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媒倍数对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综合考虑成本及提取效率,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以150倍45%乙醇作溶媒,60℃超声提取一次,时间为40min。【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超声提取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含量达11.9633mg/g,进一步证实以乙醇为溶媒、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小檗碱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思小檗 盐酸小檗碱 乙醇 超声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属5种植物的同工酶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爱群 游进国 +1 位作者 林长松 李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2-65,共4页
为探明龙胆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技术,对龙胆属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草甸龙胆G.praticola、翼萼龙胆G.pterocalyx、滇龙胆G.rigescens和头花龙胆G.cephalantha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超氧化物歧化... 为探明龙胆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技术,对龙胆属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草甸龙胆G.praticola、翼萼龙胆G.pterocalyx、滇龙胆G.rigescens和头花龙胆G.cephalantha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SOD)和淀粉酶同工酶(AMY)的酶谱和亲缘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5种龙胆属植物的3种同工酶共显示29条酶带,其酶带数和相对迁移率不同,酶活性也存在差异;2)红花龙胆与翼萼龙胆的亲缘关系较近,滇龙胆与头花龙胆的亲缘关系也较近。5种龙胆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属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 淀粉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宁中华蟾蜍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熊荣川 田应洲 +2 位作者 李松 陈红 于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36,共5页
为明确威宁中华蟾蜍的分子分类学地位,对采自贵州省威宁县的蟾蜍标本(标本号:LPSWN01A)进行线粒体12SrRNA基因扩增和双重单系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标本的序列大小为906bp(GenBank登录号:KJ803016),基于数据集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威宁中... 为明确威宁中华蟾蜍的分子分类学地位,对采自贵州省威宁县的蟾蜍标本(标本号:LPSWN01A)进行线粒体12SrRNA基因扩增和双重单系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标本的序列大小为906bp(GenBank登录号:KJ803016),基于数据集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威宁中华蟾蜍与7条中华蟾蜍同源序列聚为一个单系(中华蟾蜍支系),威宁中华蟾蜍以较低的最大似然率独立为一个支系;基于数据集B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威宁中华蟾蜍与2个中华蟾蜍华西亚种种群聚为一支,因此推断威宁产蟾蜍属于中华蟾蜍华西亚种(Bufo gararizans andrewsi)。另外,威宁中华蟾蜍与云南怒江种群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09 3,说明威宁中华蟾蜍属于中华蟾蜍华西亚种,与之前的传统分类文献记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蟾蜍 12S基因 分子鉴定 双重单系法 威宁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六枝特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向红 左经会 +3 位作者 林长松 孙爱群 王绪英 廖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3,共5页
为了弄清六枝特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状况,采取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资料考证等方法对该地区的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六枝特区现有药用维管植物156科427属606种,其中,贵州药用植物新资源9种,中国珍稀植物资源... 为了弄清六枝特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状况,采取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资料考证等方法对该地区的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六枝特区现有药用维管植物156科427属606种,其中,贵州药用植物新资源9种,中国珍稀植物资源7种。按其药用功能划分为:清热解表、祛风湿和利水渗湿等12类。说明,六枝特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部分药用植物种类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科研价值,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资源 药用功能 六枝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疽菌属真菌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杨友联 刘永翔 刘作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57,共6页
为促进炭疽菌属真菌的准确鉴定,通过对文献整理研究,结合实物观察,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真菌的分类指标作了综合评述。建议鉴定炭疽菌属真菌时尽量采用多种评价指标,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关键词 炭疽病 分类学 多基因分子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果采后炭疽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杨友联 刘永翔 刘作易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4-1123,共10页
为弄清导致柑橘、西柚、葡萄、枇杷、芒果、香蕉和杨桃等常见水果采收后腐烂的炭疽病病原,采用单胞分离法,从具有病斑或腐烂的果实上分离得到21株炭疽菌属真菌,通过显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柑橘和西... 为弄清导致柑橘、西柚、葡萄、枇杷、芒果、香蕉和杨桃等常见水果采收后腐烂的炭疽病病原,采用单胞分离法,从具有病斑或腐烂的果实上分离得到21株炭疽菌属真菌,通过显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柑橘和西柚采后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葡萄、枇杷、芒果、香蕉和杨桃采后炭疽病的病原分别为葡萄炭疽菌(C.viniferum)、荷花炭疽菌(C.nymphaeae)、亚洲炭疽菌(C.asianum)、香蕉炭疽菌(C.musae)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 炭疽菌属 多基因分子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腹锦鸡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庆萍 何发良 +2 位作者 陈红 周雪林 黄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53-3354,3364,共3页
以成年野生白腹锦鸡为研究对象,对其21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白腹锦鸡血液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为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殖与健康检测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白腹锦鸡 血液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友联 刘永翔 刘作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91,95,共7页
为了对棉花炭疽病的防治奠定病原学基础,采用单胞分离法对引起贵州、湖北、河南3省棉花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具有病斑的棉花叶上分离到8株炭疽菌属菌株,分属于胶孢炭疽菌(Coll... 为了对棉花炭疽病的防治奠定病原学基础,采用单胞分离法对引起贵州、湖北、河南3省棉花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具有病斑的棉花叶上分离到8株炭疽菌属菌株,分属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核果炭疽菌(C.fructicola)、可可炭疽菌(C.theobromicola)和豆类炭疽菌(C.truncatum)4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炭疽病 炭疽菌属 多基因分子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红花龙胆中重金属元素含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玲 吴汉福 +3 位作者 邓红江 白新伟 李金辉 孙爱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87,共3页
为了解贵州少数民族药红花龙胆中重金属(Mn,Zn,Pb,Cu,Cr,Cd,Ni)的含量,采用HNO3HClO4(5∶1)体系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花龙胆中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红花龙胆中Zn、Cu、Cd、Mn、Ni、Cr、Pb重金属含量分别为51.... 为了解贵州少数民族药红花龙胆中重金属(Mn,Zn,Pb,Cu,Cr,Cd,Ni)的含量,采用HNO3HClO4(5∶1)体系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花龙胆中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红花龙胆中Zn、Cu、Cd、Mn、Ni、Cr、Pb重金属含量分别为51.45 μg/g,9.64 μg/g,0.28 μg/g,62.79 μg/g,6.39 μg/g,5.60 μg/g,12.26 μg/g,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大小依次为Mn>Zn>Pb>Cu>Ni>Cr>Cd.加标回收率在96.7%~105.2%,RSD为0.46%~2.26%,该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红花龙胆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法 红花龙胆 重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龙胆属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爱群 林长松 +1 位作者 杨友联 孙正秀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7-40,共4页
以六盘水采集的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云南龙胆(G.yunnanensis)、头花龙胆(G.cephalantha)、滇龙胆(G.rigescens)、灰绿龙胆(G.yokusai)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的形态特征、长短径、千粒重及发芽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龙胆... 以六盘水采集的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云南龙胆(G.yunnanensis)、头花龙胆(G.cephalantha)、滇龙胆(G.rigescens)、灰绿龙胆(G.yokusai)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的形态特征、长短径、千粒重及发芽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龙胆种子的形态特征、长短径、千粒重、发芽率差异较大。红花龙胆种子呈圆盘状,灰绿龙胆种子呈梭形或卵圆形,其它3种龙胆种子呈圆球形、矩圆形或椭圆形。红花龙胆种子千粒重[(0.126 6±0.001 8)g]及长短径[长径(1.849±0.187)mm,短径(1.572±0.199)mm]最大,灰绿龙胆的千粒重[(0.016 3±0.000 5)g]、短径[(0.29 8±0.022)mm]最小,云南龙胆的长径[(0.513±0.067)mm]最小;萌发率最高的为灰绿龙胆[(87.33±5.03)%],最低的为云南龙胆[(33.33±7.02)%]。5种龙胆可以根据种子的形状、颜色、网纹等性状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属 种子形态特征 长短径 千粒重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头花龙胆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翁贵英 孙爱群 +2 位作者 王绪英 杨友联 林长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3-195,共3页
为了综合利用头花龙胆,采用超声法提取头花龙胆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头花龙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为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头花龙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 为了综合利用头花龙胆,采用超声法提取头花龙胆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头花龙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为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头花龙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超声提取50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头花龙胆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花龙胆 总黄酮 超声提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毡毛忍冬顶枯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友联 李树江 +1 位作者 胡海雪 刘作易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07-2111,共5页
为探明引起灰毡毛忍冬顶枯病的病原菌,为该病的防治奠定病原学基础,采集六枝特区灰毡毛忍冬顶枯病标本,运用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结合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六枝特区灰毡毛忍冬顶枯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科Neofusico... 为探明引起灰毡毛忍冬顶枯病的病原菌,为该病的防治奠定病原学基础,采集六枝特区灰毡毛忍冬顶枯病标本,运用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结合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六枝特区灰毡毛忍冬顶枯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科Neofusicoccum parvum(Pennycook&Samuels)Crous,Slippers&A.J.L.Phillips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Fr.)Ces.&De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 葡萄座腔菌科 多基因分子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叶酸模对铅锌的富集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翁贵英 李金辉 +2 位作者 孙爱群 左经会 熊荣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219-222,共4页
为探讨钝叶酸模对铅、锌污染的耐性机制及其对铅、锌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潜力,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铅、锌污染条件下,钝叶酸模对铅、锌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在单一的铅、锌污染和铅锌混合污染条件下,钝叶酸模地上部和地下部对铅... 为探讨钝叶酸模对铅、锌污染的耐性机制及其对铅、锌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潜力,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铅、锌污染条件下,钝叶酸模对铅、锌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在单一的铅、锌污染和铅锌混合污染条件下,钝叶酸模地上部和地下部对铅、锌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对锌的转移系数为1.00~2.58,均≥1;在施铅400mg/kg、施锌800mg/kg时,地上部对锌的积累量和转移系数最大,达264.85mg/kg和2.58。对铅的转移系数为0.30~2.02,单一施铅800 mg/kg时,地上部对铅的积累量最大,达101.21mg/kg;单一施铅100mg/kg时,对铅的转移系数最大,为2.02。钝叶酸模是铅、锌耐性植物,可作为铅、锌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叶酸模 铅锌污染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戟叶酸模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翁贵英 左经会 +1 位作者 李金辉 陈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75-77,共3页
为探明戟叶酸模各部位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进行了戟叶酸模根、茎、叶中黄酮的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戟叶酸模根、茎、叶的黄酮含量分别为0.045 1mg/g、0.019 6mg/g和0.017 5mg/g,对二... 为探明戟叶酸模各部位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进行了戟叶酸模根、茎、叶中黄酮的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戟叶酸模根、茎、叶的黄酮含量分别为0.045 1mg/g、0.019 6mg/g和0.017 5mg/g,对二苯代苦味酰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亚硝基(NO-2·)均具较好的清除作用,当戟叶酸模根、茎、叶黄酮样液浓度分别为2.82×10-1 mg/mL、1.225×10-1 mg/mL和1.143×10-1 mg/mL时清除率均达最高,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达55.44%、47.60%和47.49%,对·OH的清除率分别达18.52%、16.54%和13.45%,对O—2·的清除率分别达58.08%、54.89%和53.57%,对NO-2·的清除率分别达66.85%、66.09%和6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戟叶酸模 黄酮 清除率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