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参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分离筛选和特性研究
1
作者 施静 陈瑞岭 +4 位作者 李建宏 姜明 陈光丽 赵小霞 余锐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7期94-99,共6页
为探索党参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特征特性,本研究以采集的党参根和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分离筛选PGPR,对其菌株的固氮、解钾等特性进行研究;并从中挑选出菌群明显、生长较快的菌株,分析其对党参出苗率、株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的影响,... 为探索党参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特征特性,本研究以采集的党参根和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分离筛选PGPR,对其菌株的固氮、解钾等特性进行研究;并从中挑选出菌群明显、生长较快的菌株,分析其对党参出苗率、株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党参根际分离出解钾菌8株,固氮菌7株,溶无机磷菌6株,溶有机磷菌2株,共计23株PGPR;分布主要集中在根系表面,根际次之,根内最少。特性方面,分离出生长较佳的菌株为Arp-2,Arp-3,Arp-7,Arp-16和Arp-22,Arp-2的溶有机磷能力最强,为69.23μg/mL;Arp-3溶无机磷能力最强,为329.62μg/mL;Arp-16的固氮酶活性和解钾指数最高,分别为841.77 nmol(C2H4)/(h·mL)和3.66 mg/L;5株菌株均对镰刀菌、丝核菌病原菌表现出抑制性,其中Arp-7菌株对镰刀菌抑制率最高,为90.54%。生长指标方面,以灭菌的LB培养液为对照,与对照相比,用促生菌处理后,党参的出苗率提高了4.96~17.70个百分点;株高和冠幅分别增加了2.57~9.95 cm和4.30~12.01 cm。经鉴定,5株优良菌株中,Arp-2为赛维瓦尔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hivervalensis),Arp-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Arp-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rp-16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Arp-22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促生菌机理和开发功能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植物根际促生菌 溶磷菌 固氮菌 解钾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移栽方式对红花龙胆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兴艳 张绸生 +3 位作者 何诗琪 戴志毅 孙爱群 周雪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1期44-45,53,共3页
为探索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幼苗移栽的适宜方法,幼苗移栽时采用覆草、移栽14d后覆膜、搭建遮阳网、移栽前覆膜种4种处理,分析移栽后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移栽前覆膜处理的存活率最高,为(89±9.42)%,其次是移栽搭遮阳... 为探索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幼苗移栽的适宜方法,幼苗移栽时采用覆草、移栽14d后覆膜、搭建遮阳网、移栽前覆膜种4种处理,分析移栽后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移栽前覆膜处理的存活率最高,为(89±9.42)%,其次是移栽搭遮阳网处理,存活率为(88±3.74)%,最低的是覆草处理,存活率为(45±4.92)%。遮阳网、移栽前覆膜比覆草、移栽14d后覆膜的幼苗高,分枝数多,长势好,但遮阳网杂草较多,幼苗纤细,且存活率、长势均略低于移栽前覆膜。因此,移栽前覆膜是红花龙胆移栽的较好方法,二级分支与叶片数最多,与其他3种移栽方法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龙胆 移栽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