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酸多年卧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怀宇 王国凯 +1 位作者 刘吉开 王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目的研究微酸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subacida的化学成分。方法微酸多年卧孔菌氯仿-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RP-18、Sephadex LH-20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研究微酸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subacida的化学成分。方法微酸多年卧孔菌氯仿-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RP-18、Sephadex LH-20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2,5-二羟基苯甲酸(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对羟基苯甲醛(4)、4-羟基苯基乙酸酯(5)、7-hydroxymethylphthalide(6)、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7)、过氧麦角甾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微酸多年卧孔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是新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多年卧孔菌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活血颗粒对链脲霉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永荣 钟凯龙 洪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研究补气活血颗粒对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单次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170 mg/kg)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挑选血糖值≥11.1 mmol/L的小鼠,分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检测每周空腹血糖(F... 目的:研究补气活血颗粒对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单次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170 mg/kg)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挑选血糖值≥11.1 mmol/L的小鼠,分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检测每周空腹血糖(FBG)水平,并于给药4周后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给药4周过程中,补气活血颗粒各给药组动物每周空腹血糖值与同期阴性对照组血糖值相比均有降低趋势,但变化相近(P>0.05);给药4周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补气活血颗粒各给药组动物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降低趋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变化相近(P>0.05)。值得注意的是,补气活血颗粒中、高剂量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气活血颗粒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有改善趋势,但效应不显著,其中,对总胆固醇有显著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活血颗粒 链脲霉素 1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与其他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出血对照研究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永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420-1422,共3页
目的:了解奥美拉唑(Omeprazole, Om)与其他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9项研究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的效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1)同质性检验:χ2=9.84,自由度8,P>0.05.(2)合并效应量的... 目的:了解奥美拉唑(Omeprazole, Om)与其他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9项研究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的效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1)同质性检验:χ2=9.84,自由度8,P>0.05.(2)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 2.83~6.68.OR合并的检验:χ2=44.4,P<0.01.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的疗效优于目前常用药物, Om在治疗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疗效方面较其他已上市药物都要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关拉唑 消化性溃疡 META分析 临床试验 比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独活寄生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管世兵 陈春燕 +1 位作者 涂楚 陆忠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51-2557,共7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筛查独活寄生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独活寄生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基因靶点,并利用GEO数据库分析得到骨质疏松症相关靶基因。利用R语言对独活...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筛查独活寄生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独活寄生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基因靶点,并利用GEO数据库分析得到骨质疏松症相关靶基因。利用R语言对独活寄生汤与骨质疏松症相关靶基因取交集,筛选出独活寄生汤活性化合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因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绘制基因网络,并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独活寄生汤-骨质疏松症相关蛋白互助图,筛选出核心靶基因,最后采用R语言对筛选基因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在体动物实验验证独活寄生汤对绝经后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结果独活寄生汤包含24味中药,涉及334个有效化合物,潜在基因靶点313个。独活寄生汤治疗PMOP涉及靶点19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涉及25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细胞凋亡p53信号通路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密度、刚度和最大载荷均降低(P<0.01),caspase-3、p53、p21表达均上调(P<0.01),Bcl-2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独活寄生汤组能增加骨密度、刚度和最大载荷(P<0.05,P<0.01),caspase-3、p53、p21表达均下调(P<0.05,P<0.01),Bcl-2表达上调(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PMOP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特点,可通过p53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衰老和凋亡并最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绝经后骨质疏松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p53/p2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