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患者血清炎性因子、Lp-PLA2水平变化 被引量:42
1
作者 王孝生 张永祥 刘杨俊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况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脑电生理仪检测认知功能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Lp-PLA2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等基线资料,MoCA、MMSE、NIHSS、BI评分,血清hs-CRP、TNF-α、IL-6、Lp-PLA2水平,以及P300电位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oCA、MMSE、BI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P300电位波幅提高、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IL-6、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二者调节血清炎性因子及Lp-PLA2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吡拉西坦 银杏叶片 炎性因子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