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韧性、高流动性金属质感免喷涂PC材料的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晓峰 秦强强 +4 位作者 何洋 辛忠 李赵波 周霆 王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2-57,共6页
以聚碳酸酯(PC)为基体材料,对影响金属质感免喷涂PC材料的韧性和流动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增韧剂体系对PC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较大,其中添加12%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在缺口冲... 以聚碳酸酯(PC)为基体材料,对影响金属质感免喷涂PC材料的韧性和流动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增韧剂体系对PC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较大,其中添加12%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在缺口冲击强度、熔体流动速率方面综合表现最佳。硅-丙烯酸酯类增韧剂、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和乙烯-丙烯酸丁酯之间具有协同效果,复配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冲击强度。此外,PC基材的选择也会对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添加高流动性的PC能够有效地提高PC材料的流动性能,从而提升整个材料体系的加工和成型性。通过对PC材料的配方体系的优化,可以得到具有高韧性(30.7 kJ/m_(2))、高流动性(25.2 g/10min)的金属质感免喷涂PC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金属质感 免喷涂 高韧性 高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粉填充聚丙烯的耐刮擦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怡博 邵景昌 邵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109,120,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矿粉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探究了矿粉种类、不同韧性基体树脂和润滑剂对填充PP耐刮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粉填充PP的耐刮擦性低于纯PP;选取高硬度(如硅灰石)、小粒径、与树脂作用力较大的矿粉可获得较优的耐...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矿粉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探究了矿粉种类、不同韧性基体树脂和润滑剂对填充PP耐刮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粉填充PP的耐刮擦性低于纯PP;选取高硬度(如硅灰石)、小粒径、与树脂作用力较大的矿粉可获得较优的耐刮擦性能,但粒径过小材料耐刮擦性能反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基体树脂的韧性(如加入质量分数8%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可使滑石粉填充PP的耐刮擦性能得到一定改善;添加质量分数为0.5%芥酸酰胺或5%的硅酮母粒润滑剂可使滑石粉填充PP的明暗度差值(ΔL)从3.56下降到1.1左右,继续增加润滑剂含量复合材料耐刮擦性提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粉填充聚丙烯 耐刮擦 润滑剂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剂类型对聚碳酸酯阻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邵景昌 汪洋 +3 位作者 张德权 付俊祺 李斯良 许凌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0-134,共5页
分别选用溴化齐聚物、磺酸盐、聚硅氧烷混合物和磷酸酯阻燃剂对聚碳酸酯(PC)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阻燃剂类型对PC阻燃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试样厚度对阻燃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溴化齐聚物提升了PC的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磺酸... 分别选用溴化齐聚物、磺酸盐、聚硅氧烷混合物和磷酸酯阻燃剂对聚碳酸酯(PC)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阻燃剂类型对PC阻燃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试样厚度对阻燃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溴化齐聚物提升了PC的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磺酸盐、聚硅氧烷混合物和磷酸酯降低了PC的GWIT;成炭对起燃的影响远小于热分解,决定GWIT高低的因素是热分解温度,热分解温度越高,GWIT越高。磺酸盐分解的SO2促使PC交联形成的产物为层碳或石墨化结构,不仅隔热、隔氧、阻止气体流通,还具有导电性,是真炭层,磺酸盐阻燃改性PC的相比电痕化指数由纯PC的175 V降低至150 V;聚硅氧烷混合物、磷酸酯及其分解物形成的“炭层”仅具有类似炭层的作用,无导电性,对PC的电痕化性能无影响。添加四种阻燃剂后PC的灼热丝可燃性指数、垂直燃烧等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针焰试验结果变好。随着试样厚度增加,溴化齐聚物阻燃PC的GWIT升高,磺酸盐和磷酸酯阻燃PC的GWIT降低,聚硅氧烷混合物阻燃PC的GWIT无明显变化。随着试样厚度增加,四种阻燃剂阻燃PC的其它阻燃性能整体变好,但磷酸酯阻燃PC的垂直燃烧等级仍为V–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阻燃剂类型 阻燃性能 灼热丝试验 垂直燃烧试验 针焰试验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制件内应力表征及内应力开裂因素与改善措施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何洋 李洋洋 +2 位作者 邵景昌 樊绍彦 孔德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68,共6页
通过设计不同成分、不同浓度的溶剂浸泡实验对不同种类的聚碳酸酯(PC)标准样条、PC制件及不同模温等情况导致的应力差异和材料本身的耐溶剂性差异进行表征;验证了退火工艺对改善制件内应力的效果;设计实验,对应力与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设计不同成分、不同浓度的溶剂浸泡实验对不同种类的聚碳酸酯(PC)标准样条、PC制件及不同模温等情况导致的应力差异和材料本身的耐溶剂性差异进行表征;验证了退火工艺对改善制件内应力的效果;设计实验,对应力与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量化测试与分析;并对溶剂作用下部件开裂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CCl4腐蚀性强,不适合作为表征PC材料内应力和耐溶剂差异的溶剂,甲苯与正丙醇混合溶剂(TNP)适宜作为表征溶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对PC合金化可以有效解决PC材料的耐溶剂开裂性问题;模温差异对应力开裂数量有高于30%的影响;采用110℃、2 h退火工艺可以有效解决制件的应力开裂问题,退火不会造成材料强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内应力 开裂 溶剂浸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ET合金的制备及其耐溶剂机理 被引量:6
5
作者 许凌峰 邵景昌 +3 位作者 付俊祺 汪洋 李斯良 王怡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17,128,共5页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碳酸酯(PC)共混方式提高材料的耐溶剂应力开裂能力,解决PC制品喷漆龟裂、开裂问题。研究了PET含量对PC/PET合金耐溶剂性能、力学性能、耐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综合汉森溶解度参数、相对能量差异参数、...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碳酸酯(PC)共混方式提高材料的耐溶剂应力开裂能力,解决PC制品喷漆龟裂、开裂问题。研究了PET含量对PC/PET合金耐溶剂性能、力学性能、耐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综合汉森溶解度参数、相对能量差异参数、溶剂聚合物渗透速率、晶态聚合物特性等研究了PC及PC/PET合金的耐溶剂机理。随着PET含量的增加,PC/PET合金的耐溶剂能力逐渐增强,力学性能降低,流动性变好,耐热性能变差。PET含量≥30份的PC/PET合金同时具有较好的耐甲苯和四氯化碳能力,PET含量≥40份时,PC/PET合金的125℃热球压压痕直径>2.0 mm,不能满足电工电子产品安规要求。非晶态聚合物的耐溶剂能力与相对能量差异参数(修正后的溶解度参数差异)、溶剂渗透速率及聚合物的应力状态有关。晶态聚合物具有较好的耐溶剂能力主要是因为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强,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合金 耐溶剂机理 溶解度参数 渗透速率 晶态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对聚碳酸酯缺口冲击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邵景昌 吴云 +3 位作者 付俊祺 许凌峰 王怡博 赵宁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以纯聚碳酸酯(PC)、阻燃PC和阻燃增韧PC试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ISO 7391–2,ASTM D256和ISO180三种标准测试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差异,同时探讨了缺口制作方式和退火处理(135℃,2h)对缺口冲击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C试样采... 以纯聚碳酸酯(PC)、阻燃PC和阻燃增韧PC试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ISO 7391–2,ASTM D256和ISO180三种标准测试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差异,同时探讨了缺口制作方式和退火处理(135℃,2h)对缺口冲击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C试样采用ASTM D256标准测试的缺口冲击强度较ISO 7391–2稍高,而采用ISO 180标准测试的缺口冲击强度最低。偏光应力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由于ISO 180标准规定的试样厚度相对较大,试样产生了过大的残余应力,加之阻燃PC中阻燃剂与PC的相容性较差,进而导致采用ISO 180标准测试的阻燃PC缺口冲击强度测试数据极低。实际应用中尽量选用断裂行程短、试样厚度大的ISO 180标准对改性PC试样的缺口冲击强度进行测试,其更能体现材料的缺陷和实际韧性。采用机铣缺口测试的缺口冲击强度稍高,而采用模塑缺口测试的缺口冲击强度离散系数小,数据稳定性更好。退火处理虽可消除试样的内部应力,但会导致试样边缘位置应力集中更加明显,退火处理后各试样的缺口冲击强度测试数据均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测试标准 缺口制作方式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套用导电CuSn合金耐腐蚀性能提升研究
7
作者 向紫琪 申会员 +2 位作者 何洋 盛晓菲 肖柱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2,共7页
用半连续铸造法制备5种合金。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盐雾腐蚀失重实验和直观颜色对比,优化出新耐腐蚀插套用导电CuSn合金成分。结果表明,若考虑综合力学性能、电性能、中性盐雾腐蚀失重率、制造成本等因素,合金成分控制范围为(质量分数):Sn... 用半连续铸造法制备5种合金。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盐雾腐蚀失重实验和直观颜色对比,优化出新耐腐蚀插套用导电CuSn合金成分。结果表明,若考虑综合力学性能、电性能、中性盐雾腐蚀失重率、制造成本等因素,合金成分控制范围为(质量分数):Sn为0.8%~1.2%、Ni为0.8%~1.2%、Al为0.4%~0.6%、Zn为0.5%、Si为0.15%、Zr为0.05%,其余是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n合金 耐腐蚀性能 盐雾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S/SAN-g-MAH增韧带漆膜PC回收料 被引量:2
8
作者 邵景昌 王怡博 +2 位作者 许凌峰 付俊祺 李洋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34,共5页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分析探究了漆膜对聚碳酸酯(PC)回收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回收料进行了增韧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为主的面漆漆膜不熔不溶,以杂质形式分散在树脂中,是导致回收...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分析探究了漆膜对聚碳酸酯(PC)回收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回收料进行了增韧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为主的面漆漆膜不熔不溶,以杂质形式分散在树脂中,是导致回收料力学性能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单独添加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对回收料增韧提升幅度有限,添加MBS的同时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g-MAH)协同增韧可增强界面黏接效果,使得SAN-g-MAH/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BS/PC四者间达到良好的相容,同时四者形成较为均一的互穿互锁网状"海绵"相畴体系,金属粉和热固性面漆漆膜颗粒被"海绵"结构均匀吸附,降低了对回收料的影响。当添加6%MBS和2%SAN-g-MAH时,材料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由7.5kJ/m^2提升至30.2kJ/m^2,断裂伸长率由4.1%提升至25.6%,同时耐热和耐燃性能也得到较好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膜 聚碳酸酯 回收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灭火材料在转换器上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何洋 樊绍彦 +2 位作者 孔德玉 陈泉 秦强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1-223,共3页
转换器(插排)产品在非正常使用过程中,如过载使用时出现异常温升,存在起燃着火的风险,针对此问题,研究智能灭火材料在可移动式插座上的工艺实现方式,并完成试验火源设计、灭火试验、有效期表征等工作。结果表明:在插座中合理的布局气溶... 转换器(插排)产品在非正常使用过程中,如过载使用时出现异常温升,存在起燃着火的风险,针对此问题,研究智能灭火材料在可移动式插座上的工艺实现方式,并完成试验火源设计、灭火试验、有效期表征等工作。结果表明:在插座中合理的布局气溶胶灭火贴片方案可在产品内部出现明火时实现自动监测及灭火功能;灭火贴片在高温高湿环境,尤其是高湿环境下灭火效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火 插座 贴片 气溶胶 有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面板微纳结构的激光制备及超疏水性研究
10
作者 何洋 叶晓慧 +4 位作者 郑希 樊绍彦 张志成 欧阳紫晴 龙江游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6-801,共6页
为了解决厨房用开关面板抗油污沉积的问题,采用飞秒激光在开关面板表面制备出微纳米复合结构表面,实现了超疏水性,进而减少油污沉积附着,研究了聚碳酸酯(PC)开关面板的激光烧蚀阈值、不同激光工艺参数和微纳结构对表面浸润性的影响。结... 为了解决厨房用开关面板抗油污沉积的问题,采用飞秒激光在开关面板表面制备出微纳米复合结构表面,实现了超疏水性,进而减少油污沉积附着,研究了聚碳酸酯(PC)开关面板的激光烧蚀阈值、不同激光工艺参数和微纳结构对表面浸润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开关面板在515nm波段下的烧蚀阈值为1.66μJ;当激光能量为1.6μJ、扫描速率为200mm/s、搭接率为1/3线宽时,其表面液滴接触角为161°,表现出超疏水特性。经激光表面处理后的PC面板具有超疏水性,可实现表面的自清洁作用,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微纳结构的超疏水性 飞秒激光加工 开关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