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数”为鉴:政府数据要素共享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违规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王生年 侯丹阳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8,共13页
基于2010-2023年A股非金融类企业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了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具有治理效应,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及管理层风险感知可以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 基于2010-2023年A股非金融类企业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了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具有治理效应,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及管理层风险感知可以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区分违规类型发现,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信息披露违规以及经营违规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细分政府数据开放质量及维度发现,数据开放平台质量越高,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强烈,并且政府开放的数据质量越高、平台建设越完善、政策保障越有力,越能够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此外,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监管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以及数字化技术运用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政府公共数据开放能够更好地抑制企业违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公共数据开放 企业违规行为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治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机构所有权与企业创新效率
2
作者 吴春贤 步永生 张静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08-115,共8页
本文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共同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越多、持股比例越高,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越好,以上研究结论在采... 本文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共同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越多、持股比例越高,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越好,以上研究结论在采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主要通过信息、知识传递效应和监督、治理优化效应影响企业创新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分析师关注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相对于短期共同机构所有权,长期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更具显著提升作用;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针对发明专利成果,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成果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机构所有权 企业创新效率 代理问题 高管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进程、管理层权力与公司现金持有 被引量:204
3
作者 杨兴全 张丽平 吴昊旻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5,共12页
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是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的关键因素,管理层权力的大小又体现了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程度。本文运用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市场化进程的制度背景,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与现金持有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 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是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的关键因素,管理层权力的大小又体现了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程度。本文运用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市场化进程的制度背景,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与现金持有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但由管理层权力导致的高额持有现金产生了负面的价值效应,管理层权力对现金持有的影响与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相关,市场化进程能够降低管理层权力与现金持有水平的正相关性,并进一步弱化管理层权力导致的高额持有现金的负面价值效应;进一步检验表明,权力强大的管理层所持有的高额现金恶化了公司过度投资,而市场化进程能够抑制管理层利用权力持有大量现金进行过度投资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管理层权力 现金持有水平 现金持有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控制、管理层激励与公司过度投资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兴全 张丽平 吴昊旻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39,共12页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而且,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在弱化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作用的同时,还会强化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负面影响。对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强化了管理层激励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弱化了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治理效应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现有文献关于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关联的结论分歧提供新的解释,对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切实改进管理层激励契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从新的视角为我国股改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激励 控股股东 两权分离 过度投资 股权分置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者权力、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价值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丽平 杨兴全 陈旭东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7,共13页
内容提本文针对2006~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管理者权力、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的管理者与员工薪酬差距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内部薪酬差距具有正面的价值激励效应,支持锦标赛理论,但... 内容提本文针对2006~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管理者权力、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的管理者与员工薪酬差距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内部薪酬差距具有正面的价值激励效应,支持锦标赛理论,但是管理者权力的存在抑制了内部薪酬差距激励效应的发挥。结合股权性质的研究发现,国有股权性质不仅抑制了内部薪酬差距的正面价值激励效应,并且强化了管理者权力对内部薪酬差距价值激励效应的抑制作用。此外,对管理者权力与内部薪酬差距影响公司价值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内部薪酬差距能够提高管理者的薪酬一业绩敏感性,但管理者权力抑制了内部薪酬差距对薪酬一业绩敏感性的提高。本文的结果表明薪酬差距激励效应的发挥需要其他公司治理机制的配合,合理配置公司控制权,对管理者权力设置相应约束机制,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权力 薪酬差距 公司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创造还是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经验证据的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白俊 宫晓云 王婉婉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2,共8页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如何协调好技术创新与就业的关系,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我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对就业增长总体上具有替代...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如何协调好技术创新与就业的关系,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我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对就业增长总体上具有替代效应,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发明专利等颠覆性创新呈现出比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创新更大的替代效应;对于经济上行时期、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而言,技术创新的替代效应更强。因此,应着重关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下的转型问题,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技术创新对就业带来的负面作用,而适应新技术下的企业用工需求、提升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是避免技术创新阻碍就业增长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就业增长 经济周期 行业特征 教育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公司财务重述案例研究--基于控股股东掏空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嫦 杨文平 王薇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1,共7页
以财务重述为切入点,基于控股股东掏空视角的研究发现:在董事会被实质性控股股东控制时,"相近持股比"股权结构无法发挥有效的制衡作用,加之案例公司投资者及外部审计未能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公司被实质性控股股东掏空后为掩... 以财务重述为切入点,基于控股股东掏空视角的研究发现:在董事会被实质性控股股东控制时,"相近持股比"股权结构无法发挥有效的制衡作用,加之案例公司投资者及外部审计未能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公司被实质性控股股东掏空后为掩盖公司业绩下滑的事实是导致案例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重述 内部人控制 控股股东 掏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融结合如何影响公司现金持有: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兴全 王丽丽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89,共11页
基于沪深两市A股2007~2018年面板的经验证据表明,产融结合能够降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并且在规模小、行业成长性高、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子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融结合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两条路径影响企... 基于沪深两市A股2007~2018年面板的经验证据表明,产融结合能够降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并且在规模小、行业成长性高、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子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融结合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两条路径影响企业现金持有;产融结合及产融结合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负向影响能够降低企业过度投资,产融结合影响下的企业现金持有水平降低随之流向企业的创新活动,优化了企业资金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融结合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投资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者权力、薪酬契约与过度投资——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曦 张珂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9-25,共7页
考虑到中国作为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弱法制环境国家,上市公司所处的产品市场竞争条件有很大差异,文章以2009—2014年期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研究管理者权力、薪酬契约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薪... 考虑到中国作为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弱法制环境国家,上市公司所处的产品市场竞争条件有很大差异,文章以2009—2014年期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研究管理者权力、薪酬契约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能够有效减少公司过度投资,但是管理者权力却抑制了薪酬契约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并且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基于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环境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地位越低,越能够弱化管理者权力对薪酬契约改善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与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权力 薪酬契约 过度投资 产品市场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竞争与企业集团内母公司委托贷款
10
作者 魏卉 姜旋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以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子公司所在地银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集团内母公司向子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子公司所在地的银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母公司向其发放的委... 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以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子公司所在地银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集团内母公司向子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子公司所在地的银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母公司向其发放的委托贷款规模越小。进一步分析表明,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子公司较大的规模和非污染属性、母公司较大的经营风险强化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拓展性分析表明,子公司所在地银行业竞争加剧在挤出母公司委托贷款的同时能提升子公司独立负债能力以及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银行借款担保的数额,并缓释母公司的财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委托贷款 企业集团 影子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还是促进:上市公司“存贷双高”现象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濛 刘嫦 李庆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6,共12页
中国资本市场上长期持续存在的“存贷双高”现象,是企业资源储备充足的表征还是企业风险活动的伪装?厘清该问题是识别企业“大存大贷”表象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以企业“存贷双高”现象为切入点,选取2006—2020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 中国资本市场上长期持续存在的“存贷双高”现象,是企业资源储备充足的表征还是企业风险活动的伪装?厘清该问题是识别企业“大存大贷”表象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以企业“存贷双高”现象为切入点,选取2006—2020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上市公司“存贷双高”现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贷双高”现象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抑制效应在企业大股东掏空越严重、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内部控制越差以及产品市场竞争越弱时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贷双高 企业创新 财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户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助力抑或阻碍——基于客户个体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12
12
作者 孟庆玺 白俊 施文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73,共12页
关系型交易是中国区别于发达国家市场化交易的一个典型特征。文章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使用20 05-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并结合手工收集的客户个体特征数据,研究了客户集中度这一关系型交易的经济后果、作用机制以及客户个体特征的调... 关系型交易是中国区别于发达国家市场化交易的一个典型特征。文章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使用20 05-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并结合手工收集的客户个体特征数据,研究了客户集中度这一关系型交易的经济后果、作用机制以及客户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实证检验表明,较高的客户集中度会阻碍而非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其作用机制在于,当客户集中度增加时,企业的融资约束加剧、经营风险上升,二者共同阻碍了技术创新。基于客户特征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只有当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破产风险较高或者与企业具有关联关系时,客户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阻碍效应才会存在,但上述效应不会受到客户技术水平的显著影响。文章不仅为客户集中度这一关系型交易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细致深入的经验证据,而且从供应链视角为企业技术创新不足提供了基于中国情景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户集中度 企业技术创新 议价能力 破产风险 关联关系 技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公司费用黏性——基于中华通背景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旭东 高雅 刘嫦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45,共10页
资本市场开放作为影响信息环境的重要指标,对公司费用黏性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华通标的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中华通政策实施后其对内地标的公司费用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华通开放与公司费用黏性显著负相关,即中华通开放... 资本市场开放作为影响信息环境的重要指标,对公司费用黏性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华通标的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中华通政策实施后其对内地标的公司费用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华通开放与公司费用黏性显著负相关,即中华通开放明显抑制了公司费用黏性;中介机制表明,中华通开放主要通过降低管理费用率而抑制了公司费用黏性。上述结果表明,中华通政策实施改善了公司信息环境以及对治理机制具有倒逼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内部控制有效性弱、国企以及外部审计质量差的样本中,中华通开放对公司费用黏性抑制程度更强,进而表明中华通的开放对上述公司样本成本管理效率的提升起到替代性治理效用,其倒逼效果更为显著。这一研究在为中华通影响公司费用黏性提供经验证据的同时,有助于分析资本市场开放之于微观企业的经济后果,亦可更好地理解资本市场对公司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费用黏性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债券与价值创造:融资效应抑或治理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俊 宫晓云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9-75,共7页
本文以2004—2014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2007年《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颁布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公司债券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司债券融资能够带来价值创造、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进一步... 本文以2004—2014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2007年《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颁布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公司债券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司债券融资能够带来价值创造、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进一步探究公司债券融资促进价值创造的作用机制,发现公司债券融资在民营企业中主要发挥融资效应,在国有企业中则显著地表现为治理效应。因此,应大力发展公司债券,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强化公司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债券 价值创造 融资效应 治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混改对环保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清新环境的案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冶琳苗 吴春贤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2,共8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经济政策鼓励不同所有制资本相互融合。环保行业由于自身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在2015年国家大力推行环保措施的背景下快速成长,但2018年受金融去杠杆、PPP...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经济政策鼓励不同所有制资本相互融合。环保行业由于自身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在2015年国家大力推行环保措施的背景下快速成长,但2018年受金融去杠杆、PPP严监管的影响,许多环保民营企业深陷资金困境,纷纷开始寻求国有资本的帮扶。基于此,文章聚焦于环保行业重点民营企业清新环境,对其2019年实施的逆向混改事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逆向混改从多条路径提升了清新环境的企业绩效;逆向混改提升了清新环境多维度的绩效,具体表现在市场绩效、财务绩效、治理绩效及创新绩效四个方面。文章丰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对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混改 清新环境 企业绩效 国有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倩 邱善运 白俊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0-1880,共11页
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降低了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且抑制了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速度,上述结果主要体现在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以及共同机构所有... 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降低了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且抑制了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速度,上述结果主要体现在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以及共同机构所有权势力较大时。机制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弱化管理层薪酬激励,来减缓资本结构向上调整速度。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中,抑制作用更显著。路径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主要通过抑制有息负债的增加,从而降低企业资本结构向上调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机构所有权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竞争合谋 负债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证券法》实施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17
作者 魏卉 杨光 刘元昊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128,共7页
以2016~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证券法》的实施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证券法》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分析师预测偏差,且主要降低分析师乐观预测偏差。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 以2016~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证券法》的实施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证券法》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分析师预测偏差,且主要降低分析师乐观预测偏差。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新《证券法》的实施通过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显著增强了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证券法》对审计质量低、媒体监督强以及处于法治水平较低区域公司的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提升效果尤为明显。本文从分析师视角进行研究,为新《证券法》的实施效果提供了证据,为政府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证券法》 信息披露 分析师盈余预测 乐观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信息技术背景抑制了企业违规吗?
18
作者 王生年 张楠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2,共13页
基于2007—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高管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信息技术背景抑制了企业违规。影响机制表明,高管信息技术背景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与缓解信息不对称,抑制了企业违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管理层... 基于2007—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高管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信息技术背景抑制了企业违规。影响机制表明,高管信息技术背景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与缓解信息不对称,抑制了企业违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管理层持股、分析师关注较低及法制环境较差时,两者间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信息技术背景来源而言,高管信息技术背景的经验性烙印对企业违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高管类型而言,管理层和董事的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违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违规类型而言,高管信息技术背景对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违规程度而言,高管信息技术背景对严重违规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高管特质与企业违规的研究提供了增量文献,有助于企业选聘信息技术背景高管以发挥其在防范治理违规行为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信息技术背景 企业违规 高阶梯队理论 信息不对称 烙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19
作者 霍远 宿婷婷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6-72,共7页
平稳高效的代际传承是破解家族企业长青难题并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代际传承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会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而降低风险承担... 平稳高效的代际传承是破解家族企业长青难题并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代际传承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会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而降低风险承担水平和加剧融资约束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两条路径。进一步地,当家族企业为直接创办、多人家族企业、继承人继承方式为内部晋升以及所处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时,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明显。本文对家族企业科学制定代际传承决策以及政府有效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代际传承 企业高质量发展 风险承担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降低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吗?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楠 王生年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106,共18页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旨在解决制约经济循环发展的瓶颈,打破市场壁垒、推动市场一体化,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本文以2004—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企业大客户依赖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旨在解决制约经济循环发展的瓶颈,打破市场壁垒、推动市场一体化,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本文以2004—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企业大客户依赖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降低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且这种影响在地方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提高行业竞争程度、企业创新能力及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了大客户依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营商环境较差、客户议价能力较高以及关系维护成本较高的企业中,该影响更为明显。经济后果研究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降低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减少了商业信用供给,提高了经营业绩。本文从供应链关系管理的视角,探究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效果,丰富了大客户依赖治理问题的研究,对持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大客户依赖 行业竞争 创新能力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