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1
作者 王帆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龙和 张怀承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5期97-99,共3页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通过确立系统、开放和渗透的基本教育理念,突破传统的专业格局和学科壁垒,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整合和课程体系的纵横打通,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中取得显著...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通过确立系统、开放和渗透的基本教育理念,突破传统的专业格局和学科壁垒,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整合和课程体系的纵横打通,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目标 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欣欣向荣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原河南财经学院最早成立的教学院系,也是学校综合实力领先、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公共管理学院始建立于1989年,其前身为劳动经济系,1993年更名为劳动人事系。2005年8月,为优化学科布局,学校在原劳动...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原河南财经学院最早成立的教学院系,也是学校综合实力领先、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公共管理学院始建立于1989年,其前身为劳动经济系,1993年更名为劳动人事系。2005年8月,为优化学科布局,学校在原劳动人事系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经济学系的行政管理专业和文化传播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组建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是河南财经学院成立的第一个命名为"学院"的全日制教学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财经学院 政法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劳动人事 行政管理专业 教学机构 综合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学院
4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I0008-I0008,共1页
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3年6月。学院现有教职13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14人(其中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4人)。学院有“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2名,“云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优秀教师”1名,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 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3年6月。学院现有教职13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14人(其中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4人)。学院有“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2名,“云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优秀教师”1名,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昆明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改革与发展 技术带头人 高校教学名师 政府特殊津贴 云南省 博士后 财经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学者张康之教授应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来我校讲学
5
作者 肖杨伟 巫丽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公共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公共管理: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6
作者 容志 陈志宇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6,共11页
学科建设承担着知识传承、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的重要使命。精准的学科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应急管理学作为正在成长的新学科,其学科定位、属性和研究范畴等基本问题还存在较多争论。以灾害和突发事件为逻辑起点,按照“突发事件... 学科建设承担着知识传承、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的重要使命。精准的学科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应急管理学作为正在成长的新学科,其学科定位、属性和研究范畴等基本问题还存在较多争论。以灾害和突发事件为逻辑起点,按照“突发事件(灾害)-应急活动-管理性活动-应急管理学科”这一逻辑理路,应急管理学科应在定位上回归公共管理学科,在属性上保持公共性。其中,重点关注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管理政策、应急管理组织和应急管理行为是在多学科背景中找准应急管理学定位的关键。未来,应急管理学应与安全学、灾害学等学科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我国应急管理实践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学 学科定位 学科属性 研究范畴 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元分析方法:进展、范式与方向
7
作者 苗青 朱星魁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95,M0007,共22页
作为一种有效弥合研究结论分歧的方法论,元分析正在对公共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论文首先回顾了元分析方法的发展简史和独特优势;其次,通过梳理国内外公共管理重要期刊上的54篇元分析文章,再现了过去20余年的... 作为一种有效弥合研究结论分歧的方法论,元分析正在对公共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论文首先回顾了元分析方法的发展简史和独特优势;其次,通过梳理国内外公共管理重要期刊上的54篇元分析文章,再现了过去20余年的发表趋势和热点主题;再次,归纳总结了元分析的10项核心操作步骤;最后,推介了三水平元分析等较为前沿的三种元分析方法,就推动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创新作出了方向性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分析 研究范式 公共管理学 方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行:预算绩效改革推进公共服务绩效管理
8
作者 卓越 黎雅婷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2,共10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为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和深化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供融合机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视角下的公共服务绩效管理既有利于克服既往公共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为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和深化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供融合机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视角下的公共服务绩效管理既有利于克服既往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中的成本效益问题,又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绩效的全过程管理。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强化事前功能评估,重视协调绩效和功能的关系,能够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明确发展方向,提供导向依据和效能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绩效 公共服务绩效管理 高质量公共服务 成本效益 事前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品属性:共享经济与公共管理的联系纽结
9
作者 卓文昊 郑方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共享经济蕴含无限可能,溯及共享本源,无论是结果性的共享还是过程性的共享都蕴含着公共品属性特征。同样,或者从技术平台,或者从实证案例来解析互联网,也都可以发现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属性特征。共享经济在基础理论方面显现一定的... 共享经济蕴含无限可能,溯及共享本源,无论是结果性的共享还是过程性的共享都蕴含着公共品属性特征。同样,或者从技术平台,或者从实证案例来解析互联网,也都可以发现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属性特征。共享经济在基础理论方面显现一定的公共品属性蕴含,它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有一定的依承关系,使用权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公共品属性元素。共享经济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也释放出公共品属性的成分,它的典型领域和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公共品属性;在共享经济的框架下,参与其中的个人、私人公司也可以提供公共物品。通过对共享经济公共品属性多维度的理论分析,说明共享经济与公共管理具有自身内在的联系,为经验层面的共享经济运用于公共管理领域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加深对共享的全面认识,促进公共参与、公共治理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公共品属性 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回传统: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路径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句华 杨腾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2,214,215,共13页
传统是重要的。把“找回传统”视作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一种路径,就是主张继续重视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以及前辈学人在其教研思路中体现的“重视传统”的学术传统。当下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对“传统”的观照不足,存在“缺口”,按照“缺什... 传统是重要的。把“找回传统”视作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一种路径,就是主张继续重视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以及前辈学人在其教研思路中体现的“重视传统”的学术传统。当下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对“传统”的观照不足,存在“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需要找回传统以补齐缺口。找回传统,在操作层面需要做到找回主流、找回现场、找回课程、找回老师;在组织层面必须重视大学以及与大学有着联系的其他组织所能提供的组织条件;在观念层面已经具备了由国家自觉、文化自觉和学科自觉提供的观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传统 公共管理 学科建设 学科自觉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践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勇 周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9,共19页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聚焦公共事务与公共治理问题的学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国治理议题的丰富性和公共管...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聚焦公共事务与公共治理问题的学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国治理议题的丰富性和公共管理实践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需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通过梳理可以看出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呈现出知识引进与知识创造并行、学术知识与专业知识并行以及知识传授与知识转化并行三大特点。而在未来要推进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将中国作为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策源地,面向中国实践,立足中国情境,讲好中国故事。具体来看就是要坚持以中国为中心、以世界为参考,注重价值与操作的平衡、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治理与制度的平衡以及自主与非自主的平衡。同时对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评价也是检验其有效性的重要体现,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并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对评价标准进行优化,以期实现面向实践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全链条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自主知识体系 面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何以可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晓萍 康传彬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6,215,共15页
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提升中国公共管理学学术解释力、问题解决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认知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这三个维度,回答了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何、如何、何为等关键问题。在认知逻辑维度... 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提升中国公共管理学学术解释力、问题解决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认知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这三个维度,回答了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何、如何、何为等关键问题。在认知逻辑维度,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关注公共性、聚焦公共组织等学科特质为基底,以主体思维、平等对话、内源驱动、本土标准等自主特色为抓手,经过知识点的结构聚合与功能耦合而形成的有机知识系统。在实践逻辑维度,通过分析我国公共管理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的自主性成分,发现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存量与现实进展。在发展逻辑维度,提出打造概念群、聚焦问题域、融通逻辑链、廓清要素场等具体策略,助力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提质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公共管理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惠惠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文章旨在探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基于已有文献构建假设模型,借助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建模方法(PLS-SEM)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转移动机对项目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转... 文章旨在探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基于已有文献构建假设模型,借助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建模方法(PLS-SEM)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转移动机对项目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转移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学习结果对项目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结果、感知内容效度通过转移动机对项目知识转移产生间接影响;使用机会对项目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主管支持分别经由转移动机、使用机会对项目知识转移产生间接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践建议:激发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的知识转移动机;优化公共管理硕士教育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公共部门主管支持,创造更多使用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知识转移 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十五五”战略规划的思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柯平 彭亮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十五五”阶段的新变化将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深刻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要在变革的内外部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了解环境与发展态势,通过科学战略规划思维来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战略规划。文章在概述战略规划思维的... “十五五”阶段的新变化将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深刻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要在变革的内外部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了解环境与发展态势,通过科学战略规划思维来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战略规划。文章在概述战略规划思维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改革创新、数智技术等角度重点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与任务、重点与难点、转型与升级,为公共文化服务“十五五”战略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十五五”规划 战略规划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工程学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文明 刘经典 伍丹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6,共9页
人体工程学综合应用生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能实现机器、环境对人的最佳适应。文章采用网络调查、电话与邮件调研、内容分析等方法开展用户访谈,考察公共图书馆人体工程学设施供给现状以及用户对其的满意度和需求,为图... 人体工程学综合应用生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能实现机器、环境对人的最佳适应。文章采用网络调查、电话与邮件调研、内容分析等方法开展用户访谈,考察公共图书馆人体工程学设施供给现状以及用户对其的满意度和需求,为图书馆界推广人体工程学应用,改善空间环境,提升读者的舒适度、健康性和阅读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工程学 图书馆空间 阅读设施 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涌现”视域下的智能健康医疗知识管理体系变革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东晓 赵旺 +2 位作者 王晓玉 汤志伟 朱凯旋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目的/意义]大模型的“涌现”正在重塑健康医疗知识体系和知识管理方式,亟须深入探讨该现象与特征对健康医疗领域知识体系的重大影响、演化路径、管理方法与前沿应用。[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全面分析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与特征,以此作为... [目的/意义]大模型的“涌现”正在重塑健康医疗知识体系和知识管理方式,亟须深入探讨该现象与特征对健康医疗领域知识体系的重大影响、演化路径、管理方法与前沿应用。[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全面分析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与特征,以此作为大模型“涌现”视域系统梳理健康医疗知识体系的组成要素和演化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模型“涌现”视域下的健康医疗知识动态管理框架,并总结健康医疗大模型前沿领域的发展展望。[结论/发现]从大模型的“涌现”视域揭示了健康医疗知识体系三大要素之间以及体系内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转化关系,提出了对应的动态健康医疗知识管理框架。[创新/价值]揭示了大模型“涌现”对于健康医疗知识体系与管理方式的潜在影响,提出了大模型“涌现”视域下健康医疗知识管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涌现 健康医疗 知识管理 诊疗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重塑与行为调适:数字技术赋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实现逻辑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超 夏湘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居民参与是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作用,推动社区居民深度参与公共安全治理成为数字时代社区公共安全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研究基于技术嵌入理论,构建了数... 居民参与是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作用,推动社区居民深度参与公共安全治理成为数字时代社区公共安全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研究基于技术嵌入理论,构建了数字赋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结构与行为双维分析框架。并以Y区扁平化治理改革为实践案例,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实现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赋能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居民参与存在两重逻辑:其一是“结构重塑”逻辑,即数字技术通过重塑政民互动的组织结构、权力结构和时空结构,拓展居民参与的渠道与空间;其二是“行为调适”逻辑,即数字技术通过转变居民理念、提升居民能力、优化居民行为模式,有效激发其参与的意愿和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居民参与 公共安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与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感知: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欣亮 邢誉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以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为目标,从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入手,使用多期CSS微观样本数据,进行估计、并对比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感知效应,得出:①当且仅当数字治理能力跨越一定门槛时,才能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均衡感知,在数字治理能力较弱... 以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为目标,从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入手,使用多期CSS微观样本数据,进行估计、并对比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感知效应,得出:①当且仅当数字治理能力跨越一定门槛时,才能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均衡感知,在数字治理能力较弱时,公共服务供给均衡感知不升反降;②数字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供给均衡感知间的“V”型关系源于公众参与的渠道效应,较弱的数字治理能力会挤出公众参与,从而阻滞均衡感知水平提升;③随着政府治理数字化向纵深转型,扩大数字服务事项覆盖度成为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均衡感知的重要手段,但完善政务数字平台等基础设施的作用逐渐减弱;④数字鸿沟仍是数字治理感知均衡价值显现的约束条件,数字素养较低的老龄与低学历群体均衡感知提升困难;⑤“因地制宜”加速政府数字治理转型仍是解决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关键,依托数字经济发展、提振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并改善制度环境,能够增强数字治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感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精准治理 公共服务均衡性 数字协同治理 公共服务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共服务政策的变迁逻辑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欢明 朱欢 徐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9,共11页
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在各类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尽管有研究阐释了我国公共服务及其政策的发展历程,但是对于采用了怎样的政策变迁模式并没有定论。厘清政策变迁的模式对于解答发展之谜、化解发展困局、推动公共服务... 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在各类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尽管有研究阐释了我国公共服务及其政策的发展历程,但是对于采用了怎样的政策变迁模式并没有定论。厘清政策变迁的模式对于解答发展之谜、化解发展困局、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价值。依据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归纳得出漂移、转换、层叠和更替4种渐进性政策变迁模式的判定方式。从2001—2022年,“人人享有——人人平等享有——人人满意”构成了我国公共服务政策的主轴,通过对政策目标、主体和工具3项内容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的政策变迁模式以层叠为主,通过层叠,公共服务政策的目标、主体和工具的内容不断丰富,反映了公共服务的边界不断扩大的特点。此外,漂移、转换和更替等模式也在此过程中相互交织,与层叠共同塑造了如今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渐进性政策变迁 政策层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产品的公共价值与商业价值均衡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席恒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7,共11页
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的发展方式,使互联网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具有双重的驱动力,通过追求商业价值与公共价值形成了互联网独特的竞争优势。二者内在的对抗与张力,一方面,持续生产出纷繁多样的互联网及其衍生产品,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创造了... 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的发展方式,使互联网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具有双重的驱动力,通过追求商业价值与公共价值形成了互联网独特的竞争优势。二者内在的对抗与张力,一方面,持续生产出纷繁多样的互联网及其衍生产品,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创造了公共价值;另一方面,二者的冲突可能会衍生出各类社会问题。在数字时代,如何基于数据、智能算法、算力等生产要素,通过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实现互联网产品公共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与均衡,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公共价值 商业价值 社会价值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