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河流域水质和工业污染源研究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刘鸿志
王光镇
马军
闫政
沈苏南
-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7,共10页
-
文摘
为科学评价黄河流域的水质状况及工业企业污染源现状,根据黄河流域2018—2019年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建立了综合反映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可定量分析排名的城市水质指数;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数据,研究建立了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18—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优和良等级数量从17个增加到19个,饮用水水源地优等级城市数量从7个增加到11个;但黄河流域中游地区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需要重点加强水污染控制。水质污染主要以点源工业污染为主,COD和氨氮排放量较多,COD和氨氮年日均排放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1.1、3.1 mg/L,工业废水处理率偏低;山西、陕西、河南等“高”风险企业数量较多,分别达到3047、1630、1442家。建议加强黄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配合,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度和力度。
-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质指数
工业水污染物排放
企业环境信用
-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quality index
industrial water pollutant discharg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credit
-
分类号
X82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减污降碳协同多元共治体系需求及构建探析
被引量:52
- 2
-
-
作者
王涵
马军
陈民
张真
丁杉杉
王淑兰
阳平坚
-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6-944,共9页
-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No.2021YSKY-01)。
-
文摘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空气质量改善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多目标需求,仅依靠命令控制型手段为主的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将不足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目标.结果表明:构建“政府-科研机构-市场-社会组织”多元共治模式,通过命令控制与非命令控制的协同实现治理方式转变,从而提高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在顶层设计层面,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空气污染程度及各行业污染控制措施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制定差异化减污降碳政策;在科学研究方面,开展学科融合、部门协作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科技研究,解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措施评估以及科技数据、资源共享和研究成果落地等问题;在市场方面,将自愿减排交易和更多高排放行业配额交易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强与排污权、用能权、绿色电力等环境权益交易之间的协同,强化市场手段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治理机制和手段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纽带作用,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构建第三方环境信用平台,促进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公众等关键利益方形成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研究表明,“政府-科研机构-市场-社会组织”多元共治模式能有效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多元共治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市场与社会组织的作用,解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需求.
-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多元共治
非命令控制
数字化信息系统
-
Keywords
air pollution and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noncommand control
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