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切生菜工业化加工过程中细菌群落动态演替分析
1
作者 李燕 毕文豪 +1 位作者 陈婷 金微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02-209,共8页
目的:探索鲜切生菜工业化加工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对鲜切生菜不同加工环节(原料M、预清洗PW、第一道清洗W1、第二道清洗W2、第三道清洗W3、成品P)的细菌组成进行研究。结果:生菜经过四... 目的:探索鲜切生菜工业化加工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对鲜切生菜不同加工环节(原料M、预清洗PW、第一道清洗W1、第二道清洗W2、第三道清洗W3、成品P)的细菌组成进行研究。结果:生菜经过四道清洗,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计数分别下降为2.85±0.06 lg CFU/g、1.01±0.03 lg CFU/g和1.47±0.04 lg CFU/g,低于企业现行标准Q/WWK0002S-2020;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鲜切生菜加工过程中的绝对优势菌,相对丰度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均在70%以上;在属水平上,生菜原料和预清洗环节优势菌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Alkanindiges;经过第一道NaClO清洗后,食酸菌属(Acidovorax)成为主要优势菌,均在40%以上,其次为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通过相对丰度热图及PCoA分析可以看出6个样品的菌群差异:样品M和PW菌群组成较相似,聚为一类;样品W1、W2、W3、P四个样品菌群结构更接近。通过传统培养结果发现,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是鲜切蔬菜整个加工过程中的优势菌,其次还有不动杆菌属和Enterobacter bugandensis。结论:鲜切生菜加工过程中大量微生物来自于生菜生长的土壤环境,实施标准化规范种植,在源头上减少微生物污染,是控制鲜切生菜品质的首要环节,同时,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也是保障品质的关键。明确加工过程中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食酸菌属等优势腐败菌,对于制定针对性的精准杀菌策略,进一步提升鲜切生菜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生菜 次氯酸钠 工业化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
2
作者 李群和 苏凤贤 +1 位作者 邹盈 周妍孜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89-1495,共7页
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栀子中的栀子黄色素工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栀子黄色素提取率为响应值,以脉冲电场强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脉冲数为考察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根据... 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栀子中的栀子黄色素工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栀子黄色素提取率为响应值,以脉冲电场强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脉冲数为考察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根据回归方程优化,栀子黄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场强度25 kV·cm^(-1),乙醇体积分数28%,料液比1∶18 g·mL^(-1),8个脉冲数,在此工艺下栀子黄色素提取率为(9.13±0.53)%,由回归方程得出的理论预测数值为9.18%,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在栀子天然食用色素的提取中运用经响应面法优化的高压脉冲提取工艺,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为栀子黄色素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黄色素 高压脉冲电场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芒果速冻果块品质差异评价分析
3
作者 毛迩洁 李中欣 +3 位作者 陈健乐 陈士国 叶兴乾 程焕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5-36,共12页
本研究对‘小台农’‘桂七芒’等10种芒果品种的果块进行液氮速冻处理,利用质构仪、电子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及分光光度... 本研究对‘小台农’‘桂七芒’等10种芒果品种的果块进行液氮速冻处理,利用质构仪、电子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及分光光度法系统测定其解冻后质构特性、滋味特性、挥发性风味组成以及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solids,TSS)和总酚等理化指标,旨在探讨不同品种芒果的冷冻适应性及应用潜力,筛选适用于制作速冻果块的芒果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芒果的冷冻适应性和品质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小台农’和‘桂七芒’具有较高的TSS、总酚含量和甜度;‘贵妃芒大果’的汁液流失率最高,其冷冻适应性较差,解冻后适口性较低;‘小台农’‘桂七芒’和‘大青芒’解冻后在硬度、弹性等指标上表现突出,而‘贵妃芒大果’和‘贵妃芒小果’质构特性最差,解冻后软化严重。‘小台农’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最多,总量达(280.96±26.02)mg/kg,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占主导地位,赋予其浓郁的果香;电子舌和感官评价进一步表明,‘小台农’在外观、质地、滋味和气味上均表现优异,是适口性最佳的品种。综上,‘小台农’因其甜度高、香气丰富、质构良好,适宜开发速冻果块并应用于高端食品,研究结果可为芒果品种筛选和速冻果块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速冻芒果块 质构分析 风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包装在食品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子聪 胡春 周晨光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8-139,共12页
目的探讨智能包装技术在食品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现状,系统分析射频识别(RFID)标签、指示器型及传感器型智能包装的工作原理、功能特性,以及它们在食品贮运保鲜和新鲜度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技术瓶颈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RFID标签... 目的探讨智能包装技术在食品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现状,系统分析射频识别(RFID)标签、指示器型及传感器型智能包装的工作原理、功能特性,以及它们在食品贮运保鲜和新鲜度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技术瓶颈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RFID标签可实时监测食品包装内的温度、湿度、pH及气体成分,结合区块链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供应链的追溯效率;指示器型包装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氧气、二氧化碳、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其中气体指示器、新鲜度指示器和时间-温度指示器(TTI)分别针对不同变质机制提供实时监测;传感器型包装利用天然色素(如姜黄素、花色苷)的pH敏感性或气体传感器的化学电阻/电位特性,实现对食品新鲜度的无损监测。此外,生物传感器通过检测微生物污染及农药残留,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结论智能包装技术在食品质量监测中显著展现出应用潜力,但我国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开发高精度、低成本传感器,推动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并研发环保可降解材料,以提升可持续性。通过技术创新和跨学科协作,智能包装有望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的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减少食品浪费,并保障消费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包装 贮运保鲜 新鲜度监测 包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盆子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5
作者 赵小亮 赵海军 +1 位作者 董国锋 金微微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44-154,共11页
【目的】从覆盆子(Rubi fructus)中分离纯化多糖,并对其结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覆盆子多糖(命名为RCP0.3-Ⅰ),在Q Sepharose Fast Flow(QFF)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 【目的】从覆盆子(Rubi fructus)中分离纯化多糖,并对其结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覆盆子多糖(命名为RCP0.3-Ⅰ),在Q Sepharose Fast Flow(QFF)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的基础上,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与十八角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对RCP0.3-Ⅰ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及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利用CCK8、中性红和ELISA试验研究RCP0.3-Ⅰ对RAW264.7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和NO分泌的影响,使用q-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研究RCP0.3-Ⅰ对HepG2细胞Bax、Bcl-2和Caspase-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纯化获得重均分子量为84.9 kDa、分散系数为1.078的覆盆子多糖RCP0.3-Ⅰ,结构分析表明RCP0.3-Ⅰ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杂多糖,相对摩尔比为10.1∶24.8∶14.2∶4.0∶46.9。25~200μg/mL RCP0.3-Ⅰ对RAW264.7细胞无细胞毒性,当RCP0.3-Ⅰ浓度为200μg/mL时,与对照相比,对RAW264.7的细胞活力、吞噬活性和NO释放率分别提升23.22(±2.76)%、18.60(±3.55)%和41.98(±7)%。RCP0.3-Ⅰ可通过调控HepG2细胞Bax、Bcl-2和Caspase-3基因及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分离纯化所得RCP0.3-Ⅰ为以同聚半乳糖醛酸(HG)为主的RG-Ⅰ果胶类多糖,呈现良好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活性,可为其后续药用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覆盆子 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免疫调节 抗肿瘤 机制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