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牡蛎礁保护与修复进展:瑞安牡蛎礁修复实践
1
作者 吴晓雯 薛峰 蔡景波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牡蛎礁是重要的海岸带栖息地之一,近百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退化严重。伴随着牡蛎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逐渐认知,牡蛎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对于全球退化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的意义开始凸显。本文系统搜集、整理了中国天然牡蛎礁和人工... 牡蛎礁是重要的海岸带栖息地之一,近百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退化严重。伴随着牡蛎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逐渐认知,牡蛎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对于全球退化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的意义开始凸显。本文系统搜集、整理了中国天然牡蛎礁和人工修复牡蛎礁的分布信息,总结了本世纪以来中国在牡蛎礁保护与修复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并结合笔者参与的温州市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牡蛎礁)的修复实践,详细介绍了修复技术流程,着重介绍了修复工程中采用的斜撑组合式牡蛎礁体的设计构造和礁体人工附苗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可为将来开展牡蛎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礁 保护与修复 修复技术 综合管护 修复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物种质量谱模型的综合渔业管理策略评估
2
作者 张家驹 乔家乐 +4 位作者 程晓鹏 汪振华 应嘉迪 陈雅静 王迎宾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8-1039,共12页
混合渔业(mixed fisheries)是指在同一渔场中,通过使用单一渔具捕获多个物种,或使用多种渔具进行综合捕捞的作业方式,是我国最重要的渔业作业方式之一。然而,基于单物种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及渔业管理方案在混合渔业管理中存在明显局限... 混合渔业(mixed fisheries)是指在同一渔场中,通过使用单一渔具捕获多个物种,或使用多种渔具进行综合捕捞的作业方式,是我国最重要的渔业作业方式之一。然而,基于单物种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及渔业管理方案在混合渔业管理中存在明显局限性。因此,基于2020~2021年大陈岛海洋牧场四季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多物种质量谱模型(multi-species-size-spectrum model,MSSM),量化了单物种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管理在混合渔业中的局限性,并设计了综合渔业管理策略,即结合多物种MSY管理和单物种管理,其中大型捕食者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为单物种管理的目标种,其捕捞死亡系数(F)额外增加50%。结果显示,在以单物种FMSY(达到MSY的捕捞死亡系数)进行捕捞时,产生了衰退种群。综合管理策略使大多数物种的生物量和产量得到了提升,使群落总产量提升3%,群落总生物量提升31%,且未产生衰退种群(海鳗除外)。尽管海鳗的生物量减少了50%,达到了衰退的条件,但终止对海鳗的单独管理后,其生物量恢复仅需6 a。本研究揭示了高营养级物种的下行控制效应对群落结构的调节作用,通过控制大型捕食者的开发强度可实现渔业资源的整体优化,为应对混合渔业挑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物种管理 多物种管理 管理策略评估 最大可持续产量(MSY) 多物种质量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壳对凡纳对虾生长性能和水质的作用效果及其表面菌群特征
3
作者 黄贤克 黄晓林 +3 位作者 张翔 李敏 蔡逸龙 陈然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1450,共10页
在凡纳对虾养殖中,添加牡蛎壳能改善养殖水质和凡纳对虾生长状况。但牡蛎壳原位水质处理对水质和凡纳对虾生长的影响,以及牡蛎壳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演替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探究添加牡蛎壳对凡纳对虾生长性能和养殖水质的影... 在凡纳对虾养殖中,添加牡蛎壳能改善养殖水质和凡纳对虾生长状况。但牡蛎壳原位水质处理对水质和凡纳对虾生长的影响,以及牡蛎壳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演替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探究添加牡蛎壳对凡纳对虾生长性能和养殖水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照组、牡蛎壳低添加量组(体积分数1‰)、牡蛎壳中添加量组(体积分数2‰)、牡蛎壳高添加量组(体积分数4‰),比较不同添加量的牡蛎壳对凡纳对虾生长指标的影响,分析牡蛎壳表面细菌群落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添加牡蛎壳能显著提高凡纳对虾的存活率(F=9.222,P=0.006)、体长(F=13.267,P=0.002)和体重(F=8.102,P=0.008),低添加量组的存活率(90.73%)显著低于中添加量组(97.50%)和高添加量组(99.17%)。添加牡蛎壳还能提高养殖水中磷酸盐含量(F=52.509,P<0.001),降低亚硝酸盐含量(F=7.323,P=0.011),提高硝酸盐含量(F=23.615,P<0.001)。在牡蛎壳表面生物膜中,黏着杆菌属(Tenacibaculum)随着养殖进程推进相对丰度显著下降,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和鲁杰氏菌属(Ruegeria)随着养殖进程推进,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生物膜中硝化螺旋菌属相对丰度的升高,加速了养殖体系中氮循环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的变化,从而改善水质,提高凡纳对虾存活率、体长和体重。本研究对凡纳对虾养殖中的牡蛎壳添加具有指导意义,且为探究牡蛎壳生物膜对水质改善和凡纳对虾健康的促进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 生物膜 凡纳对虾 氮循环 水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裙带菜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4
作者 陈星星 虞雯煊 +1 位作者 徐健炜 张鹏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94-1804,共11页
为揭示重金属在裙带菜不同部位的富集与分布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ICP-MS),对不同生长时期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的根、茎、叶、孢子叶部位中重金属Cr、Cu、Zn、As、Cd... 为揭示重金属在裙带菜不同部位的富集与分布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ICP-MS),对不同生长时期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的根、茎、叶、孢子叶部位中重金属Cr、Cu、Zn、As、Cd、Hg、Pb和Ni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裙带菜中重金属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s>Zn>Cu>Cd>Ni>Cr>Pb>Hg。Cu、Zn、As、Cd和Hg含量在叶和根中(叶中Hg除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Cr、Pb、Ni含量整体呈持续升高趋势(根中Pb除外)。叶和根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茎和孢子叶。As含量在生长初期(3月)和成熟期(4月)较高,Cr、Pb、Ni含量则在衰老期(6月)较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各元素的目标危害系数(THQ)及其总和(TTHQ)均低于1.00,表明食用裙带菜对人体健康暂无显著风险。但孢子叶的重金属复合风险相对较高,消费者应在选购和食用时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不同部位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酚钠胁迫对泥蚶SOD、Na^(+)-K^(+)-ATP酶活力、基因表达和血细胞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敏 陈然 +2 位作者 张翔 黄晓林 肖国强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1-27,共7页
为了研究五氯酚钠长期胁迫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体内相关酶活力变化、基因表达和血细胞功能的影响,在水温(20±0.2)℃和盐度23下,将体质量(6.27±1.09)g的泥蚶置于50 L塑料桶中,暴露于含有0μg/L(对照组)、10μg/L和100μ... 为了研究五氯酚钠长期胁迫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体内相关酶活力变化、基因表达和血细胞功能的影响,在水温(20±0.2)℃和盐度23下,将体质量(6.27±1.09)g的泥蚶置于50 L塑料桶中,暴露于含有0μg/L(对照组)、10μg/L和100μg/L五氯酚钠的海水后,第1 d、7 d和14 d测定鳃、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活力、sod和ATP合成酶基因表达以及血细胞总数、血细胞活力、血红蛋白数、血细胞吞噬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五氯酚钠胁迫后,泥蚶肝胰腺中SOD活力降低,在14 d时SOD活力达最低,10μg/L和100μg/L组分别为48.42 U/g和38.17 U/g;Na^(+)-K^(+)-ATP酶活力先降低后增加,7 d时达最低,分别为67.08 U/g和54.38 U/g。10μg/L组sod基因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14 d时分别为对照组的0.95倍和0.61倍(P>0.05);ATP合成酶基因表达量呈降低趋势,14 d时分别为对照组的0.64倍和0.58倍(P<0.05)。100μg/L组鳃中sod和ATP合成酶基因表达量先降低后增加;肝胰腺中sod和ATP合成酶基因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7 d时分别为对照组的2.15倍和2.47倍(P<0.05)。五氯酚钠胁迫下,泥蚶血细胞总数、细胞活力、血红蛋白数及吞噬率均呈现降低趋势,且血细胞总数、细胞活力及吞噬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五氯酚钠胁迫诱导泥蚶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影响代谢和免疫防御参数。本研究可为新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提供参考,及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五氯酚钠 泥蚶 酶活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飞云江口海域棘头梅童鱼繁殖期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
6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3 位作者 叶深 李安 马建忠 任鹏 《河北渔业》 2025年第6期48-52,共5页
在浙南飞云江口海域5月份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繁殖期,进行了2次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个体数量的优势种主要为棘头梅童鱼、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结合社会调查结果对棘头梅童鱼资源量变化进行... 在浙南飞云江口海域5月份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繁殖期,进行了2次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个体数量的优势种主要为棘头梅童鱼、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结合社会调查结果对棘头梅童鱼资源量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飞云江口海域的棘头梅童鱼的资源量大幅增加。通过2次调查发现,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简单方便,可作为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的补充,尤其适宜特定海域特定渔业资源的长期跟踪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云江口海域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休闲渔船 渔获物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鱼祭]亲鱼养殖和人工产卵技术
7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2 位作者 马建忠 任鹏 李安 《水产养殖》 2025年第7期49-51,共3页
斑[鱼祭](Clupanodon punctatus)隶属于鲱形目、鲱科、[鱼祭]属,是我国南北沿海近岸常见的经济鱼类。作为滤食性鱼类,斑(鱼祭)在渔业资源环境修复和生态渔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水人工增殖放流中,斑[鱼祭]是常见品种,在实现生态洁水... 斑[鱼祭](Clupanodon punctatus)隶属于鲱形目、鲱科、[鱼祭]属,是我国南北沿海近岸常见的经济鱼类。作为滤食性鱼类,斑(鱼祭)在渔业资源环境修复和生态渔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水人工增殖放流中,斑[鱼祭]是常见品种,在实现生态洁水的同时,提高渔民捕捞收益。南美白对虾池塘或高位池养殖中常混养适量的斑[鱼祭],一方面斑[鱼祭]能滤食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可改善养殖水质,减少虾病发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生产力,增加斑[鱼祭]养成的额外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鱼类 斑鱼祭 人工产卵 经济鱼类 亲鱼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养殖水产品中高风险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及其基质效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汇镔 朱洁 +2 位作者 周朝生 胡园 陆荣茂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9-700,共12页
为建立大黄鱼、鲫鱼、中华鳖等大宗养殖水产品中高风险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通用、高效、准确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超声振荡联用法对目标物进行提取,经液液萃取完成净化并采用UPLC-MS/MS测定。通过提取试剂中的酸含量、振荡时间、超声时间、... 为建立大黄鱼、鲫鱼、中华鳖等大宗养殖水产品中高风险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通用、高效、准确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超声振荡联用法对目标物进行提取,经液液萃取完成净化并采用UPLC-MS/MS测定。通过提取试剂中的酸含量、振荡时间、超声时间、氮吹压力、温度等变量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前处理条件。同时评价大黄鱼、鲫鱼、中华鳖、南美白对虾、青蟹及其性腺、缢蛏中目标物的基质效应,并通过同位素内标、基质匹配曲线探讨了基质效应的补偿途径。结果表明:6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2.20%~118.00%;在0.2~20 ng·mL^(-1)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氧氟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检出限为0.1μg·kg^(-1),恩诺沙星检出限为0.5μg·kg^(-1),定量限均为1.0μg·kg^(-1)。该方法满足水产品中喹诺酮类残留的检测要求。南美白对虾、青蟹性腺、大黄鱼基质对6种目标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基质匹配曲线和内标法均可使基质效应得到有效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养殖水产品 高风险 喹诺酮 基质效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蚶哈维氏弧菌抗性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9
作者 吴琦汉 滕爽爽 +4 位作者 李敏 张翔 肖国强 张建设 陈丽芝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为探究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下,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抗性性状的遗传参数,作者通过哈维氏弧菌浸泡感染的方法,对22个泥蚶家系进行人工感染实验,采用3种遗传评定模型对泥蚶生长性状与抗性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评估。实验... 为探究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下,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抗性性状的遗传参数,作者通过哈维氏弧菌浸泡感染的方法,对22个泥蚶家系进行人工感染实验,采用3种遗传评定模型对泥蚶生长性状与抗性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评估。实验结束时,泥蚶的死亡率接近70%,家系间的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6.7%~60%)。结果显示,抗性性状遗传力范围为(0.17±0.05)~(0.20±0.07),属于中低遗传力。利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对各家系育种值进行相关性分析,3种模型估算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953~0.998,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3种模型在泥蚶抗性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能力相似。生长性状与抗性性状之间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069~-0.111和-0.412~-0.545,均表现为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泥蚶抗性性状属于中低遗传力性状,适合采用家系选育的方式对该性状进行选育。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生长性状和抗性性状在育种中可分别选育。该项研究补充了泥蚶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的相关性内容,为选育泥蚶抗哈维氏弧菌优良品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遗传力 遗传相关 抗性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研究
10
作者 邱文致 秦松 +8 位作者 唐未 叶深 范青松 唐久 艾龙威 吴强 林克泽 郑春芳 刘伟成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7,共13页
为掌握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于2022年11月、2023年5月、2023年9月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水生生物及环境要素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室内实验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3种,其中包括20种浮游幼体,2023.09航次物种数最丰... 为掌握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于2022年11月、2023年5月、2023年9月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水生生物及环境要素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室内实验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3种,其中包括20种浮游幼体,2023.09航次物种数最丰富(63种),2022.11航次物种数最低(45种);其中优势种(Y≥0.02)包括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a pacifica)等19种。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12.84 ind./m^(3),平均生物量为614.82 mg/m^(3),存在明显的航次差异,2023.09航次丰度和生物量最高,2022.11航次丰度和生物量最低。浮游动物香农-威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64、0.55和2.57。Spearman相关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度排序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温度、总氮质量浓度、硝酸盐质量浓度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己糖激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1
作者 张雪 滕爽爽 +1 位作者 王鸿霞 陈丽芝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4-947,共14页
己糖激酶(hexokinase,HK)是生物代谢的关键酶,与脊椎动物相比无脊椎动物中HK基因家族成员的类型、特征和演化关系尚不明确。基于泥蚶全基因组数据,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到5个泥蚶HK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TgHKa、Tg... 己糖激酶(hexokinase,HK)是生物代谢的关键酶,与脊椎动物相比无脊椎动物中HK基因家族成员的类型、特征和演化关系尚不明确。基于泥蚶全基因组数据,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到5个泥蚶HK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TgHKa、TgHKb、TgHKc、TgHKd、TgHKe。同时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序列结构、系统发生关系、染色体定位、基序组成和组织表达特点进行了分析。系统发生分析显示其为脊椎动物HK基因的祖先类型,聚集为2个亚类,分布在2条染色体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5个TgHK基因家族成员在泥蚶成体组织中具有表达差异性。TgHKa在血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而TgHKb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低;TgHKc在肝胰腺中显著高表达,TgHKd在鳃和唇瓣中高表达,而TgHKe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贝类HK基因的进化与功能,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在贝类中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己糖激酶 基因家族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
12
作者 刘志伟 黄晓林 +2 位作者 滕爽爽 肖国强 李敏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为了研究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在盐度25~26和水温26~28℃下,将体质量为(14.51±0.97)g、体长为(13.86±0.78)cm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含有0 mg·L^(-1)、50 mg·L^(-1)、70 mg&#... 为了研究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在盐度25~26和水温26~28℃下,将体质量为(14.51±0.97)g、体长为(13.86±0.78)cm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含有0 mg·L^(-1)、50 mg·L^(-1)、70 mg·L^(-1)、90 mg·L^(-1)、110 mg·L^(-1)、130 mg·L^(-1)和150 mg·L^(-1)五氯酚钠的水中,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法得到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的48 h(48 h LC_(50))和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_(50))分别为103.75 mg·L^(-1)和87.44 mg·L^(-1),安全浓度为1.04 mg·L^(-1)和0.87 mg·L^(-1)。据此设置五氯酚钠胁迫浓度分别为0.87 mg·L^(-1)(0.01×LC_(50))和8.74 mg·L^(-1)(0.1×LC_(50)),以不含五氯酚钠的砂滤海水为空白对照组。在20 d的胁迫实验中,于第1 d、第10 d和第20 d取肝胰腺和血淋巴测定免疫相关指标及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发现,五氯酚钠胁迫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sod和cat基因表达量在胁迫后第1 d显著升高(P<0.05),第10 d和第20 d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组凡纳滨对虾在胁迫后第20 d血淋巴的血细胞总数、吞噬率、细胞活性和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组在胁迫后第10 d和第20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个实验组在胁迫后第10 d和第20 d的活性氧(ROS)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五氯酚钠可造成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甲壳动物应对五氯酚钠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钠 凡纳滨对虾 急性毒性 酶活性 基因表达 血淋巴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赤点石斑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3
作者 李安 马建忠 +1 位作者 任鹏 邵鑫斌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为探讨槲皮素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槲皮素(Quercetin,QE)分别按0(FM)、0.6(QE1)、1.2(QE2)、1.8(QE3)和2.4(QE4)mmol∙kg^(-1)的浓度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赤点石斑鱼(Epin... 为探讨槲皮素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槲皮素(Quercetin,QE)分别按0(FM)、0.6(QE1)、1.2(QE2)、1.8(QE3)和2.4(QE4)mmol∙kg^(-1)的浓度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8周,通过测定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构,评估槲皮素对赤点石斑鱼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随着QE添加量的增加,增重率(WGR)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QE2组达到最高值。相较于FM组,饲料中添加QE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适当添加QE可显著提高肝脏SOD、过氧化氢酶(CAT)和GPX等酶活性(P<0.05),并降低肝脏中MDA含量(P<0.05)。与FM组相比,各QE添加组的运算分类单位(OTU)数目呈上升趋势,QE3和QE4组显著升高(P<0.05),ACE、Chao1、Shannon呈上升趋势,Simpson呈下降趋势。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QE3和QE4组与FM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FM组相比,各QE添加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降低(P<0.05);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上升(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QE(1.2~2.4 mmol∙kg^(-1)),可提高赤点石斑鱼机体的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改善肠道菌群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槲皮素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用于微藻培养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李腾腾 覃诺云 +3 位作者 徐金齐 李鹏全 陈琛 方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87-494,共8页
为探究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8701、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设置电解氧化沙滤海水EOW_(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 为探究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8701、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设置电解氧化沙滤海水EOW_(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1))、电解氧化沙滤海水EOW_(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漂白粉消毒沙滤海水(有效氯浓度为35 mg·L^(-1))3个实验组,以煮沸沙滤海水作为对照组,对球等鞭金藻8701、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进行单种培养,培养时间10 d。结果显示,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适用于3种海洋微藻的培养,电解氧化海水EOW_(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处理组球等鞭金藻8701在培养第10天获得最高细胞密度,为437.7×10^(4)cell·mL^(-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间青岛大扁藻的藻细胞终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电解氧化海水EOW_(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1))、电解氧化海水EOW_(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的最终细菌总数与漂白粉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牟氏角毛藻各组最终细菌总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电解氧化海水EOW_(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1))可用于培养青岛大扁藻,而电解氧化海水EOW_(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适合培养球等鞭金藻8701、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研究旨在探究电解氧化法处理沙滤海水对微藻培养的影响,为饵料微藻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氧化 微藻 海水处理 生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路径研究
15
作者 秦松 邱文致 +3 位作者 陆振 刘伟成 叶深 杨云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浙江省是海洋渔业大省,渔业生产安全是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发展情况,提升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水平,培育海洋渔船新质生产力,基于对浙江省海洋渔船、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浙江省是海洋渔业大省,渔业生产安全是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发展情况,提升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水平,培育海洋渔船新质生产力,基于对浙江省海洋渔船、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及海洋渔船基层管理组织的考察调研,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从基层海洋渔船管理组织监管机制、人员配备、自建能力及管理水平等方面梳理了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海洋渔船组织化管理的发展情况和问题短板,总结了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典型模式,提出了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实现路径,为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管理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渔船组织化 安全生产 管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黄鱼、大黄鱼及其正反杂交种肌肉营养品质评价
16
作者 郭丹丹 刘峰 +2 位作者 谢庆平 叶挺 楼宝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7,共8页
为评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及其杂交种(正交F1和反交F1)肌肉品质,采用生化分析和组织学方法对四个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个黄鱼群体粗脂肪含量介于4.73%—5.37%,... 为评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及其杂交种(正交F1和反交F1)肌肉品质,采用生化分析和组织学方法对四个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个黄鱼群体粗脂肪含量介于4.73%—5.37%,属中脂鱼类;正交F1(16.88%)和反交F1(16.93%)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小黄鱼(16.13%)和大黄鱼(16.01%);在四个黄鱼群体中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EAA,Essential amino acid)7种,不同群体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为106.69—110.42,正交F1和反交F1中氨基酸总量(TAA,Total amino acid)、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Total essential amino acid)及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Total delicious amino acid)均显著高于双亲;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四个黄鱼群体中DHA和EPA含量占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46.77%—49.27%,其中DHA含量在两种杂交黄鱼中显著高于双亲。4种常量元素(K、Na、Mg和Ca)在不同群体中含量丰富,6种微量元素(Mn、Zn、Fe、Se、Cu和Cr)中Zn和Fe在两种杂交黄鱼中显著高于双亲。肌肉组织学结构显示,正交F1和反交F1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大黄鱼而与小黄鱼无显著性差异,正交F1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双亲。综上所述,四个黄鱼群体肌肉营养成分丰富,均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同时,两种杂交黄鱼在特定营养指标上获得了一定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阐述了杂交育种对肌肉品质的影响,可为黄鱼肉质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种 肌肉营养品质 小黄鱼 大黄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酚钠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生化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刘志伟 李敏 +2 位作者 滕爽爽 黄晓林 肖国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5-884,共10页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将体质量(13.41±1.97)g的凡纳滨对虾暴露于五氯酚钠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0.87、8.74 mg/L的海水中20 d,分别在第1、10和20天从每组随机取15尾凡纳滨对虾,测定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将体质量(13.41±1.97)g的凡纳滨对虾暴露于五氯酚钠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0.87、8.74 mg/L的海水中20 d,分别在第1、10和20天从每组随机取15尾凡纳滨对虾,测定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Na^(+)-K+-ATP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在第20天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五氯酚钠胁迫后,低质量浓度组和高质量浓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显著降低(P<0.05);氧氮比逐渐增大,在第20天出现最大值,分别为(59.2±4.4)和(18.9±6.1);试验组对虾肝胰腺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两个试验组的肝胰腺和鳃可见明显病理变化,具体表现为肝胰腺小管肿大、基膜破损、空泡化严重、星状管腔变形,鳃上皮细胞脱落、鳃角质层结构受到破坏,鳃局部空泡化等。试验结果表明:五氯酚钠胁迫能够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呼吸、排泄以及酶活性,使其供能方式由蛋白质分解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混合分解;五氯酚钠胁迫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说明其代谢系统和呼吸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本试验结果揭示了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生理代谢、酶活性和组织结构的影响,为甲壳类对五氯酚钠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钠 凡纳滨对虾 生理生化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冷藏网跨季节养殖效果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18
作者 陶伟丽 张鹏 +4 位作者 王铁杆 吴晓雯 薛峰 刘颖 陈继浓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5年第4期682-689,共8页
为规避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秋苗养殖初期受高温和病害的影响,利用坛紫菜跨季冷藏网技术,在坛紫菜养殖翌年根据气候和海况条件,适时将冷藏网帘复苏下海养殖,以此缓解高温、病害等不利因素对坛紫菜养殖的影响,同时增加海区利... 为规避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秋苗养殖初期受高温和病害的影响,利用坛紫菜跨季冷藏网技术,在坛紫菜养殖翌年根据气候和海况条件,适时将冷藏网帘复苏下海养殖,以此缓解高温、病害等不利因素对坛紫菜养殖的影响,同时增加海区利用率和坛紫菜生产次数。本研究冷藏网跨季节养殖技术有别于以往的短期冷藏网技术,在经过长达180 d冷藏之后,进行海区养殖测试,并对采收的一水紫菜叶状体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跨季冷藏网一水紫菜养殖周期为25 d,短于秋苗网一水紫菜养殖的35 d;跨季冷藏网一水紫菜产量略高于秋苗网一水紫菜,但差异不显著(P>0.05);藻蓝蛋白、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证明,坛紫菜苗帘经过跨季节冷藏再下海养殖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坛紫菜品质总体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本研究对坛紫菜冷藏网苗种跨季节养殖效果及其营养成分分析,可为坛紫菜冷藏网苗种跨季节养殖的推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冷藏网 跨季节养殖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