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态冰保鲜技术及其对生鲜食品贮藏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郭泰珂 赵丹丹 +4 位作者 翁雅怡 王可莹 何渊海 姚继刚 陈文烜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06-711,共6页
预冷处理是生鲜食品冷链配送的重要环节,高效的预冷处理可减缓食品腐败变质。流态冰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冷介质,具有冷却速度快、储能密度高、运输方便、可有效维持食品品质且不造成机械损伤等优势。该研究概述了流态冰的特性及制取方法,... 预冷处理是生鲜食品冷链配送的重要环节,高效的预冷处理可减缓食品腐败变质。流态冰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冷介质,具有冷却速度快、储能密度高、运输方便、可有效维持食品品质且不造成机械损伤等优势。该研究概述了流态冰的特性及制取方法,并从微生物、蛋白质、K值和货架期4个方面阐述了流态冰对水产品、禽肉等生鲜食品贮藏品质的影响,综述了流态冰耦合臭氧、酸性电解水、天然氧化剂等技术在食品保鲜领域中的应用,并对流态冰预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冰 预冷 生鲜食品 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发酵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变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明可 陈慧芝 +5 位作者 吴伟杰 牛犇 房祥军 陈杭君 刘瑞玲 郜海燕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分析乳酸菌发酵后蓝莓桑葚原浆中的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分析乳酸菌发酵后蓝莓桑葚原浆中的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结果表明,3个发酵组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组总酸含量最高(1.52 g·L^(-1))、总糖含量最低(789.59 mg·L^(-1))、总花色苷含量最高(6.04 g·L^(-1)),总抗氧化能力最强;电子鼻分析结果可有效区分3种菌种的发酵风味;气相色谱-质谱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6种、酸类14种、醛类9种、酮类7种、酯类8种、其他物质7种,其中2-壬酮在植物乳杆菌发酵组中含量较高,赋予发酵汁果香以及花香。综合而言,植物乳杆菌发酵组在营养成分、气味及风味物质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更适用于蓝莓桑葚原浆的发酵,有助于开发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益生元蓝莓果浆。本研究可为蓝莓桑葚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桑葚 乳酸菌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诱导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的4D打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岩 牛犇 +5 位作者 王冠楠 房祥军 刘瑞玲 吴伟杰 陈慧芝 郜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150,共8页
为拓宽食品的4D打印品类,推动食品4D打印技术发展,将水蜜桃浆与马铃薯粉、黄原胶、海藻酸钠复配成适合打印的凝胶体系,添加天然花青素和乳酸菌构建4D打印凝胶体系,研究乳酸菌发酵诱导的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 为拓宽食品的4D打印品类,推动食品4D打印技术发展,将水蜜桃浆与马铃薯粉、黄原胶、海藻酸钠复配成适合打印的凝胶体系,添加天然花青素和乳酸菌构建4D打印凝胶体系,研究乳酸菌发酵诱导的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当马铃薯粉的添加量为25%(质量分数)时,打印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支撑性能;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4D打印凝胶体系的乳酸菌数量大量增长、霉菌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引起打印物pH值降低约1.8,导致打印物中花青素的颜色从紫色变为红色,发酵12 h的ΔE值为15.2;此外,打印物的质构特性(如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回复性)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小幅度增加,这与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和水分的变化(水分质量分数降低5.2%)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蜜桃浆凝胶 4D打印 乳酸菌发酵 自发变色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与铁皮石斛叶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工艺优化与品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乔慧茹 房祥军 +5 位作者 吴伟杰 刘瑞玲 陈杭君 邓尚贵 沙浩 郜海燕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4-666,共13页
为提高铁皮石斛叶的资源利用率,本研究旨在探究乳酸菌发酵对蓝莓-铁皮石斛叶复合饮料品质和风味成分的影响,以开发一种具有独特口感、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的复合发酵饮料。以蓝莓和铁皮石斛叶为主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 为提高铁皮石斛叶的资源利用率,本研究旨在探究乳酸菌发酵对蓝莓-铁皮石斛叶复合饮料品质和风味成分的影响,以开发一种具有独特口感、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的复合发酵饮料。以蓝莓和铁皮石斛叶为主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菌种,制备蓝莓-铁皮石斛叶复合发酵饮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蓝莓汁与铁皮石斛叶汁的体积比、蔗糖添加质量分数、植物乳杆菌接种体积分数和发酵时间,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参数为:蓝莓汁与铁皮石斛叶汁体积比为1∶1,蔗糖添加质量分数为6%,植物乳杆菌接种体积分数为2%,发酵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发酵饮料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47%,总糖含量为56.28 mg·mL^(-1),总酚含量为1.80 mg·mL^(-1),花色苷含量为13.21 mg·L^(-1),感官评分为84.50分。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饮料的DPPH、ABTS+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13.50%、11.00%和17.88%。此外,共检出7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酯类、醇类、醛类和酚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壬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芳樟醇、1-壬醇、2-乙基-1-己醇、1-庚醇和1-戊醇含量较高。发酵促进酸类物质转化为酯类物质,显著提升了饮料的酯类物质含量,赋予其鲜甜柔润的口感。乳酸菌发酵显著改善了蓝莓-铁皮石斛叶复合饮料的品质和风味,提升了其抗氧化活性和营养价值。本研究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饮料 工艺优化 风味物质 蓝莓 铁皮石斛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茭白及其复水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坤霖 刘瑞玲 +6 位作者 房祥军 王冠楠 牛犇 陈慧芝 陈杭君 吴伟杰 郜海燕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919,共11页
为探究茭白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工艺及其对茭白复水后水分迁移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茭白在不同热泵温度和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下的干燥特性,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对干燥茭白进行弛豫特性分析,测定复水率,并利用成像技术研究... 为探究茭白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工艺及其对茭白复水后水分迁移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茭白在不同热泵温度和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下的干燥特性,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对干燥茭白进行弛豫特性分析,测定复水率,并利用成像技术研究干燥后的复水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热泵温度下,茭白干基含水率随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处理温度越高,干燥速率的最高点越大;热泵温度为60℃时,茭白的复水性好于其他处理温度。在60℃热泵干燥30 min后,启用热泵(60℃)联合不同远红外辐射强度(0、400、800 W)进行后程干燥处理,随着干燥时间延长,自由水的流动性逐渐降低;干燥结束时,60℃、60℃+400 W、60℃+800 W处理组T 23对应的弛豫峰消失,自由水完全去除。复水茭白的主要水分状态是不易流动水,集中在茭白外部。60℃+400 W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制成的干燥茭白其复水水分信号明显强于其他处理组,与60℃单一热泵处理相比,其复水能力更强,并且干燥所需时间更短。总体上,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能显著提升茭白干的复水效率,LF-NMR技术可精准解析干燥过程中水分动态迁移规律,为果蔬联合干燥工艺优化提供无损检测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热泵联合远红外干燥 低场核磁共振 水分分布 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运输下减振包装对猕猴桃货架品质和苹果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宗自豪 刘瑞玲 +6 位作者 吴伟杰 陈慧芝 童川 韩树人 靳政时 叶先明 郜海燕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0,共9页
【目的】探究‘徐香’猕猴桃贮运过程中不同减振包装材料的减损防伤效果和对猕猴桃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及发泡聚乙烯包装对猕猴桃采后苹果酸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作用,以期为物流过程猕猴桃风味品质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究‘徐香’猕猴桃贮运过程中不同减振包装材料的减损防伤效果和对猕猴桃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及发泡聚乙烯包装对猕猴桃采后苹果酸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作用,以期为物流过程猕猴桃风味品质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泡沫网袋、发泡聚苯乙烯(EPS)、发泡聚乙烯(EPE)3种减振材料包装猕猴桃,通过在振动实验台72 h振动实验模拟道路运输,测定果实贮藏过程货架期品质(硬度、色泽、可滴定酸、可溶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变化;对细胞膜损伤指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和脂氧合酶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猕猴桃果肉苹果酸代谢相关酶和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泡沫网袋和EPS包装相比,EPE包装能够维持猕猴桃果实硬度和色泽,延缓抗氧化物质含量下降,抑制膜脂过氧化程度并维持细胞膜完整性。猕猴桃果实贮藏过程的苹果酸含量与NAD-MDH、PEPC酶活呈正相关,与NADP-ME酶活呈负相关,EPE包装能够保持苹果酸代谢相关酶NAD-MDH、PEPC的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结论】在猕猴桃鲜果贮运过程中EPE减振包装有利于贮运过程其货架期品质的保持,对猕猴桃果实苹果酸的代谢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模拟运输 品质 减振包装 苹果酸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杨梅果浆的制备及其功能风味品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思 房祥军 +4 位作者 吴伟杰 刘瑞玲 陈慧芝 牛犇 郜海燕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杨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该研究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杨梅果浆进行发酵,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其最佳发酵工艺,并分析不同发酵程度对杨梅果浆功能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发... 杨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该研究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杨梅果浆进行发酵,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其最佳发酵工艺,并分析不同发酵程度对杨梅果浆功能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杨梅果浆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2∶1,初始pH值6.0,海藻糖添加量8%,菌添加量0.8%。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48 h后,杨梅果浆中的功能性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升高,总酚、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为1.83μmol·mL^(-1)、5.54 mg·mL^(-1)、31.56μg·mL^(-1);抗氧化活性亦得到显著提升,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0.30%、83.95%、65.97%和24.20 mmol·L^(-1)。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发酵后的果浆中醇类、醛类和烯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发酵48 h的果浆保留了杨梅的果香、木质香和脂香味,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发酵工艺 高抗氧化性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负载纳米银(AgNPs@PVA/MC)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瓯柑贮藏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代帅帅 吴伟杰 +6 位作者 房祥军 陈杭君 黄俊 刘瑞玲 陈慧芝 牛犇 郜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9-358,共10页
以甲基纤维素(MC)和聚乙烯醇(PVA)为复合膜基材,纳米银(AgNPs)为抑菌剂,甘油为增塑剂,制备具有抑菌作用的AgNPs@PVA/MC复合膜。通过考察不同质量分数(0%、0.05%、0.1%、0.2%、0.3%)AgNPs对复合膜的性能影响并对其外观、机械性能、微观... 以甲基纤维素(MC)和聚乙烯醇(PVA)为复合膜基材,纳米银(AgNPs)为抑菌剂,甘油为增塑剂,制备具有抑菌作用的AgNPs@PVA/MC复合膜。通过考察不同质量分数(0%、0.05%、0.1%、0.2%、0.3%)AgNPs对复合膜的性能影响并对其外观、机械性能、微观结构及抑菌性等性能进行表征,为开发瓯柑贮藏保鲜材料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随着AgNPs含量增加,复合膜对桔青霉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显著(P<0.05)。其中,0.1%AgNPs含量的复合膜综合性能最为优异,其抗拉强度达到12.45 MPa、断裂伸长率为6.47%、水蒸气透过率为21.03×10^(-6)g·mm/(m^(2)·s·Pa)、氧气透过率为2.31×10^(-6)cm^(3)/(cm^(2)·s·Pa),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其横截面具有规则、紧密及分布均匀的AgNPs颗粒,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和热稳定性。0.1%AgNPs@PVA/MC复合膜可有效减小瓯柑贮藏期间失重率,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的消耗速率,延缓瓯柑的成熟并显著抑制致腐菌桔青霉的生长,能较好地保持瓯柑贮藏期品质,为瓯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柑 复合膜 纳米银 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醇 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抹茶山核桃仁制作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和降脂活性
9
作者 秦凡平 牛犇 +5 位作者 房祥军 陈慧芝 刘瑞玲 陈杭君 吴伟杰 郜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7,共9页
为了优化抹茶山核桃仁制作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和降脂活性,本研究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抹茶山核桃仁最佳加工工艺;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 为了优化抹茶山核桃仁制作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和降脂活性,本研究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抹茶山核桃仁最佳加工工艺;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以及对3T3-L1脂肪细胞模型中细胞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来评价抹茶山核桃仁抗氧化和降脂活性。结果表明,抹茶山核桃仁的最佳加工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15%、抹茶浸泡液浓度8%、烘烤时间30 min和烘烤温度130℃,感官评分88.40分。抹茶山核桃仁对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0.50 mg/mL和0.42 mg/mL;在0.10 g/mL时,抹茶山核桃仁对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达到56.25%和53.06%;在200μg/mL时,抹茶山核桃仁能够极显著降低3T3-L1脂肪细胞内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P<0.001)。本实验确定的工艺简单易行,体外和细胞实验表明抹茶山核桃仁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和降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仁 加工工艺 感官评分 抗氧化能力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对杨梅汁中花色苷的工艺优化及保持研究
10
作者 杨贵仁 穆宏磊 +5 位作者 吴伟杰 房祥军 陈慧芝 牛犇 陈杭君 郜海燕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通过研究酪蛋白对杨梅汁中花色苷的护色工艺及其保持作用,拟解决杨梅汁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的果汁褪色问题。采用响应面试验对花色苷的护色工艺进行优化,当酪蛋白添加量为1%,且在43℃反应32 min时,能够有效地保留杨梅汁的花色苷并具有最佳... 通过研究酪蛋白对杨梅汁中花色苷的护色工艺及其保持作用,拟解决杨梅汁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的果汁褪色问题。采用响应面试验对花色苷的护色工艺进行优化,当酪蛋白添加量为1%,且在43℃反应32 min时,能够有效地保留杨梅汁的花色苷并具有最佳的感官品质。此外,以矢车菊-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模拟体系为对象,研究酪蛋白对杨梅汁花色苷的护色机理。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酪蛋白的荧光光谱出现红移和猝灭,说明酪蛋白包埋了果汁体系中的花色苷,避免了与O_(2)、V_(C)的接触。同时,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酪蛋白通过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和氢键等作用力与C3G结合,进一步证明了C3G与酪蛋白的结合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杨梅汁中花色苷的稳定性。本研究建立杨梅汁花色苷的保护技术,并进一步明确酪蛋白对花色苷的稳定机制,最终为杨梅汁的护色方法提供技术和理论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花色苷 酪蛋白 护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发酵对蓝靛果-蓝莓果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1
作者 彭择 陈慧芝 +8 位作者 牛犇 宋丽丽 霍俊伟 沈超怡 陈杭君 房祥军 吴伟杰 刘瑞玲 郜海燕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75-284,共10页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电子鼻与感官评价分析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电子鼻与感官评价分析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s,OAV)筛选关键呈香物质。同时,通过测定理化特性、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等分析果汁发酵后的营养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发酵24 h后,蓝靛果-蓝莓果汁的风味显著提升,丰富了果汁的果香、发酵香和后味。GC-IMS共鉴定出5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醛类、醇类、酮类、呋喃类等。发酵后,酯类(如丙酸甲酯、丁酸乙酯)、醇类(如异戊醇、正己醇)等多种风味物质显著增加,协同形成果香-花香-发酵香复合香型。同时,发酵使醛类和硫化物含量减少,从而使青草味和刺激性气味减弱,整体风味更加和谐。经OPLS-DA和OAV分析确定丙烯酸丁酯、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吡咯-2-甲醛、3-庚烯-2-酮和异戊醇是发酵后的差异性特征风味物质。果汁发酵后颜色由黑紫色变为更明亮的红紫色,多酚、抗坏血酸等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酵母发酵24 h,蓝靛果-蓝莓果汁保持着良好的营养品质,风味显著提升。研究证实双果协同发酵可突破单一原料局限,为开发兼具营养与风味的功能性发酵饮料提供理论依据,对深加工技术革新与资源高值化利用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蓝莓 发酵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复合凝胶体系3D打印特性与后处理评价及风味分析
12
作者 施思渟 刘瑞玲 +6 位作者 陈慧芝 牛犇 房祥军 杨海龙 沈超怡 吴来春 郜海燕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2-342,共11页
为探究κ-卡拉胶添加量对凝胶体系可打印性、冻干复水对3D打印产品形状保真度和风味变化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流变特性、水分状态、红外光谱、打印成型性、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凝胶体系的3D打印特性,通过冻干、复水后的形状保持度分析... 为探究κ-卡拉胶添加量对凝胶体系可打印性、冻干复水对3D打印产品形状保真度和风味变化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流变特性、水分状态、红外光谱、打印成型性、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凝胶体系的3D打印特性,通过冻干、复水后的形状保持度分析凝胶体系冻干复水后成型性,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了蓝莓原浆、3D打印产品、复水产品之间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κ-卡拉胶添加量增加,凝胶体系产生了更强的氢键,硬度和黏聚性增加、网络结构变得致密,这导致其流动性减小,拥有了更强的自支撑和抗形变能力。当κ-卡拉胶添加量为2%时,凝胶体系3D打印成型性,冻干、复水后也表现出最好的表面特性和形状保真度,复水曲线与Peleg模型拟合度最高(R^(2)=0.9592),能较好的描述复水行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中共检测出44种挥发性物质。大部分醛类化合物在3D打印产品、复水产品中信号显著减弱甚至消失,降低了油脂味和刺激性气味,避免产生过于刺鼻的醛类风味。(E,Z)-2,6-壬二烯醇、(E)-2-己烯-1-醇、反,反-2,4-庚二烯醛、2-庚酮、乙酸丙酯、氧化芳樟醇等挥发性化合物在复水产品中仍有较强信号检出,赋予其蓝莓特有的果香和成熟浆果的复杂香气。因此,κ-卡拉胶添加量为2%的凝胶体系3D打印特性与冻干复水成型性最好,同时复水产品能较好保留蓝莓特有的果香味,并去除刺鼻的醛类气味。本研究为蓝莓的3D打印应用提供了思路,同时为未来个性化定制便携食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3D打印 Κ-卡拉胶 冻干 复水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虫胶红酸智能指示标签的制备及其对基围虾新鲜度的监测
13
作者 郭星串 房祥军 +7 位作者 刘瑞玲 吴伟杰 缪文华 韩延超 牛犇 沈超怡 陈慧芝 郜海燕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06-314,共9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基材,通过添加天然色素虫胶红酸(laccaic acid,LA)、茜素(alizarin,ALI)制备得到智能指示标签。利用LA和ALI的共色作用的原理,得到更好的显色效果和稳... 以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基材,通过添加天然色素虫胶红酸(laccaic acid,LA)、茜素(alizarin,ALI)制备得到智能指示标签。利用LA和ALI的共色作用的原理,得到更好的显色效果和稳定性,最终应用于基围虾的新鲜度监测。通过分析比较LA、ALI、ALI/LA的添加情况对标签的微观形貌、热力学特性、显色效应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天然色素智能指示标签无损、实时监测基围虾新鲜度的可行性,避免传统化学指示剂过多使用危害人体健康和单一天然色素稳定性差、颜色变化不明显等问题。结果表明:ALI和LA的共同使用使标签材料内部结构致密性提高,热稳定性增强,在pH 4~13范围能够很好地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与单一色素指示标签相比,CMC/PVA/ALI/LA指示标签在基围虾4、25℃贮藏期间能够准确监测到新鲜、次新鲜和腐败3种阶段,颜色从浅黄色转为紫色,ΔE值扩大至22.20±0.42(4℃、8 d)和38.89±0.72(25℃、48 h),ΔE值与pH值和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CMC/PVA/ALI/LA智能指示标签能够有效监测基围虾4、25℃贮藏期间的新鲜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天然色素 基围虾 新鲜度 智能指示 pH值敏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柱前衍生对食用菌中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14
作者 张新月 陈杭君 +5 位作者 牛犇 申屠旭萍 杨海龙 殷明 郜海燕 穆宏磊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3,共8页
[目的]提高麦角甾醇在电喷雾电离源的响应,并探究麦角甾醇的丹磺酰化衍生方法。[方法]以丹磺酰氯为衍生试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衍生化条件。采用C18色谱柱分离,0.15%甲酸—甲醇溶液等度洗脱,离子源为ESI... [目的]提高麦角甾醇在电喷雾电离源的响应,并探究麦角甾醇的丹磺酰化衍生方法。[方法]以丹磺酰氯为衍生试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衍生化条件。采用C18色谱柱分离,0.15%甲酸—甲醇溶液等度洗脱,离子源为ESI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并同时测定10种食用菌中麦角甾醇含量。[结果]最佳的衍生条件为反应温度36℃,反应时间25 min,DMAP质量浓度8μg/mL。麦角甾醇衍生后的线性范围为25~2000 ng/mL,检出限为13.4 ng/mL,定量限为149 ng/mL,灵敏度较衍生前提高了51.94倍。10种食用菌中,香菇中的麦角甾醇含量最高,为(4.21±0.083) mg/g。[结论]试验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甾醇 衍生化 丹磺酰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食用菌采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5
作者 巩鑫鑫 刘瑞玲 +3 位作者 韩延超 孟祥红 郜海燕 陈杭君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6-465,共10页
为明确浙江食用菌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文章选取香菇、双孢蘑菇、黑木耳和秀珍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4种食用菌的主要病原... 为明确浙江食用菌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文章选取香菇、双孢蘑菇、黑木耳和秀珍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4种食用菌的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食用菌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确定可为其现阶段的保鲜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从而及时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病原细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风味香肠的工艺优化与品质分析
16
作者 朱媛媛 韩延超 +5 位作者 刘瑞玲 邓尚贵 陈慧芝 房祥军 吴伟杰 郜海燕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0-933,共14页
为提高蟹副产物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丰富人体钙摄入的来源,在香肠制作工艺中添加蟹壳粉。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究白胡椒粉添加质量分数、蟹壳粉添加质量分数、玉米淀粉添加质量分数、食盐添加质量分数对香肠感官评分的影响;然后利... 为提高蟹副产物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丰富人体钙摄入的来源,在香肠制作工艺中添加蟹壳粉。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究白胡椒粉添加质量分数、蟹壳粉添加质量分数、玉米淀粉添加质量分数、食盐添加质量分数对香肠感官评分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蟹风味香肠的最佳配方;最后从感官评分、质地、色泽、水分、蛋白质、脂肪、钙、风味(气味、滋味)、消化率方面,探究添加蟹壳粉香肠和未添加蟹壳粉香肠的品质区别。研究结果显示,白胡椒粉添加质量分数为0.5%、蟹壳粉添加质量分数为2.1%、玉米淀粉添加质量分数为5.8%、食盐添加质量分数为1.7%时,蟹风味香肠的感官品质最佳。添加蟹壳粉后,香肠的a^(*)值(红度)、b^(*)值(黄度)升高,硬度、咀嚼性增加,说明添加蟹壳粉能有效改善香肠的色泽和质地;钙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分别是未添加蟹壳粉香肠的4.99倍、2.14倍、1.78倍、1.86倍,说明添加蟹壳粉能有效增强香肠的钙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电子鼻和电子舌试验表明,蟹壳粉可以赋予香肠独特的气味和滋味。胃和小肠的消化模拟试验表明,添加蟹壳粉后对消化率无明显影响。综上,该款蟹风味香肠的感官和营养价值提高了,具有独特的风味,同时提高了蟹副产物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壳粉 香肠 工艺优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展青霉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周晨阳 陆胜民 杨虎清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3-953,共11页
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威胁果蔬产业和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降解展青霉素的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污染环境、效果不明显等弊端,而生物降解逐渐成为主流。本研究从发酵产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探究试验菌株对PAT降解的效果和影响条件。... 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威胁果蔬产业和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降解展青霉素的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污染环境、效果不明显等弊端,而生物降解逐渐成为主流。本研究从发酵产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探究试验菌株对PAT降解的效果和影响条件。结果表明:从12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PAT降解优势菌株,经生物学鉴定为Levilactobacillus brevis。在37℃、pH值>3、菌液浓度为4×10^(8)mL^(-1)条件下,该乳酸菌对PAT(1~100μg·mL^(-1))的降解率高达95%以上。动力学分析表明,该乳酸菌高效降解的时间发生在0~6 h,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C_(0)/C_(t))=0.47205 t+0.01274,R^(2)=0.99],且发现1种潜在的降解产物,并鉴定其为hydroascladiol。综上,该试验菌株对降解PAT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青霉素 乳酸菌 降解动力学 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红素替代亚硝酸钠对中式香肠贮藏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8
作者 黄其程 郭敬岩 +5 位作者 张晋 李欢欢 赵珂 许腾 苏铭伟 唐宏刚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1-328,共8页
采用茶红素替代亚硝酸钠制备中式香肠,通过测定贮藏期间香肠的色度值、水分活度值、pH、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挥发性盐基氮、感官评分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探究茶红素替代亚硝酸钠对中式香肠贮藏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茶红素替代亚硝酸钠制备中式香肠,通过测定贮藏期间香肠的色度值、水分活度值、pH、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挥发性盐基氮、感官评分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探究茶红素替代亚硝酸钠对中式香肠贮藏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亚硝酸钠对照组相比,以200 mg/kg茶红素替代50%亚硝酸钠在呈色效果(a^(*)值)和感官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氧化和蛋白质降解程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GC-IMS差异图显示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最为接近。该研究表明,茶红素部分替代亚硝酸钠可使中式香肠在贮藏期间保持较好的品质,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添加量,茶红素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红素 亚硝酸钠 中式香肠 贮藏 品质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梅干菜腌制过程中细菌群落与品质的变化
19
作者 张程程 范涛 +4 位作者 章检明 赵风亮 忻晓庭 牛海月 刘大群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6-1343,共8页
为探究缙云梅干菜茎、叶腌制过程中细菌群落与品质的变化,对腌制15 d内茎、叶部分的可滴定酸含量、pH值、亚硝酸盐含量、有机酸含量,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缙云梅干菜的叶腌制9~12 d后达到成熟,此时,可滴定酸... 为探究缙云梅干菜茎、叶腌制过程中细菌群落与品质的变化,对腌制15 d内茎、叶部分的可滴定酸含量、pH值、亚硝酸盐含量、有机酸含量,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缙云梅干菜的叶腌制9~12 d后达到成熟,此时,可滴定酸含量、pH值趋于稳定,亚硝酸盐含量较低(2.02~2.43 mg·L^(-1)),乳酸、乙酸等有机酸含量较高,乳杆菌属(Lati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等有益的乳酸菌占优势,适宜用于下一步加工。茎的腌制成熟速度慢于叶,可滴定酸含量和有机酸含量总体低于叶,适宜的腌制时间为15 d。研究结果对缙云梅干菜的腌制加工和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 细菌群落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荸荠种杨梅果渣多糖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刘晨星 曹艳 夏其乐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67-470,共4页
杨梅果渣作为一种果汁果酒加工副产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该研究以荸荠种杨梅果渣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提取多糖,系统分析所得多糖组分、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多糖中总糖、硫酸根、多酚、糖醛酸、蛋白... 杨梅果渣作为一种果汁果酒加工副产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该研究以荸荠种杨梅果渣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提取多糖,系统分析所得多糖组分、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多糖中总糖、硫酸根、多酚、糖醛酸、蛋白质等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对提取得到多糖的组分影响差异显著,尤其是多酚和蛋白质含量(P<0.05)。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多糖结构表征有一定的影响。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结果均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的多糖抗氧化活性更强(P<0.05)。真空冷冻干燥对杨梅果渣处理的效果更为理想,分析结果可为杨梅果渣的高质化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种杨梅 果渣干燥粉 多糖 组分分析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