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能源互联网:概念、架构和展望 被引量:47
1
作者 韦晓广 高仕斌 +3 位作者 臧天磊 黄涛 王涛 李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969-4986,共18页
能源互联网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不同系统中设备的实时交互,实现用户灵活使用各种能源的智慧系统。因此,人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对系统的运行、规划、监管和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该文... 能源互联网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不同系统中设备的实时交互,实现用户灵活使用各种能源的智慧系统。因此,人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对系统的运行、规划、监管和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该文从能源互联网的社会属性出发,以人与多能流系统的交互影响为着重点,提出了社会能源互联网。首先从人与系统的交互关系、多学科融合以及多维一体化角度阐述了社会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内涵。其次,论述了考虑社会网络的多能流(能源流、交通流、社会流和信息流)耦合系统的物理特性和研究框架,描述了考虑人的行为的社会能源互联网的规划和运行模型以及协调运行模式。最后,对社会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能源互联网 社会网络 多能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等网络与能源互联网安全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建伟 安春燕 +1 位作者 刘昀 李坚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4-78,共5页
对等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的自愈、自组织等特性可以满足能源互联网在高可靠性、节点即插即用等方面的需求,但对等网络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研究了对等网络的抽象特征,分析了在能源互联网中应用对等技术将面临... 对等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的自愈、自组织等特性可以满足能源互联网在高可靠性、节点即插即用等方面的需求,但对等网络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研究了对等网络的抽象特征,分析了在能源互联网中应用对等技术将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对等网络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状纵磁触头结构参数对电弧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3
作者 张宁 周万迪 +4 位作者 陈立学 袁召 兰昕宇 尤彭昊 何俊磊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真空灭弧室触头的结构参数对其燃弧过程电弧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设计两种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触头开槽数、开距和铁磁结构对电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触头开槽对加快电弧扩散、改善开断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开槽数的增... 真空灭弧室触头的结构参数对其燃弧过程电弧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设计两种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触头开槽数、开距和铁磁结构对电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触头开槽对加快电弧扩散、改善开断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开槽数的增加会使得电弧形态更加稳定,但同时过多的开槽数会使得纵向磁场强度幅值过大,不利于电弧快速扩散;开距对阴极斑点的运动有两种相反的影响,适当的开距可以改善电弧形态;添加铁磁材料可以使触头阴极斑点分布更加均匀,且能使触头边缘更稳定地燃烧,提高触头表面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头结构 铁磁材料 电弧特性 阴极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局部放电监测用压电传感器的压电材料特性及器件尺寸对灵敏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妍 陈川 +2 位作者 朱佳怡 刘泳斌 高景晖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针对核心传感元件为压电陶瓷圆柱的接触式压电超声传感器,研究了其压电材料特性及器件尺寸对声电转换灵敏度的影响。基于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建立了压电超声传感器模型,计算分析了压电材料特性参数和传感器结构参数变化对传感器在变压器... 针对核心传感元件为压电陶瓷圆柱的接触式压电超声传感器,研究了其压电材料特性及器件尺寸对声电转换灵敏度的影响。基于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建立了压电超声传感器模型,计算分析了压电材料特性参数和传感器结构参数变化对传感器在变压器局部放电超声频率范围内声电转换灵敏度和谐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提升声电转换灵敏度的压电传感器结构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20~250 kHz频率范围内,压电材料选取PZT-2、直径取6 mm、厚度取12 mm时灵敏度性能最高。在选择传感器的压电材料时,应先选择压电常数d33大的压电材料,再通过对材料进行改性,改变材料的短路弹性顺度常数sE 13和sE 33,实现对传感器谐振频率的调节。最后,对该结构优化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超声波 压电传感器 结构设计 灵敏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卸载的电力物联网能效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世栋 卜宪德 +1 位作者 刘川 田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4,45,共8页
基于异构网络架构,考虑基于三层计算的电力物联网移动边缘计算架构,构建了各层计算的能量消耗模型和延迟模型,实现智能移动设备的任务从本地计算卸载到小基站的边缘服务器和宏基站边缘云服务器进行计算。针对电力物联网计算卸载的能耗... 基于异构网络架构,考虑基于三层计算的电力物联网移动边缘计算架构,构建了各层计算的能量消耗模型和延迟模型,实现智能移动设备的任务从本地计算卸载到小基站的边缘服务器和宏基站边缘云服务器进行计算。针对电力物联网计算卸载的能耗最小化问题,采用变量替换分解问题,并利用目标函数单调性进行理论推导,得到优化的参数解。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与其他方案相比,所提优化方案可以在较小的延迟条件下,实现优化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物联网 异构网络 移动边缘计算 计算卸载 能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变压器分区互联装置接地故障特性研究及控制保护策略设计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杨 尹昌新 +3 位作者 贺之渊 杨杰 黄仁乐 常乾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6901-6909,共9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技术的分区互联装置在城市电磁环网解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重点研究单变压器分区互联装置交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和直流系统单极控制接地故障的故障特性。针对交流单相接地故障引起零序电压问题,分析零序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技术的分区互联装置在城市电磁环网解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重点研究单变压器分区互联装置交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和直流系统单极控制接地故障的故障特性。针对交流单相接地故障引起零序电压问题,分析零序电压对故障穿越策略的影响,提出零序电压策略,降低故障情况下的直流侧过电压水平。针对直流单极接地故障引起的交流电流直流偏置问题,分析交流电流直流偏置机理,推导故障情况下交流电流的数学表达式,提出基于切除子模块和闭合子模块旁路开关的保护动作策略。在PSCAD/EMTDC中建立单变压器分区互联装置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保护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变压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分区互联装置 直流单极接地故障 交流单相接地故障 控制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8xxx系铝合金材料研究进展及其在电力电缆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祝志祥 丁一 +6 位作者 迟铖 韩钰 周明瑜 陈保安 杨长龙 郑薇 李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6-21,共6页
针对电力电缆行业“以铝代铜”的应用发展需求,通过对新型铝合金材料研发、铝芯电力电缆的技术、经济特性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与标准化情况的调研分析,阐述了铝芯电力电缆的导体材料及连接金具的性能要求和主要制备工艺方法,对比了国内... 针对电力电缆行业“以铝代铜”的应用发展需求,通过对新型铝合金材料研发、铝芯电力电缆的技术、经济特性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与标准化情况的调研分析,阐述了铝芯电力电缆的导体材料及连接金具的性能要求和主要制备工艺方法,对比了国内外主要技术特点,提出了高压铝芯电力电缆研制的可行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铝基导体 铜铝连接 抗压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海外研究院档案管理实践
8
作者 苏玲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70,共1页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研院")前身为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2017年10月改制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和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全球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发的高端研发机构。联研...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研院")前身为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2017年10月改制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和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全球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发的高端研发机构。联研院所属海外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外院")包括美国研究院、欧洲研究院(以下简称"美国院、欧洲院"),定位于国家电网公司高端技术研发基地、高端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和重大成果输出平台。海外院档案管理因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约束,给海外院文件归档带来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档案管理 研究院 海外 管理实践 国家电网公司 人才培养基地 研发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钡三维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电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吴超峰 龚文 +5 位作者 耿进锋 崔建业 秘立鹏 聂京凯 何强 裘旭挺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压电材料可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将具有压电性能的钛酸钡(BaTiO_(3),BT)功能陶瓷材料打造为三维结构。通过对比PDMS、BT/PDMS和三维(BT)/PDMS柔性复合材料的介电频谱测试结果,发现三维结构有助于提升复合材... 压电材料可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将具有压电性能的钛酸钡(BaTiO_(3),BT)功能陶瓷材料打造为三维结构。通过对比PDMS、BT/PDMS和三维(BT)/PDMS柔性复合材料的介电频谱测试结果,发现三维结构有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同时,在一定的循环压力下对比了以上三者的输出电压,表明三维结构能大幅提升复合材料的输出电压,且极化后内部电势场的建立将3D-BT/PDMS的输出电压提升至250mV。可见3D-BT/PDMS复合柔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电能转换能力,在柔性电容器和柔性传感器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增材制造 柔性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环境中的网络攻击研究综述 被引量:225
10
作者 汤奕 陈倩 +3 位作者 李梦雅 王琦 倪明 梁云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9-69,共11页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借助大量传感设备与复杂通信网络使现代电力系统形成一个实时感知、动态控制与信息服务的多维异构复杂系统。信息流交互使得电网面临更多潜在威胁。近年来频发的网络攻击影响电网稳定运行事件敲响了电力系统...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借助大量传感设备与复杂通信网络使现代电力系统形成一个实时感知、动态控制与信息服务的多维异构复杂系统。信息流交互使得电网面临更多潜在威胁。近年来频发的网络攻击影响电网稳定运行事件敲响了电力系统安全的警钟。目前,国内对电力CPS网络攻击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中首先提出了电力CPS领域中网络攻击的定义,从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网络攻击目的对攻击行为进行分类;其次,从发、输、配、用电侧4个环节归纳和分析了电力CPS网络攻击典型场景;最后,对国内电力CPS网络攻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系统 网络攻击 信息安全 智能电网 实时感知 电力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热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0
11
作者 冷光辉 曹惠 +11 位作者 彭浩 常春 熊亚选 姜竹 丛琳 赵彦琦 张赣 谯耕 张叶龙 许永 赵伟杰 丁玉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58-1075,共18页
储热材料的研究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显热储热材料,潜热储热材料,热化学储热材料的材料体系、制备技术及性能特点。对各种储热材料组成、结构、制备工艺、性能特点、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 储热材料的研究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显热储热材料,潜热储热材料,热化学储热材料的材料体系、制备技术及性能特点。对各种储热材料组成、结构、制备工艺、性能特点、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每种储热材料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为了充分发挥材料的优点,尽量避免其缺点,采用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是储热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重要趋势。目前对新型复合储热材料的制备方式主要有:(1)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备微/纳米胶囊相变材料;(2)宏观包裹法;(3)混合烧结法制备定型复合相变材料;(4)吸附浸渍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等,本文对这些复合储热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趋势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材料 显热储热 潜热储热 热化学储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缓冲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文婷 袁召 +3 位作者 汤广福 魏晓光 何俊佳 潘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476-6483,6614,共8页
针对电容缓冲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在无弧开断模式下,IGBT耐压过高造成通态损耗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开断模式——燃弧开断。利用PSCAD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经仿真分析可知,燃弧开断模式下的IGBT耐压要求相对无弧模式显著降低。设计了... 针对电容缓冲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在无弧开断模式下,IGBT耐压过高造成通态损耗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开断模式——燃弧开断。利用PSCAD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经仿真分析可知,燃弧开断模式下的IGBT耐压要求相对无弧模式显著降低。设计了高速机械开关和换流实验回路,分析了实验等价性,进行了两种开断模式下的换流实验以及燃弧开断的等价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燃弧开断模式下的机械开关分断到一定开距时电流转移,能够承担逐渐上升的恢复电压,无需IGBT承担电压。无弧开断模式因存在机械开关固有分闸时间、初速度较慢和潜在"分流现象"等问题,IGBT需承担较高电压。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燃弧开断模式能够降低IGBT耐压要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直流断路器 电容缓冲式 燃弧开断 PSCAD仿真 实验等价性 换流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配网台区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与可视化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飞 贲树俊 +4 位作者 周嘉 邓松 毛艳芳 冯鹏 杨佩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68,共6页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海量异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为了提高配电网的运维管理水平,解决配网建设、规划中的诸多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大数据、GIS、可视化技术,从配网最小单元台区入手,利用Kmean聚类分析、主客观权重加成、神经网络等...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海量异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为了提高配电网的运维管理水平,解决配网建设、规划中的诸多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大数据、GIS、可视化技术,从配网最小单元台区入手,利用Kmean聚类分析、主客观权重加成、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配网台区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可视化技术对评价结合进行多维立体展示,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问题,找出问题台区;从而对配网线路、变电站及整个台区的运维状态充分把握,提升问题异动分析的精确度,通过实践所提内容切实可行,能够对台区状态进行立体展示,促进整体配网运维与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台区 神经网络 评价模型 大数据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热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5
14
作者 姜竹 邹博杨 +11 位作者 丛琳 谢春萍 李传 谯耕 赵彦琦 聂彬剑 张童童 葛志伟 马鸿坤 金翼 李永亮 丁玉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46-2771,共26页
储热技术在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储热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材料、装置、系统、政策干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针对储热材料的性能提升,本文对构建复合型储热材料的配方研究、材料特... 储热技术在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储热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材料、装置、系统、政策干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针对储热材料的性能提升,本文对构建复合型储热材料的配方研究、材料特性的微观模拟研究,及其相关的制备技术进行了总结。此外,随着高温熔融盐储热材料在光热发电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对其产生的高温腐蚀行为与腐蚀防护技术进行了概述。储热装置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板式、填充床式和管壳式储热单元的强化传热方法。储热系统与应用方面,本文对基于相变储热和热管理、热化学储热、液态空气储能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储热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适当的政策干预,因此本文对不同国家针对储热技术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热储热 相变储热 热化学储热 液态空气储能 政策与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能源系统多时间尺度动态时域仿真关键技术 被引量:14
15
作者 夏越 陈颖 +3 位作者 杜松怀 苏娟 兰天 宋瑞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110,共14页
近年来,为实现多种能源互补共济与高效利用,集电、热、气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效、精确的多时间尺度动态时域仿真是支撑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和控制的关键技术。文中以综合能源系统动态建模仿真为研究对象... 近年来,为实现多种能源互补共济与高效利用,集电、热、气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效、精确的多时间尺度动态时域仿真是支撑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和控制的关键技术。文中以综合能源系统动态建模仿真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典型综合能源系统的结构与动态过程。然后,从基础模型、仿真技术、数值计算3个关键点介绍了综合能源系统动态建模仿真技术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多能耦合通用建模理论、分区多速率仿真技术、异质能源网络高效数值计算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现有研究中仍需解决的关键难题,如变工况动态建模、多速率分区接口处理、数值求解格式选取等问题。最后,对未来综合能源系统动态建模仿真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多时间尺度 多能源耦合 动态时域仿真 多速率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分割背腔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盖晓玲 李贤徽 +4 位作者 邢拓 张斌 蔡泽农 王芳 韩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56-260,共5页
为了提高单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设计了一种L型分割背腔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基于微穿孔板吸声理论和声电等效电路原理,建立了两腔分割的L型分割背腔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声电等效电路模型。数值和实验结果表明:L型分割背... 为了提高单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设计了一种L型分割背腔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基于微穿孔板吸声理论和声电等效电路原理,建立了两腔分割的L型分割背腔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声电等效电路模型。数值和实验结果表明:L型分割背腔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能很好的改善单层微穿孔板结构低频吸声性能,并且明显拓宽了单层微穿孔板结构的吸声带宽。将此结构推广到N腔分割,实验结果和数值结果拟合的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穿孔板 分割背腔 吸声系数 共振频率 低频宽带吸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四桥臂光伏逆变器漏电流抑制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宝诚 郭小强 +2 位作者 杨勇 贺冉 贲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194-4201,共8页
为了解决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的漏电流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相三电平四桥臂逆变器的漏电流抑制方案。建立了三相三电平四桥臂逆变器系统的共模模型,分析了不同开关状态下共模电压的幅值及系统漏电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双载波调... 为了解决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的漏电流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相三电平四桥臂逆变器的漏电流抑制方案。建立了三相三电平四桥臂逆变器系统的共模模型,分析了不同开关状态下共模电压的幅值及系统漏电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新型载波调制策略。该调制可以实现共模电压恒定,从而有效抑制漏电流。最后,搭建了TMS320F28335DSP+XC3S400FPGA数字控制硬件实验平台,对提出的新型载波调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三电平逆变器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 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全车况性能衰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诚 黄俊 +4 位作者 赵波 肖宇 赵鹏程 李建秋 张剑波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6-93,共8页
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耐久性提升,需全面系统地认识其全车况性能衰减机制。本文调研并分析了在启停工况、零下冷启动工况、高电位工况、变载工况、大电流密度工况、杂质污染主要6种车况下的PEMFC性能衰减,归纳了在车用工况下... 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耐久性提升,需全面系统地认识其全车况性能衰减机制。本文调研并分析了在启停工况、零下冷启动工况、高电位工况、变载工况、大电流密度工况、杂质污染主要6种车况下的PEMFC性能衰减,归纳了在车用工况下PEMFC加速老化的实验和机理。老化机理包括:启停工况引起阴极高电位造成催化剂碳载体腐蚀,怠速工况的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质子交换膜分解甚至形成针孔,反复变载工况引起的电位循环造成燃料电池催化剂铂颗粒粗大化和流失等。因此,利用这些衰减机制,开发衰减应对技术,全面提升PEMFC的耐久性以及更准确的PEMFC寿命预测方法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车况 性能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ICT技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协同支撑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高志远 彭林 +3 位作者 李炳林 胡娱欧 孙芊 姜玉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0-166,共7页
电力系统的进步离不开ICT技术的支撑。近年来各类ICT技术迅猛发展,给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愿景。通过梳理电力系统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和对ICT技术的核心需求,系统化分析了部分新兴ICT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支... 电力系统的进步离不开ICT技术的支撑。近年来各类ICT技术迅猛发展,给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愿景。通过梳理电力系统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和对ICT技术的核心需求,系统化分析了部分新兴ICT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挑战,并基于不同的理想偏好,分析了未来可能的电力自动化发展愿景。指出:当前电力系统对ICT技术有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通信支撑等多方面的复杂需求,而各类ICT技术通过相互协同从基础设施层、设备层、数据层、应用层等多个层次提供了系统支撑。面对成本、可靠性等各方面约束,通过不同的理想偏好,有不同的发展愿景,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等技术具有普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ICT) 人工智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大数据 区块链 云计算 5G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直流分区互联的受端城市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于汀 蒲天骄 +2 位作者 刘广一 黄仁乐 杨增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40-2145,共6页
基于柔性直流实现供电分区互联,为解决受端城市电网的无功电压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针对受端城市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无功电压特性,提出了以柔性直流为核心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在轻负荷时段,通过柔性直流与传统无功源在调节时序上... 基于柔性直流实现供电分区互联,为解决受端城市电网的无功电压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针对受端城市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无功电压特性,提出了以柔性直流为核心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在轻负荷时段,通过柔性直流与传统无功源在调节时序上的协调,实现了对全局性高电压越限和无功倒送的校正控制。在重负荷时段,通过柔性直流与传统无功源的无功置换控制,提高了受端城市电网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将该控制策略应用于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受端城市电网在不同负荷水平下的无功电压运行控制要求,有效提高无功电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 受端城市电网 无功电压 轻负荷时段 重负荷时段 自动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