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气候影响华中和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长江 何杨辉 +3 位作者 周灵燕 刘瑞强 王国锋 周旭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71-83,共13页
受气候变化影响,华中、东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及强度均显著增加,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全面和准确地评估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区域森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 受气候变化影响,华中、东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及强度均显著增加,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全面和准确地评估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区域森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依据。以热浪、极端干旱、台风/极端降雨、冰冻雨雪为例,系统总结了极端气候对华中、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一方面通过增加植物的死亡率,抑制树木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碳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凋落物数量和林隙面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深刻改变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此外,森林生态系统受干扰程度受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及强度的影响,且在不同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准确评估与预测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森林生态系统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红壤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辛辛 刘岩 +3 位作者 张威 周旭辉 何红波 张旭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4-284,共11页
外源活性碳底物输入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在系统发育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对活性底物的动态响应及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仍不清楚。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性同位... 外源活性碳底物输入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在系统发育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对活性底物的动态响应及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仍不清楚。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based stable isotope probing,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活性的真菌和细菌类群,并探讨不同微生物利用葡萄糖来源碳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利用符合从细菌向真菌演替的r/K选择策略。在细菌群落中,隶属于富营养菌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对活性底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寡营养菌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不同,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整个培养期间均可以利用葡萄糖和土壤原有组分。因此,葡萄糖的连续加入并未改变不同营养类型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而真菌对底物的利用具有广谱性特征,活性底物可诱导真菌对土壤原有组分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物利用策略 C-葡萄糖 时间动态 营养策略 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与丧失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聪 骆杨青 +4 位作者 闫昱晶 杨阳河山 曾頔 赵郁豪 斯幸峰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32,共32页
岛屿因数量众多、自然隔离、形成历史多样等独特的地理特征,成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相较于大陆,岛屿生物具有很高的特有性和失调性,这为探究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围绕岛屿生态系统,从岛屿生物... 岛屿因数量众多、自然隔离、形成历史多样等独特的地理特征,成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相较于大陆,岛屿生物具有很高的特有性和失调性,这为探究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围绕岛屿生态系统,从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和丧失3个部分阐述近些年国内外的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对于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本文以全球几个代表性的岛屿系统为例,从物种的扩散迁入、种群建立和选择、物种进化和适应性辐射等过程介绍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以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为基础,回顾了种-面积关系、种-隔离度关系,着重对戴蒙德法则、嵌套格局、岛屿生物群落结构理论框架和岛屿生物种间互作等群落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在岛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机制,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岛屿物种所面临的严峻的灭绝风险,尤其是生境丧失和改变、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以及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对岛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最后,基于岛屿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岛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展望了未来可能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岛屿 适应性辐射 群落构建 趋同进化 种间互作 人为干扰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3年天童常绿阔叶林长期氮添加实验树木生长数据集
4
作者 黄佩 林仪华 +3 位作者 郑泽梅 雍雨彤 徐思懿 王希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94-302,共9页
树木生长是评价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大气氮沉降逐年增加并对森林固碳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长期氮添加下的树木生长数据是解析森林树木生长对大气氮沉降响应规律和机制的基础。本数据集采自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 树木生长是评价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大气氮沉降逐年增加并对森林固碳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长期氮添加下的树木生长数据是解析森林树木生长对大气氮沉降响应规律和机制的基础。本数据集采自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常绿阔叶林长期氮添加控制实验样地,该样地设置对照(CK),低氮添加(LN)和高氮添加(HN)3种处理,于2011-2023年间共开展5次群落调查,并统计了调查期间一直存活的树木个体的相对生长速率。本数据集包含该样地2011-2023年物种水平、径级水平和群落水平三个层次下的平均胸径和相对生长速率等,数据已经过纸质数据比对、单株胸径增长异常分析并复查等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本数据集可为理解大气氮沉降背景下森林的生长响应提供基础数据,也能为常绿阔叶林碳汇潜力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生长速率 大气氮沉降 胸径 亚热带森林 控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东南地区高比例人工纯林引发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哲旗 周灵燕 +2 位作者 王国锋 杜正刚 周旭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华中和东南森林带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20世纪因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域内平原丘陵和低山原始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资源急剧下降。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国家天保工程等实施,植被逐渐恢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 华中和东南森林带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20世纪因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域内平原丘陵和低山原始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资源急剧下降。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国家天保工程等实施,植被逐渐恢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华中、东南地区总森林覆盖率约40%,总体森林资源状况较好。但人工林的树种组成比较单一、林龄构成不合理,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退化、水土保持能力弱和抵御病虫害能力低等问题逐渐凸显。针对上述弊端,应大力推进集约育林,从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和地力控制5个方面入手。科学规划人工林建设,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立地条件设置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培育目标的种植材料。科学设置森林密度,营建混交林,发展多树种混交造林,特别是针阔混交林。注重林下植被培育,维护土壤肥力,加强人工林水分保持和养分归还。同时强化人工林经营管理,设置森林监测和检疫方案,制定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华中和东南地区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纯林 病虫害 集约育林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