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嫩江高峰林区基于环志监测的田鹀迁徙动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显达 郭玉民 +3 位作者 邢晓莹 钱法文 方克艰 姚恒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210,共9页
【目的】长距离迁徙的雀形目鸟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田鹀种群数量下降趋势更为突出。通过田鹀种群数量长期监测和迁徙动态分析,可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17年,在嫩江高峰林区每年3月15日至5月31日、8月15日至11... 【目的】长距离迁徙的雀形目鸟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田鹀种群数量下降趋势更为突出。通过田鹀种群数量长期监测和迁徙动态分析,可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17年,在嫩江高峰林区每年3月15日至5月31日、8月15日至11月20日,于不同生境设置高3 m、长20 m的粘网,布设数量为70片;每隔0.5 h巡视一次,将入网鸟类取下记录、环志后放飞。气象数据直接使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上的嫩江气象台站2001—2017年逐日记录。有关数据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连续17年累计环志田鹀18155只,其中春季6756只,秋季11399只;各年度环志数量波动较大,总体呈现急速下降趋势;在高峰林区,田鹀春季的迁徙高峰集中在4月上、中旬,秋季的迁徙高峰集中在9月下旬、10月上旬;秋季成幼比例为25.4∶74.6。翌年春季环志的成幼比例为43.3∶56.7,幼鸟相对于成鸟的越冬损失率高达41.3%;环志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极大风速及其风向是主导田鹀迁徙方向和迁徙时间的主要因子。回收信息表明,自然条件下田鹀寿命可达6年以上;中国东北地区是田鹀等鸟类的重要迁徙通道,而且迁徙路线相对稳定。【结论】近些年,田鹀种群数量急速下降,相对于环志数量最多的年份,环志数量下降90%以上,值得关注。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地表水质污染以及栖息地破碎化、非法猎捕等是影响田鹀生存的主要因素;建议依据田鹀等鸟类生物学习性,适时加大执法宣传和打击力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坚持长期的鸟类环志监测,进一步探索鸟类迁徙规律,促进鸟类种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鹀 种群 环志 监测 迁徙 回收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夏季鸟类组成和变化趋势
2
作者 陈丽霞 付建平 +2 位作者 陆军 杨亮亮 丁长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目的】掌握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夏季鸟类的组成及数量变化趋势以及栖息地类型的变化对鸟类群落组成的影响,为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及鸟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4年每年8月份采用线路调查与样点观察法对查干淖尔... 【目的】掌握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夏季鸟类的组成及数量变化趋势以及栖息地类型的变化对鸟类群落组成的影响,为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及鸟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4年每年8月份采用线路调查与样点观察法对查干淖尔湖湿地鸟类进行调查统计,并对不同年份鸟类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Excel软件以及R语言进行卡方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对不同年份鸟类群落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各气象因子与各年间鸟类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记录到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夏季鸟类共18目37科171种,其中夏候鸟99种,旅鸟53种,留鸟16种,迷鸟2种,冬候鸟1种;按生态类型划分,涉禽58种,鸣禽50种,游禽41种,猛禽13种,攀禽5种,陆禽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23种;列入IUCN红皮书的极危(CR)鸟类有青头潜鸭与白鹤,列入濒危(EN)鸟类有东方白鹳、猎隼和大杓鹬,有7种鸟类被列入易危(VU)物种,10种鸟类被列为近危(NT)物种。列入中美、中澳、中俄、中韩和中日迁徙鸟类名录的鸟类分别有73、44、156、126和92种。6年来,查干淖尔湿地各年间夏季鸟类相似性指数比较高,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组成在不同年份有所变化;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份间的物种数、鸟种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鸟类目数与科数逐年显著增加;夏候鸟种数、留鸟种数百分比、相对数量百分比逐年增加;涉禽与游禽的种数与数量有下降趋势,鸣禽的个体相对数量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加。各气象因子与各年间鸟类组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鸟类科数与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最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优势度指数与最低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夏候鸟种数与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禽相对数量百分比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游禽种数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查干淖尔湿地湖泊萎缩,盐碱地、草地与林地不断增加,导致涉禽与游禽的种数与数量有下降趋势,而鸣禽数量有所增加,应建立长期的鸟类监测系统,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鸟类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鸟类 组成 趋势 查干淖尔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群落差异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丽霞 刘化金 +3 位作者 刘宇霖 杨培宇 张国钢 陆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5,共10页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水鸟群落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兴凯湖湿地内共记录水鸟7目11科85种364 063只。湿地内水域面积最大,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以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最多;林地与灌丛面积最少,物种数最少;灌丛多样性指数最低,以鹭科鸟类为主。在4个区域,湖岗水鸟多样性最高,其次是龙王庙和东北泡子,青山水库多样性最低。由于不同区域的栖息地组成不同,水鸟数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兴凯湖栖息地类型的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作为鹤鹳类主要的繁殖地龙王庙与东北泡子,农田耕地面积增多,而沼泽湿地与草甸面积减少,使得鸭类与鹤类数量大幅减少。建议需根据不同水鸟对栖息环境的适宜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保护方案,进行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群落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 兴凯湖 湿地 野生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更尕海水鸟群落组成及其迁徙动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国钢 刘冬平 +2 位作者 侯韵秋 戴铭 陆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107,共4页
2010年对青海更尕海的水鸟季节动态进行调查,共记录到55种27416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17055只,占水鸟总数的69.0%。10月水鸟数量最高,且与其余各月差异显著,而其余各月间没有显著差异。从鸟种数量而言,各月间均... 2010年对青海更尕海的水鸟季节动态进行调查,共记录到55种27416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17055只,占水鸟总数的69.0%。10月水鸟数量最高,且与其余各月差异显著,而其余各月间没有显著差异。从鸟种数量而言,各月间均维持在21~29种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全年水鸟的种类数量比较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峰和低谷。在4月,由于雁鸭类水鸟刚刚抵达,而更尕海部分区域尚未融化,因此可供水鸟取食的区域较少,可能有水鸟死亡的现象发生;而在10月,雁鸭类水鸟数量急剧上升,大多都聚集在一起取食或休息。更尕海也是当地的主要牧场,家畜经常与野生水鸟混群并共用水域,使种间和种内禽流感病毒传播的概率增大,因此4月和10月是该湖禽流感防控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群落 多样性 更尕海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斑头雁越冬觅食地选择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延峰 张国钢 +2 位作者 陆军 刘文 李振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6-180,共5页
湿地生境可为水鸟提供保护场所、生存和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以及种群延续的条件(Fretwell,1972;Heitmeyer,1980;Fredrickson,1981;Krapu,1981).生境的可利用性、分布和质量会影响越冬期水鸟的集群、活动、能量分配和繁殖过程(Fredrickso... 湿地生境可为水鸟提供保护场所、生存和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以及种群延续的条件(Fretwell,1972;Heitmeyer,1980;Fredrickson,1981;Krapu,1981).生境的可利用性、分布和质量会影响越冬期水鸟的集群、活动、能量分配和繁殖过程(Fredrickson et al.,1979;Paulus,1980),同时会对水鸟的繁殖潜力造成影响(Miline,1976;Ankney,1977).生境选择通常会使生物分布非随机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Southwood,1977;Martin,1998;Clark et al.,1999).这种非随机化分布方式的产生是由于生物体对环境因子具有选择性,即在相同生境中的随机区域选择位点进行测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的结果(Wilson,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种群数量 觅食地 生境选择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遂川地区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耿海东 金洪梅 +13 位作者 张延君 张小林 张佳洁 李祥 周长宇 丁圆英 高光雨 王卓乐 乔丹 李吟雪 翟熙文 华育平 张国钢 柴洪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7期129-130,194,共3页
[目的]了解江西遂川地区野生鹭科鸟类携带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于2014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地区采集鹭科鸟类的肛拭子110份、咽拭子110份,采用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凝试验筛选出疑似阳性样品,然后再用RT-PCR进行鉴... [目的]了解江西遂川地区野生鹭科鸟类携带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于2014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地区采集鹭科鸟类的肛拭子110份、咽拭子110份,采用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凝试验筛选出疑似阳性样品,然后再用RT-PCR进行鉴定。[结果]在110份被检样品中,除4份样品外,其余样品的血凝效价均为0。经RT-PCR检测,所有样品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检测结果均呈阴性。这表明2014年秋季江西遂川地区野生鹭科鸟类发生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感染的风险较小。[结论]该研究可为了解江西各地区野生水禽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感染情况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新城疫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兴凯湖水鸟多样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韦雪蕾 张国钢 +6 位作者 贾茹 姬云瑞 徐红英 杨泽玉 刘化金 刘宇霖 杨培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目的】分析我国东部水鸟重要迁徙通道——黑龙江兴凯湖保护区不同年度水鸟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趋势,为保护区水鸟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4—2015年和2021年兴凯湖43个监测点的水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兴凯... 【目的】分析我国东部水鸟重要迁徙通道——黑龙江兴凯湖保护区不同年度水鸟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趋势,为保护区水鸟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4—2015年和2021年兴凯湖43个监测点的水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兴凯湖气温和水位等信息,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TBI指数,比较2次调查期间不同区域和不同栖息地水鸟的丰度变化和群落结构差异,并探讨该差异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兴凯湖共记录水鸟7目12科71种665504只,与2014—2015年相比,种类无明显差异,水鸟个体数量增加近1倍,主要是雁鸭类和鸥类水鸟数量增加,鹤类、鸻类和秧鸡类水鸟数量呈下降趋势。3—4月和9—11月迁徙期水鸟种类、数量较高,5—8月繁殖期则较低。兴凯湖4个区域水鸟群落结构相近但有一定差异:龙王庙水鸟种类和数量最多,物种呈增加趋势;湖岗和东北泡子水鸟均匀度较低,物种呈增加趋势;青山水库水鸟数量最少,但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高,物种呈减少趋势。在7种栖息地类型中,沼泽水鸟种类最多,混合生境水鸟数量最大且多样性也最高,农田水鸟均匀度最低,以上3种栖息地水鸟种类和数量均增多;灌丛、草甸和水域栖息地水鸟种类和数量均下降,其中水域水鸟数量下降最多。【结论】兴凯湖水鸟数量增多与近年来保护区加强管理以及气温、水位升高等因素有关。兴凯湖目前仍面临农田增多、沼泽减少的压力,建议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长期水鸟监测,针对不同时期水鸟分布状况对重点区域加强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多样性 气候变化 迁徙 兴凯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江高峰林区红胁蓝尾鸲的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显达 陆军 +1 位作者 郭玉民 方克艰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5期17-20,共4页
1998—2015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进行鸟类环志16目46科189种283 862只,其中春季146种117 333只,秋季159种161 702只,隶属15目43科。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累计环志20 264只,其中春季环志18 040... 1998—2015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进行鸟类环志16目46科189种283 862只,其中春季146种117 333只,秋季159种161 702只,隶属15目43科。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累计环志20 264只,其中春季环志18 040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15.0%;秋季环志2 224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1.4%。春季雌性比例较小,秋季的雌性比例较春季大,远高于雄性。红胁蓝尾鸲春季最早始见于3月中旬,高峰基本集中在4月中旬,秋季最早始见于8月下旬,多数始见于9月上旬。迁徙高峰集中在9月下旬。迁徙速度平均60km!d-1。日环志量与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最大风速的风向等因子均呈负相关;与最大风速、平均气压、降水量、最低气压、平均风速、最低气温显著相关。高峰林区与吉林珲春、黑龙江帽儿山红胁蓝尾鸲的环志数量相比较,发现红胁蓝尾鸲呈环行路线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高峰 红胁蓝尾鸲 环志 迁徙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雕迁徙路线及栖息地
9
作者 陈丽霞 贾茹 +5 位作者 胡兴波 纪建伟 田恒玖 孙戈 王毅花 张国钢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1期68-77,共10页
【目的】乌雕(Clanga clanga)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易危(VU)物种,但其种群生态学特别是迁徙路线的研究较少,揭示其迁徙路线对中国乃至亚洲的乌雕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10月... 【目的】乌雕(Clanga clanga)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易危(VU)物种,但其种群生态学特别是迁徙路线的研究较少,揭示其迁徙路线对中国乃至亚洲的乌雕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10月,对在北京密云水库放飞的1只救护乌雕的迁徙路线进行了卫星追踪。【结果】乌雕是典型的白天迁徙物种,迁徙时段在4:00—16:00之间,迁徙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8:00—11:00之间;春季迁徙速度(139.51 km·d^(-1))与飞行速度(356.09 km·d^(-1))均比秋季迁徙速度(104.26 km·d^(-1))和飞行速度(190.71 km·d^(-1))快。春季迁徙途中确定了11个临时休息地和3个中途停歇地,其中途停歇地的主要栖息地为草地(68%)、耕地(26%)与林地(4%);秋季迁徙途中确定了24个临时休息地和4个中途停歇地,其中途停歇地的主要栖息地为草地(32%)、耕地(29%)、湿地(23%)和林地(10%)。乌雕度夏前期游荡范围很广,包括中国东北地区、蒙古国中东部和俄罗斯东南部;游荡距离东西跨度为1734.57 km(2017年)和1786.34 km(2018年);最小凸多边形法(MCP)95%的游荡面积达到833×10^(3)km^(2)(2017年)和1188×10^(3)km^(2)(2018年),50%MCP游荡面积为271×10^(3)km^(2)(2017年)和577×10^(3)km^(2)(2018年),2018年游荡面积约为2017年的2倍,2年间度夏区域重叠面积为741.80×10^(3)km^(2)。度夏后期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活动,活动面积较小,95%MCP面积为131.22 km^(2),50%MCP面积为11.49 km^(2);度夏期间主要利用的栖息地为草地、耕地、湿地和林地。乌雕在孟加拉国吉大港区中南部孟加拉湾恒河口区域的耕地越冬,且连续2年都回到同一个越冬地,95%MCP越冬范围为31.60 km^(2),50%MCP越冬范围为1.54 km^(2),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湿地和水体。【结论】虽然本次仅研究了1只乌雕的迁徙过程,但因有关该物种年度迁徙活动的报道较少,所以这一单只个体数据仍然很有价值,本研究首次记录了中国甚至亚洲乌雕完整的迁徙路线以及栖息地利用类型,为乌雕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雕 春季迁徙 秋季迁徙 活动区 栖息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大天鹅迁徙在H5N2禽流感病毒重组和传播中的潜在作用
10
作者 贾茹 高如意 +2 位作者 茹文东 孔德生 张国钢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1期43-49,I0002-I0005,共11页
【目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被认为是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鸟类。揭示大天鹅迁徙对H5N2病毒在东亚传播中所起的潜在作用,为研究H5N2病毒的重组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在三门峡库... 【目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被认为是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鸟类。揭示大天鹅迁徙对H5N2病毒在东亚传播中所起的潜在作用,为研究H5N2病毒的重组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在三门峡库区采集越冬大天鹅新鲜粪便共1866份;2018和2019年春季和秋季,沿着大天鹅的迁徙路线采集其它野生水鸟新鲜粪便样品共6351份并进行了检测。【结果】分离出14株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其中H5蛋白裂解位点处的序列均为PQRETR↓GLF,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14株病毒8个基因片段的同源性均≥99.8%,这表明分离到的14株病毒基本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4株分离株均属于欧亚谱系,在地理位置上均呈现出以亚洲为主的特点,涉及到的主要国家包括蒙古国、韩国、孟加拉国以及中国南部地区,与大天鹅等雁鸭类迁徙路线相吻合。【结论】H5N2分离株可能是由不同地点不同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重组而来,这些地点包括大天鹅越冬地、停歇地和繁殖地等。该病毒随着大天鹅的长距离迁徙进行传播,并且存在着传播至中国西部进行重组与进化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H5N2 迁徙路线 重组 大天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扎龙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迁徙特征
11
作者 武陶陶 高忠燕 +2 位作者 钱法文 郭学媛 王梓璇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4期54-65,共12页
【目的】通过卫星跟踪了解半散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迁徙路线,为丹顶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的数据,通过绘制迁徙路线图、划分中途停歇地类型、定义丹顶鹤迁... 【目的】通过卫星跟踪了解半散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迁徙路线,为丹顶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的数据,通过绘制迁徙路线图、划分中途停歇地类型、定义丹顶鹤迁徙参数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丹顶鹤的迁徙路线、重要中途停歇地、迁徙时长、停歇次数、停歇时长、迁徙距离、迁徙节段距离及其个体差异。【结果】半散养丹顶鹤在中国东部地区的迁徙路线涉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和江苏7个省区;丹顶鹤迁徙距离在个体水平中差异极显著(P=0.004),其余迁徙参数在个体和季节水平中均无显著性差异;发现的6处重要中途停歇地分别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宁姜水库、大庆市的北兴泡子,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镇的小额伦索克嘎查,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周坨子镇的东炮台子村、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论】半散养丹顶鹤的迁徙路线与野生丹顶鹤的大陆西部种群的迁徙路线基本一致,个体间不同年份越冬栖息地选择的差异对于丹顶鹤迁徙距离具有极显著影响;丹顶鹤的部分重要中途停歇地和游荡期间的觅食地位于保护地体系之外,需要加强监管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跟踪 半散养 丹顶鹤 迁徙路线 重要中途停歇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