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景观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
作者 唐真 刘滨谊 《风景园林》 2015年第9期113-120,共8页
从理论、方法和技术研发与应用3方面,阐述了国内外视觉景观评估研究的进展、难题及初步的解决设想。在2个对立学派的基础上形成视觉景观质量评估。基于专家的评估认为视觉景观质量是其自身物质特性的内在表现。基于公众的评估认为景观... 从理论、方法和技术研发与应用3方面,阐述了国内外视觉景观评估研究的进展、难题及初步的解决设想。在2个对立学派的基础上形成视觉景观质量评估。基于专家的评估认为视觉景观质量是其自身物质特性的内在表现。基于公众的评估认为景观美是客体或视觉媒介和观察者的相互作用。3D可视化、遥感、视觉模型、GIS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视觉景观评估中。当前,不论宏观还是微观的视觉评估,都朝着多感官体验、多尺度多角度模拟、用户评估简便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视觉景观研究始终面临难题,包括理论与方法的难题、技术的局限性问题。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设想,进行理论创新以及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增强环境模拟真实度、加强用户参与性。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最新发展将现存环境的影像与被数字可视化的未来变化影像相叠合,如同现场体验一般,从而提供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将为景观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学 视觉景观评估 风景感知 景观可视化 多感官体验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能级的县域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初探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滨谊 卫丽亚 《风景园林》 2015年第5期44-52,共9页
以县域绿地的用地界定与特征为研究背景,分析网络结构实现生态能量流动、辐射和交换的机理。提出"生态能级"概念、理论,据此分析县域绿地与县域其他城乡发展用地的时空特征及演变。研究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分析评价,将生态空... 以县域绿地的用地界定与特征为研究背景,分析网络结构实现生态能量流动、辐射和交换的机理。提出"生态能级"概念、理论,据此分析县域绿地与县域其他城乡发展用地的时空特征及演变。研究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分析评价,将生态空间构成要素分为正能级、零能级、负能级三阶和七级分级,提出基于不同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特征进行绿地生态网络要素的空间连接、渗透和隔离的原理方法。构建三网:以连通为核心的生境廊道网络、以辐射为核心的风景绿道网络、以承载为核心的生态安全网络,并使三网与县域其他发展用地叠加耦合。力求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以合理的绿地生态网络结构形式和多元共赢的发展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县域绿地保护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县域城乡发展用地 生态能级 网络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参数及其景观影响要素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邵钰涵 刘滨谊 《风景园林》 2016年第10期98-104,共7页
回顾了城市街道小气候参数及其特点,从影响街道小气候气流、湿度、温度、遮阳和污染物5个因子,分析了迄今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各因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释了4种街道空间形态类型与城市街道小气候间的影响与作用,讨论了城市街道空间中景观... 回顾了城市街道小气候参数及其特点,从影响街道小气候气流、湿度、温度、遮阳和污染物5个因子,分析了迄今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各因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释了4种街道空间形态类型与城市街道小气候间的影响与作用,讨论了城市街道空间中景观要素对小气候因子的影响及其有效性。旨在为风景园林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 街道空间 影响因子 景观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