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肉类罐头食品中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彤晖 孟镇 +3 位作者 钟其顶 仇凯 安丽艳 李志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7,共6页
以7种猪肉类罐头食品为研究对象,比较了EE101-02 DNA提取试剂盒、SDS法、CTAB法和异硫氰酸胍法对猪肉罐头食品DNA的提取效果。以4种方法提取的总DNA为模板,根据猪线粒体基因组(mt DNA)16s r RNA基因和Cyt b基因,利用3对通用引物分别扩... 以7种猪肉类罐头食品为研究对象,比较了EE101-02 DNA提取试剂盒、SDS法、CTAB法和异硫氰酸胍法对猪肉罐头食品DNA的提取效果。以4种方法提取的总DNA为模板,根据猪线粒体基因组(mt DNA)16s r RNA基因和Cyt b基因,利用3对通用引物分别扩增片段大小为244 bp(16s r RNA)、376 bp(Cyt b)、472 bp(Cyt b)的目的片段,以评价不同方法提取的总DNA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效果差异明显——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效果最好,其提取的7种罐头的总DNA均可利用16s r RNA和Cyt b通用引物分别有效扩增出244bp、376 bp目的 DNA片段,CTAB法和SDS法次之,EE101-02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效果最差。另外绝大多数猪肉类罐头样品中未能扩增获得472 bp大小的目的片段,表明猪肉类罐头产品中DNA降解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类罐头 DNA提取 方法比较 动物源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发酵液中尿素δ^13C和δ^15N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国辉 钟其顶 +1 位作者 王道兵 申世刚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7,共8页
在酸性环境下,尿素与丙二醛-二甲基乙缩醛反应生成2-羟基嘧啶,随后由重氮甲烷甲基化形成2-甲氧基嘧啶。本研究以酵母发酵液为例,建立了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法测定发酵液中尿素δ^(13)C和δ^(15)N,并对前处理方法和G... 在酸性环境下,尿素与丙二醛-二甲基乙缩醛反应生成2-羟基嘧啶,随后由重氮甲烷甲基化形成2-甲氧基嘧啶。本研究以酵母发酵液为例,建立了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法测定发酵液中尿素δ^(13)C和δ^(15)N,并对前处理方法和GC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尿素在不同13 C(0~5%)和15 N(0~10%)标记丰度下,标记量与GC-C-IRMS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和0.999,说明可在极低标记浓度下对尿素中δ^(13)C和δ^(15)N进行准确测定。采用该方法测定了酵母发酵液尿素中δ^(13)C和δ^(15)N,其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1‰和0.30‰,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3‰和0.29‰。该方法精度高、准确性好,可为低稳定同位素标记尿素示踪实验以及尿素循环代谢研究提供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衍生化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 δ13C 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强度对金枪鱼罐头品质的影响及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张弟俊 吴刚 +3 位作者 胡长鹰 仇凯 张晓娟 东思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86-292,共7页
该研究通过对金枪鱼罐头各项品质指标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杀菌强度对金枪鱼罐头品质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对核心技术指标进行了筛选,构建了金枪鱼罐头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强度对金枪鱼罐头的品质有显著性影响,随杀菌... 该研究通过对金枪鱼罐头各项品质指标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杀菌强度对金枪鱼罐头品质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对核心技术指标进行了筛选,构建了金枪鱼罐头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强度对金枪鱼罐头的品质有显著性影响,随杀菌强度的增大,L^(*)值、a^(*)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大,b^(*)值、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感官评分逐渐降低,pH值、脂肪酸含量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氨基酸含量也有显著变化;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杀菌强度过大导致金枪鱼罐头失去应有的滋味,金枪鱼罐头的品质在4.35~11.79 min的杀菌强度范围内能较大程度地保持。L^(*)值、a^(*)值、b^(*)值、脂肪含量、TVB-N值与杀菌强度被确定为金枪鱼罐头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所构建的金枪鱼罐头综合品质评价模型为y=0.925×L^(*)-0.084×a^(*)+39.334×b^(*)+2.200×脂肪含量+1.453×TVB-N值-0.718×杀菌强度-487.93(y为感官评分预测得分),R2为0.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罐头 杀菌强度 金枪鱼品质 相关性分析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蛋白质热损伤指示物生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4
作者 仇凯 钟其顶 +2 位作者 曹婉秀 孟镇 熊正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综述了影响食品中热损伤标志物生成的产品形态(固体和液体)、蛋白质组分构成、配方(金属离子、糖类)、加热方式、水分含量、pH值、贮存方式等因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蛋白质 热损伤 标志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石酸作为碳同位素内源标志物在食品掺假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佩敏 钟其顶 +2 位作者 王道兵 岳红卫 李国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8-264,共7页
研究了葡萄汁和葡萄酒中总糖、乙醇和酒石酸的碳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产地影响上述3类物质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_(VPDB)值),4地区样品的总糖分布范围为-28.13‰^-23.25‰,乙醇的分布范围为-29.93‰^-24.23‰,酒石酸的分布范围为-24.49... 研究了葡萄汁和葡萄酒中总糖、乙醇和酒石酸的碳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产地影响上述3类物质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_(VPDB)值),4地区样品的总糖分布范围为-28.13‰^-23.25‰,乙醇的分布范围为-29.93‰^-24.23‰,酒石酸的分布范围为-24.49‰^-20.01‰;酒石酸与总糖的δ^(13)C_(VPDB)值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4),与乙醇的δ^(13)C_(VPDB)值的相关系数为(R^2=0.96);模拟实验表明,葡萄汁中掺入甘蔗糖、葡萄酒中加入玉米酒精后,总糖和乙醇的δ^(13)C_(VPDB)值均随掺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偏正,但酒石酸的δ^(13)C_(VPDB)值不变,而且也不受发酵的影响。选择酒石酸作为总糖和乙醇的碳同位素内源标志物可用于葡萄汁掺糖检测和"完全无添加"葡萄酒掺乙醇检测,文中也对比了不同检测模型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葡萄汁 掺假 稳定碳同位素 酒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DS-PAGE法评价乳基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有效蛋白质组分 被引量:4
6
作者 丁福强 仇凯 +3 位作者 钟其顶 吕晓玲 李君艳 熊正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利用SDS-PAGE法评价乳基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有效蛋白组分,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Bio-Rad Quantity One软件对电泳谱图进行数据分析,实现牛乳蛋白组分的定性和半定量测定。采用该法对我国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牛乳蛋白有效成分进... 利用SDS-PAGE法评价乳基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有效蛋白组分,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Bio-Rad Quantity One软件对电泳谱图进行数据分析,实现牛乳蛋白组分的定性和半定量测定。采用该法对我国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牛乳蛋白有效成分进行了质量评价分析,发现0~12月龄婴儿配方食品基本符合GB 10765-2010中对乳清蛋白不得低于60%总蛋白的规定;0~6月龄Ⅰ段婴儿配方食品中的乳清蛋白含量最高,乳清蛋白/酪蛋白为1.57~2.12(61∶39~67∶33);6~12月龄的Ⅱ段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相对Ⅰ段少,二者比例为1.06~1.55(52∶48~61∶39);而在12月龄以上的Ⅲ段幼儿配方食品中二者比例为0.65~0.71(40∶60~42∶58)。虽然Ⅰ段婴儿配方食品乳清蛋白/酪蛋白符合标准,但是在母乳中占主要成分的α-LA(α-乳白蛋白)在Ⅰ段婴儿配方食品中含量偏低(19.1%~24.1%),母乳中不存在的α-CN(α-酪蛋白)在Ⅰ段婴儿配方食品中却占11.9%~17.8%,另外还发现Ig G(免疫球蛋白G)在乳基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含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蛋白 SDS—PAGE 定性 半定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法测定食品中水苏糖的含量 被引量:19
7
作者 吉鑫 樊双喜 +2 位作者 杨彤晖 刘一诺 钟其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51-257,共7页
以已知浓度的柠檬酸作为定量外标,琥珀酸和烟酰胺分别作为定量内标,建立了食品中水苏糖的核磁共振定量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在0.025~6.40 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 R 2>0.999;以柠檬酸作为外标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7.91%,日... 以已知浓度的柠檬酸作为定量外标,琥珀酸和烟酰胺分别作为定量内标,建立了食品中水苏糖的核磁共振定量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在0.025~6.40 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 R 2>0.999;以柠檬酸作为外标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7.91%,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65%和5.27%;琥珀酸和烟酰胺作为内标方法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39%和106.35%,日内精密度分别为1.34%和0.83%,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65%和2.46%;对市售不同食品基质(固态、液态)中水苏糖含量进行检测,测定结果准确。与现行行业标准(QB/T 4260—2011)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该方法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操作,节约了时间,定量准确,对食品中水苏糖的定量检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食品 水苏糖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属特异性PCR法鉴别罐头食品中猪、牛、羊、鸡、鸭源性成分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媛媛 孟镇 +4 位作者 仇凯 东思源 武竹英 郭新光 钟其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4-169,共6页
建立适用于肉类罐头等长时间高温加工食品中猪、牛、羊、鸡、鸭5种动物源成分种属特异性PCR鉴别方法。通过使用猪、牛、羊、鸡、鸭的种属特异性引物,对5种动物的总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分别为212、147、202、131、201 bp的扩增产物,... 建立适用于肉类罐头等长时间高温加工食品中猪、牛、羊、鸡、鸭5种动物源成分种属特异性PCR鉴别方法。通过使用猪、牛、羊、鸡、鸭的种属特异性引物,对5种动物的总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分别为212、147、202、131、201 bp的扩增产物,将测序结果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US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进行BLAST比对确认实验的准确性,并对市售罐头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5种动物引物种属特异性良好,对猪、牛、羊、鸭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对鸡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为2.5%。在对市售肉类罐头样品的检测中,6.6%样品与标签标注结果不符。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结果准确可靠,可广泛用于肉类罐头食品和长时间高温加工食品中猪、牛、羊、鸡、鸭5种动物源成分的鉴别,具有十分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罐头 肉类掺假 线粒体 动物源性成分 食品真实性 种属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火焰食品自加热器的加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天娇 崔燕 +6 位作者 吴刚 仇凯 俞明富 张晓娟 刘晋 李晋杰 钱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78-184,共7页
在食品保质期内目前常用的镁/铁(Mg/Fe)无火焰自加热器加热食物,但存放时间稍长,则不能达到如期的热效率。以Mg/Fe型加热器为对象,通过开展55℃下加速试验,研究贮存过程中加热袋类型、加热剂类型及真空状态3种因素对加热器加热性能与食... 在食品保质期内目前常用的镁/铁(Mg/Fe)无火焰自加热器加热食物,但存放时间稍长,则不能达到如期的热效率。以Mg/Fe型加热器为对象,通过开展55℃下加速试验,研究贮存过程中加热袋类型、加热剂类型及真空状态3种因素对加热器加热性能与食品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系列加热器的加热性能及食品加热效果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水、氧气与盐是发生加热电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保持无盐与真空条件有助于贮存期内加热器加热性能及食品加热效果的维持。相比于PE袋,复合铝箔袋包装具有更好的阻隔空气与水蒸气性能,同样贮存时间条件下,复合铝箔袋包装的4个系列加热器加热性能及食品加热效果高于PE袋包装的4个系列加热器。研究结果为Mg/Fe型无火焰食品自加热器配方设计提供技术依据,有助于提高加热器在食品保质期内的加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火焰 自加热器 加速试验 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香型白酒风味轮的建立及感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晨曦 张瑛毓 +7 位作者 贺梓薇 胡雯钦 李菲菲 张媛媛 贾若鸣 刘明 韩云翠 张志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136,共6页
为增强泉香型白酒感官特性的可识别性,引导和加强消费者对泉香型白酒独特风格的认知,采用定量描述分析(QDA)和中心点剖面法(PP),对泉香型白酒及其他典型香型白酒共21个酒样进行感官品评。通过贡献程度指数(M值)、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 为增强泉香型白酒感官特性的可识别性,引导和加强消费者对泉香型白酒独特风格的认知,采用定量描述分析(QDA)和中心点剖面法(PP),对泉香型白酒及其他典型香型白酒共21个酒样进行感官品评。通过贡献程度指数(M值)、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筛选泉香型白酒风味轮廓描述语。结果表明,泉香型白酒具备区别于浓香、清香、酱香、芝麻香、兼香型白酒的独特感官特征,成功建立了泉香型白酒风味轮,并进一步筛选出包括11个香气、5个口味口感描述语的泉香型白酒风味轮廓,同时通过感官剖面图清晰直观地表达了3款泉香型白酒产品的风味差异。该研究建立了泉香型白酒可视化的感官特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香型白酒 风味轮 感官特征 多元统计分析 风味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酿造过程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栾同青 李志军 +4 位作者 钟其顶 孟镇 熊正河 李艺 李敬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黄酒酿造过程细菌群落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以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rDNA基因V3高变异区,扩增产物进行DGGE,获得表征细菌群落结构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浸米水、麦曲和酒母的细菌群落结构各不相...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黄酒酿造过程细菌群落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以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rDNA基因V3高变异区,扩增产物进行DGGE,获得表征细菌群落结构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浸米水、麦曲和酒母的细菌群落结构各不相同,其中麦曲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为丰富;前酵和后酵阶段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同一阶段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类似。测序结果显示,存在于黄酒酿造过程中的细菌主要有乳杆菌(Lactobacill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布丘氏菌(Buttiauxella)等种类,同时,黄酒酿造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可培养(Uncultured bacterium)的优势细菌。PCR-DGGE技术是研究黄酒酿造过程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黄酒 酿造过程 细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溶剂稀释与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质谱(GC-C-IRMS)联用测定食醋中乙酸的δ^(13)C 被引量:11
12
作者 钟其顶 王道兵 +2 位作者 孟镇 熊正河 王敏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2-377,共6页
食醋中乙酸的碳-13比值(δ13 C)与食醋原料有密切关联,通过测定乙酸中δ13 C可对食醋原料进行溯源。本工作建立了有机溶剂稀释法与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联用法测定食醋中乙酸的δ13 C。在乙酸浓度为2%~99.9%的... 食醋中乙酸的碳-13比值(δ13 C)与食醋原料有密切关联,通过测定乙酸中δ13 C可对食醋原料进行溯源。本工作建立了有机溶剂稀释法与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联用法测定食醋中乙酸的δ13 C。在乙酸浓度为2%~99.9%的模拟样品测试中获得了稳定的检测结果;同一样品中乙酸的δ13 C重复测定16次的标准偏差小于0.15‰;参与欧盟同位素实验室间能力测试时,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其中5个国际实验室测定平均值差异为0.17‰。该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好、准确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适合在食醋真实性技术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乙酸 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 碳-13 稳定同位素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BenchⅡ-IRMS测定葡萄酒水中δ^(18)O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道兵 钟其顶 +2 位作者 高红波 程涛 黄占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5-360,共6页
葡萄酒水中氧同位素比值(δ18O)对于葡萄酒真实性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考察了反应瓶气密性、样品体积、平衡时间和乙醇含量等因素对葡萄酒水中δ18O测定的影响,建立并优化了GasBenchⅡ-IRMS测定葡萄酒水中δ18O比值的在线分析方... 葡萄酒水中氧同位素比值(δ18O)对于葡萄酒真实性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考察了反应瓶气密性、样品体积、平衡时间和乙醇含量等因素对葡萄酒水中δ18O测定的影响,建立并优化了GasBenchⅡ-IRMS测定葡萄酒水中δ18O比值的在线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当葡萄酒样品体积为200~1 000μL,反应时间为24~48h时,测定同一葡萄酒水中δ18O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标准偏差(1σ)均小于0.1‰。该方法操作简便,符合测定要求,可连续测定大批量样品。模拟实验表明,葡萄酒水中δ18O与自来水加入量呈线性负相关,这个特点可用于葡萄酒掺水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Bench Ⅱ-IRMS 葡萄酒 氧同位素比值(δ18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法白酒与固液法白酒的同位素鉴别技术 被引量:30
14
作者 钟其顶 王道兵 熊正河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1,共6页
固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的鉴别是当前白酒行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本实验以碳稳定同位素为指标,建立了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质谱(GC-C-IRMS)联用方法测定白酒中乙醛、乙醇、丙醇、异丁醇、异戊醇、乳酸乙酯等主要挥发性物质中的δ13 C。... 固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的鉴别是当前白酒行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本实验以碳稳定同位素为指标,建立了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质谱(GC-C-IRMS)联用方法测定白酒中乙醛、乙醇、丙醇、异丁醇、异戊醇、乳酸乙酯等主要挥发性物质中的δ13 C。测定了43个传统固态法白酒样品,其乙醇δ13 C分布范围为(-17.65±1.31)‰,测定了24个流通领域白酒样品,其乙醇δ13 C分布范围为(-15.30±1.41)‰,经t检验分析,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检验结果还表明,传统固态法白酒样品和流通领域白酒样品中异戊醇和乳酸乙酯中δ13 C也存在显著差异。模拟实验发现,白酒中乙醇δ13 C与添加玉米酒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添加的玉米酒精和挥发性香气物质会改变白酒中的乙醇及微量组分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因此稳定同位素技术将有望成为固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的有效鉴别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燃烧一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 固态法白酒 固液法白酒 δ13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黄酒的酒精度、总糖和总酸 被引量:22
15
作者 樊双喜 钟其顶 +6 位作者 李国辉 熊正河 邹慧君 钱斌 周建弟 谢广发 李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通过研究黄酒的近红外光谱和利用化学计量学的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快速检测黄酒的酒精度、总糖和总酸的近红外模型。用相关系数(R)、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和相对分析误差(RPD)衡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R值分别为0.9994,0.998... 通过研究黄酒的近红外光谱和利用化学计量学的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快速检测黄酒的酒精度、总糖和总酸的近红外模型。用相关系数(R)、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和相对分析误差(RPD)衡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R值分别为0.9994,0.9989,0.9780,RMSECV值分别为0.0891,0.6980,0.0898,RPD值分别为27,21,4.8,RPD≥3表明建立的模型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可用于快速检测黄酒酒精度、总糖和总酸,为黄酒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快速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黄酒 酒精度 总酸 总糖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质量安全风险及其控制 被引量:32
16
作者 郑淼 岳红卫 钟其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8-23,共6页
近年来,白酒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给白酒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重大威胁。从可能影响白酒质量的酿造原料、酿造过程、包装接触材料、产品信息真实性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及建议对策。
关键词 白酒 质量安全 控制措施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汁中总糖和果肉的δ^(13)C测定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其顶 王道兵 +4 位作者 郑淼 仇凯 武竹英 熊正河 黄占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是食品质量鉴别和产地溯源的有效手段。本工作结合分离技术,建立了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EA-IRMS)测定橙汁中总糖和果肉δ13C的方法,并研究了天然橙汁与模拟造假橙汁中总糖和果肉的碳同位素特征差异。实验结果表... 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是食品质量鉴别和产地溯源的有效手段。本工作结合分离技术,建立了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EA-IRMS)测定橙汁中总糖和果肉δ13C的方法,并研究了天然橙汁与模拟造假橙汁中总糖和果肉的碳同位素特征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会导致同位素分馏,且标准偏差仅为0.1‰;初步研究证明,橙汁总糖与果肉的δ13C相近,而与甘蔗糖的δ13 C差异明显,因此,以橙汁果肉作为内标物质鉴别橙汁中的C4植物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EA-IRMS) 橙汁 总糖 果肉 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罐头涂料铁罐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文 仇凯 +4 位作者 钟其顶 吴刚 孟镇 高红波 肖冬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1,96,共6页
研究了罐头涂料铁罐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在特定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采用50%(v/v)乙醇溶液为食品模拟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应用基于Fick扩散第二定律的D.Chung... 研究了罐头涂料铁罐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在特定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采用50%(v/v)乙醇溶液为食品模拟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应用基于Fick扩散第二定律的D.Chung模型和基于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的Weibull模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贮存条件对迁移总量变化影响显著,温度越高越快达到平衡,迁移平衡值为1.28 mg/kg;D.Chung模型中扩散系数D与贮存温度符合阿伦尼乌斯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拟合优度(R^2)小于0.23,而Weibull模型拟合优度(R^2)能达到0.90以上。因此,Weibull模型比D.Chung模型更接近实际迁移结果,为评估涂料铁罐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铁罐 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迁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白兰地中乙醇碳同位素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涛 钟其顶 +3 位作者 王道兵 武竹英 李国辉 王敏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2期19-22,共4页
利用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梨白兰地原料的糖中δ13C,发酵后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法分析乙醇中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结果显示梨的糖中δ13C值分布在-27‰^-25‰,而发酵后的乙醇δ13C集中在-30‰^-27‰,且糖... 利用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梨白兰地原料的糖中δ13C,发酵后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法分析乙醇中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结果显示梨的糖中δ13C值分布在-27‰^-25‰,而发酵后的乙醇δ13C集中在-30‰^-27‰,且糖与乙醇的δ13C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8);白兰地精馏过程中乙醇出现反蒸汽压分馏效应,但酒体部分(50%vol^80%vol)δ13C值波动较小,重现性较好,且与发酵醪中的δ13C值较一致。模拟实验表明,乙醇δ13C值与玉米酒精含量和蔗糖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发酵前添加蔗糖和玉米酒精均会改变产品中乙醇δ13C值,因此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作为检测白兰地中C4来源的酒精或发酵前C4植物糖掺假的鉴别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碳稳定同位素 梨白兰地 精馏 掺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中甘油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珊珊 钟其顶 +3 位作者 俞慧红 黄占斌 王道兵 戴祁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9-365,共7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法结合酯交换技术测定植物油中甘油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 C)。样品溶于异辛烷后,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中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甲酯,去除脂肪酸甲酯后用GC-C-IRMS法测定甘油的δ13 C... 建立了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法结合酯交换技术测定植物油中甘油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 C)。样品溶于异辛烷后,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中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甲酯,去除脂肪酸甲酯后用GC-C-IRMS法测定甘油的δ13 C。结果表明,食用油中甘油δ13 C的测定标准偏差为0.18‰,且酯交换过程不会导致甘油碳同位素分馏。通过分别测定玉米胚芽油、大豆油和玉米胚芽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植物油中甘油的δ13 C值,并进行结果比较,表明甘油δ13 C值与玉米胚芽油中大豆油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2=0.98),可通过测定甘油δ13 C值验证大豆油掺入玉米胚芽油的比例。本方法前处理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食用油掺假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甘油 稳定同位素 掺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