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阴阳和谐”与“色进于礼”:《关雎》文本体系及其文明内涵
1
作者
侯捷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作为《诗》三百的首篇,《关雎》存在一个以“阴阳和谐”为核心元素的意群体系,具有儒家所倡导的人、事、物运转“至诚无息”“发而皆中节”、各安其位而阴阳协和的“致中和”意义。《关雎》具有极强的喻示性与象征性,反映出人与物、人...
作为《诗》三百的首篇,《关雎》存在一个以“阴阳和谐”为核心元素的意群体系,具有儒家所倡导的人、事、物运转“至诚无息”“发而皆中节”、各安其位而阴阳协和的“致中和”意义。《关雎》具有极强的喻示性与象征性,反映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三者联动的和谐秩序,描述了人将兼美兼善价值观念付诸实践后,人、事、物各自圆融而又互映共存、臻于完美的状态。诗中“君子”对“淑女”追求过程中“友之”“乐之”与儒家对事物“知之”“好之”“乐之”三境界的内在逻辑一致,《关雎》突出的音乐属性亦呼应并彰显“色进于礼”的文本意义。深入研究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其思想理念,阐释其文明价值与现实意义,对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贯彻落实“两个结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意群体系
“友之”
“乐之”
文明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夫先路”:论早期经典与中国古代的传记书写
2
作者
侯捷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46,共14页
早期经典对于中国古代传记书写的诞生与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传记书写文学与史学元素始终相互杂糅,又各有消长的具体形态奠定了基础。从发展历程来看,以早期经典为核心文献的先秦两汉时代是中国古代传记书写的...
早期经典对于中国古代传记书写的诞生与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传记书写文学与史学元素始终相互杂糅,又各有消长的具体形态奠定了基础。从发展历程来看,以早期经典为核心文献的先秦两汉时代是中国古代传记书写的诞生期。先秦时代早期典籍相关的传记书写,使得叙述重心发生由“事”向“人”的转向。两汉时期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传书写,确立了传记书写“事实真实”与“叙述真实”的合法兼容。早期经典为中国古代传记书写的整体形态与发展走向奠定了基础,剖析早期经典与中国古代传记书写之间的递变与互动,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经典
传记书写
文本生成
文化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阴阳和谐”与“色进于礼”:《关雎》文本体系及其文明内涵
1
作者
侯捷飞
机构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文摘
作为《诗》三百的首篇,《关雎》存在一个以“阴阳和谐”为核心元素的意群体系,具有儒家所倡导的人、事、物运转“至诚无息”“发而皆中节”、各安其位而阴阳协和的“致中和”意义。《关雎》具有极强的喻示性与象征性,反映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三者联动的和谐秩序,描述了人将兼美兼善价值观念付诸实践后,人、事、物各自圆融而又互映共存、臻于完美的状态。诗中“君子”对“淑女”追求过程中“友之”“乐之”与儒家对事物“知之”“好之”“乐之”三境界的内在逻辑一致,《关雎》突出的音乐属性亦呼应并彰显“色进于礼”的文本意义。深入研究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其思想理念,阐释其文明价值与现实意义,对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贯彻落实“两个结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关雎》
意群体系
“友之”
“乐之”
文明内涵
Keywords
Guan Ju
the meaning group system
farmiliarizing
pleasing
civilized connotation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导夫先路”:论早期经典与中国古代的传记书写
2
作者
侯捷飞
机构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46,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中华文明与早期书写研究”(22JZDZ025)。
文摘
早期经典对于中国古代传记书写的诞生与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传记书写文学与史学元素始终相互杂糅,又各有消长的具体形态奠定了基础。从发展历程来看,以早期经典为核心文献的先秦两汉时代是中国古代传记书写的诞生期。先秦时代早期典籍相关的传记书写,使得叙述重心发生由“事”向“人”的转向。两汉时期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传书写,确立了传记书写“事实真实”与“叙述真实”的合法兼容。早期经典为中国古代传记书写的整体形态与发展走向奠定了基础,剖析早期经典与中国古代传记书写之间的递变与互动,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早期经典
传记书写
文本生成
文化演进
Keywords
early classics
biographical writing
text generation
cultural evolution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阴阳和谐”与“色进于礼”:《关雎》文本体系及其文明内涵
侯捷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导夫先路”:论早期经典与中国古代的传记书写
侯捷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