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学生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方晨晨 李曼 +2 位作者 刘璐 王丹 谢阿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75,共6页
基于全国11所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单位的毕业生调查数据,从培养入口、培养过程和培养出口三个层面对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培养状况、就读体验和职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基于全国11所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单位的毕业生调查数据,从培养入口、培养过程和培养出口三个层面对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培养状况、就读体验和职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部分课程质量不高、毕业生科研能力发展欠佳、工作负担较重、职业满意度不高等挑战。为了提高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质量,要进一步从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丰富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提高课程质量、明确培养目标、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 医学教育 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探析 被引量:86
2
作者 郭建如 王维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26,47,共9页
自20世纪以来,全球医学教育进行了重要改革,但我国医教改革关注点有所不同。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新发展阶段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并从系统论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医教协同、供需平衡、培养创新、质量保障及... 自20世纪以来,全球医学教育进行了重要改革,但我国医教改革关注点有所不同。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新发展阶段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并从系统论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医教协同、供需平衡、培养创新、质量保障及其相互关系,指出我国新发展阶段医学教育改革中,医教协同是前提和载体,供需平衡是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核心,质量保障则是关键,为新阶段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教育研究提供基本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八年制医学教育新发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林蕙青 谢阿娜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2001年以来,为加快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我国在部分高校试点创办了八年制医学教育,经多年探索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在总结已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以北京协和医学院改革实践为例,对新发展阶段如何以更大力度改革创新、推动我国八年制医学... 2001年以来,为加快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我国在部分高校试点创办了八年制医学教育,经多年探索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在总结已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以北京协和医学院改革实践为例,对新发展阶段如何以更大力度改革创新、推动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加快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强调要聚焦培养定位的准确性、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和培养体系的完整性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八年制医学教育制度,在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改革 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曼 王维民 谢阿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共6页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医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基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结合已有相关研究,聚焦于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制学位、课程整合、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我国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若干问...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医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基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结合已有相关研究,聚焦于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制学位、课程整合、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我国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认为医学教育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医学教育投入,建立以资源定规模的管理机制;优化本科专业设置;加强学制学位体系研究;客观理解医学教育改革,做好课程模式改革;逐步建立基础师资和临床师资相互融合的机制;守正创新,推动医学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教育 管理体制 医学教育规模 学制 课程模式 新医科 师资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教协同对医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分析——基于全国临床医学本科生调查数据和水平测试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魏丽娜 吴红斌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4,共10页
医教协同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21年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数据,实证分析医教协同(过程协同、资源协同、管理协同)与医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及院校间差异。结... 医教协同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21年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数据,实证分析医教协同(过程协同、资源协同、管理协同)与医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及院校间差异。结果表明:(1)医教协同对医学生的能力增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过程协同的作用相对显著;(2)职业认同在医教协同与学业表现之间起中介作用,过程协同对医学生坚定从医志向的作用最为明显;(3)职业认同的中介效应在不同区域、类型的院校之间存在差异。鉴于此,医院和学校可从中获得启示,有针对性地开展医教协同工作,通过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来提升学业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教协同 医学本科生 学业表现 职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是否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郭丛斌 方晨晨 祝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53,共10页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了检验案例教学方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发展是否起到了真实的促进作用,基于2020年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毕业生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了检验案例教学方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发展是否起到了真实的促进作用,基于2020年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毕业生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有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使用和评价情况,以及案例教学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研究生对案例教学质量的评价较高;在控制了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与没有接受过案例教学的研究生相比,接受过案例教学的研究生在公共服务意识及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急能力等六种实践能力发展方面均有显著性提升,其中,案例教学对研究生决策能力的发展促进作用最大,对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作用最小;研究还证实案例教学的质量对研究生的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公共管理硕士 案例教学 实践能力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是否提高了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来自全国临床医学本科生调查数据的发现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璇璇 吴红斌 叶晓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112,共9页
基于2020年2月至3月开展的中国临床医学本科生调查和国内各地区疫情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和工具变量等方法,就新冠疫情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对中国医学生职业认同具有明显影响,有71.18%的... 基于2020年2月至3月开展的中国临床医学本科生调查和国内各地区疫情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和工具变量等方法,就新冠疫情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对中国医学生职业认同具有明显影响,有71.18%的临床医学生表示疫情让自己更加坚定了从事医生职业的信念。OLS回归结果显示,疫情关注度高的医学生职业认同提高程度显著更高,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平均显著高0.450个标准差。进一步分析显示,疫情前具有从医意愿会显著增强疫情关注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正向影响。师长参与疫情防控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但不会增强关注度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使用各地疫情数据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鉴于此,医学教育工作者可从本次疫情获得启示,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学教育工作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医学生 职业认同 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对发展我国全球卫生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侯建林 廖凯举 +3 位作者 李吉云 张蕾 于晨 王维民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全球卫生教育是一个以跨国因素引起的健康问题为重点的教育领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肆虐日益突出。开展全球卫生教育成为国际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发展全球卫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球卫生教育是一个以跨国因素引起的健康问题为重点的教育领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肆虐日益突出。开展全球卫生教育成为国际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发展全球卫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迫切需要加强高等院校全球卫生科研与教学机构建设,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全球卫生教育机会,并重视高层次全球卫生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卫生 传染性疾病 医学教育 全球卫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时空布局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贾雅雯 侯建林 王志锋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0,共5页
1998—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显著增长,院校由90所增至181所;招生人数由2.9万人增至9.6万人。不同地区的招生规模差异较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招生规模相似的省份在空间上趋于聚集。高-高聚类主要位于... 1998—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显著增长,院校由90所增至181所;招生人数由2.9万人增至9.6万人。不同地区的招生规模差异较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招生规模相似的省份在空间上趋于聚集。高-高聚类主要位于经济发达、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如华东地区;而低-低聚类则多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地区,如西北地区。因此,应进一步优化招生规模在地区间的分布,通过制定实施倾斜性的政策、进行资源支持、发挥地区带动效应等促进招生规模的区域均衡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 普通高校 招生规模 地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效能的增值评价——基于我国医学院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泽华 李春青 吴红斌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4,96,共11页
高等院校的增值评价是改进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2021年我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数据和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水平测试成绩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本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效能进行了增值评价。研究发现,院校... 高等院校的增值评价是改进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2021年我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数据和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水平测试成绩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本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效能进行了增值评价。研究发现,院校质量本身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基于零模型和增值模型采用经验贝叶斯方法估计的高校效能的分析结果显示,代表传统结果评价的零模型与增值评价的模型估计出的高校效能仅存在中度相关。最后,通过联合多层线性模型的跨模块一致性分析表明,院校质量对学生不同模块的学业成就影响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为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增值评价的研究视角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医学院校 增值评价 学业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的成因及干预——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述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春青 石泽华 吴红斌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高等教育旨在为各行各业培养专业人才,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流失给国家、院校和个体带来损失。在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过程中,学生流失将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基于行为经济学设计的政策... 高等教育旨在为各行各业培养专业人才,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流失给国家、院校和个体带来损失。在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过程中,学生流失将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基于行为经济学设计的政策和干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温和地改变个体行为。本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对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流失进行述评,对流失成因进行归纳,进一步对缓解流失进行的干预进行梳理,研究发现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的成因包括:现时偏见、信息可得性与信息过载和自我控制不足,这导致个体可能做出偏离最优选择的决策。通过架构选择情景,影响个体的偏好序,改变其流失动机,最终改变其行为是现有干预设计的主要逻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生流失 行为经济学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助教经历与教学能力增值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基于2023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芬 谢鑫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9,共12页
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职业胜任力的关键要素,博士生作为高校师资的后备军,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值得关注。对18664份学术型博士毕业生问卷进行分析发现:第一,我国博士生的教学能力增值明显不足,助教制度是教学能力训练的有效抓手,但在高校从... 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职业胜任力的关键要素,博士生作为高校师资的后备军,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值得关注。对18664份学术型博士毕业生问卷进行分析发现:第一,我国博士生的教学能力增值明显不足,助教制度是教学能力训练的有效抓手,但在高校从教意向明确或获得高校教职的博士生中仍有六成以上未担任过助教。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博士生虽然更有可能担任助教,但其承担的多为发布课程通知、收发和批改作业等浅层次教学工作。第三,在各类助教工作内容中,组织讨论、给学生答疑和讲课等深层次助教工作能有效促进博士生教学能力增值,而批改作业则可能适得其反。据此建议纠正“重研轻教”的能力评价导向,充分发挥研究生助教制度的人才培养功能,加强对博士生助教的培训与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 研究生助教 教学能力增值 学术职业发展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第三代工程研究中心:发展历程、运行模式与经验启示——以CBiRC、RMB项目为例
13
作者 沈锦璐 魏丽娜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104,共15页
为提升美国工程创新力,保持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自2008年起制定和延展了一系列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计划,其中最典型的是第三代美国工程研究中心计划。CBiRC、RMB项目作为第三代美国工程研究中心的“领... 为提升美国工程创新力,保持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自2008年起制定和延展了一系列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计划,其中最典型的是第三代美国工程研究中心计划。CBiRC、RMB项目作为第三代美国工程研究中心的“领头雁”,在其受NSF资助的发展周期内,以创新管理架构、基础研究转化、工程教育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价值链平台等关键要素支撑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发挥了构建转型工程系统、输出工程科技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成功实现了可持续运营。我国未来工程研究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应借鉴美国工程研究中心经验,形成集研究、教育、创新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依托研发组织发展系统工程教育,并形成真正面向产业需求的专门科技成果转化中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工程研究中心 发展历程 运行模式 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进入医疗卫生单位?——基于2007-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洁 吴红斌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健康事业,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愈发受到重视。高校毕业生是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主力军。采用6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探究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毕业生群体...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健康事业,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愈发受到重视。高校毕业生是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主力军。采用6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探究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毕业生群体特征及时间趋势,以及影响毕业生选择医疗卫生单位的显著性因素。研究发现,在时间趋势上,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男性毕业生占比有所下降,毕业生学科背景日益多元,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水平较高且有所提升,就业满意度较低且呈现一定波动但整体上表现为上升。从就业选择来看,高校毕业生对医疗卫生单位的就业偏好存在显著的学科、性别和城乡差异,所学专业与兴趣吻合、求职时重视职业的稳定性显著影响毕业生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 医疗卫生 健康中国 医学生 毕业生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型博士生科研产出更高吗?——来自临床医学的经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红斌 沈文钦 陈洪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2,共7页
利用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和专业型博士生在科研产出及影响因素上的不同。研究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在学生群体特征和院校培养过程上存在明显不同,两者在... 利用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和专业型博士生在科研产出及影响因素上的不同。研究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在学生群体特征和院校培养过程上存在明显不同,两者在学生录取形式和学生课题参与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术型博士生在总体科研产出和国际论文产出上均显著高于专业型博士生。在控制院校、学生群体特征及培养过程等条件下,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总体科研产出有正向显著影响,对国际论文产出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读博动机与期望对学术型博士生的总体科研产出与国际论文产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培养过程中的课题参与对两类博士生总体科研产出和国际论文产出均作用明显。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要根据各自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升博士生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临床医学 科研产出 学术博士 专业博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样的学生选择医科——基于全国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吴红斌 郭建如 +2 位作者 程化琴 侯建林 王维民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2,共8页
采用2014年北京大学组织实施的全国学生调查数据,本文对"什么样的学生选择医科"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医科学生在高考成绩上高于理科和工农学科,但低于人文和社会学科;医科学生入学以外在动机为主,内在动机明显不足;医科... 采用2014年北京大学组织实施的全国学生调查数据,本文对"什么样的学生选择医科"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医科学生在高考成绩上高于理科和工农学科,但低于人文和社会学科;医科学生入学以外在动机为主,内在动机明显不足;医科学生的家庭背景处于各学科中间层次;医科学生来自重点高中和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相对较高,但"985工程"院校医科学生第一志愿录取比例较低。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特征在不同层次院校间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来说,院校层次越低,医科学生入学的生源质量、家庭背景相对其他学科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选择 医学学科 生源质量 家庭背景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普通高校公共卫生教育规模与结构研判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建林 贾雅雯 +1 位作者 廖凯举 王志锋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9,共5页
2014年~2019年,我国举办公共卫生教育的普通高校由170所增加至194所;招生人数由1.5万人增至2.1万人,本科生占比逐年减少,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占比总体上逐年增加;毕业生人数由1.1万人增至1.4万人。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举办... 2014年~2019年,我国举办公共卫生教育的普通高校由170所增加至194所;招生人数由1.5万人增至2.1万人,本科生占比逐年减少,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占比总体上逐年增加;毕业生人数由1.1万人增至1.4万人。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举办本科公共卫生教育的高校分别为57所、41所和22所,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我国普通高校公共卫生教育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但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举办公共卫生教育的高校数量有所增加,尚需要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区域均衡布局,适度扩大校均招生规模,明确公共卫生专业培养目标,并重视管理机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教育 普通高校 教育规模 教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科硕士生的培养现状及挑战——基于2021年全国硕士毕业生离校反馈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魏丽娜 陈洪捷 +1 位作者 赵世奎 高耀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60,共12页
基于全国33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1973名工学硕士生和22967名工程硕士生的离校反馈调查数据,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内部视角对我国工科硕士生的培养状况和就读体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科研究生对培养环境、导师指导、培养过... 基于全国33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1973名工学硕士生和22967名工程硕士生的离校反馈调查数据,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内部视角对我国工科硕士生的培养状况和就读体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科研究生对培养环境、导师指导、培养过程的认同度较高,对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生活条件的认同度都较低;工学硕士生和工程硕士生在课题参与、论文发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工科硕士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均较为紧迫,工程实践机会与就业指导是学生最大的诉求。重新定位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性质,改革课程结构与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工程实习实践活动的比重,是提高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硕士生 培养状况 就读体验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习阶段负性事件对医学生职业意向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斐 由由 +1 位作者 王维民 王志锋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5,共6页
目的:基于CMSS2019数据,探究临床实习阶段负性事件生对医学生从医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各类负性事件的发生范围和频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类负性事件对不同医学生群体从医意向的影响。结果:87.3%的医学生表示临床实习... 目的:基于CMSS2019数据,探究临床实习阶段负性事件生对医学生从医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各类负性事件的发生范围和频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类负性事件对不同医学生群体从医意向的影响。结果:87.3%的医学生表示临床实习期间经历过负性事件,各类负性事件的发生范围以及对不同医学生群体从医意向的影响不同。结论及建议:依据各类负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改善临床实习微环境,降低临床实习微环境中负性事件对医学生从医意向的负面影响:关注临床实习阶段发生的个人生活重大负性事件及易受影响的医学生群体,主动降低职场不公负性事件的发生频率,对职业特性负性事件则应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负性事件 医学生 职业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制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建林 冯政明 +3 位作者 卢晓东 张蕾 吴红斌 王维民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3-56,共4页
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项目是医学生攻读第二个学位课程的制度安排,医学生在院校医学教育的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等某个时间点中断医学学位课程的学习,额外花费一年或更长时间攻读另外一个学士或研究生学位。分析英国多所医学院校嵌入式... 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项目是医学生攻读第二个学位课程的制度安排,医学生在院校医学教育的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等某个时间点中断医学学位课程的学习,额外花费一年或更长时间攻读另外一个学士或研究生学位。分析英国多所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项目的制度安排与详细课程,发现嵌入式学位制度延长了学习年限,但有利于保证学习效果,拥有较为广泛的专业方向且比较强调科研,在学位授予方面更加灵活,医学生参与程度也较高。嵌入式学位制度是我国建设新医科的一个参考方向。我国高校应引入嵌入式学位制度,以促进“医学+X”新医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学科交叉 嵌入式学位 拔尖创新人才 新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